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对ICU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急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7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按发病原因分为肺外源组与肺内源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急救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的住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肺外源组的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短于肺内源组(P<0.05).结论:在对ICU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急救时,应依据患者的发病原因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能提高治疗的有效性,进而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曾柳 《现代保健》2014,(32):67-70
目的:探讨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呼吸机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情况。结果: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及血氧饱和度分别为(48.6±11.5)mm Hg、(95.8±3.5)%,明显高于治疗前的(41.0±9.3)mm Hg、(79.0±16.0)%(t=-1.62、-3.24,P〈0.05)。此外,50例患者经呼吸机治疗后最终生存率为88%,死亡率为12%。结论: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改善心率、呼吸窘迫症状,提高血氧饱和度,降低死亡率,安全有效等特点,可在临床急救中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3.
沈焱  刘洋 《现代保健》2011,(19):67-68
目的探讨氨溴索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153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7例,对照组76例,对照组给予机械通气和常规西医治疗方法;治疗组在上述治疗措施展础上加用氨溴索90mg每8h一次,静点。根据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溴索治疗ARDS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ICU进行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医院ICU收治的50例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文观察组病例,同期选取50例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ICU急救治疗,将最终两组的临床治疗有效性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同对照组相...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ICU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为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ICU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给予ICU中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心理,社会,环境,生理方面的舒适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质量控制,患者满意度,医护人员技能娴熟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护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时采用ICU护理风险管理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且患者在护理过程中舒适度更高,医护人员的护理技能更加娴熟有效,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呼吸机对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83例ARDS患者,均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同时常规行抗炎、对症和补液治疗,观察治疗7d后患者血气分析、脱机率、病死率.结果 83例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安全脱机65例(78.3%),带机时间(7.1±2.9)d;死亡18例(21.7%),带机时间(9.4±3.8)d.安全脱机的65例患者治疗7d后氧合指数、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及心率分别为272.8±42.3、7.43±0.13、(40.0 ±7.7) mm Hg(1mm Hg =0.133 kPa)、(119.4±11.6) mm Hg、(72.5±9.2)mm Hg、( 18.2±6.6)次/min、(72.5±6.4)次/min,均显著优于治疗前的171.7±22.4、6.92±0.21、(47.6±11.3) mm Hg、(156.9±13.8) mm Hg、(92.7±11.8) mm Hg、( 37.8±7.1)次/min、(80.5±8.2)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机可以显著提高ARDS患者的脱机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于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实施呼吸机治疗,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4例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平均分为两组给予不同时机的呼吸机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呼吸机治疗,研究组给予早期呼吸机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Pa O2、Pa CO2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Pa O2、Pa CO2数据统计学对比显示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分析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研究组也较对照组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早期应用呼吸机治疗可提高患者的Pa O2,改善患者肺通气,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病死率高达40%~60%,治疗措施包括机械通气及药物综合治疗。本文就糖皮质激素、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血管扩张剂、蛋白酶抑制剂、及化痰药富露施、安溴索等药物在ALI/ARDS中的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采用早期呼吸机进行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随机抽选2014年03月~2016年03月期间,在我院ICU进行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94例。将患者根据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即:对照组47例患者,采用传统通气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47例患者,采用早期呼吸机进行治疗,并统计、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诊疗情况和效果。结果:统计学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通气时间、PAO2、PACO2、PH以及SAO2指标水平较之对照组均与显著差异,并且在临床总有效率(95.74%)方面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0.21%),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早期呼吸机进行临床诊疗,其治疗时间短、患者恢复快、临床疗效高,因而,它是一种科学、有效、理想的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ICU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从2017年5月~2019年4月于本院ICU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100例,分为a组与b组,其中a组50例为肺外源患者,b组50例为肺内源患者,2组患者均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及ICU临床治疗,观察a组与b组患者康复效率及预后情况等。结果:a组的ICU治疗时间(8.55±2.12)d、机械通气(6.68±2.11)d,b组的ICU治疗时间(12.44±2.32)d、机械通气(11.69±3.13)d,二者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周内a组患者的死亡率为10.00%,b组患者的死亡率为24.00%,前者明显少于后者,两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月之后统计总死亡率3个月之后统计总死亡率,a组与b组对比并无显著不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组的生存质量及b组的生存质量十分相近,P>0.05,治疗后,a组的生存质量为(77.68±8.78)分,b组的生存质量为(60.69±8.13)分,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ICU机械通气治疗的预后相对较好,肺内源则存在起效慢、死亡率高、预后差等风险,应对患者展开综合性质量,确保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呼吸机在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本院ICU收治的11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治疗过程中是否应用呼吸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应用呼吸机,选择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及呼气末正压通气模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肝肾功能指标和病死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血气指标和肝肾功能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mmHg)、中心静脉压等各项血气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尿素氮、血清肌酐等各项肝功能和肾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死亡率为0(0/55),低于对照组的3.64%(2/55),但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治疗中应用呼吸机进行辅助治疗,可以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呼吸、心率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46例ARDS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按照指南进行综合治疗,研究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绿谷)200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一次,疗程14天。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天、7天记录心率、呼吸,同时监测氧合指数变化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评分、观察呼吸机支持时间和病死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3天,心率、呼吸频率有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治疗后7天心率、呼吸频率才有明显下降,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均p<0.05)。两组治疗后3天、7天氧合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3天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APACHE评分较本组治疗前下降,且以研究组下降程度更显著(p<0.01)。研究组呼吸机支持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但两组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对ARDS患者有清除自由基,提高氧合指数,减轻肺损伤的作用,有利于患者尽早脱离呼吸机支持治疗,对ARDS患者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学工程》2016,(8):1029-103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治疗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脓毒症并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4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8天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7 d后的动脉血氧合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7 d后的肺损伤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能够改善氧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自1967年美国医生Ashbaugh等首次报道12例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病例以来,众多学者对ARDS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对于ARDS的发病机制的认识,已从宏观的脏器深入到微观的细胞分子水平,但至今仍未寻求到满意的治疗策略,其平均病死率大于50%,晚期病死率则近100%[1]。1ARDS治疗策略在严重创伤、全身性感染、重度休克、吸入性肺损伤、DIC等组织损伤或细菌毒素刺激下,引发机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同时机体释放内源性抗炎介质和抗炎性内分泌激素,出现“代偿性抗炎症反应综合征(CARS)”。SIR…  相似文献   

15.
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认为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均是指由严重感染、创伤、休克、误吸等多种原发疾病引起,出现以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肺内微血栓形成,并导致肺水肿和肺微不张为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和顽固性低氧血症的综合征,其区别仅在于病程影响范围及严重度的差异[1].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滤机治疗尿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2例尿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血滤机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率、中心静脉压和平均动脉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心率、中心静脉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钾离子、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钾离子、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滤机治疗有助于改善尿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余胜忠 《现代保健》2011,(27):163-164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008年5月-2010年10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7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0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后,63例(90%)存活,7例(10%)死亡,其中3例患者因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而死亡,3例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患者因经济困难于生后2d放弃治疗而死亡。结论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早期识别与诊断,给予及时的机械通气与支持治疗,能够保护好其他脏器的功能,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进而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仇毅洲 《现代保健》2012,(16):126-127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联合东莨菪碱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80 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按随机加自愿的原则分成观察组(42 例) 和对照组(38 例),对照组采用以机械通气为主的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东莨菪碱治疗.结果 治疗14 d 后,观察组显效率为45.24%,总有效率为95.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05%、78.95%(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东莨菪碱联合机械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24例行机械通气治疗,探讨临床护理有效措施。结果24例患者死亡4例,病死率为16.67%,其中先兆期死亡1例,早期死亡2例,晚期死亡1例。治愈20例,治愈率为83.33%。存活者平均通气时间为(12.3±2.7)d。治疗前中心静脉压为(8.9±2.7)cm H2O,治疗后为(7.9±1.7)cm H2O,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PaO2(67.89±8.45)mmHg,治疗后PaO2(94.87±9.03)mmHg,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SaO2(88.74±4.02)%,治疗后(95.23±3.87)%,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PaO2/FiO2为(134.02±20.42),治疗后(260.31±26.04),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行机械通气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控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李素萍 《中国卫生产业》2014,(3):150-150,152
目的探究肺表面活性物质在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2011年10月-2013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将这60例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患儿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机械通气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PaO2、PaCO2、PaO2/FiO2等血气情况进行测量,分析和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采取的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5%。采取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2%,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具有显著的差异,P值小于0.05,统计学有意义。同时,治疗后对照组的PaO2以及PaO2/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aCO2则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的血气情况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在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