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龈上洁治及龈下刮治(SRP)后慢性牙周炎吸烟与不吸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治疗前后检测牙周临床指标来比较临床疗效。牙周临床检测指标包括: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探诊出血、菌斑指数、牙龈指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牙龈指数、菌斑指数、探诊出血、牙周袋深度、附着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不吸烟组治疗效果好于吸烟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探诊出血、牙周袋深度的改善呈显著差异(P<0.01),附着水平的改善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吸烟可能影响洁治及龈下刮治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龈上洁治术治疗老年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80例牙周炎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及甲硝唑治疗,试验组患者则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龈上洁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牙龈指数、改良龈沟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和附着丧失。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牙龈指数、改良龈沟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和附着丧失均明显改善,试验组患者牙龈指数、改良龈沟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和附着丧失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阿莫西林及甲硝唑基础上给予龈上洁治术治疗牙周炎患者能够明显减轻牙周炎患者牙龈炎症和减少牙周袋深度和附着丧失,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依从性对慢性牙周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治慢性牙周炎患者260例,根据患者依从性不同,将患者分为依从组158例和非依从组102例,行4周基础治疗后无手术治疗指征者进行牙周维护治疗,并进行定期检查。结果:两组治疗前牙周袋深度(PD)、牙龈指数(GI)、牙齿菌斑指数(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依从组明显优于非依从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从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非依从组,牙科医师要及时进行随访,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治疗的80例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者与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牙周袋深度、牙龈指数、菌斑指数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牙周袋深度、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指数,组间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牙周炎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氧疗法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6年9月至2019年6月诊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中选取140例作研究对象,均实行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根面平整术,术后辅助以牙周袋冲洗干预,而冲洗疗法不同:将采取0.12%醋酸氯已定进行冲洗干预者设为对照组(n=70),将采取三氧疗法辅助治疗者设为研究组(n=70),就2组患者牙龈指数、探诊深度、菌斑指数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牙龈指数、探诊深度、菌斑指数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氧疗法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纠正其牙龈指数、探针深度以及菌斑指数,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Gracey刮治器与牙周超声治疗仪对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牙周炎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Gracey手工刮治器治疗,观察组行Vector牙周超声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牙龈指数(GI)和疼痛评分.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菌斑指数(PLI)、探针深度(PD)、牙龈指数(GI)及临床附着丧失(CAL)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LI、GI和PD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治疗后24h内和1个月后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racey刮治器与牙周超声治疗仪对牙周炎均有很好疗效,牙周超声治疗仪的疗效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八珍汤、清胃散联合甲硝唑治疗牙周炎的效果。方法:选取98例牙周炎患者,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实施甲硝唑治疗,观察组实施甲硝唑联合中药方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的龈沟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牙龈指数、菌斑指数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牙周炎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高于对照组的75.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龈沟出血指数、牙龈指数、牙周袋深度、菌斑指数均明显较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硝唑联合中药方剂治疗牙周炎可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病程,改善牙周症状,促进康复,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牙周炎的患者实施替硝唑进行局部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84例牙周炎的患者进行研究,时间段为2016年1月-2017年12月,将其分组进行治疗,分组方式为就诊的先后顺序,对照组给予甲硝唑治疗,治疗组则给予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对其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菌斑指数和牙龈附着水平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出。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较高,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菌斑指数和牙龈附着水平较高,不良反应较少,对比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炎影响患者的健康生活,给予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牙周指数和指标,同时其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裴壮敏 《中外医疗》2023,(18):48-52
目的 分析在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治疗中对患者采取正畸联合牙周夹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期间广饶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黑白球方式)分为对照组(牙周夹板+基础牙周治疗,39例)与观察组(牙周夹板+基础牙周治疗+正畸,39例),两组均治疗12个月,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龈沟液炎症因子[前列腺素E2(PGE2)、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蛋白激活激酶5(PAK5)]水平、牙周治疗效果(菌斑指数、探诊深度、牙龈指数、附着丧失水平)、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度、牙槽骨高度。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94.9%高于对照组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3,P<0.05)。观察组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牙周治疗效果(菌斑指数、探诊深度、牙龈指数、附着丧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度、牙槽骨高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牙周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及丁香叶制剂含漱前后的临床牙周指数和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 (tumornecrosisfactoralpha,TNF-α)含量的变化,验证牙周基础治疗的有效性,评价丁香叶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牙周基础治疗后,应用丁香叶制剂口腔含漱,观察两组病人牙周指数及血清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牙周炎症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牙周袋最大探诊深度(PD)及附着丧失(AL)均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丁香叶含漱液通过局部治疗牙周炎症,降低了血液中TNF-α的含量,且同 PLI、GI、PD及AL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商丘市中心医院收入并给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的35例牙周炎患者作为观察组,把同期使用碘甘油治疗的35例牙周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牙龈指数及牙周袋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牙龈指数及牙周袋深度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牙龈指数及牙周袋深度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牙周炎效果确切,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个性化口腔卫生指导对老龄牙周炎患者牙周治疗预后的影响,评价个性化口腔卫生指导在维护老龄人群牙周健康中的作用.方法 50例老龄牙周炎患者,随机纳入对照组及实验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牙周基础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口腔卫生指导,实验组进行个性化口腔卫生指导.记录治疗前后受试者菌斑指数、牙周探诊深度、探诊出血牙占比、牙龈出血指数、临床附着丧失情况,同时评价患者依从性、满意度以及治疗后口腔卫生状况.结果 实验组受试者治疗后菌斑指数及牙龈出血指数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其依从性、满意度及治疗后口腔卫生状况皆优于对照组.结论 个性化口腔卫生指导有助于控制老龄牙周炎患者口腔卫生,提高牙周治疗效果,促进牙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牙周炎病人牙周基础治疗、丁香叶制剂含漱前后的临床牙周指数和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8(Matrix metalloproteinase-8,MMP-8)含量的变化,验证牙周基础治疗的有效性,评价丁香叶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牙周基础治疗后,应用丁香叶制剂口腔含漱,观察两组病人牙周指数及血清MMP-8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牙周炎症均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丁香叶含漱液通过局部治疗牙周炎症,降低了血液中MMP-8的含量,且同菌斑指数、牙龈指数、牙周袋最大探诊深度,及附着丧失,成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云南白药胶囊治疗牙周炎牙龈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我院76例牙周炎牙龈出血患者分别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为38例。对常规组患者采用一般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在常规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云南白药胶囊进行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凝血时间、牙周袋深度、牙龈指数和牙齿松动以及临床疗效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凝血时间比常规组患者短(P0.05);观察组患者的牙周袋深度、牙龈指数和牙齿松动状况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常规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3.68%,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74%,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在牙周炎牙龈出血治疗中采用云南白药胶囊进行治疗可以缩短患者的凝血时间,改善牙周袋深度、牙龈指数以及牙齿松动状况,从而提高临床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超声洁治结合手工龈下刮治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超声洁治(龈上、龈下)结合手工龈下刮治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90例(牙周袋深度(PD)≥4 mm,探诊出血均≥2,牙龈指数(GI)≥2,龈沟出血指数(BI)≥3),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4周的牙周袋深度、探诊出血、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等临床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牙周洁刮治后在牙周袋内注入Cervitec凝胶是否对牙周炎临床参数有影响。方法 纳入慢性牙周炎患者 2 0例 ,每例选择 2个探诊深度和附着丧失均在 5mm以上且探诊出血的牙周袋。每个实验对象洁刮治与根面平整完成后即刻在牙周袋内注入药物 ,1个牙周袋用Cervitec凝胶 ,另一个位于不同分区的牙周袋用安慰剂 ,隔日 1次 ,共计 3次。分别于洁刮治前与上药完成后的第 7、1 4d测量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及附着水平。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各项临床指标在洁刮治前无显著差别 (P>0 0 5 ) ,用药后 1、2周 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洁刮治术结合Cervitec凝胶治疗慢性牙周炎 ,能够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 ,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八珍汤加减对牙周炎患者牙周骨组织的影响。方法将86例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八珍汤随证加减治疗,持续治疗6个疗程。测量治疗前、后第一磨牙牙槽骨边缘骨计量学,并观察牙周组织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牙龈指数、牙周袋深度,龈沟出血指数及菌斑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牙槽骨嵴高度丧失量、附着丧失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牙周成骨细胞多于对照组(P0.05),破骨细胞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八珍汤辨证加减治疗牙周炎,可促进牙周再生,缓解炎症对牙周组织的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牙周基础治疗配合口服甲硝唑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草药汤剂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牙龈指数和牙周袋深度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牙龈指数和牙周袋深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能够显著提高急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牙周炎局部治疗药物“派丽奥”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70例牙周炎病人分成实验组(派丽奥组)和对照组(碘甘油组),观察用药前后临床症状和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教、牙周袋深度、牙齿松动度变化。结果 两组用药前牙周各项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用药后1周、停药1周、停药1个月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观察组显效率为87.00%。结论“派丽奥”治疗牙周炎有效、安全,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患者牙周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ral submucous fibrosis, OSF)患者的临床牙周状况,为OSF患者及嚼食槟榔者的口腔疾病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OSF组选择临床和病理确诊为OSF的患者50名,对照组选择与OSF组年龄匹配、吸烟情况及生活环境相当且不嚼食槟榔的健康志愿者50名.采集并分析其菌斑指数、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牙龈指数、探诊出血牙数5个临床牙周指标.结果:OSF组和对照组菌斑指数分别为2.14±0.64和1.7±0.8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SF组和对照组牙周探诊深度分别为(5.57±2.39) mm和(1.98±0.70) 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附着丧失、牙龈指数、探诊出血牙数在两组间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F患者牙齿易于菌斑堆积,加重牙周炎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