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剥离术与肝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0例肝血管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肝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剥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肝血流阻断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手术,临床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肝血流阻断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ALT和AST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剥离术与肝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肝血管瘤剥离术对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更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传统手术切除和剥离术疗效对比情况。方法选择四川省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肝血管瘤患者60例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A组(肝血管瘤传统手术切除术组)30例和治疗B组(肝血管瘤剥离术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肝血流阻断时间、住院天数情况;观察两组患者膈下积液、胆瘘、肝断面包裹性积液等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B组肝血管瘤患者手术时间[(64±15)min]、术中出血量[(235±65)mL]、输血量[(200±90)mL]、肝血流阻断时间[(5±4)min]、住院天数[(9.0±1.5)d]均明显低于治疗A组[(125±20)min、(685±100)mL、(505±95)mL、(16±5)min、(13.5±4.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B组肝血管瘤患者膈下积液、胆瘘、肝断面包裹性积液发生率(6.7%、0.0%、0.0%)均明显低于治疗A组(20.0%、6.7%、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血管瘤剥离术治疗肝血管瘤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半肝入肝血流阻断、出入半肝血流阻断和改良式Belghiti肝血流阻断无血半肝切除术在肝切除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于2006年5月~2007年10月实施各类肝切除术96例,需行半肝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半肝入肝血流阻断组(A组,n=24)、出入半肝肝血流阻断组(B组,n=26)、改良式Belghiti肝血流阻断组(C组,n=26)和第一肝门阻断组(D组,Pringle,n=20)。比较各组间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术后的恢复,术后血浆管引流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A、B、C、D四组经比较出血量有差异,以改良式Belghiti肝血流阻断肝切除出血量最少,但A、D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四组间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四组间术后三天的血浆引流总量分以Belghiti组引流量最少,Pringle组引流量最多;A、B、C、D四组并发症以Pringle组病人术后并发腹水显著高于A、B、C组;住院时间以D组最长,B组住院时间最短;A、B、C、D四组输血例数分别是4例(4/21)、2例(2/23)、0例(0/10)和8例(8/20)。结论半肝血流阻断法比第一肝门阻断更利于术后肝功能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改良式Belghiti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技术是一种安全、实用、术后恢复快的切肝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选择性保留半肝动脉血供的肝血流阻断法在肝癌肝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92例患者行三种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法肝癌肝切除术,其中45例行Pringle肝血流阻断(A组),30例行半肝血流阻断(B组),17例行选择性保留半肝动脉血供的肝血流阻断(C组),观察手术情况及术后肝功能变化和并发症等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92例患者无手术死亡,A,B,C3组在术中出血量、阻断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腹腔感染、胆漏、消化道出血及顽固性腹水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B组较A,C组手术时间延长,有显著差异(P〈0.05),A,C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A组较B,C组术后肝功能损伤严重,有显著差异(P〈0.05),B,C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选择性保留半肝动脉血供的肝血流阻断法优于Pringle阻断法和半肝阻断法,为肝癌肝切除术中肝血流阻断提供一种既简便又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半肝血流阻断与全肝血流阻断下行肝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将80例需行肝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半肝血流阻断组(HLO)与全肝血流阻断组(TLO),其中HLO组35例,TLO组45例,比较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术后肝功能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等的差异。结果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围手术期死亡率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半肝血流阻断法优于传统全肝血流阻断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应用半肝血流阻断法与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对肝切除手术中大出血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2例肝切除术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中不同肝血流阻断的方法分为:半肝血流阻断法治疗组和全干入肝血流阻断法治疗组,两组患者分别为42例和40例。比较两组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术后3天和术后7天半肝血流阻断法治疗组的ALT和AST检测值明显低于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治疗组,半肝血流阻断法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病比率显著低于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治疗组。结论半肝血流阻断法与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相比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具有一定优势,但临床上仍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区域性肝血流阻断在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解剖性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区域性肝血流阻断32例(A组)、全肝入肝血流阻断28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肝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肝功能情况。结果 A组肝血流阻断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A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5)。A组术后第7天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术后第3天、第7天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解剖性肝切除时采用区域性肝血流阻断技术能显著减少肝切除过程中的出血量并减轻肝功能损害,是一种合理有效的肝血流阻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熊伟  俞小炯  董科 《中国医药导报》2012,9(35):99-100,103
目的运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对比研究第一肝门阻断、半肝入肝血流阻断和改良式绕肝提拉法肝血流阻断在肝切除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探讨改良绕肝提拉法(liver hanging maneuver)肝切除的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同期164例需行半肝切除的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第一肝门阻断组(A组,n=49),半肝入肝血流阻断组(B组,n=56)、改良式绕肝提拉法肝血流阻断组(C组,n=59)。比较各组间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术后血浆管引流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以A组出血最多,C组出血最少,经比较C组和A、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并发症例数和输血例数以C组最少,A组最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第3、7天,A组血清转氨酶明显高于B、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肝功能恢复最快。结论改良式绕肝提拉法肝血流阻断肝切除和半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比第一肝门阻断肝切除更利于术后肝功能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改良式绕肝提拉法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技术是一种安全、实用、术后恢复快的肝切除方法。  相似文献   

9.
董科  温尔刚  俞小炯 《四川医学》2010,31(12):1731-1734
目的研究半肝入肝血流阻断、出入半肝血流阻断和改良式Belghiti肝血流阻断无血半肝切除术在肝切除中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将同期96例需行半肝切除的患者分为半肝入肝血流阻断组(A组,n=24)、出入半肝肝血流阻断(B组,n=26)组、改良式Belghiti肝血流阻断组(C组,n=26)和第一肝门阻断组(D组,Pringle,n=20)。比较各组间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术后血浆管引流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A、B、C、D4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15±115)ml、(275±95)ml、(200±120)ml和(425±125)ml;C组出血量最少,但A、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分别为(135±90)min、(145±65)min、(150±70)min和(140±85)min,4组间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3组术后3d和7d的血清转氨酶明显低于Pringle组,且下降程度也较之明显。4组间术后3d的血浆引流总量分别为(185±30)ml、(150±20)ml、(100±30)ml和(250±80)ml,以Belghiti组引流量最少,Pringle组引流量最多。A、B、C、D4组出现并发症分别是4例(2/24)、3例(2/26)、2例(2/16)和6例(3/20),Pringle组患者术后并发腹水显著高于A、B、C组。住院时间以D组最长,术后平均(8±4.5)d,C组住院时间最短,术后平均(6±3.5)d。A、B、C、D4组输血例数分别是4例(4/21)、2例(2/23)、0例(0/10)和(8/20)。结论半肝血流阻断法比第一肝门阻断更利于术后肝功能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改良式Belghiti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技术是一种安全、实用、术后恢复快的切肝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在肝癌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在肝癌半肝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将54例行半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分为两组:HVC组30例,行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HVC法),Pringle组24例,行第一肝门阻断(Pringle法),比较两种方法对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失血量、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半肝切除术中采用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能安全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术后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甘险峰  李明非  杨训  周晓辉  王俭 《四川医学》2012,33(7):1162-1164
目的 探讨半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肝癌行肝切除术中的临床意叉.方法 把76例因肝癌行肝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半肝血流阻断组(HVC组)41例,第一肝门阻断组(Pringle组)35例,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的失血量、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第一肝门阻断与半肝血流阻断在肝切除术中的优点与缺点,为临床行肝切除术选择血流阻断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将病人分为两组:第一肝门阻断组(Pringle,n=35)及半肝血流阻断组(HVC,n=24),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1、4、7天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ALT)的变化,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Pringle组与HVC组比较,Pringle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白蛋白明显低于HVC组(P〈0.05),总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明显高于HVC组(P〈0.05)。结论半肝血流阻断较第一肝门阻断操作相对复杂,但肝功能损伤较轻,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3.
魏孟奇 《广西医学》2012,34(12):1696-1697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肝门血流阻断方法在肝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5例肝脏疾病患者施行肝切除术,其中A组36例采用第一肝门血流阻断,B组29例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比较两种不同肝门血流阻断方法对病人术后肝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第1、3、7天总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各时点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1);A组术后各时点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1)。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不同的肝门阻断均能有效控制出血,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更有利于术后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半肝血流阻断在肝癌手术切除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对60例肝癌患者行半肝血流阻断(A组),30例肝癌患者行全肝血流阻断(B组),分析两种血流阻断方式在肝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结果:A组的阻断时间及出血量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清醒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发生肝衰2例,A组术后未发生肝衰者。结论:半肝血流阻断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健侧肝脏组织的血液供应,减少再灌注损伤,防止术后肝衰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半肝血流阻断法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切除术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 选择90例HCC病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pringle法和半肝血流阻断法行肝切除手术,现察手术平均缺血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肝功能的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等,对两种阻断法在HCC切除术中的疗效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半肝血流阻断法在总缺血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与pringle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肝功能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等方面,前者均明显优于后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HCC手术中控制入肝血流时应用半肝血流阻断法优于prin-gle法.  相似文献   

16.
李林鹏  王凯 《中原医刊》2011,(13):45-47
目的比较两种肝脏血流阻断方法在因肝脏恶性肿瘤行右半肝切除术中的作用,评价右半肝出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在右半肝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9例肝癌行右半肝切除的患者分为右半肝入肝血流阻断组(n=22)和右半肝出入肝血流阻断组(n=27)。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患者比例、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肝功能的恢复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输血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半肝入肝血流阻断组有1例患者术后死于肝脏功能衰竭。右半肝出入肝血流阻断组术后并发症数量明显减少、无患者死亡,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右半肝入肝血流阻断组(P〈0.05),且术后第7天的肝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右半肝入肝血流阻断组(P〈0.05)。结论右半肝出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可以提高因肝脏肿瘤而行右半肝切除的成功率和患者对手术耐受性,为右半肝切除手术提供了一个安全、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肖进  邓修民  钟腾猛  陆炳站 《微创医学》2015,(1):118-119,58
目的分析右半肝切除术中应用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行右半肝切除术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8例。对照组予以全肝血流阻断技术,研究组予以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对比分析两组基本手术指标、术后肝功能指标、并发症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失血量、血流阻断时间及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血清白蛋白(ALB)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半肝切除术中应用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技术能有效控制术中出血,有利于术后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血管瘤外科治疗方法并比较其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2009年4月102例肝血管瘤的手术方法及术后情况,其中肝切除术39例,肝血管瘤剥离术63例.结果 血管瘤摘除术组主要用于瘤体较小,单发,边界清楚,位于肝中叶或肝右叶者;肝叶切除术主要用于瘤体较大,多发,边界不清,位于肝左叶或位于肝边缘者.肝叶切除要比摘除术术后肝功能恢复慢,住院时间长,并发症高(P<0.05);两组术中血流阻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切除和肝血管瘤剥离术均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而血管剥离术操作方便、可靠,创伤性小,并发症少,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两种入肝血流阻断术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2012年行腹腔镜下肝切除术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肝血流阻断方法分为2组,其中17例患者接受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术(A组),13例患者接受选择性肝门半肝阻断术(B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流阻断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转氨酶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流阻断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B组在术后转氨酶恢复时间方面显著低于A组(P0.05),术后B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两种入肝血流阻断术各具特色,其中选择性肝门半肝阻断术安全,对肝功能影响小,尤其适用于肝右叶的切除。  相似文献   

20.
魏光亚 《中外医疗》2016,(12):77-78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血流阻断法在原发性肝癌手术中的效果。方法整群选择2012年1月—2015年6月来该院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患者96例,随机将其分成A、B、C3组,每组32例,A组采用第一肝门阻断法,B组采用半肝血流阻断法,C组采用保留半肝血流阻断法。观察3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53.45±20.92)min、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12.08±18.94)min、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56.95±17.83)min,A、C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组;A组患者术后胆红素恢复时间为(11.27±2.58)d、B组患者术后胆红素恢复时间为(7.53±1.85)d、C组患者胆红素恢复时间为(7.41±1.36)d,B、C两组患者术胆红素恢复时间明显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术中出血量及血流阻断时间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述3种血流阻断法均能减少原发性肝癌患者术中出血量,但半肝血流阻断法及保留半肝血流阻断法安全性更高,且保留半肝血流阻断法操作简单,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