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对危重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此次所收治的360例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子和总结,同时对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原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在360例患者中,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为48例,占13.3%。然而导致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和卧床时间以及静脉采血次数、心功能、机械通气时间等。结论:对于临床危重患者来说,其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比较多,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对策则能够提高其治疗效果,加速其康复,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相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旨在降低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栓的形成。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69例围术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病例资料。根据置管相关血栓情况,分成血栓组(128例)和无血栓组(241例)。制作置管血栓危险因素调查表,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肿瘤种类、置管部位、预防性抗凝、活动度因素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分析对患者发生置管相关血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结果 369例患者中128例患者发生了置管相关血栓,发生率高达34.7%。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肿瘤类型、置管部位、活动度是患者发生置管相关血栓的单因素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肿瘤类型、置管部位、活动度是患者发生置管相关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针对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护理,可预防患者发生置管相关血栓。 结论 围术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易发生置管相关血栓,而性别、年龄、肿瘤类型、置管部位、活动度是患者发生置管相关血栓的危险因素。应针对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策略,以降低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妇科患者盆腔手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该院妇科收治的26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选取该院妇科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期间行盆腔手术的260例患者为研究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总结患者下肢血栓发生高危因素,比较2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患者下肢血栓发生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干预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是3 1%,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6.5%,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98.8%,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95.8%,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施行预防性护理,可显著减少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与生活质量,是一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针灸治疗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6月针灸治疗室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2015年7-12月常规管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和治疗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低,满意度较高。结论:对针灸治疗室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住院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以为疾病防治提供有利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018年本院收治的200例住院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病例选取时间分作三个阶段,对各个阶段肺栓塞的发病率进行统计,并分析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随着年份的增加,本院收治的肺栓塞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肺栓塞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深静脉血栓、外科手术、心脏疾病、创伤及骨折、肿瘤疾病、卒中瘫痪及口服避孕药,其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为深静脉血栓。结论当前住院患者中肺栓塞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深静脉血栓为主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的护理风险,探讨相应护理对策.方法 对影响老年住院患者安全的危险因素进行讨论分析,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应对措施. 结果 患者安全危险因素及时被消除,安全伤害事件减少.结论做好老年住院患者的危险因素评估,制订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保证老年病人的住院安全,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减少妇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估患者围手术期形成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并在围手术期采取有效措施与早期治疗,判定其下肢深静脉形成血栓的概率以及形成肺栓塞的概率.结果:60例患者在术前及术中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有2例(3.33%)开腹手术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无肺栓塞发生.结论:积极评估围手术恶性肿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强化风险意识宣教,给予积极的围手术期护理等能有效降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并发肺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开胸手术术后并发肺栓塞的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患病情况等,并以同期接受开胸手术治疗,但术后未发生肺栓塞的患者65例作为对照,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疾病类型、既往患病史、吸烟史、术后卧床时间等因素对肺栓塞发生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影响肺栓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年龄>50岁、伴发恶性肿瘤、伴发心肺疾病、伴发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伴发深静脉血栓、术后卧床时间≥3d等是影响开胸手术患者术后肺栓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影响开胸手术患者术后肺栓塞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把握这些因素对患者的影响,对于针对性的防控措施的制定以及肺栓塞的发生率的降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检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00例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预防性中医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股骨颈及股骨干骨折患者发生DVT的危险性更大,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均可能是DVT发病的危险因素.试验组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VT的发生具有多因素,预防性中医护理措施有利于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确保手术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血透室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1年-2012年我院血透室各类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在对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后制定有效的对策,制定相关管理方案,并与2013-2014年风险管理后护理风险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P0.05);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大于风险管理实施前。结论:识别、评估血透室护理风险危险因素,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在减少透析室护理风险,改善护患关系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柳 《当代医学》2012,(30):116-117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1年11月收治的112例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VAP患者31例,未发生VAP患者81例,分析VAP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关护理对策.结果分析结果显示,VAP的发生与机械通气时间、意识状态、误吸等关系密切.结论针对重症监护室VAP患者病死率高的特点,临床护理过程中应对具有发生VAP危险因素的患者加强针对性的护理,可有效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任海涛 《中外医疗》2010,29(27):7-8,10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髋部骨折发生血栓性疾病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护理对策,提高血栓性疾病的诊治,降低血栓性疾病的发病率。方法对304例6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进行术前综合评估,术后针对血栓性疾病危险因素进行细致的观察,加强包括不良生活习惯、患肢、血管、疼痛、体位等全面的护理管理,并指导进行有效的早期功能锻炼,同时做好预防性抗凝治疗。结果术后并发下肢动脉栓塞2例,深静脉血栓(DVT)形成9例,肺栓塞(PTE)4例,无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下肢动脉栓塞发生率为0.7%,DVT发生率为3%,PTE发生率为1.3%结论根据高龄患者的生理特点和围手术期存在的高危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分析,给予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高龄患者骨折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32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猝死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西华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发生猝死的32例患者,分析猝死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发生猝死的原因有气道阻塞(34.37%)、便秘(21.87%)、重度电解质紊乱(15.63%)、肺栓塞(12.50%)等。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后,猝死4例,猝死发生例数与往年同期比较明显减少,未出现医疗纠纷。结论: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猝死的发生,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为肺栓塞患者的初步评估、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9年12月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住院的肺栓塞患者202例(肺栓塞组),及同期住院的非肺栓塞患者201例(非肺栓塞组),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卧床时间、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低白蛋白血症、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恶性肿瘤、骨折史、手术史、外伤史、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既往有无肺栓塞病史等可能导致肺栓塞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60岁、卧床时间≥7 d、慢性阻塞性肺病、外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既往有肺栓塞病史与发生肺栓塞有显著性关联(P<0.05),而性别、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史、恶性肿瘤、感染、低白蛋白血症、肥胖与发生肺栓塞无显著性关联.结论:临床工作中肺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应该引起重视并予以初步评估,做到尽早完善相关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5.
李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5,(10):1411-1412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诊治的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对照组中有6例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1例肺栓塞,9例下肢肿胀;试验组中有1例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0例肺栓塞,2例下肢肿胀,试验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肺栓塞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收治的50例肺栓塞患者设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并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手术、创伤、心肺疾病、高龄以及DVT为肺栓塞危险因素。观察组护理后的SCL-90评分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详细分析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并给予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减住院时间,值得各级医院的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石祖妹 《求医问药》2014,(21):124-125
目的:探讨分析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肿瘤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手术治疗的患者15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以2013年10月为界)将其分为对照组(74例)和干预组(77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为干预组患者在进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干预组77例患者中,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有2例(占患者总数的3.01%),发生下肢肿胀疼痛的患者有1例(占患者总数的1.20%),发生肺栓塞的患者有0例;在对照组74例患者中,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有6例(占患者总数的8.75%),发生下肢肿胀疼痛的患者有4例(占患者总数的5.00%),发生肺栓塞的患者有1例(占患者总数的1.35%)。干预组患者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疼痛及肺栓塞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妇科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其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几率,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方法选择我科17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资料。结果其中17例患者出现桡动脉血栓的形成,护理中体会血栓的形成原因并实施对策。结论结合冠心病介入后血栓形成因素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措施,不仅能够有效减少血栓的发生,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同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此法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以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栓塞的护理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冉琼群  邓姝 《重庆医学》2009,38(23):3034-3035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血栓栓塞是骨外科和骨科手术最常见且最为危险的并发症,尤其是骨外伤和重建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甚高[1],如未及早预防,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可导致患者下肢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而致残,并可发生致命的肺栓塞(PE)[2].因此,掌握DVT形成的危险因素,积极有效的预防、治疗和护理,对减少DVT、PE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作者对本科收治的386例下肢骨折患者中,6例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1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系统的临床护理,分析患者的高危影响因素以及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低血糖、体重因素、饮食因素以及体育锻炼因素等,患者临床护理的满意度为96%。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各项高危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并实施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患者危险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