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①目的 探讨卡马西平(CBZ)、丙戊酸钠(VPA)对成年男性癫痫病人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②方法 选择新确诊的50例成年男性癫痫病人为治疗组(25 例服用卡马西平、25 例服用丙戊酸钠),测定用药前甲状腺激素水平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分组单药治疗6 个月后检测血中甲状腺激素、γ谷氨酰转酞酶、甲状腺相关抗体水平的变化。③结果 未经治疗的癫痫病人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F=0.18 ~ 1.57, P> 0. 05);服用卡马西平治疗6 个月后T4、FT4、T3 和rT3 显著降低(t=-2.17~24.89,P<0.05),而FT3、TSH、TPOAb/TMAb、TG Ab和GGT无显著性变化(t=-1.56~1.68,P>0.05),T4、FT4、T3 或rT3 的降低与甲状腺相关抗体及GGT均无相关性(r=-0.006~-0.364,P>0.05);丙戊酸钠组治疗前后的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相关抗体水平及GGT均正常(t=-0.33~0.62,P>0.05)。④结论癫痫本身及丙戊酸钠治疗并不引起甲状腺激素的改变。卡马西平治疗的病人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这种下降可能不是肝酶诱导机制或免疫激活所致,卡马西平有可能通过干扰下丘脑垂体对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调节而影响甲状腺激素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丙戊酸钠对癫痫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癫痫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使用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使用丙戊酸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认知功能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_3、T_4、TSH、FT_3、FT_4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但对照组FT_3、FT_4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治疗癫痫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升患者的认知功能,且对甲状腺激素水平无明显影响,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选择拉莫三嗪+丙戊酸钠对小儿癫痫患者加以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4月至2016年08月收治的小儿癫痫患者70例作为主要对象。安排癫痫患儿家属凭借抽签分组;对照组:丙戊酸钠;观察组:拉莫三嗪+丙戊酸钠;对比癫痫治疗效果以及血清TNF-α水平等。结果在癫痫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88.57%)高于对照组(71.43%)癫痫患儿非常明显(P0.05)。结论对于癫痫患儿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合理选择拉莫三嗪+丙戊酸钠展开疾病的联合治疗,最终可以将患儿的TNF-α水平加以成功降低,最终获得显著的癫痫疗效。  相似文献   

4.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6):841-843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缓释片对癫痫患者氧化应激系统、认知功能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癫痫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氧化应激指标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采用MMSE量表评价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MPO、SOD、CAT和GSH-Px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MDA水平显著上升,(P<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FT3、FT4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治疗组(P<0.05);两组治疗3、6个月后MMS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上升(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时间点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戊酸钠对癫痫患者机体氧化/抗氧化平衡影响较小,可显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及对NSE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依达拉奉联合丙戊酸钠组(观察组)及单纯丙戊酸钠治疗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后癫痫发作次数情况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每年癫痫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癫痫发作次数均明显下降(P <0. 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的1个月、3个月血清NSE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能够抑制癫痫的发作,并降低血清NSE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对癫痫患儿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8例癫痫患儿,将其作为癫痫组,并将同期进行体检的2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析18例口服丙戊酸钠单药治疗前后的患儿血脂水平并与25例健康儿童进行比较。结果癫痫患儿服用丙戊酸钠治疗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健康儿童对比血脂水平无差异。结论小儿癫痫的治疗主要是给予抗癫痫药物,长期服用丙戊酸钠可致癫痫患儿血脂浓度增高,因此,对于长期服用的患儿需动态监测血脂水平,降低或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风险,保证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丙戊酸钠与拉莫三嗪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方法:将182例癫痫患儿完全随机分为丙戊酸钠组108例,拉莫三嗪组74例。丙戊酸钠组应用丙戊酸钠单药治疗,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发作明显控制后停止加量维持治疗;拉莫三嗪组单药治疗最小量为5 mg·kg.d~最大量15 mg·kg·d,平均7 mg·kg·d。发作明显控制后维持治疗。治疗6个月后评定疗效,包括发作情况、痫样放电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108例癫痫患儿经丙戊酸钠单药治疗完全控制16例,显效34例,有效43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86.11%,不良反应28例,占25.93%。74例癫痫患儿经拉莫三嗪单药治疗完全控制8例,显效21例,有效24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71.62%,不良反应31例,占41.89%。2组比较痫样放电改善情况丙戊酸钠组与拉莫三嗪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丙戊酸钠对各种类型癫痫均有良好效果,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小儿抗癫痫治疗药物,丙戊酸钠单药治疗亦可用于初发的癫痫患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皮质醇(COR)、促肾上皮质激素(ACTH)、游离三碘甲状腺素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与促甲状腺激素(TSH)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变化及病情评估价值。方法选取93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根据患儿病情和临床分期,分为甲、乙、丙3组。其中,甲组为2期,31例;乙组为3期,31例;丙组为4期,31例。3组患儿入院后次日均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检测法测定患儿血清COR、ACTH、FT3、FT4及TSH的水平。结果乙组和丙组TSH、FT3和FT4水平均显著低于甲组,并且丙组TSH、FT3和FT4水平均显著低于乙组(P < 0.01)。3组患儿入院时白细胞数、C反应蛋白、血压恢复正常时间、发热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治愈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分期与ACTH、COR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P < 0.05),临床分期与TSH和FT4、FT3水平呈现负相关关系(P < 0.05)。结论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而言,其血清COR和ACTH水平均随着患儿病情加重而升高,但FT3、FT4与TSH水平则随着患儿病情加重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丙戊酸钠对癫痫患儿尿pH值及结晶体的影响。方法:44例癫痫患儿(男24例,女20例)年龄2~11岁,给予丙戊酸钠单药治疗后,观察其尿pH值及结晶体变化情况,并与4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癫痫组患儿服用丙戊酸钠后碱性尿出现比例较对照组增高(P〈0.05),晶体尿出现比例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丙戊酸钠可致癫痫患儿尿pH值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观察联合用药(托吡酯+丙戊酸钠)与单药(托吡酯或丙戊酸钠)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癫痫患者136例按随机原则分为3组,对照1组行托吡酯单药治疗,对照2组行丙戊酸钠单药治疗,观察组行托吡酯和丙戊酸钠联合用药治疗。对比观察3组不同时间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观察组的疗效与发作类型的关系。结果:3组服药后6个月及1年与服药后3个月疗效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6个月与1年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服药后6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显著优于对照1组的80.0%和对照2组的77.8%(P<0.05);3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联合用药对各类癫痫疗效均明显,以GTCS和SPS疗效尤佳。结论:联合用药(托吡酯+丙戊酸钠)较单药(托吡酯或丙戊酸钠)治疗癫痫疗效更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左甲状腺素(L-T4)对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妊娠期SCH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入选者从妊娠第6周起每隔4周接受一次随访直至36周,总共随访8次,采用固相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ICMA法)检测患者血清TSH、FT4和FT3水平,记录两组妊娠结局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SH水平先降低后保持稳定,FT4水平先升高后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FT3水平先升高后稳定,分娩前有所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T4能有效降低SCH患者的血清TSH水平,增强妊娠期母体甲状腺功能。  相似文献   

12.
血清T3/T4值对甲状腺毒症的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T3 T4值对甲状腺毒症的诊断价值,从甲状腺毒症的发病机制分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学方法检测40例甲状腺毒症、60例良性甲状腺病变和40例正常人对照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并把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甲状腺毒症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3、FT4在甲状腺毒症组、甲状腺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甲状腺毒症组FT3、FT4水平处于较低水平,二者均明显低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P<0.05)。而T3和T4水平在三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毒症组血清FT3水平与肿瘤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甲状腺毒症患者血清FT4水平与性肿瘤大小、肿瘤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结论:甲状腺激素T3水平低下与甲状腺毒症相关,有可能参与了甲状腺毒症的发生发展。而T4不足可能是甲状腺毒症T3水平低下的一个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治疗婴幼儿癫痫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癫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实验组患儿给予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丙戊酸钠+拉莫三嗪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脑电图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比实验组患儿脑电图异常者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后脑电图平均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背景异常但无痫性放电波患儿治疗效果最佳、有痫性放电波但背景无异常者次之,有痫性放电波且背景异常者临床治疗效果最差,提示痫性放电波越多、背景越异常治疗效果越差。结论:在丙戊酸钠基础上加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婴幼儿癫痫可有效缩短患儿脑电图恢复时间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小儿癫痫治疗中联用左乙拉西坦和丙戊酸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患儿单独应用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左乙拉西坦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总体治疗有效率是97.06%,对照组是8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语言智商、操作智商和总智商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癫痫治疗中应用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同时有助于改善患儿的认知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丙戊酸钠对癫痫患儿血小板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对癫痫患儿血小板数目的影响。方法 对 46例确诊的癫痫患儿行丙戊酸钠单药治疗 ,在服用前、服用 6个月、1年时分别采其中指末梢血 ,对其血小板数目进行测定 ,并与 32例健康儿童对照。结果 治疗组服用丙戊酸钠 6个月、1年时的血小板值明显低于治疗前 (P <0 .0 1 ) ;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 (P <0 .0 5 ,P <0 .0 1 ) ,用药时间越长 ,降低越明显。结论 丙戊酸钠可降低血小板数目 ,提示丙戊酸钠治疗期间血象检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丙戊酸钠对成人癫痫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对72例癫痫患者服用丙戊酸钠单药治疗(观察组),控制癫痫无发作,无严重不良反应,疗程6个月,同时与72例健康人做对照(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血清骨代谢相关指标: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碱性磷酸酶等指标,分析丙戊酸钠对骨代谢的影响。结果:用药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钙水平上升,血磷水平下降,碱性磷酸酶和甲状旁腺素水平均上升。结论:丙戊酸钠可导致癫痫患者骨吸收增加,骨生成减少,最终引起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7.
丙戊酸钠相关性肥胖与血清激素水平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丙戊酸钠相关性肥胖癫痫患儿血清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按患儿服用的不同抗癫痫药 (AEDs) ,将 6 6例癫痫患儿分成丙戊酸钠治疗组和非丙戊酸钠治疗组 ,在丙戊酸钠治疗组中 ,至治疗后 6个月时 ,按所计算的肥胖指标 (BMI)情况 ;又分成肥胖组 (即丙戊酸钠相关性肥胖 )和非肥胖组 ;同时 ,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 1,3,6个月测定早晨空腹血糖、餐前血清胰岛素 ,以及血清雌二醇、睾酮的水平 ,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丙戊酸钠相关性肥胖组与非肥胖组 ,以及与非丙戊酸钠组相比 ,血清胰岛素从治疗后 3个月开始差异有显著性 (P值 <0 0 1) ;而血糖、雌二醇、睾酮的水平则无变化。结论 丙戊酸钠相关性肥胖癫痫患儿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8.
龚娟 《当代医学》2016,(12):124-125
目的 观察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儿童癫痫的临床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变化,探讨儿童癫痫的治疗方法 及其对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65例儿童癫痫患儿按随机法分为左乙拉西坦组及丙戊酸钠组,左乙拉西坦组33例,丙戊酸钠组32例,丙戊酸钠组患儿给予丙戊酸钠口服、对症支持等治疗,左乙拉西坦组给予左乙拉西坦口服、对症支持治疗,随访6个月~2年,观察临床疗效及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4版)评分的变化.另随机选取同龄健康儿童30例,仅作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4版)评分,作为认知功能对照.结果 左乙拉西坦组总有效率为90.9%,明显高于丙戊酸钠组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乙拉西坦组治疗6个月后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4版)评分6个月为(97.27±6.51)与同年龄健康患儿(98.24±5.2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癫痫采用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能更加长期平稳的控制儿童癫痫的临床发作,对患儿智能发育无任何影响,使患儿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丙戊酸钠对癫痫患儿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检测31例癫痫患儿服药前、服药半年及1年时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以4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结果:正常对照组与癫痫组服药前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服药半年时,癫痫组血清TC、TG和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服药前(P<0.05);在服药1年时,TC仍保持一相对高水平,TG水平有持续升高趋势(P<0.05),LDL-C又恢复至服药前水平,而血清HDL-C水平在服药前后变化不明显。结论:长期服用丙戊酸钠对癫痫患儿血脂水平有明显影响,治疗期间监测血脂水平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效果.方法:脑卒中后癫痫患者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IL-2)、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