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呃逆是指胃气冲逆而上,呃呃有声,声音短促,持续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的持发性疾病,常有其他疾病引发,中医称为"哕逆",西医称为膈肌痉挛。呃逆超过48h或对某些药物无效者,称顽固性呃逆。顽固性呃逆影响患者的饮食、休息和病情恢复的进程。2007年7月~2009年12月,笔者用电针治疗顽固性呃逆10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顽固性呃逆,中医称为"哕证",俗称"打膈",又称为"膈肌痉挛",以逆气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症.一般认为该病由于胃膈之气失宣,胃气上逆所致;西医认为呃逆主要是由于膈神经受刺激而引起.临床轻者可不治自愈,重者可持续数日,甚者可持续数月、数年,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烦恼,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本证有时单独出现,有时则为其他病症中之兼证.  相似文献   

3.
顽固性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西医则指单纯性膈肌痉挛和其他疾病引起的膈肌痉挛,常规治疗无效.笔者采用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问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证。若持续超过48小时未停止者,即为顽固性呃逆。笔者用小承气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呃逆20例,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呃逆是指喉中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症的病证。其中呃逆持续发作24h,一般治疗无效者称顽固性呃逆。中医认为呃逆的病机是胃气上逆动膈,治疗宜和胃降气平呃,常见的有胃中寒冷、胃火上逆及胃阴亏虚等证,治疗需在辨证选方基础上酌加降逆平呃之品,但笔者在临床发现不少呃逆患者,用以上方法,疗效欠佳,而以镇静安神为主,结合辨证论治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均为门诊病例,符合顽固性呃逆诊断标准,按就诊顺序,结合年龄、性别及证候分布,随机分为镇静安神治疗组(以下简称治疗组)及常规中医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治疗组…  相似文献   

6.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的病症。由于情绪而引起呃逆发作属于心身疾病。呃逆现代医学称之为“膈肌痉挛”。《内经》称为“哕”,《丹溪心法》称为“呃”。《证因脉治·呃逆论》谓:“呃逆者,胃气不和,上冲作声,听声命名,故曰呃也”。呃逆病位主要是膈、胃,与脾、肝、肾、大肠有关。凡能使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者,均可致呃逆。由此可知,胃气上逆是呃逆发病的病机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我院应用结肠途径治疗机治疗顽固性呃逆12例,收到满意效果,其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赵新春 《医学争鸣》2005,26(Z1):12-12
0引言 呃逆(hiccup)是不自主的膈肌痉挛,引起呼吸肌收缩,在收缩终末时,声带突然关闭而发出的声音.呃逆持续48 h以上不缓解,则称之为顽固性呃逆.本证古称"哕",又称"哕逆";俗称"打咯".<景岳全书.呃逆>"因其呃呃连声,故今以呃逆名之".中医学认为,呃逆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特征的病名;临床根据寒热虚实进行辩证论治.因呃逆可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使患者非常痛苦,严重可继发呕吐、水电解质紊乱、虚脱、精神紧张、失眠等,因此,及时给予诊断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降逆止呃汤治疗顽固性呃逆 3l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自拟降逆止呃汤 (丁香、柿蒂、莱菔子、姜半夏、竹茹、白术、枳壳、佛手、苏子 )。均以 2周为 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 87.0 9%。结论该方具有降逆止呃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呃逆是膈肌和肋间肌等辅助呼吸肌阵发性不随意挛缩,声门闭锁.空气迅速流入气管内.发出特征性的声音。中医称呃逆.乃气冲上逆,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控制之症,古称“哕”。顽固性呃逆虽被列为脑卒中可能发生的临床症状之一.但目前并未引起高度的重视,我们以中医经络学说为指导.于膈腧穴位注射山莨菪碱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降逆止呃汤联合山莨菪碱肌注治顽固性呃逆的疗效及促胃动力效果。方法:106例顽固性呃逆患者抽签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降逆止呃汤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山莨菪碱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PSQI评分)情况及两组治疗前、后胃电功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胃电功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观察组治疗后PSQI评分、胃电功率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结论:降逆止呃汤联合山莨菪碱肌注对治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显著,有较好的促胃动力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2.
呃逆是膈肌和其他呼吸肌突发不自主且强有力的痉挛收缩,继而出现延迟、突发的声门关闭而终止,伴发一种特殊的怪声。中医内科学上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的病症。由于情绪或饮食不当可引起呃逆发作,但多能自行缓解。顽固性呃逆  相似文献   

13.
呃逆,古称为"哕",俗称"打嗝",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气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症的一类脾胃病证。顽固性呃逆病情迁延,日久难愈,呃声频频,严重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及工作。中医认为本病多由饮食不当,情志不遂及正气亏虚引起,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呃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呃逆是由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而成.患者自觉胸膈气逆上冲,喉问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轻者可自行缓解,重则昼夜不停,迁延不愈,形成顽固性呃逆。不仪妨碍饮食、睡眠,且影响谈话、工作。病人感觉痛苦难言,往往造成精神压力,甚至对战胜疾病悲观失望。白2000--2005年,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呃逆,疗程短、费用低、疗效卓然,深受患者赞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呃逆是由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而成,患者自觉胸膈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轻者可自行缓解,重则昼夜不停,迁延不愈,形成顽固性呃逆。不仅妨碍饮食、睡眠,且影响谈话、工作。病人感觉痛苦难言,往往造成精神压力,甚至对战胜疾病悲观失望。自2000—2005年  相似文献   

16.
呃逆古称为"哕",俗称"呃","打嗝",现代医学称"膈肌痉挛",以气逆上冲动膈,抽掣时吼间发出呃忒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证,顽固性呃逆是指呃逆频繁,其持续时间超过72小时乃至数周、数月及数年,症状顽固,反复发作,用中西药常规治疗无效者,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采用穴位埋线方法结合电针治疗,收到较为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顽固性呃逆是指膈肌不自主的,持续间歇性痉挛,并经常规抗呃逆药物及针灸治疗不能缓解者.笔者采用穴位注射法配合中药及护理支持,治疗顽固性呃逆108例,疗效满意.现将108例久呃不止的顽固性呃逆患者治疗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 顽固性呃逆赵某 ,男 ,57岁 ,原患有“肝硬化腹水” ,此次因“呃逆一天”入院 ,患者呃声连连 ,呃逆不止 ,食水难下 ,夜不得眠 ,面色晦暗 ,精神倦怠。经给予降逆止呃、疏肝理脾之剂及封闭内关、足三里等治疗后 ,均未取得明显疗效 ,呃逆依然 ,遂以针刺治疗 ,取三棱针 ,常规消毒 ,点刺金津、玉液两穴 ,呃逆立止 ,效验如鼓应桴。按 :《景岳全书·呃逆》载 :“呃逆之大要 ,亦为三者而已 ,一曰寒呃 ,二曰热呃 ,三曰虚脱之呃……惟虚脱之呃 ,则诚危殆之证。”本证即属虚脱之呃。程国彭亦云 :“至于大病中见呃逆者 ,是土败木贼为胃绝 ,多难治也。…  相似文献   

19.
穴位注射足三里治愈顽固性呃逆一例报告广州市芳村区中医院(本院针灸系86级)陈武杰患者陈某,男,42岁,农民,1995年9月29日就诊。主诉:反复呃逆40天。患者于40天前跟邻居发生争吵,突然出现呢逆,呃声响亮有力。此后呃逆反复发作,每当心情不畅时呃逆...  相似文献   

20.
呃逆是临床常见的病,以气逆上冲,喉见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本证古称“哕”,又称“哕逆”,现代医学称之为“膈肌痉挛”。本证病因可以归结为饮食不节、情志失和、正气亏虚等,总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在临床上,针灸治疗呃逆时常取的穴位有内关、足三里、中脘、攒竹、天枢等穴位。笔者在临床上遇到多例顽固性呃逆患者,在常规取穴不效后,通过按压至阳穴而止住呃逆。2003—2006年来,采用按压至阳穴共治疗呃逆2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