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IL-24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体内杀伤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1)从健康人外周血中提取单个核细胞,第一天加入IFN-γ(1 000 IU/mL),第二天加入IL-1(100 IU/mL)、CD3mAb(50 ng/mL)、IL-2(300 IU/mL)诱导CIK细胞,另一组与IL-1、CD3mAb、IL-2同时加入IL-24(1 000 IU/mL);(2)建立HepG2肿瘤细胞株荷瘤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五组,每三天分别测量肿瘤大小。结果 IL-24诱导CIK细胞治疗组荷瘤小鼠实体瘤体积小于其它组(P<0.05)。结论 在CIK细胞诱导过程中加入IL-24能明显增强其体内的抗肿瘤活性,对临床上把CIK细胞用于生物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转染IL-27基因体外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集健康成人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GM-CSF、IL-4诱导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第5天后将DC分为3组:IL-27基因转染组、TNF-α组和阴性对照组。倒置显微镜观察DC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分子CD1a、CD80、CD83和CD86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DC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12和IFN-γ的含量。结果 转染IL-27基因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DC呈现典型的成熟DC形态学特征。IL 27基因转染组DC表面CD1a、CD80、CD83和CD86表达水平较阴性对照组均明显上调(P<0.05)。IL-27基因转染组DC诱导T细胞增殖的能力较对照组DC明显增高(P<0.05)。IL-27基因转染组DC培养上清中IL-12和IFN-γ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DC(P<0.01)。结论 转染IL-27基因可以上调成熟DC的细胞表型,增强DC的免疫学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CIK cell)培养基(含低浓度IL-2、IFN-γ、IL-12和anti-CD3)和NK培养基(含高浓度IL-2和anti-CD3)体外刺激诱导CIK,分析CIK细胞的扩增、表型和细胞因子分泌情况。方法:健康自愿者来源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分别加入CIK培养基和NK培养基进行诱导培养,24 h后,换用含IL-2的1%自体血浆培养基继续诱导培养2周。在培养的第6天和第10天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的分泌情况,在培养的第10天以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培养细胞表面CD3、CD4、CD8、CD16、CD56的表达情况。结果:CIK培养基和NK培养基均可使培养细胞在第7天时开始明显扩增,第10天时可扩增至200倍。其中,CIK培养基获得的细胞扩增倍数明显高于NK培养基,其IFN-γ分泌明显高于NK培养基组[(724.7±434.8)vs(108.9±60.6)pg/ml,P<0.01];而以NK培养基培养的细胞,CD3-CD16+CD56+细胞比例高于CIK培养基[(6.27±3.33)%vs(2.88±1.88)%,P<0.05]。结论:不同成分的CIK培养基和NK培养基均可促进CIK细胞的扩增和成熟,但呈现不同的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MAM-A源性HLA-A2限制性候选表位(KLLMVLMLAA)负载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诱导产生的细胞毒性杀伤细胞(CTL)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取HLA-A2+健康志愿者外周血,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体外用合成的肽段负载DC,不加肽的DC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DC的表型变化,ELISA测定IL-10、IL-12、IFN-γ分泌水平.CCK8法测定两种情况下DC诱导的自体CTL对(HLA-A2+/hMAM-A+)AU-565、(HLA-A2-/hMAM-A+)MDA-MB-415、(HLA-A2+/hMAM-A-)MCF-7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效果.结果:成功培养出形态典型、功能成熟的DC,经肽负载的DC具有更典型的形态特征,DC表面标记分子(CD80、CD86、CD83、HLA-DR)较对照组稍高,上清中IL-12平均分泌水平较对照组高,IL-10平均分泌水平较对照组低,与T细胞共培养后IFN-γ分泌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对AU-565的杀伤效果显著优于MDA-MB-415、MCF-7乳腺癌细胞.结论:成功预测出hMAM-A源性HLA-A2+限制性CTL表位肽,其致敏的DC可有效呈递表位肽,诱导的CTL对乳腺癌细胞产生特异性杀伤.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12(IL-12)主要是由抗原提呈细胞产生的一种异二聚体(P40和P35)细胞因子,能显著增强NK/LAK以细胞的杀伤活性,促进特异性CTL细胞的应答能力,诱导T细胞和NK细胞大量分泌IEN-γ,启动Tho细胞向Thl细胞的发育,在抗肿瘤、爱滋等多种疾病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我们用SAC,LPS,IFN-γ和PDBu等刺激剂作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或口腔表皮样癌细胞株KB,成功诱生出IL-12-p40和p35,并插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IK细胞在培养诱导过程中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方法:Ficoll分离人脐血获得单个核细胞,体外经IL-1、IL-2、IFN-γ、OKT3诱导分化为CIK细胞,流式细胞仪鉴定其表型及细胞增殖情况,ELISA检测其分泌的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水平。结果:CIK的主要效应细胞CD3 CD5 6细胞大量增殖,其相对百分率增长147倍(从0·21%到31%),绝对数增殖倍数为678·7倍,增殖高峰期在第12天。CIK细胞能分泌IL-2、IFN-γ、TNF-α,从第4天开始稳定分泌,分泌IL-2的高峰期在第12天,而IFN-γ、TNF-α分泌高峰在第17天。结论:CIK细胞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介导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在抗肿瘤免疫过程中发挥着主要作用。该研究探讨不同浓度IL-2(50、200和1000 U/mL)对体外诱导表位肽特异性CTL培养体系培养的细胞亚群比例和功能的影响,以及高剂量IL-2是否会诱导该体系中的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cell,Treg)的富集。方法:选取HLA-A2超型的肿瘤患者和健康供者各10例,取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使用环氧合酶-2(Cox-2)来源的CTL表位肽P321(ILIGETIKI)与不同浓度IL-2体外诱导肽特异性CTL。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Treg细胞亚群的比例,以及CD8+T淋巴细胞分泌穿孔素(perforin)、颗粒酶B(granzyme-B)、干扰素IFN-γ的能力。使用Elispot实验检测实验组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结果:高浓度的IL-2有利于细胞的增殖。肿瘤患者组的CD4+T淋巴细胞比例高于健康供者组,而CD8+T淋巴细胞比例较健康供者组低;不同浓度IL-2对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和Treg细胞亚群比例以及CD8+T淋巴细胞分泌穿孔素、颗粒酶B、IFN-γ的能力没有影响。随着IL-2浓度的增高,Elispot实验出现的阳性斑点数越多。结论:不同浓度IL-2条件对体外诱导表位肽特异性CTL培养体系培养出的细胞亚群比例和功能没有影响,在50~1000 U/mL IL-2浓度范围内,高剂量的IL-2不会诱导该体系中的Treg的富集。但高浓度的IL-2可以提高细胞的增殖能力,并且促进细胞分泌IFN-γ,而高浓度的IL-2可以使培养体系中存在的NK细胞或NKT细胞能够非特异性产生IFN-γ,从而对Elispot实验产生干扰。因此,在体外诱导肽特异性CTL时选用50 U/mL的IL-2浓度可以很好地维持T细胞的增殖和存活,并且最大程度地降低对Elispot实验的干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IK)联合治疗晚期实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0例晚期实体瘤患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其中贴壁细胞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4 (interleukin-4,IL-4)等诱导产生DCs,并用自体肿瘤细胞或外源性肿瘤细胞抗原致敏,获得Ag-DCs;悬浮细胞经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IL-2和CD3单克隆抗体(CD3 monoclonal antibody,CD3mAb)等诱导产生CIK细胞,将DCs与CIK细胞共同培养;采用FCM法检测DCs及CIK细胞表型,并回输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42 例可评价病灶的患者中,2 例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9 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 PR),15 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 SD);37 例不可评价病灶的患者中,25例患者有效,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免疫功能及肿瘤标志物有一定程度改善.结论:DCs-CIK细胞联合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及TH2类细胞因子IL-4mRNA在Ⅰ期和Ⅱ期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模式,并观察IL-2、IFN-γmRNA在手术前后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8例Ⅰ期和10例Ⅱ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前后及15例健康人外周血中IL-2、IFN-γ的表达,并用凝胶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在18例肝癌患者中,IL-2、IFN-γmRNA的表达率分别为16.7%、5.6%,低于IL-4的表达率88.9%(P<0.05),呈现明显的TH2偏移状态,且IL-2、IFN-γ的表达强度在0.10~0.11之间,也远低于IL-4的0.21~0.22;在8例Ⅰ期肝癌患者中,术前有25.0%(2/8)表达IL-2mRNA,12.5%(1/8)表达IFN-γ,高于对照组的13.3%(2/15)、5.6%(1/15);手术治疗后两者的表达率分别是50.0%、37.5%,高于术前组;术前组及正常对照组两种细胞因子mRNA表达强度(0.10~0.12)明显低于术后组的0.20~0.22(P<0.05)。另外,10例Ⅱ期患者手术前后术均无IFN-γm...  相似文献   

10.
IL-12恢复并促进氟尿嘧啶抑制的T细胞免疫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hi PD  Li L  Fan YY  Wu CY 《癌症》2007,26(8):801-808
背景与目的:目前,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仍然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肿瘤化疗药物之一.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的生物学功能是促进Th1细胞分化以及诱导CD8 T细胞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的产生.本研究进一步探讨5-FU对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介导免疫应答的抑制机制,以及IL-12是否能够恢复由5-FU引起的免疫抑制功能.方法:观察5-FU对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及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和活性的影响.另外,PBMCs在anti-CD3或antiCD3 anti-CD28刺激的条件下,加入不同浓度5-FU(0.20~50.00 μg/ml)共同培养,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的水平.PBMCs预先加入或不加入5-FU共同培养后,再分别加入anti-CD3 anti-CD28刺激,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T细胞亚群表达细胞因子IFN-γ和IL-2以及细胞活化分子CD25表达的变化.Anti-CD3 anti-CD28、IL-12、5-FU不同配伍组合与PBMCs共培养后收集上清液,ELISA法检测IFN-γ水平,然后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IFN-γ表达的变化.结果:5-FU抑制PBMCs和HepG2细胞的增殖,同时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正常人PBMCs IFN-γ的产生(P=0.024).T细胞亚群分析的结果表明,加入5-FU组与未加入5-FU组相比,表达IFN-γ的CD4 T细胞百分率从2.1%下降到0.7%,CD8 T细胞百分率从3.9%下降到2.2%;表达IL-2的CD4 T细胞百分率从2.5%下降到0.7%,CD8 T细胞百分率从0.4%下降到0.2%;同时这两种细胞亚群CD25的阳性率和平均荧光密度都明显降低.anti-CD3 anti-CD28组,加入IL-12前表达IFN-γ的CD4 和CD8 T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1%和3.2%,加入IL-12后分别为1.6%和4.1%;anti-CD3 anti-CD28 5-FU组,加入IL-12前表达IFN-γ的CD4 和CD8 T细胞百分率分别为0.5%和1.1%,加入IL-12后分别为1.0%和2.5%.结论:5-FU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同时也抑制正常人的免疫功能,IL-12能够恢复并促进由5-FU抑制的T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鼠白介素(mIL-27)基因转染人食管癌细胞株诱导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IFN-γ和IL-12的作用。方法:以逆转录病毒作为载体,将mIL-27基因转染入人食管癌细胞株Ecal09获得表达mIL-27的阳性细胞克隆(Eca109/mIL-27),RT-PCR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用MTT法检测转基因mIL-27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EUSA法检测其诱导正常人PBMC产生IFN-γ和IL-12的能力。结果:建立了表达mIL-27基因的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mIL-27细胞中有mIL-27p28和EBI3亚基基因表达,而Eca109/LXSN和Eca109细胞中未见表达,P〈0.01;Eca109/mIL-27与Eca109/LXSN和Eca109体外的体外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a109/mIL-27诱导正常人PB—MC产生IFN-γ和IL-12的含量高于Eca109/LXSN和Eca109,P〈0.01。结论:IL-27基因转染人食管癌细胞后可以诱导PBMC产生IFN-γ和IL-12的能力提高,提示可以用于肿瘤的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IK细胞在培养诱导过程中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方法:Ficoll分离人脐血获得单个核细胞,体外经IL-1、IL-2、IFN-γ、OKT3诱导分化为CIK细胞,流式细胞仪鉴定其表型及细胞增殖情况,ELISA检测其分泌的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水平。结果:CIK的主要效应细胞CD;CD56细胞大量增殖,其相对百分率增长147倍(从0.21%到31%),绝对数增殖倍数为678.7倍,增殖高峰期在第12天。CIK细胞能分泌IL-2、IFN-γ、TNF—α,从第4天开始稳定分泌,分泌IL-2的高峰期在第12天,而IFN-γ、TNF—α分泌高峰在第17天。结论:CIK细胞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联合同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G-1a中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c stem cell,LSC)的体外杀伤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贴壁细胞用GM-CSF和IL-4诱导培养DC,悬浮细胞用IL-2、IL-1、IFN-γ和CD3 mAb诱导培养CIK。将KG-1a细胞冻融物作为抗原负载DC(即Ag-DC),与CIK共培养作为实验组(Ag-DC-CIK),无抗原负载的DC与CIK共培养作为对照组(DC-CIK),单独CIK作为空白对照组,与KG-1a共育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中CD34+CD38-CD123+白血病干细胞的比例。DC-CIK与KG-1a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中KG-1a细胞与CD34+CD38-CD123+细胞的凋亡率。结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成功诱导DC。CIK组、DC-CIK组及Ag-DC-CIK组中CD3+CD56+细胞比例为(17.36±4.44)%、(28.22±3.66)%和(36.16±5.88)%,依次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Ag-DC-CIK组与DC-CIK组细胞中CD34+CD38-CD123+细胞比例显著降低[(8.78±0.62)%vs(3.95±0.53)%、(3.03±0.62)%,P<0.01〗。DC-CIK可诱导KG-1a细胞凋亡,凋亡率由(2.34±0.74)%上升至(12.27±1.01)%,但对其中CD34+CD38-CD123+细胞无明显的诱导凋亡作用。结论:DC联合CIK能杀伤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干细胞,但无明显的诱导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阿糖胞苷(Ara-C)对急性白血病(AL)细胞B7分子表达和激活T细胞的免疫反应。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原代AL细胞B7分子的表达。同时检测Ara-C诱导HL-60细胞 B7分子的表达,进而用RT-PCR方法检测HL-60细胞B7 mRNA表达。MTT法检测诱导后HL-60细胞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促增生作用,并用RT-PCR法测定γ-干扰素(IFN-γ)含量。结果 40例AL患者中B7-1阳性1例,B7-2阳性3例、弱阳性4例。Ara-C能显著刺激HL-60细胞 B7表达,诱导后的HL-60细胞显著刺激PBMC增生并产生IFN-γ。结论 原代AL细胞低表达B7-1和B7-2分子。在体外,Ara-C通过诱导HL-60细胞表达B7分子,刺激T淋巴细胞增生,使PBMC分泌IFN-γ增多,显著提高了白血病细胞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5.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或脾细胞加IL-2培养能刺激诱生杀伤许多肿瘤细胞系的淋巴因子活化杀伤(LAK)细胞。联合应用LAK细胞和IL-2能显著减少带瘤动物和肿瘤在体内转移,但用IL-2刺激的短期(3~5日)培养法只能扩增少量细胞,这就限制了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人宫颈癌细胞HeLa-luc接种BALB/ C裸鼠建立动物模型.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CIK细胞.CIK或PBS经瘤周注射入荷瘤鼠体内.应用活体生物发光成像技术观察肿瘤大小变化.观察肿瘤的体积和重量变化. ELISA法检测荷瘤鼠外周血中IFN-γ水平.HE染色观察肿瘤、肺脏、肝脏及脾脏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CIK治疗后实验组(CIK)肿瘤明显比对照组(PBS)体积小,P<0.05.接种HeLa-luc细胞第5、8周的抑瘤率分别为47.18%、64.38%.接种HeLa-luc细胞第8周实验组血清中IFN-γ[(61.92±6.49) ρg/mL]明显高于对照组[(34.30±1.78) ρg/mL],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中,肿瘤组织形态学无明显差别.实验组肺脏、肝脏未见癌结节出现,但均有炎细胞浸润.对照组肺脏出现大量癌结节而肝脏未见癌结节出现.两组脾脏中均可见癌结节.结论:CIK细胞可以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免疫细胞产生IFN-γ有关.该研究为肿瘤的临床过继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IL-2诱导体外杀伤细胞扩增慢,高依赖IL-2,特异性差,影响了其疗效的发挥.根据报道CD3mAb与IL-2在杀伤细胞的诱导过程中有增强作用.为了获得具有高效,特异细胞毒活性的抗肿瘤效应细胞,我们采用CD3mAb、IL-2与可溶性肿瘤抗原(结肠癌抗原)联合诱导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获得相对特异的杀伤细胞(TAK),并对TAK与LAK在增殖活性、杀伤活性及表型上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8.
胃癌患者调节性T细胞胞内外细胞因子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LY  Zeng Y  Pan ZZ  Zhu ZH 《癌症》2007,26(3):270-273
背景与目的:目前认为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与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密切相关,但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发挥免疫抑制功能的作用机制并不十分清楚.本研究通过检测胃癌患者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产生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IL-10及肿瘤生长因子-β(tumor growth factor-β,TGF-β)的分泌情况,进一步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在胃癌患者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发挥免疫抑制功能的作用.方法:按常规方法制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方法分离CD4 CD25 T细胞及CD4 CD25-T细胞后,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法及ELISA法分别研究CD4 CD25 T细胞在胞内及胞外产生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IFN-γ、IL-4、IL-1O及TGF-β的水平.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胃癌患者分泌内细胞因子IFN-γ、IL-4及IL-10的CD4 CD25 T细胞占CD4 细胞的百分比均显著增高(P<0.05).(2)培养96 h后,上清液的各种细胞因子水平,无论是胃癌患者还是健康对照组,CD4 CD25 T细胞分泌的IL-10及TGF-β均显著高于CD4 CD25-T细胞(P<0.05).CD4 CD25 T细胞分泌的IFN-γ显著低于CD4 CD25-T细胞(P<0.05).结论: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体外免疫抑制作用的发挥可能与一些抑制性细胞因子有关,特别是细胞因子TGF-β在胃癌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γIL-2激活的脐血杀伤细胞(LAK)体内外抗肿瘤已有报道,而Anti-CD3McAb作为免疫增强剂,在骨髓、外周血的过继免疫中已取得明显疗效,脐血单个核细胞(MNC)能否被Anti CD3McAb激活为抗肿瘤的杀伤细胞(CD3AK)?是否比其LAK有更多的活性?为探讨这些问题,本实验采用γIL-2+Anti-CD3McAb和单纯γLI-2刺激脐血MNC,观察其表面抗原及细胞因子的变化,并探讨两者对K562和HL-60白血病细胞株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自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激活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治疗转移性肾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32例转移性肾癌患者,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体外制备成DC-CIK细胞,12天后连续三天回输,输注结束后次日开始下一个疗程,共计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IL-2、IFN-γ、IL-4及IL-10的变化,并统计治疗3年后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KPS),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后比较CD4+无显著差异,CD8+显著降低,CD3+、CD56+以及CD4+/CD8+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 IL-2、IFN-γ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P<0.05)。IL-4、IL-10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治疗前、治疗后2周患者WBC、ALT、AST以及BUN、Cr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3年生存率90.63%,治疗后1年生活质量评分平均升高24.7,显著高于治疗前的11.8(P<0.0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自体DC-CIK细胞输注后可显著提升转移性肾癌(RCC)患者免疫水平,安全性良好,可作为晚期RCC患者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