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分析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脑脊液漏的影响因素和修补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650例垂体腺瘤经蝶窦手术过程中出现脑脊液漏的70例病人,分析经蝶窦人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脑脊液漏的影响因素,与肿瘤大小、位置和类型的关系.结果 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出现的脑脊液漏经术中修补后,术后未出现脑脊液鼻漏.结论 垂体腺瘤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为10.8%,垂体ACTH微腺瘤术中脑脊液漏的发生率较高与切除瘤周垂体组织有关.采用自身组织填塞,术后卧床能有效地防止术后脑脊液鼻漏.对于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严重脑脊液漏者应采用腰蛛网膜下腔置管引流脑脊液.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介绍神经内镜经鼻-蝶窦鞍区占位切除术中脑脊液漏不同分级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06—2020-06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完成的165例内镜经鼻-蝶窦入路鞍区占位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肿瘤的病理类型、鞍膈破损的大小、术中修复方法、术后并发症.结果 根据鞍底硬膜缺损大小进行脑脊液漏分级,本组患者0...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治疗垂体腺瘤切除术后脑脊液鼻漏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采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治疗的16例垂体腺瘤切除术后脑脊液鼻漏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经验。结果 16例患者均采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其中13例(13/16)经首次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即成功,2例(2/16)经再次修补术成功,1例(1/16)改行开颅手术方修补成功。术后1例出现颅内感染,予头孢曲松后痊愈。平均随访12个月,无肿瘤和脑脊液鼻漏复发。结论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治疗垂体腺瘤切除术后脑脊液鼻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脑脊液鼻漏为首发症状的斜坡脊索瘤的诊断及内镜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以脑脊液鼻漏为首发症状的斜坡脊索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在内镜下确诊,并行内镜经鼻入路肿瘤切除术及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结果肿瘤全切除2例,脑脊液鼻漏均修补成功。随防17~22个月,无肿瘤及脑脊液鼻漏复发。结论对于斜坡脑脊液鼻漏应高度警惕脊索瘤的存在,内镜下经鼻入路既是术中发现病变的手段,又是切除斜坡病变及行脑脊液鼻漏修补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鞍区及鞍旁区多层技术重建颅底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鞍区及鞍旁区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颅咽管瘤4例,鞍区脑膜瘤3例,巨大垂体腺瘤5例;均行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肿瘤切除术,并采用多层技术进行颅底重建。结果所有病例肿瘤均达全切除,颅底重建均1次修补成功。术后部分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随访3~6个月,均未出现脑脊液漏、细菌性脑膜炎和张力性气颅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术中多层技术重建颅底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切除术后脑脊液鼻漏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130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30例中,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15例,发生率为11.5%(15/1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质指数>25.0 kg/m2、术中脑脊液漏、再次手术是垂体腺瘤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10例采用腰大池外引流,5例采用药物脱水治疗;15例未发生颅内感染情况;出院后随访12~36个月,未再次发生脑脊液鼻漏。结论 脑脊液鼻漏是PA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切除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预后良好。对于体质肥胖、术中脑脊液漏和再次手术的PA,术后应密切关注脑脊液鼻漏和颅内感染情况,可考虑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垂体腺瘤术后延迟性脑脊液鼻漏影像学特点和鼻内镜修补术经验。方法共23例垂体腺瘤术后延迟性脑脊液鼻漏患者,脑脊液鼻漏均发生于垂体腺瘤术后1~5年,常规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头部MRI检查、脑池造影CT动态扫描和鼻内镜检查,明确漏口位置后行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漏口较大患者使用肌肉填塞,再使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补,漏口较小患者直接使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补,蝶窦内填塞明胶海绵和碘仿纱条。结果本组患者共住院3~5周,其中20例行1次鼻内镜修补术、2例行2次鼻内镜修补术、1例行3次鼻内镜修补术;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所有患者均未再出现脑脊液鼻漏。结论垂体腺瘤术后延迟性脑脊液鼻漏的主要原因是术后残留肿瘤组织生长和术后辅助放射治疗,由于肿瘤大部分位于鞍内,适用于鼻内镜下垂体腺瘤切除术和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手术安全且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鼻入路神经内镜下脑脊液漏修补术的方法及相关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7年12月经鼻入路神经内镜下手术修补治疗的51例脑脊液鼻漏的临床资料,其中外伤性47例,自发性3例,医源性1例。根据漏口大小选择不同方法修补。结果 51例中,修补成功49例,2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脑脊液鼻漏,经保守治疗治愈。所有病例术后随访2~5年,均未再发生脑脊液漏。结论 经鼻入路神经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是脑脊液鼻漏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脑膜瘤切除术后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巨大顶枕部脑膜瘤切除术后合并脑脊液鼻漏病人的临床资料,漏口通过内镜下修补。结果脑膜瘤达SimpsonⅠ级切除,经内镜下修补术后脑脊液鼻漏停止。术后2周出现少量脑脊液鼻漏复发,腰椎穿刺置管脑脊液引流2周后痊愈。结论自发性脑脊液漏可以发生于肿瘤远隔部位,内镜下修补是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内镜经鼻入路脑膜脑膨出伴脑脊液鼻漏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内镜经鼻入路治疗鼻部脑膜脑膨出伴脑脊液鼻漏的可行性。并讨论围手术期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鼻脑膜脑膨出伴脑脊液鼻漏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膨出物的位置,颅底骨质缺损大小,膨出物切除后颅底修补方法及术后疗效。结果 10例病人脑脊液鼻漏1次修补成功,1例病人2次修补成功,术后随访6-3个月未见复发,其中1例术后出现脑膜炎并发症,经抗炎治愈。结论 内镜经鼻入路治疗鼻部脑膜脑膨出伴脑脊液鼻漏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与鞍底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及鞍底重建的方法。方法52例垂体腺瘤患者,在内镜控制下,经单鼻孔进入,直接自蝶窦开口打开蝶窦前壁,经鞍底切除垂体腺瘤,术中有脑脊液漏者,使用多层修补法修补鞍底。结果术中颈内动脉损伤1例。39例垂体瘤全部切除,13例垂体瘤次切除。术后随访3个月。术前39例有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者,术后一个月内均改善。术后发生脑脊液漏1例,发生率为1.9%。12例术后发生暂时性尿崩症。6例术前激素水平增高的患者术后下降到正常水平。无颅内感染及死亡病例。结论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是一种能有效切除垂体瘤的微侵袭手术方法;鞍底多层修补能安全有效预防脑脊液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手术中的蝶鞍修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了介绍神经内镜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鞍区病变后行蝶鞍修复的技术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235例鞍区病变患者行神经内镜单鼻孔经蝶手术切除后有鞍底缺损,均用生物材料和自体组织行修复,对本组每一个病例的蝶鞍修复不同技术都作了复习。结果全组患者于神经内镜术后均视为需要作蝶鞍修复者,其主要理由是术中开放了鞍底,或出现脑脊液漏。在经过蝶鞍修复和腰蛛网膜下腔引流后,患者都未发生永久性脑脊液鼻漏或其他并发症。结论对采用神经内镜经蝶手术的患者有必要行鞍底修复,而选择合适的材料是成功进行鞍底修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改良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手术器械的改进与应用,提高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手术效率,总结手术配合的经验.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自2004年3月至2009年4月采用经单鼻孔鼻中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288例,术前改进各种手术器械(单极电凝器、吸引器的形状和功用)并应用,总结分析手术的疗效.结果 本组垂体瘤全切除204例,次全切54例,大部分切除30例.手术时间最短30 min,术中无脑脊液漏患者手术时间平均70 min;术后并发脑脊液漏3例,鼻黏膜迟发性出血3例,经治疗后控制.结论 手术器械的改进与正确应用,加上默契的手术配合,可以提高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鼻中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扩大经蝶窦入路切除鞍区非垂体腺瘤性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鞍区非垂体腺瘤性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鞍结节脑膜瘤5例。脊索瘤4例,鞍上颅咽管瘤2例。均在神经导航定位下行扩大经鼻蝶窦入路,以内镜和显微镜结合切除鞍区病变。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其中5例鞍结节脑膜瘤均达SimpsonI级切除:次全切除2例,均为脊索瘤。术后3例发生脑脊液漏需二次手术修补。2例脊索瘤次全切除病人行常规放疗。随访6。58个月.3例脑脊液漏病人经再次手术修补均治愈;M对复查均未见肿瘤复发;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扩大经蝶窦入路切除鞍区非垂体腺瘤性病变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神经导航与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系统与内镜相结合在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其优越性。方法在神经导航系统与内镜辅助下对32例垂体腺瘤患者实施经鼻蝶手术。术前将患者影像信息导入神经导航系统进行解剖三维重建,术中对手术入路.周围重要解剖结构及肿瘤准确定位。结果本组32例患者中,肿瘤全切26例,次全切除6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12例头痛消失,18例视力、视野缺损改善,5例出现一过性尿崩症,2例发生脑脊液鼻漏。结论神经导航系统与内镜的联合应用,在经鼻蝶垂体腺瘤手术中能准确定位肿瘤与周围重要解剖结构,并引导手术操作,可安全、准确地切除肿瘤,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6.
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术中脑脊液鼻漏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术中脑脊液鼻漏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术中发生脑脊液鼻漏的临床资料。鞍结节脑膜瘤1例,脊索瘤1例,垂体腺瘤19例。在切除肿瘤后均采用人工硬脑膜-明胶海绵-蛋白生物胶方法重建颅底硬膜,并辅以碘仿纱条填塞蝶窦腔。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1年,无脑脊液鼻漏发生20例,发生可疑脑脊液鼻漏1例,保守治疗康复。结论即使手术导致颅底骨质、硬膜缺损明显,重建颅底硬膜辅以碘仿纱条填塞蝶窦腔,仍可有效预防术后脑脊液鼻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手术技术和器械的改进,提高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鼻中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手术效率。方法采用神经内镜经单鼻孔鼻中隔蝶窦入路切除288例垂体腺瘤,术中无需寻找蝶窦开口,以中鼻甲为解剖标志,用单极电凝纵行切开鼻中隔黏膜,髓核钳咬除部分骨性鼻中隔和蝶窦前壁,手术结束时,鼻黏膜复位,无需再填塞鼻腔。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70min,手术时间最短的仅30min,术中无脑脊液漏,术后3~5d出院,效果满意。结论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鼻中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手术和住院时间短,出血少,鼻腔内黏膜结构保护良好,术后并发症少,可达到术后无手术痕迹的效果,手术器械的改进与正确应用是提高手术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术后颅底重建(附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术后的颅底重建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术后的颅底重建经验。其中鞍结节脑膜瘤7例,颅咽管瘤3例,垂体腺瘤10例。在切除肿瘤后均采用人工硬脑膜-明胶海绵和生物胶-人工硬脑膜的"三明治"式方法,同时辅以球囊支持修补材料和持续腰池引流。结果1次手术修补成功15例,短暂性脑脊液鼻漏经保守治疗治愈3例,2例2次内镜下经鼻入路行颅底重建得以修复。术后随访6个月~4年,疗效满意。结论"三明治"式修补方法加球囊支撑和持续性腰池引流,可显著降低术后脑脊液鼻漏的发生,是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术后颅底重建的可靠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分析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垂体腺瘤患者62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32例;年龄27~81岁,患者平均年龄52.6岁。垂体腺瘤包括微腺瘤10例,大腺瘤38例,巨大腺瘤14例。患者接受神经内镜经鼻蝶肿瘤切除,术后行神经影像、内分泌及视力检查的随访评估。结果 随访时间1~3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62例患者中,全切50例,次全切9例及大部切除3例。术后患者内分泌治愈率34.6%,视力改善率92.3%,头痛改善率83.3%。术后短暂性尿崩12例,短暂脑脊液鼻漏5例,无永久性尿崩、脑脊液鼻漏。无颅内感染、昏迷、植物生存或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