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干扰素-α(IFN-α)治疗81例(男45例、女36例,中数年龄50.5岁,范围17~70岁)初诊的Ph染色体(Ph)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依Sokal's分类将患者分为低危组(指数<0.8)39例,中危组(0.8<指数<1.2)32例和高危组(指数>1.2)10例。全部患者在确诊6个月内(中数时间45.5天)接受重组的IFN-α 5×10~6IU/sqm/d·sc。以后依血液学变化调整IFN-α剂量。血液学完全缓解(CHR)者,减量并调整至维持WBC1.5×10~9/L~5×10~9/L,血小板数50~150×10~9/(?)WBC<1.5×10~9/L或血小板数<50×10~9/L时停药。IFN-α分别治疗6个月、12个月未获CHR或细  相似文献   

2.
作者分析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2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白细胞数均低于1×10~9/L,9例(42.9%)<0.5×10~9/L。12例(57.1%)为重型再障贫血。 用G-CSF 200μg/m~2,每日一次,皮下注射,连续4周。用药2周后如无效果(白细胞数<2×10~6/L),即增量至400μg/m~2。若白细胞数增至5×10~9/L以上,剂量减半,减量后白细胞数仍维持在最高值时中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骨髓瘤(MM)BMT后即使完全缓解,其复发率仍可高达50%。据报道采用α-干扰素(IFN)维持治疗可延长自体BMT受者的缓解时间,但对异基因BMT后IFN的作用尚有待评价,为此欧洲多发性骨髓瘤BMT小组进行了研究。 IFN维持治疗条件为:病人无疾病进展,中性粒细胞>1.5×10~9/L、血小板>75×10~9/L,GVHD为0或Ⅰ级。IFN治疗至少于BMT2个月后进行,开始剂量为1mU 3/W,4周后增至2mU 3/W,再4周后增至3mU 3/W,拟维持至少2年。若应用后中性白细胞降至1.0~1.5×10~9/L或血小板50~75×10~9/L,则IFN剂量减半;中性粒细胞<1.0×10~9/L、血小板<50×10~9/L,则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12例MDS病人的疗效观察结果.12例患者中,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72(65-78)岁.RA2例,RAEB7例及RAEB-T3例.全部病例均有贫血.11例有中性粒细胞减少(<1.8×10~9/L),其中7例中性粒细胞严重减少(<0.5×10~9/L).染色体G带分析见3例核型异常.G-CSF治疗开始剂量为0.1μg/kg·d,门诊自行皮下注射.若无效每2周递增用量至0.3、1.0及3.0μg/kg·d至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10×10~9/L,然后减量继续用药2周.疗程为6-8周.经6-8周治疗,9例患者的白细胞上升3倍以上(P<0.01),10例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数升高5-  相似文献   

5.
对10例白细胞减少和11例正常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服泼尼松1mg·kg~(-1)·d~(-1),观察服药前后白细胞变化。结果两组服药前白细胞分别为(2.59±0.85)×10~9/L和(6.23±1.91)×10~9/L,服药后1周时均明显升高,第3周到达高峰,分别为(8.84±1.66)×10~9/L和(15.94±2.73)×10~9/L。但A组上升不如B组上升明显。说明SLE伴白细胞减少者骨髓抑制,代偿功能降低和服用激素后血管边缘池、骨髓贮备池白细胞减少,易引起感染,一旦感染难以控制。  相似文献   

6.
白细胞减少症的概念白细胞减少症(简称白减)是指周周血中的白细胞低于4×10~9/L(多数在2×10~9/L~3×10~9/L),分类基本正常,或显示粒细胞比例略低的状态,预后良好。粒减是指血液中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8×10~9/L,儿童低于1.5×10~9/L,婴儿低于1×10~9/L。当白细胞在2  相似文献   

7.
两院10年中行脾切除术876例,术后62例(7.1%)有继发性血小板增多(>500×10~9/L)。男44例,女18例;血吸虫肝硬变41例,其他原因所致之门脉性肝硬变21例。56例术前血小板<100×10~9/L。术后血小板升高峰值至500~599×10~9/L者19例,平均在术后15天出现;升高达600~999×10~9/L者37例,平均10.5天出现;升高>1000×10~9/L者6例,平均5.4天出现;可见峰值越高者出现越早。从血小板开始上升至达到峰值的时间平均为16天。在血小板>1000×10~9/L的6例中,4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环磷酰胺联合全身照射或联合马利兰预处理后,对93例原发或继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进行骨髓移植(BMT)。65例骨髓来源于HLA相同的同胞兄弟姐妹,28例骨髓来自家族其他成员或无关供者。93例MDS中,原发性者78例,继发于血液系统肿痛化疗后、Fanconi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15例。移植前所有病例均为晚期MDS,即粒细胞数<1×10~9/L,血小板数<40×10~9/L或外周血及骨髓原始细胞大于5%。  相似文献   

9.
20例重型再障贫血(SAA)全血细胞减少持续15天以上.经骨髓活检证实增生低下(有核细胞增生<25%),并符合以下二项标准:中性粒细胞<0.5×10~9/L,纠正网织红细胞<10×10g~9/L和血小板数<20×10~9/L.  相似文献   

10.
男性,30岁。1987年9月劳累后出现呼吸困难和发热,发现斑丘疹,右下肺叶浸润、肝脾肿大和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S),嗜酸粒细胞(E_0)20×10~9/L。口服强的松40mg/d降至E_00.9×10~9/L,强的松减量后又复发上升。1988年5月血红蛋白(Hb)91g/L,白细胞(WBC)36.7×10~9/L,E_013.2×10~9/L,血小板(BPC)57×10~9/L,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长程干扰素(IFN)治疗骨髓增生性疾病中血小板增多的效果。31例患者(男9例,女22例,平均年龄70岁)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真红)12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9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髓纤)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各5例。IFN治疗前中位观察期为1年,其中9例曾行细胞毒药物或胶体-~(198)金治疗。血小板为945(751-1930)×10~9/L rIFN-α-2c(比活性3.2×10~6U/L),皮下注射,诱导期用量为25±9MU/周。缓解后开始维持疗法12个月(第Ⅰ期),用量为17±9MU/周。第Ⅰ期维持治疗结束后,一组随机接受第Ⅱ期治  相似文献   

12.
白血病一般不难诊断,但当机体组织器管受浸润时,则临床症状复杂而不典型,易于误诊。为吸取教训,现将自1973年以来在我院及外院误诊的28例分析如下。一、误诊粒细胞缺乏症、再障4例男患,56岁。发烧3周、咽痛3天,病初有服去痛片病史。体检贫血貌,口腔粘膜溃疡,扁桃体有脓栓。Hb60g/L,WBC 0.4×10~9/L,BPC70×10~9/L,以粒细胞缺乏症收治。经抗感染治疗,体温不退,骨穿确诊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女患,42岁。头昏、心慌、乏力、牙龈出血半  相似文献   

13.
<正> 1992年12月.我院连续3天从3名发热新生儿患者的末梢血涂片查出间日疟原虫,经调查证实均输用过同一献血者的血浆。现报导如下。 例1 李某 女25天,入院前3天因受凉后鼻塞、发热,门诊治疗曾热退;次日气促,惊跳;因再发热,气促加重,双足背紫癜而入院。体检:T 39℃,P 200次/分,R 100次/分;成熟儿貌,脸苍白,皮肤巩膜无黄染,双足背散见小点状紫癜;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唇周微绀;双肺呼吸音粗、无啰音,心率200次/分,律齐;腹稍胀,肝右肋下3.5cm,质软,脾左肋下3cm。血常规:WBC 10.7×10~9/L,N 0.44,L 0.56,RBC 3.49×10~(12)/L,Hb107g/L,嗜酸粒细胞数0.44×10~9/L,Plt 34×10~9/L。血液生化检查:CO_2CP、BUN、血清电解质及  相似文献   

14.
不同疾病低血小板样本阻抗法与手工法计数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疾病引起的低血小板样本在阻抗法血细胞分析仪与手工法血小板计数时存在的差异。方法 将239例低血小板(<80×10~9/L样本,其中肝病73例、恶性肿瘤化疗后58例、血液病108例,分别采用阻抗法血细胞分析仪和手工法同时计数血小板,再接仪器检测结果将不同疾病的血小板数分为<25×10~9/L、25~50×10~9/L、50~80×10~9/L三组,然后将两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当血小板数<25×10~9/L时,三类病仪器法均明显低于手工法(P<0.01);血小板数在25~50×10~9/L时,血液病样本两法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肝病和恶性肿瘤化疗后的样本仪器法仍明显低于手工法(P<0.05);血小板数在50~80×10~9/L时,三类疾病两法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阻抗法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时,对肝病和恶性肿瘤化疗后的患者血小板计数<50×10~9/L的样本应进行手工计数复检,而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手工复检计数范围可放宽到<25×10~9/L的样本。  相似文献   

15.
对719例免疫抑制剂治疗(IS)后重型再障(SAA)患者的复发率、预示复发的危险因素等作了分析。其中男性405例,女性309例;中数年龄24岁(0~83岁);特发性510例,药物相关性93例,肝炎相关性61例,其它和不明原因者55例。治疗前中性粒细胞中位数为0.4×10~9/L(0~8.0),血小板数为13.0×10~9/L(0~314.0),从诊断到IS的中位天数为58.0天(0~5 015),所有患者IS前均需输血和/  相似文献   

16.
作者报道1981 1986年期间应用羟基脲治疗伴有血小板增多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24例,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25例和骨髓纤维化(MF)10例的经验。ET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800×10~9/L,也包括2例ET的PLT<800×10~9/L但有严重症状且符合其他诊断标准。9/10 MF患者的PLT>500×10~9/L。用法:羟基脲胶囊500mg每日1-3次,开始1000-2000mg/日,根据外周血计数迅速调整,开始每隔1-2周观察患者,但3月后,根据每4-6周所得血计数调整剂量;1年后则为隔8 12周。治疗目的是维持良好的血液学计数,即使PLT<400×10~9/L  相似文献   

17.
作者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和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HDMP)治疗23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其中1例因有合适供者而接受同基因骨髓移植)。23例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14~73岁。患者静滴ALG(马免疫球蛋白,瑞士制造)50mg/kg/天,连用5天;为预防药物反应,用药前分别口服扑尔敏4mgq8h、扑热息痛0.5 q6h;每次静滴ALG之前,先静滴甲基泼尼松龙(Methylprednisolone)500mg,30多分钟滴完。第6~30天口服强的松30mg/日。按所用ALG的两种不同批号将患者分为两组,第1组8例、第2组15例。有效病例:临床症状消失、血小板数稳定>40×10~9/L、粒细胞绝对计数>1×10~9/L、不需再输红细胞;完全缓解(CR);血小板数>150×10~9/L、粒细胞绝对计数>2.5×10~9/L、血红蛋白稳定在>120g/L。1例早期死亡者未作疗效分析,但对其生存期和毒性仍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8.
作者报道1例不宜作骨髓移植的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长期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的效果。患者男性,69岁,因全血细胞减少于1991年8月入院。病前无病毒感染和用药史。血红蛋白50g/L,红细胞1.29×10~(12)/L,自细胞3.2×109/L,中性0.34,淋巴0.54,血小板14×10~9/L,网织红细胞16.8×10~9/L。血清红细胞生成素15500  相似文献   

19.
髓细胞类白血病反应的存在与原发病有关,原发病好转,类白血病反应即随之消失。 Holland等认为髓细胞类白血病反应其外周血白细胞超过50×10~9/L或幼稚粒细胞(包括原始、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细胞等)>5%。小儿粒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最常见于脓毒血症、急性感染、大叶肺炎危象后、磺胺类药物治疗等。 某儿生后3~4天出现呕吐,发绀,诊断为葡萄球菌性肺炎、营养不良、脑病后遗症。血象:血红蛋白1 3g/L,红细胞4.7×10~(12)/L,血小板38.4×10~9/L,白细胞  相似文献   

20.
中间型再生障碍性贫血(MAA)诊断标准为:骨髓增生减低,外周血至少两系减少,但尚未达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标准,其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1.8×10~9/L,血小板计数(plt)<100×10~9/L,网织红细胞绝对值(ARC)<40×10~9/L。 作者回顾了1978年到1991年间12例儿童MAA的临床病程和转归,并与同期儿童SAA进行了比较。12例中男9例,女3例,诊断时中位年龄5.5岁(4月~18岁),9例病因不明,3例有肝炎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