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食管内翻拔脱术治疗食管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们自1988年至2001年有选择性采用非开胸食管内翻拔脱术治疗食管癌39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自1988年4至1996年10月,对36例早期食管癌行非开胸食管内翻拨脱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食管内翻拔脱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19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食管内翻拔脱术在食管癌、贲门癌外科治疗中的地位。方法  19例食管癌、贲门癌病人接受了食管内翻拔脱术 ,其中食管鳞癌 15例 ,颈段 3例 ,胸中段 6例 ,胸下段 6例 ;贲门腺癌 4例。 0期 1例 ;Ⅰ期 4例 ;Ⅱa期 4例 ;Ⅱb期 1例 ;Ⅲ期 9例。 3例因有上消化道手术史行结肠代食管。结果  19例均获切除 ,食管切缘阴性 ,无手术死亡。术后声音嘶哑 1例 ,心律失常1例 ,双侧胸腔积液 1例 ,左侧气胸伴左膈下脓肿 1例 ,5例出现小的颈部吻合口瘘。结论 食管内翻拔脱术扩大了食管癌、贲门癌的手术适应证 ,使某些常规手术高危患者重新获得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开胸食管内翻拔脱术治疗食管癌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及并发症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10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5例食管癌患者行食管内翻拔脱术(其中28例辅助使用电视纵隔镜)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9例,女46例;年龄63(48~81)岁。食管上段癌51例,中段癌18例,下段癌36例;分析手术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手术时间153(140~210)min,术中出血量150(100~250)ml,住院时间15(10~35)d。全组无手术死亡,残端未见肿瘤细胞残留。27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3例吻合口瘘,4例喉返神经损伤,5例胸腔积液,2例气胸,3例合并肺部感染,3例心律失常,1例乳糜胸,2例切口感染,2例胃排空障碍,2例吻合口狭窄,经治疗后均痊愈。术后随访16个月~5年,随访97例,失访8例,已生存1年以上患者94例,生存3年以上67例,生存5年以上34例,部分患者待进一步随访。结论食管内翻拔脱术损伤小、恢复快,可使不能耐受经胸或不宜经胸手术的Ⅱ期及更早的食管癌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开胸食管剥脱术治疗颈段食管癌的效果。方法自1995年7月至2004年12月对21例颈段食管癌患者行不开胸食管剥脱术并Ⅰ期行胃咽吻合或胃食管端侧吻合术。结果本组病人的手术切除率100%。手术后发生各类并发症8例,其中吻合口瘘3例,肺部感染3例,伤口裂开1例,气胸1例。18例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胃液反流。1例住院期间因胃大出血死亡。除2例失访外其余患者获得随访27个月~12年,13例存活超过1年,6例存活超过3年,3例存活超过5年。结论不开胸食管剥脱术手术简单,效果满意,适用于颈段食管癌。食管剥脱术后行胃代食管者胃液反流严重,手术方式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92年5月至2004年9月共收治上腹部手术后食管癌患者16例,全部经手术治疗,顺利出院,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乳糜胸是胸部肿瘤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 ,多见于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我院 1992年 1月至 2 0 0 1年 5月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 3 2 6例 ,发生乳糜胸 5例 (1.5 3 % )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5例均为男性 ,年龄 49~ 62岁。上段食管癌 3例 ,中段食管癌 2例。乳糜胸均位于左侧胸。每日胸液 3 0 0~ 180 0ml。胸液苏丹Ⅲ染色阳性。本组行禁食、补液、营养支持治疗 ,胸液逐渐消失。消失时间 5~ 12d ,平均 8d。术后随访 1~ 2个月未见胸腔积液。讨  论食管癌术后乳糜胸主要是术中损伤胸导管或其分支所致。由于胸导管的解剖特点 ,术中最易损…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2012年8月29日1例新辅助化疗后腹腔镜辅助食管内翻拔脱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男,58岁,吞咽困难进行性加重半年.经胃镜和活检病理诊断为颈段食管鳞状细胞癌.化疗3周期后,分期从T3N1M0降为T2N0M0,行腹腔镜辅助食管内翻拔脱术:腹腔镜下用超声刀游离胃、下段食管和膈食管裂孔,利用腔镜切割缝合器制成管状胃.同时,经颈部游离食管和清理颈部各组淋巴结.腹部悬吊,腹腔镜辅助食管内翻拔脱后,将管状胃牵至颈部,与食管残端吻合.手术时间2 h 50 min.术中出血量约210 ml.术后第7天进清流食,逐渐加量.术后第12天出院.住院期间未发生声嘶等并发症.术后病理:颈部各组淋巴结15枚,未见癌转移.术后3个月,酸反流4~6次/d,多在夜间.  相似文献   

9.
病人男,34岁。因酗酒后剧烈呕吐致右胸疼痛,伴呼吸困难一天转入我院。体查:T 39℃,P 120次/分,R 26次/分,BP 17.3/13.3kPa。呼吸急促,唇绀,不能平卧,三凹征阳性。气管右偏,右胸叩诊实音,呼吸音低下。腹平软。腹部B超未见异常。胸透:右侧液气胸。胸穿液涂片:大量脓细胞及脂肪球。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66岁,2004年4月5日行中段食管癌切除术。术前胃镜检查示距门齿31cm有一食管肿块,其中心溃疡.溃疡周边呈堤样隆起。术后一般状况平稳,无胃区疼痛,无恶心等胃部不适症状,于术后第3天拔除胃管。术后7d行泛影葡胺食管透视检查示造影剂通过顺利,无渗漏,拔除闭式引流管。患者正常出院。病理报告中分化鳞状细胞癌,食管  相似文献   

11.
残胃贲门癌残胃食管癌的外科疗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报告残胃贲门癌残胃食管癌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980年1月至2002年6月手术治疗30例残胃贲门癌或残胃食管癌病人。结果残胃贲门癌或残胃食管癌男性多于女性,初次胃部分切除手术距残胃癌的诊断时间平均为13.5年,70%为。BillrothⅡ式吻合者。30例均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结论胃部分切除5年以上出现上消化道症状的病人,应考虑残胃贲门癌、残胃食管癌的可能,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施行手术。残胃贲门癌可行全胃切除,P形空肠袢代胃Roux-en-Y式吻合重建消化道具有储存食物、防止反流性食管炎的功能,同时可以切除足够长度食管,防止癌肿残留。残胃食管癌切除后可采用结肠代食管。残胃贲门癌和残胃食管癌的手术治疗可获得与原发性贲门癌和食管癌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保留喉功能的非开胸食管钝性剥脱术治疗颈段食管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保留喉功能的非开胸食管钝性剥脱术治疗颈段食管癌的临床经验。方法总结分析1997年8月至2005年11月间,采用保留喉功能非开胸食管钝性剥脱术对28例颈段食管癌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患者术前均确诊为颈段食管鳞状细胞癌。其中12例单纯接受手术治疗(单纯手术组),16例术前或术后接受放疗(综合治疗组)。治疗期间,全组无1例发生大出血、气管撕裂及围手术期死亡;6例(21.4%)出现并发症,其中吻合口瘘2例,喉返神经损伤4例。全组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50.3%;单纯手术组5年生存率25.7%,综合治疗组5年生存率66.1%;综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纯手术组(χ2=4.07,P=0.0438)。结论保留喉功能的非开胸食管钝性剥脱术治疗颈段食管癌是可行的,联合放射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的外科治疗(附1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讨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 18例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18例均采用经左胸或胸腹联合切口食管癌切除 ,将残胃连同脾胰尾转移胸腔 ,主动脉弓上或弓下食管残胃端侧机械吻合术。结果 延伸了残胃上提高度 ,保证了吻合口无张力状态 ,术后恢复顺利。结论 该术式相对简单 ,创伤小 ,并发症少 ,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促红细胞生成素在食管癌根治术前应用的临床意义和安全性.方法 38例可手术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9例)入院后立即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然后手术;对照组(19例)不予rHuEPO治疗,其它同研究组.将两组的验血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输血量及术后血红蛋白差异有显著性,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术前应用rHuEPO能够改善患者术前、术后贫血,减少术中输血量,使用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管癌病人术前肺功能与双腔管全麻双侧和单侧通气状态下气道阻力的相关性。方法:93例食管癌病人依据术前肺功能分为3组;正常组51例(%VC≥80%、%FEV1≥70%、%V25/HT≥50%),轻度异常组15例(%VC≥80%、%FEV1≥70%、%V25/HT为45%~49%);重度异常组27例(%VC≥80%、%FEV1<70%、%V25/HT<45%)。结果:小气道功能重度异常组的病人其单侧、双侧通气时初始气道阻力明显高于小气道功能正常组且术中波动较大,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术后心肺并发症(22.2%)明显高于正常组(0)及轻度异常组(6.6%)。结论:在预测双腔管全麻下气道阻力变化的小气道功能指标中以%FEV1可靠性较好,而%V25/HT因较敏感而可靠性较差。  相似文献   

16.
下咽及颈段食管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Jiang Y  Wang R  Fan S  Xiang J  Wu X  Zhao Y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9):539-541
目的探讨下咽及颈段食管癌的外科治疗途径。方法分析1980年以来76例下咽及颈段食管癌的外科治疗,其中位于下咽者31例,颈段食管者45例。结果下咽癌的切除率为986%(30/31),食管重建包括口底食管吻合3例;咽、喉及颈段食管切除后用颈阔肌皮瓣重建12例、游离空肠间插3例,全咽、全喉、全食管切除后用胃重建12例。颈段食管癌的切除率为91%(41/45),除1例外均采用非开胸食管切除后用胃重建食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用胃重建的52例为365%(包括1例术后死于心力衰竭),游离空肠者333%,颈阔肌皮瓣重建者为167%。随访2~108个月(平均565个月),下咽癌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3%、60%和316%,颈段食管分别为683%、95%和0。结论下咽及颈段食管癌的切除率甚高,但下咽癌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颈段食管癌。咽、喉及颈段食管切除后采用颈阔肌皮瓣重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并发症少,远期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用简捷的术式治疗胸上、中段食管癌,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为8例食管癌患者施行胸腔镜辅助食管内翻拔脱术,分析手术操作过程、并发症及术后患者的康复情况等。结果:8例患者均采用胸腔镜辅助食管内翻拔脱术完成手术,1例发生吻合口漏,1例发生对侧气胸,经对症治疗治愈。结论:此术式治疗胸上、中段食管癌优于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18.
下咽及颈段食管癌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下咽及颈段食管癌的手术疗效及颈段食管重建的方法,方法:1980年至2000年6月对86例下咽及颈段食管鳞状细胞癌进行了外科治疗,下咽癌的切除率为97.4%(37/38例),食管重建包括喉及肿瘤切除后食管与口底吻合4例,咽,喉及颈段食管切除后用颈阔肌皮瓣重建15例,游离空肠间插3例,全咽,全喉,全食管切除后用胃重建12例,3例未行喉切除者采用食管与咽部直接吻合,颈阔肌皮瓣及用胃重建食管各1例,颈段食管癌的切除率为91.7%(44/48例),均采用非开胸食管拔脱后用胃重建食管,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在胃重建组有57例(35%),(包括1例术后死于心力衰竭),游离空肠组1例(33.3%),颈阔肌皮瓣重建组3例(18.8%),随访6-108个月(平均57个月),下咽癌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6%,60.0%和31.6%,颈段食管癌分别为70.7%,9.5%和0。结论:下咽及颈段食管癌的切除率甚高,但下咽癌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颈段食管癌,咽,喉及颈段食管切除后采用颈阔肌皮瓣重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并发症少,远期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9.
During the past 2.5 years, 13 patients underwent esophagectomy for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without the use of a thoracotomy. During the same period, 81 operations on the esophagus or cardia were performed, 73 of which were esophagogastrectomies. Two patients died, for a hospital mortality rate of 2.7 percent. Of the 13 patients, there were 7 women and 6 men with an average age of 59.7 years. The lesion was located in the cervical esophagus in two, the upper thoracic esophagus in eight and the lower esophagus in three. One patient died on the 12th postoperative day, for a hospital mortality rate of 7.7 percent. Satisfactory relief of dysphagia was accomplished in all surviving patients, five of whom have died from the disease, for an average survival of 13.1 months. Seven are currently alive, with the longest period of survival 20.5 months. Esophagectomy without thoracotomy can be carried out with low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rates. It is most applicable to patients with early lesions, particularly those in the cervical esophagus and the upper thoracic esophag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