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颅内病变行CT导向立体定向手术60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病变行CT导向立体定向手术60例临床报告张晓鹏朱诚张光霁丁学华一、资料与方法我科自1991年4月至1994年3月,采用日本驹井式CT立体定向仪进行了颅内病变立体定向手术60例,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31.6岁。病变位于幕下9例,幕上51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MRI结合立体定向技术辅助显微手术切除颅内小病灶的优越性。方法应用LEKSELL-G型头架,CT/MRI定位,对11例颅内小病灶显微手术切除,病变性质脑转移瘤1例,脑膜瘤3例,脑胶质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脑囊虫病1例,炎性肉芽肿4例。结果所有病灶均获得全切除,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CT/MRI结合立体定向技术辅助的显微手术切除颅内小病灶,具有定位精确可靠,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自2000年1月至2000年8月我院经CT定位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1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8例,女4例,年龄47~67岁。临床上均有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按Hohn&Yahr分级法,Ⅱ级3例,Ⅲ级8例,Ⅳ级1例。病程4~12年。均曾系统服内科药物治疗,疗效不佳。其中1例为γ刀术后2年无效,1例伴Ⅱ型糖尿病15年,1例患强迫症30年。2 手术情况 采用国产ASA-602S高精度脑立体定向仪和ASA-601T多功能射频治疗仪。靶点均选用丘脑腹外侧核。安装头架时参照CT的扫描基线:外眦上方20mm处与外耳门中点上方35mm 处的连线。…  相似文献   

4.
CT—脑立体定向开放手术临床应用:(附10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T脑立体定向技术引导开颅治疗颅内病变100例,其中脑重要功能区及深部小病灶72例,颅内囊性肿瘤17例,透明隔囊肿6例,单侧脑积水3例,双侧脑积水2例。分别在CT导向下开颅湿微手术切除,囊性肿瘤囊内置管化疗,透明隔囊肿、脑积水囊壁开窗术。结果,所有病人术后症状均缓解或消失,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ZD(Zamorano-Dujovny)立体定手术系统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ZD立体手术系统,将CT扫描的资料输入计算机工作站,STP软件对病灶进行精确的测量定位,制定治疗计划后,对78例位于脑深部或位于运动区的颅内病灶进行定向手术。结果:ZD系统可迅速对脑深部的小型病灶精确定位,本组所有的病灶均做到一次性定向成功,未出现永久性的手术并发症。结论:应用ZD系统行脑深部及运动区的立体定向手  相似文献   

6.
作者总结1000例CT引导脑立体定向手术情况,认为该方法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适应证广、效果确实.本文介绍了这种手术的操作要点和经验体会,并就手术指征和特点、如何防治并发症等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MRI导向下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颅内病变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颅内病变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对本组83例立体定向开颅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找出其中的护理问题和对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系统认真的术前、术后护理,未发生任何护理并发症,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结论 通过对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手术后患者实施有效的整体护理,可以防止护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的康复,缩短平均住院日。  相似文献   

8.
MRI导向立体定向活检手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MRI导向立体定向活检手术,在运动障碍病领域中的应用.方法使用CRW定位眶架,行核磁共振容积扫描定位,局麻手术.结果患者术后无出血,无手术并发症.病理诊断球细胞脑白质营养不良1例,肌张力障碍基底结神经元变性1例,脑胶质瘤病1例,脑囊虫(含头节)1例,脑囊虫机化1例.结论立体定向活检手术在与CT/MRI技术结合之后,对临床诊断有极大的帮助,尤其是MRI导向立体定向活检手术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ZD(Zamorano-Duiovny)立体定向手术系统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ZD立体手术系统,将CT扫描的资料输入计算机工作站,STP软件对病灶进行精确的测量定位,制定治疗计划后,定向手术摘除78例位于脑深部或位于运动区的颅内病灶.结果ZD系统可迅速地对脑深部的小型病灶进行精确定位,本组所有的病灶均做到了一次性定向摘除,未出现永久性的手术并发症.结论应用ZD系统行脑深部及运动区的立体定向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CT引导立体定向手术11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探讨CT引导立体定向手术的手术特点、手术指征及并发症等问题,作者总结1115例(10个月~90岁)该类手术的临床经验。主要手术包括:脑肿瘤的内放疗(注入同位素胶体或后装192Ⅰr)、内化疗、内窥镜激光切除、射频热凝治疗、脑内血肿清除、脑深部脓肿排空、脑深部病变活检、脑内核团或传导束毁损、脑深部金属异物摘除、脑移植手术等。本组手术一次定位成功率99.8%,手术总有效率(术后1个月)91.8%。本文认为CT引导立体定向手术具有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疗效可靠、病人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具有较大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1.
帕金森病定向术后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立体定向丘脑毁损术治疗128例帕金森病的影像学改变及影响疗效的因素分析。方法:128例帕金森病病人均采用温控射频热凝制造丘脑腹外侧核毁损灶。结果:本组病例症状完全控制95例(74.21%),症状控制伴有肢体麻木、情感、智能障碍27例(21.09%),无效5例(3.90%),恶化1例(0.78%)。结论:经统计学处理显示CT定位靶点法与脑室造影定位法对疗效影响无显著性差异。靶点定位、毁损灶大小与手术疗效、并发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无框架立体定向仪下行微创穿刺联合尿激酶在外伤性颅内血肿中的应用。方法对2012年02月~2013年01月37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微创治疗疗效进行回顾分析。首先外伤性颅内血肿经CT检查确诊后在24小时内,行无框架立体定向微创穿刺后连接一次性颅内血肿清除套装引流,术后每日两次经套装注入尿激酶并引流积血。结果 37例患者均治愈出院,肢体活动恢复正常29例(73.38%),轻度残疾6例(16.22%),2例出现重度对侧肢体偏瘫(5.4%);13例出现失语症状(35.14%),余患者恢复良好。住院时间最短7天,最长18天,平均住院时间为10.7天。结论立体定向下微创穿刺定位准、疗效确切、创伤小,术后并发症低,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立体定向微创手术对脑胶质瘤患者近远期疗效和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204例脑胶质瘤患者,依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采取传统开颅手术)89例和研究组(采取立体定向微创手术)115例。评价两组近远期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治疗前后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结果 相比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升高(P<0.05),而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均减少(P<0.01)。相比治疗前,两组治疗后CSS评分均下降,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升高(P<0.05);相比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CSS评分下降,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升高(P<0.05)。研究组2年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取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脑胶质瘤患者近远期疗效,可促进机体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可有效降低复发率,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立体定向联合尿激酶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后脑出血后患者血肿周围水肿(Perihematomal edema,PHE)程度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张家界医院行立体定向联合尿激酶治疗或单纯药物治疗的96名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以1∶1的比例对患者进行匹配,匹配变量包括年龄、性别、是否破入脑室、ICH评分、GCS评分、基线血肿体积、基线血糖、基线收缩压及基线舒张压。最终将完成立体定向微创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立体定向组)与单纯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组)的各2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结果两组均无治疗期间死亡病例。水肿延伸距离(Edema extension distance,EED)、血肿体积、血肿及水肿总体积随时间变化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血肿体积及总体积的组别与测量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EED在入院时,治疗后第1天,治疗后第3天相似(P 0. 05),治疗后第3天立体定向组EED大于药物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立体定向组血肿体积在治疗后第1天,治疗后第3天及治疗后第7天显著少于药物治疗组(P 0. 01),且立体定向组总体积在第1天及第3天也小于药物治疗组(P 0. 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1月(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评分与1月m RS评分相似(P 0. 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立体定向微创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虽能明显减轻占位效应,但可能不能改善PHE及近期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穿刺抽吸手术与伽玛刀联合治疗颅内囊性肿瘤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分析颅内囊性肿瘤40例,单纯立体定向穿刺抽液19例,留置Ommaya囊抽液19例,内窥镜下手术切除肿瘤并排除囊液2例。肿瘤体积缩小后再行立体定向磁共振成像(MRI)定位、伽玛刀治疗,并计算抽液前后肿瘤体积的变化。依据Logistic综合方程计算抽液前后风险概率的变化,将抽液前后的肿瘤体积和风险概率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抽液后瘤囊完全消失,病灶体积明显缩小。抽液前后肿瘤容积和风险概率均显著降低(容积变化:t=8.108,P<0.001;风险概率:t=5.933,P<0.001)。随访时间6个月~42个月,平均17.5个月。经伽玛刀治疗后,瘤结节消失10例,缩小12例,无变化17例,增大1例。结论颅内囊性肿瘤立体定向穿刺抽液后肿瘤体积缩小,使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并发症的风险概率显著降低,是联合伽玛刀治疗囊性肿瘤一种有效方法;针对肿瘤病理类型的不同采用伽玛刀放射外科联合单纯穿刺或置管抽取囊液、结合囊内治疗是囊性肿瘤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CT立体定向术对脑深部及功能区的病变进行病理学诊断和治疗.方法:自1990年以来采用CT立体定向技术对68例脑深部和功能区的颅内囊性肿瘤进行了定向病检,排除囊液,瘤腔内放置Omaya管和瘤腔胶体磷酸铬内放疗,功能区脑脓肿定向排脓,脑深部病灶定向病检.结果:31例囊性颅咽管瘤经12~66个月随访,25例(80.7%)瘤腔持续消失,3例较前显著缩小,3例瘤实质增大;7例囊性胶质瘤中,2例25~38个月无复发,5例13个月后相继复发;3例囊性转移癌虽在6~18个月内死亡,但颅内放疗病灶无复发;5例功能区脑脓肿全部治愈而无明显后遗症.22例脑深部病灶20例获得病理学诊断,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和无死亡率.结论:CT立体定向瘤腔内放疗对治疗脑深部和功能区囊性为主的肿瘤应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自1991年1月至1994年1月采用CT引导立体定向技术对241例脑深部或脑主要功能区病灶进行了活检手术。其中男153例,女88例;年龄平均34.8(5~70)岁。病变位于鞍区44例,基底神经核区43例,第三脑室后部35例,大脑半球深部55例,脑室内17例,颅内多发性病灶28例,脑干内6例,小脑半球13例。活检总阳性率为97.92%,肿瘤检出率为86.71%。3例并发颅内出血(1.24%),无手术死亡及其它严重并发症。认为CT引导的立体定向脑深部病变活检是一种明确颅内占位病变的组织学诊断并利于采取最佳治疗措施的最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影像学引导的立体定向脑活检手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现代神经成像技术(CT、MRI)引导的立体定向脑病变活检术对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可靠性和正确性,总结手术操作方法和技术要点。方法采用CT、MRI与立体定向技术相结合,进行脑部病变的活检手术共605例,其中450例用CT或MRI片目测靶点坐标定位,155例采用计算机辅助的立体定向手术(CAPN)工作站,自动计算靶点和规划活检入路。结果522例确诊为各种脑肿瘤,39例为炎性病理,23例为寄生虫或先天性囊肿,16例未能提供可供确诊的病理,阳性诊断率为97.36%。并发症15例,其中2例死亡。结论先进影像技术引导下的立体定向脑病变活检术是神经内、外科脑部病变获得定性诊断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术中应注意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病理诊断的阳性率,并达到微侵袭性手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立体定向术治疗海洛因成瘾者后3年的复吸率和不良反应。方法:对接受脑立体定向术治疗的海洛因成瘾者215例,运用门诊随访、信访、电话随访和登门拜访的方式,采取统一随访表、家属问卷和心理卫生调查表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的病情信息。结果:术后3年有75例患者复吸,未复吸者107例,失随访32例,1例在手术3年后车祸去世。未复吸者中64例参加工作,出院后结婚20例,生子女24例,不吸烟者7例,目前存在睡眠障碍16例,情绪不稳、行为幼稚者4例,记忆力下降12例,自感性功能下降1例。结论: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海洛因成瘾是有效的,不良反应较小,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脑内小病灶立体定向直视手术—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应用立体定向直视手术,摘取颅内小病灶。方法:CT导向立体定向技术开颅治疗脑内小病灶82例。其中额叶42例,顶叶34例,顶枕部4例,侧脑室1例,丘脑1例。临床表现以癫痫为主75例,偏瘫27例,偏身感觉障碍21例,语言障碍16例。采用CT导向立体定向显微直视手术切除病灶。结果:79例术后神经损害症状消失,3例明显减轻,无新的神经损害症状,无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结论:该方法是一种微侵袭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