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寻找比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4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法.结果 套叠式胰肠吻合17例,发生胰漏4例;捆绑式胰肠吻合24例未发生胰漏;Child方式重建消化道17例,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胰漏3例、胆漏1例、反复胆道感染3例、顽固性呕吐2例;Roux-en-Y方式重建消化道24例,发生并发症2例,其中胰漏1例、胆漏1例.结论 Roux-en-Y方式 捆绑式胰肠吻合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比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胰漏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胰漏的相关因素.方法:58例患者根据手术后有无胰漏分为胰漏组和愈合组,分析与胰漏发生相关的因素.结果:两组的白蛋白、总胆红素、术中失血量、胰管直径、胰腺质地,以及游离胰腺残端长度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胰漏的发生与高胆红素血症、术中出血量、胰管直径、胰腺质地及游离胰腺残端长度有关.细致的外科操作技术是预防胰漏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头癌、壶腹部周围癌以及胰头十二指肠严重损伤的经典术式.开展至今的数十年间,胰肠吻合口漏的发生率高达10%~20%,一直远高于其他的消化道吻合口漏,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且吻合口漏的发生延长了治疗时间、增加了治疗费用,所以,胰肠吻合常常是整个手术结果的关键所在.我院于2003年1月~2007年12月间共在2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使用了捆绑式胰肠吻合,结果未发生1例胰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121例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18例患者发生胰漏(实验组),未发生胰漏患者103例(对照组),两组进行单因素非条件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胰管直径、胰管支撑引流例数、应用生长抑素例数、胰腺质地、胰头癌例数及术前胆红素(≥171μmol/L)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发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胆红素(≥171 μmol/L)、胰腺质地、胰头癌及胰管支撑引流例数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相关(P<0.05).结论 术前胆红素(≥171 μmol/L)、胰腺质地、胰头癌及胰管支撑引流例数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我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发生胰漏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有效降低胰漏的发生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我国2002年6月—2012年6月期间公开发表的有关PD术后发生胰漏的危险因素的33篇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 年龄、性别、术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手术时间及有无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对PD术后胰漏的发生无相关性(P>0.05);术前胆红素水平≥171 μmol/L组胰漏发生率明显高于胆红素水平<171 μmol/L组(P<0.05),而术前进行减黄治疗无明显降低胰漏的发生(P>0.05);胰管直径≥3 mm组胰漏发生率明显低于胰管直径<3 mm组(P<0.05);放置胰管支撑物引流组能明显降低胰漏的发生(P<0.05);术中出血量≥1 L组胰漏发生率明显高于出血量<1 L组(P<0.05);术后使用生长抑素类药物组能有效降低胰漏的发生率(P<0.05);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史组PD术后胰漏发生率明显高于既往无上腹部手术史组(P<0.05)。 结论 术前高胆红素血症、胰管直径细小、未放置胰管支撑物引流、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未预防性使用生长抑素类药物及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史是胰漏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正>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临床中治疗慢性胰腺炎以及胰头及壶腹部肿瘤的常用术式之一。据报道,并发症发生率为30%~60%,病死率为20%~40%[1]。但术后存在胰管胆管漏、腹腔内积脓、术后腹腔出血、腹腔感染、胃肠功能减弱、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且胰漏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概述  相似文献   

7.
胰肠吻合口漏(胰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危险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一般为8%~19%,相关病死率高达8%~40%。如何有效地预防胰漏是顺利开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关键。1996年1月,彭淑牖等设计了捆绑式胰肠吻合术,以捆绑取代缝合,避免遗留针孔,保证吻合口的密封性,临床效果较好。我院自2002年以来引进该术式,并在近4年来对此方法进行改良,共施行2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均未发生胰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改良彭氏Ⅱ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防止胰漏、减少并发症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例患者采用改良彭氏Ⅱ型捆绑式吻合技术行一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结果所有9例患者手术存活率100%,无胰漏、胆漏、腹腔出血等并发症。结论改良彭氏Ⅱ型捆绑式吻合技术能有效预防胰肠吻合口漏,值得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9.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有出血、胰漏、胆漏、腹腔感染、胃排空障碍、胃肠吻合漏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引起胰漏的可能性因素.方法 前瞻性地研究了2001~2009年所有的入住内蒙古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的胰体尾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国际研究小组的胰瘘分类将临床胰瘘分为B级和C级.对胰漏可能有影响的因素,包括患者自身情况、肿瘤性质、手术等因素,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行胰体尾切除术患者共51例(中位年龄60岁,31~75岁),恶性23例,良性或癌前病变28例.发生胰漏17例(33.3%);另外3例胰周局部脓肿无法确诊胰漏.多因素分析说明,对胰腺断面的处理,手工缝合和吻合器的使用相比,前者更容易发生胰瘘(OR:41.2,95%CI:3.36~486;P=0.004).残余胰腺体积较大也是胰漏的危险因素之一(OR:7.28,95%CI:1.14~39.0;P=0.035).结论 胰体尾切除术后有效预防胰瘘的发生仍然是个难题.残留胰腺体积大小和断面缝合技术是胰瘘的危险因素.对胰瘘的预防措施需要不断地进行临床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胰十二指肠切除的病例中,如何有效地预防胆漏、胰漏的发生。方法:回顾性总结了我院1992年1月~2001年12月所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的15倒病例中,将长为5cm、直径为0.3cm的硅胶管两端分别置入胰管内和空肠腔内,行胰空肠套入式吻合,经胆总管放置T管引流胆汁和胰液。结果:全组15例病例中,未发生胰漏和胆漏。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胆胰引流改良,有效地降低了肠袢内的压力,减少了自身消化所致的吻合口漏,有效地降低了胆胰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谈燚  崔陪元  金浩  吴华  刘会春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9):1029-1030,1033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方式与胰漏发生的关系,以寻找预防胰漏的有效术式。方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手术114例,其中行胰腺空肠端端套入捆绑式吻合48例,胰腺空肠端侧双层套入式吻合37例,胰腺空肠端端袖套式吻合29例。结果:术后出现胰漏20例(17.5%),其中胰腺空肠端端套入捆绑式吻合8例,胰腺空肠端侧吻合5例,胰腺空肠端端袖套式吻合7例。3种胰肠吻合方式的胰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胰肠吻合方式无优劣之分。熟练的手术操作技术能使胰漏的发生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减少胰漏的作用.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6年12月施行PD患者100例,术后应用生长抑素持续泵人病人44例(实验组),并与同期施行的PD术后常规应用全肠外营养及抗生索治疗病人56例(对照组),结果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实验组病人44例无1例发生胰漏,对照组56例病人,3例发生不同程度的胰漏,发生率5.3%,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D后应用生长抑索持续泵入可以抑制胰酶的作用,使胰肠吻合口较好地愈合,从而有效地减少胰漏的发生;胰漏可进行分级治疗,Ⅰ级胰漏采用通畅引流为主,同时使用生长抑素和营养支持等治疗多可治愈,Ⅱ级胰漏需要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4.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被认为是目前治疗壶腹部及其周围肿瘤的首选方法,由于其操作复杂、创伤大、手术时间长、重建吻合口较多,易出现胰漏、胆漏、肠漏、腹腔内出血及腹腔内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减少胰漏的作用。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施行PD患者100例,术后应用生长抑素持续泵入患者44例(研究组),并与同期执行的PD术后常规应用全肠外营养及抗生素治疗患者56例(对照组),结果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44例无1例发生胰漏,对照组56例患者,3例发生不同程度的胰漏,发生率5.3%,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D后应用生长抑素持续泵入可以抑制胰酶的作用,使胰肠吻合口较好地愈合,从而有效地减少胰漏的发生;胰漏可进行分级治疗,Ⅰ级胰漏采用通畅引流为主,同时使用生长抑素和营养支持等治疗多可治愈,Ⅱ级胰漏需要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6.
邢涛  赵金锴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0):122-122
目的:探讨胰漏发生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32例胰肠吻合术病人采用胰液外引流法,配合应用抑制胰酶分泌药物。结果:本组所有病例无胰漏发生。结论:胰液外引流操作简便,预防胰漏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分析3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置胰管外引流预防胰漏的发生。方法:总结2003年10月至2007年4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1例,其中胰头癌22例,胆管下段癌及十二指肠乳头癌9例。31例均采用Prolene线行胰肠吻合,经空肠腔内胰管内插入细硅胶管引流,自肠袢侧壁戳创引出腹壁,肠袢侧壁戳创口与腹壁间固定。结果:术后无1例发生胰漏,1例因腹腔内有少量出血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胰肠吻合术中经肠腔内胰管插管外引流预防胰漏的发生是可行的,该术式可作为临床进一步研究预防胰漏的发生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并发症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2007年2月~2015年3月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86例患者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分 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并发症发生类型探讨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结果 术后胃肠道漏1例,胰漏、感染各6例,胆漏4例、出血5例,胃肠排空5例.经 对症治疗后并发症均能得到有效治疗.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并发症主要有胃肠道漏、胰漏、感染,临床中积极治疗可获得显著疗效,术前、术中及术后针对性预防 可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时行胆管胰管双重外引流预防胆漏、胰漏的临床疗效.方法 2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23例采用Child方法重建消化道,4例采用Whipple方法重建消化道,1例采用空肠胰腺捆绑式吻合重建.胰管内插入适当粗细塑料管并与胰管缝扎固定,T管一侧短臂经胆肠吻合口放入肝总管,另一短臂放入肠腔,T管长臂及胰液引流管经桥袢肠腔距胰肠吻合口15~20 cm处肠壁分别引出、固定.10~14 d胆汁、胰液适时回输肠道,带管3周拔除.结果 28例患者无1例发生胆漏、胰漏,1例胰腺残端出血,1例粘连性肠梗阻非手术治愈.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采用胆汁、胰液双重外引流,能有效降低吻合口张力,消除胆汁、胰酶侵蚀作用,预防胆漏和(或)胰漏,方法简单、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冼沛中  康旭  王三明  徐飞鹏 《海南医学》2004,15(8):77-77,39
目的 探讨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空肠吻合口漏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6-2002年间2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方法改进。结果 21例手术患者均治愈.无1例术后发生胰空肠吻合口漏。结论 重视手术基本操作.采用连续缝合及T管胆汁外引流、胰液内引流的方法是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