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医药在肿瘤的预防及治疗中始终发挥着较突出的作用,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明显提高肿瘤治疗的疗效和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随着高科技实验方法的渗透,中医药防治肿瘤的作用机制正逐渐被现代医学研究所揭示.在肿瘤的防治过程中,中医药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转移、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等方面发挥着突出作用.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将有助于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阐明中医药防治肿瘤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防治肿瘤作用机制的现代研究思路与探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医药在肿瘤的预防及治疗中始终发挥着较突出的作用,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明显提高肿瘤治疗的疗效和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随着高科技实验方法的渗透,中医药防治肿瘤的作用机制正逐渐被现代医学研究所揭示。在肿瘤的防治过程中,中医药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转移、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等方面发挥着较突出作用。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将有助于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阐明中医药防治肿瘤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谈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及查阅相关文献,分析总结中医药在抗癌、配合放化疗减毒增效及防治肿瘤复发及转移方面的作用。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中医药具有抗癌作用,如抗肿瘤中成药、中草药中有效抗癌成分及有效组分等;(2)中医药配合放、化疗可增效减毒;(3)中医药可以提高免疫功能,防止或降低肿瘤转移和复发。中药治癌副作用少,更适用于晚期癌症患者,尤其是手术后及放、化疗后的治疗;对于体质差的病人,中药疗效比较理想,可使病人带瘤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治疗肿瘤研究现状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治疗肿瘤是我国肿瘤治疗的特色,经过近几十年的努力,在配合放化疗增效减毒,术后防治肿瘤转移复发,晚期肿瘤单独应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和带瘤生存,延长远期生存期等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经验。基础研究则从中医药抑制肿瘤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防止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随着中医药国际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中医药治疗肿瘤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中医药临床评价体系和中医药作用靶点等方面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5.
中药抗肿瘤多靶点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炜 《江苏中医药》2011,43(3):92-93
肿瘤的生长、转移、复发和预后均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以肿瘤血管生成为靶点,开发血管生成抑制剂在抗肿瘤研究中是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肿瘤不仅是细胞增殖和分化异常的疾病,也是细胞凋亡异常的疾病。研究证实,中药可在不同程度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肿瘤细胞由于缺乏调节端粒酶的机制,因而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因此抑制端粒酶活性成为治疗肿瘤的一个靶点。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深入研究恶性肿瘤中医药多靶点联合治疗的机制,将有希望成为肿瘤治疗和抗复发、转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肿瘤转移是肿瘤患者的首要死因。抗转移治疗药物匮乏是肿瘤治疗的瓶颈问题。研究表明,肿瘤细胞诱导的血小板聚集(TCIPA)是肿瘤-血小板相互作用的基础,其密切调节着肿瘤血行转移的各个进程,具有平衡双向调控的特色:一方面,肿瘤能够诱导血小板向其聚集从而保护肿瘤细胞的生存以及免疫逃逸;另一方面,激活的血小板反向促进着肿瘤细胞的血行运输及远隔转移灶的形成等过程。鸡血藤为一味经典的活血化瘀中药,多部中医药古籍中都记载了其具有显著的"去瘀血、生新血"等作用,且该药物大多作用于血液,以改善血凝状态为特征。近年来,有更多的报道研究发现其可通过调节血液微环境,发挥抗肿瘤转移的药效作用。在此背景下,本综述总结归纳了血小板-肿瘤相互作用的病理特点和调控机制,并探讨了以鸡血藤为代表的活血化瘀中药在抗TCIPA治疗中的潜在价值,旨在引起人们对这一治疗思路的高度重视,对TCIPA研究进展形成体系化的认识,并对未来抗肿瘤药物研发提供策略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肿瘤是我国肿瘤治疗的特色,经过近几十年的努力,在配合放化疗增效减毒,术后防治肿瘤转移复发,晚期肿瘤单独应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带瘤生存,延长远期生存期等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经验,基础研究则从中医药抑制肿瘤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防止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一定探讨,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但随着中医药国际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中医药治疗肿瘤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中医药临床评价体系和中医药作用靶点等方面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8.
肿瘤干细胞是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复发转移的可能靶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的复发转移是导致恶性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寻求防治恶性肿瘤复发及转移的靶点是目前肿瘤研究的重点。研究表明肿瘤干细胞在肿瘤的复发转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目前尚没有靶向调控肿瘤干细胞功能的成熟的方法。中医药在防治恶性肿瘤复发转移中有较好的疗效,为了更好地发挥这种疗效,并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应对中医药调控肿瘤干细胞功能进行相关研究,找出中医药作用的最终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肿瘤是我国肿瘤治疗的特色,经过近几十年的努力,在配合放化疗增效减毒,术后防治肿瘤转移复发,晚期肿瘤单独应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带瘤生存。延长远期生存期等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经验。基础研究则从中医药抑制肿瘤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防止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一定探讨,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但随着中医药国际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中医药治疗肿瘤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中医药临床评价体系和中医药作用靶点等方面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近几十年的努力,中医药治疗肿瘤在配合放化疗增效减毒,术后防治肿瘤转移复发,晚期肿瘤单独应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经验;基础研究则从中医药抑制肿瘤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防止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一定探讨,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其进一步发展,需要寻求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形态生理休眠是种子休眠5种类型中最复杂的一种,很多药用植物种子都具此种休眠,这给实际生产和研究带来较多困难,而国内尚无文献对其做详细介绍。本论文基于植物生理生态学方法,首次系统总结了具有形态生理休眠(MPD)的特性、分类,并详细介绍了一种既可在最短时间内解除种子形态生理休眠,又能确定此种形态生理休眠的具体类型的通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浙贝母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过氧化物酶的电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文远  李志亮  肖培根 《中国中药杂志》1997,22(9):530-1, 574-5
为了探讨浙贝母低温解除休眠的生理机制,利用电泳方法研究了芽、鳞片近轴面表皮与鳞片内部组织3个部位在休眠解除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发现芽和鳞片不同部位的同工酶谱带在解除休眠的不同时期均有变化,且芽和鳞片近轴面表皮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高于鳞片内部组织。这些结果说明芽和鳞片都参与了休眠的解除。  相似文献   

13.
北五味子种子休眠特性及内源抑制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本研究首次证明了北五味子的种子的种皮、种仁扎含有相当量的生长抑制物质,且种皮、种仁粗提物的抑制性有显著差异,前者对白菜幼根生长抑制活性较强,后者对白菜种子萌发抑制活性较强。五味子种子休眠与种皮、种仁中抑制物质存在有关。  相似文献   

14.
浙贝母越冬时期生理代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浙贝母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芽、鳞片近轴面表皮和鳞片内部组织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变化。各部位的曲线在低温处理25天或35天时均有一峰出现。3个部位的蛋白质含量在休眠解除前期均表现出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浙贝母鳞片细胞内酸性磷酸酶细胞化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文远  李志亮  肖培根 《中草药》1998,29(10):692-694
浙贝母休眠解除后,鳞片近轴面表皮附近的几层细胞首先衰退,不久形成一条清晰的破碎细胞带。对这些首先衰退的细胞,在体眠解除前后进行了酸性磷酸酶细胞化学定位研究。休眠解除后细胞中酸性磷酸酶的活性明显高于休眠状态的细胞,淀粉粒、细胞核、线粒体和细胞壁上均有酸性磷酸酶的定位,而休眠状态的细胞中则很难发现酸性磷酸酶的定位,其活性较高表明这些细胞即将衰退。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浙贝母种子低温解除休眠的生理机制,用电泳手段分析了浙贝母种子在8~10℃和3~5℃两种低温下解除休眠过程中酯酶同工酶的电泳图谱。结果表明两种低温条件下酯酶同工酶的变化规律相似。随着低温处理,一些原有谱带的颜色加深,并有新谱带的出现。这些结果说明两种低温下解除休眠的过程可能存在着相似的代谢机制。  相似文献   

17.
贮藏方法对打破金莲花种子休眠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探索野生金莲花种子打破休眠的最佳贮藏方法。方法 :采用不同温度的湿砂藏和干砂藏 ,测胚率和发芽率。结果 :金莲花种子需通过低温才能打破休眠 ;新采收的种子在 5~6℃低温下砂藏 75d ,胚率达 47%左右即可发芽 ;种子通过低温的时间 ,随低温处理前贮藏时间的长短而不同。结论 :金莲花种子室温干藏 6~9个月后再经 1个月低温处理 ,即可打破休眠并发芽 ,为最佳方法 ,干藏 1a即完全丧失发芽力。  相似文献   

18.
单叶蔓荆种子休眠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荣进  罗光明 《中草药》2012,43(8):1621-1625
目的 研究单叶蔓荆种子休眠的原因及解除休眠的方法.方法 以单叶蔓荆的果实(蔓荆子)为材料,用石蜡切片法研究单叶蔓荆种子形态解剖学特点,通过种子吸胀和抑制物测试研究其休眠原因,采用浓硫酸和赤霉素(GA3)处理打破种子休眠.结果 打破单叶蔓荆种子休眠的方法为GA3处理,解除休眠的最佳方法为浓硫酸处理15 min,1.0 mg/mL GA3浸种18h,蛭石培养床30℃恒温培养能够达到发芽率78.7%.结论 蔓荆具有坚硬厚实的果皮,机械束缚是休眠的主要原因;果皮中含有萌发抑制物质,GA3处理可有效解除单叶蔓荆种子的生理休眠.  相似文献   

19.
浙贝母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淀粉酶和还原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浙贝母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淀粉酶的活性和还原糖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芽和鳞片的内在代谢均发生了变化,鳞片近轴面表皮的淀粉酶活性和还原糖含量比鳞片的内部贮备组织高,但和芽的该两项指标接近。  相似文献   

20.
明党参种子休眠机制和发芽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研究明党参种子的休眠机制和最佳发芽条件,为明党参种子检验提供依据。方法:在25,20,15,10,5℃下层积处理明党参种子,每隔10 d观察种子胚的形态变化,并测定种子的胚长和种子霉烂率。分别在以上5个温度下进行明党参种子常规萌发实验,发芽基质为纸床和砂床,测定发芽开始时间、发芽持续时间、发芽率和发芽势。结果:15℃层积下胚生长最快,10℃和5℃下前期生长较慢,但后期生长加快,20℃以上发芽受到明显抑制。25,20,15,10℃下霉烂率较高。5℃层积处理45 d既能较快打破休眠,又能降低霉烂率。在10~15℃纸床条件下发芽最快,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结论:明党参种子的休眠以形态休眠为主;温度是影响明党参发芽的主要因素。明党参种子的最佳前处理方法为5℃层积45 d;最佳发芽基质为纸床;最佳发芽温度为10~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