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125I粒子植入联合(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46例NSCLC中,初治26例,复治20例。均行CT引导下瘤体内^125I粒子植入后3~5d予GP方案:吉西他滨1000mg/m^2,静脉滴注30min,第1、8、15天;顺铂30mg/m^2,静脉滴注,第1~3天;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7.5mg/m^2,静脉滴注3~4h,第1~14天;28d为1个疗程。粒子植入后2个月(即化疗2个疗程后)进行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结果^125Ⅰ粒子植入2个月后,46例患者全部可评价疗效。全组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24例,稳定(SD)6例,进展(PD)4例,总有效率783%。其中初治组26例中,CR7例,PR15例,SD3例,PD1例,有效率84.6%;复治组20例中,CR5例,PR9例,SD3例,PD3例,有效率70.0%。结论^125I粒子植入联合GP方案治疗对不能手术的老年NSCLC患者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外照射治疗肺癌的有效性。方法建立C57BL/6小鼠Lewis肺癌(LLC)实体瘤模型后,按完全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单纯^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内放疗组、单纯外放疗组(15Gy)、^125I粒子组织问植入联合外放疗(^125I+外放疗8Gy)组,每组6只小鼠。分组处理后每3天测量肿瘤体积,15d后处死小鼠并测肿瘤质量,计算抑瘤率,制作肿瘤组织标本,行常规病理学检查,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行SNK法q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单纯内放疗组、单纯外放疗组(15Gy)及联合放疗组(^125I粒子+外放疗8Gy)LLC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生长抑制(q=11.06,17.13,16.31,P均〈0.05),单纯外放疗组与联合放疗组最明显(抑瘤率分别为50.9%、48.4%),虽目前两者瘤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50,P〉0.05),但联合放疗组抑瘤率高于单纯内放疗组(48.4%与28.6%)。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4组小鼠肿瘤MVD值分别为(23.33±4.84)、(17.50±3.67)、(11.83±2.14)、(12.67±3.39)个微血管/高倍视野(×200),单纯内放疗组的MVD值低于对照组,且高于联合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92和3.25,P均〈0.05),而联合放疗组与单纯外放疗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57,P〉0.05)。结论放疗可通过降低肿瘤MVD值,减少血管生成而抑制肿瘤生长。在达到相同的肿瘤局部控制率的情况下,联合^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照射可有效减少外照射剂量,使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的吸收剂量减低。  相似文献   

3.
CT导向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近距离内照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方法、疗效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选择21例术前活检证实为NSCLC的患者,根据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布源,于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粒子活度0.5~0.8mCi,间隔1.0~1.5cm多层面植入肿瘤内。术后即刻CT扫描验证,2~6个月复查CT观察粒子在瘤体内的分布、疗效及有无并发症,随访12个月。结果随诊CT复查,2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12例;稳定(无变化)2例。1年生存率90.5%(19/21)。并发症包括术中气胸6例,咳血2例。未见严重并发疗和治疗相关的放射损伤。结论CT导向下^125I粒了植入治疗NSCLC安全、有效,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多学科技术联合125Ⅰ治疗癌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学科技术联合^125I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8例癌性梗阻性黄疸,A组9例,采用经食管逆行胆管引流(ERBD)术后CT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B组9例,术中植入^125I后行胆肠吻合术,2个月后观察经两个方案治疗后缓解率并复查肝功能。结果A组肿瘤缓解率为44%,B组肿瘤缓解率为56%,两组肿瘤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恢复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多学科技术联合^125I治疗癌梗阻性黄疸有较好疗效,术中与CT引导下植入对于肿瘤缓解率、肝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异,CT引导下植入患者术后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TME)联合^125I粒子术中植入治疗进展期中下段直肠癌的效果。方法67例中下段直肠癌TME手术根治患者(均为Dukes’B、C期),分成3组:①组:TME手术根治加化疗组24例;②组:TME手术根治加放疗组18例;③组:TME手术根治联合^125I粒子植入组19例。跟踪随访2年内复发率;同时比较②与③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1.5年内复发率分别为46%、11%和5%;②、⑧组复发率低于①组(x^2=4.291、6.771,P〈0.05),③组复发率与②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10%)比②组(44%)明显降低(确切概率计算法,P=0.029)。结论TME联合^125II粒子术中植入有助于预防直肠癌术后复发,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125I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痛(NSCLC)前后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ERA21-1)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125I粒子植入前后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分析肿瘤治疗疗效分级与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125I粒子植入治疗NSCLC患者前后,血清中CEA、CA125、CYERA21-1的浓度。结果:与植入前比较,^125I粒子植入1个月后,NSCLC患者血清中CEA、CA125、CYERA21-1等肿瘤标志物出现显著性变化(P〈0.01),^125I粒子植入后1、3、6个月上述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肿瘤疗效评价分类不同,其相应肿瘤标志物浓度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25I粒子植入治疗NSCLC,能够有效降低多项肿瘤标志物的水平;不同疗效分级的肿瘤标志物其水平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7.
超声引导125I粒子治疗前列腺癌引起的直肠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前列腺癌的直肠并发症。方法80例前列腺癌患者实施经会阴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其中68例单纯粒子植入治疗,12例行粒子治疗联合外放疗。单纯^125I粒子治疗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为140~160Gy,联合组^125I粒子植入MPD为90~110Gy。联合组外照射剂量为40~50Gy/4~5周,20Gy/次,5次/周,4野照射,粒子植入后4周进行。根据术中计划,利用Mick枪后退式植入粒子,活度为0.35~0.50mCi,中位植入粒子65颗(平均19~100颗)。术后1个月行盆腔CT扫描,进行质量验证。结果68例单纯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后直肠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3%、4.4%、2.9%和1.5%,而12例^125I粒子植入治疗和联合外放疗直肠副反应Ⅰ级和Ⅱ级发生率分别为10%和10%,没有Ⅲ级以上直肠副反应。直肠反应出现中位时间12月(1~16个月)。结论超声引导经会阴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直肠并发症发生率可以接受,需要进一步明确直肠剂量与发生副反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直肠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技术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40例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作CT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术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重建胰腺肿瘤的三维立体图像,计算出植入的^125I粒子数目、空间分布和剂量分布率,在CT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胰腺肿瘤内,采用^125I粒子活度为0.5~0.8mCi/颗,相隔1.0cm植入,避开血管和胰管等周围要脏器。放射性粒子的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为60~140Gy。中位植入粒子36颗(18~68颗),术后即刻行CT扫描进行粒子质量验证。术后1周10例患者给予吉西他滨和5-Fu动脉灌注化疗,3~4个疗程。结果全组肿瘤平均直径为4.9cm。治疗后随访2~28个月,术后患者顽固性疼痛症状明显缓解(P〈0.05),Karnofsky评分显著提高(P〈0.05)。平均术后2~5d疼痛开始缓解。术后2个月CT随访,肿瘤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20例,无变化(NC)14例,进展(PD)3例。总有效率(CR+PR)为57.5%。全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0.2个月。Ⅱ、Ⅲ、Ⅳ期粒了植入术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7、10.9及7.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100%、88%、62%和70%、41%、0。其中5例合并肝转移患者,则同时行动脉栓塞治疗。3例患者术后随访发现4颗粒了迁移到肝脏内。住随访过程中未见上消化道出血、胰腺炎、胰瘘及放射十牛肠炎等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胰腺癌,近期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的微创治疗方法,粒了治疗后联合化疗药物动脉灌注治疗,有望提高疗效,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和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CT导引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进展期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8例Ⅲ~Ⅳ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灌注化疗组,联合治疗组43例57个病灶接受CT导引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后,联合同步支气管动脉内GP方案化疗2~4个周期,灌注化疗组65例患者74个病灶仅接受支气管动脉内GP方案化疗2~4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毒性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1、3、6、12个月两组总缓解率分别为8.8%、56.1%、63.6%、84.0%和2.7%、21.0%、41.9%、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联合治疗组和灌注化疗组1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1%和65%,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33天和42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导引下125I粒子植入的主要并发症为气胸、咯血、放射性粒子游走和胸腔积血,化疗主要的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等,患者可以耐受,联合治疗组和灌注化疗组患者各化疗毒副反应的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T导引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吉西他滨和替吉奥(GS)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无手术指征的中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8例接受125I粒子植入联合GS化疗方案,B组30例接受GS化疗方案。比较两组近期疗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中位生存时间(mOS)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和临床受益率(ORR、DCR和CBR)分别为57.9%、73.7%、84.2%,B组分别为26.7%、46.7%、6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mPFS、mOS 分别为8.0、11.8个月,高于B 组5.6、10.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反应、血液毒性及肝毒性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晚期胰腺癌患者,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GS方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评估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选取在2013年7月至2018年12月肿瘤科接受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的76例ⅢB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态(ECOG-PS)评分、吸烟状态、肿瘤位置、病理类型、化疗方式、D100、原发肿瘤体积(GTV)。随访并行近期疗效评价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生存状况,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治疗后3~6个月行近期疗效评价显示获得CR、PR、SD、PD的患者分别占全部患者的5.3%、48.7%、39.5%、6.6%;疾病控制率(DCR)为93.4%。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3个月,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6.3%、30.3%、10.5%,中位生存期(mOS)为17.2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ECOG-PS(P<0.001)、化疗方式(P=0.048)、GTV(P=0.026)、D100(P=0.032)、近期疗效评价(P=0.017)与OS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PS评分(PS 0分比PS 2分, HR = 0.14,95%CI:0.04-0.49,P=0.02;PS 1分比PS 2分,HR=0.43,95%CI:0.26-0.70,P=0.01)、GTV体积(HR =0.54,95%CI:0.33-0.88,P=0.014)、近期疗效评价(HR=0.50,95%CI:0.31-0.83,P=0.007)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是治疗ⅢB期NSCLC的有效方法,且ECOG-PS评分、GTV、近期疗效评价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CT引导下经皮125I粒子猪胰腺内植入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125I粒子和单纯吉西他滨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作用。方法将46例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胰腺癌患者分为2组:A组22例(^125I粒子植入组)和B组24例(吉西他滨静脉化疗组)。疗效评价主要指标包括临床受益率、客观肿瘤疗效、安全性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治疗后3个月,有效率A组为45.5%,B组为8.3%。临床受益率A组为47.1%,B组为25.0%。A组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时间为4个月,B组为3个月。两组毒性反应率和并发症率无差异。结论^125I粒子和吉西他滨在治疗中晚期胰腺癌方面均有一定的缓解率,但^125I粒子比吉西他滨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难治性盆腔恶性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CT引导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盆腔难治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探讨粒子植入技术。方法23例盆腔恶性肿瘤,均为术后复发接受化疗和(或)根治量放疗肿瘤仍进展患者,瘤体最大径3.5—7.0cm,平均4.5cm。粒子植入术前1~3d行模拟CT扫描,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粒子植入计划,根据处方剂量求出术中所需^125I粒子的总活度并算出治疗粒子数量。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其中6例患者粒子植入前或后接受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结果单个瘤体内首次植入粒子数为9~75粒,平均27粒。6例接受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共14个疗程。粒子植入术后72h~4周,下肢疼痛和(或)肛门、会阴周围疼痛坠胀不适,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1例,有效率69.6%(16/23)。术后随访2~34个月,中位随访21个月,部分缓解(PR)18例;无变化(SD)4例;进展(PD)1例,总有效率78.3%(18/23)。死亡3例,存活20例,最长生存时间34个月。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对盆腔难治性恶性肿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8例ⅢB~Ⅳ期不可手术切除的、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NSCLC患者,分成A、B两组,A组26例,行EGFR-TKIS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B组22例单纯行EGFR-TKIS治疗,直至进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存率。结果A、B两组患者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2.3%和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治疗有效率分别76.9%和5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1)。研究组与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为14.1和9.7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80.8%和63.6%,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6.9和17.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的主要并发症为气胸。结论 EGFR-TKIS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EGFR突变的晚期NSCL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短期疗效优于单纯EGFR-TKIS药物治疗,是现阶段治疗EGFR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99Tc^m-4,9-二氮-3,3,10,10-四甲基十二烷-2,11-二酮肟(HL91)显像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乏氧诊断及其预测化疗效果的价值。方法对63例晚期NSCLC患者静脉注射^99Tc^m-HL91 1110 MBq后进行1h(早期)及4h(延迟)前、后位平面显像,根据显像结果进行目测和半定量分析[肿瘤/正常肺组织(T/N)比值],并按延迟显像T/N比值将患者分为低摄取组及高摄取组。所有患者接受2-脱氧-2,2-盐酸二氟脱氧胞苷(健择)联合顺铂(GP)方案化疗,对两组化疗近期疗效进行比较。结果^99Tc^m-HL91早期和延迟显像对晚期NSCLC乏氧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4.1%(53/63例)、100%(63/63例),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不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的半定量分析结果(T/N比值)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低摄取组(T/N比值〈1.50,27例)化疗近期有效率为63.0%(17/27例),高于高摄取组(T/N比值≥1.50,36例)的22.2%(8/36例),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99Tc^m-HL91显像对晚期NSCLC乏氧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并对预测某些化疗药物近期效果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的疗效评价和生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131I治疗DTC骨转移的疗效及影响因素,评估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经^131I治疗的106例DTC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基于^131I治疗后血清Tg的变化、骨痛缓解情况和影像学变化评价^131I治疗疗效,并对影响^131I疗效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寿命表法评估DTC骨转移患者的^131I治疗后总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对影响生存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应用Log-rank法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经^131I治疗后血Tg显著下降者37例,有效率34.9%。骨转移伴疼痛的61例DTC经^131I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者39例,有效率63.9%。患者年龄、病理类型、是否合并其他非骨性远端转移等因素对^131I治疗后血Tg的变化有影响(x2=6.443,11.455和6.756,P均〈0.05),但对^131I治疗后骨痛缓解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x2=0,0,0.060,P均〉0.05)。^131I治疗后77.4%的患者骨转移灶无明显影像学变化。该组DTC骨转移患者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6.47%和57.90%;骨转移灶数目、是否合并其他远端脏器转移、^131I治疗前是否行手术治疗对患者的10年生存率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值为4.05,5.98和4.22,P均〈0.05);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是否以骨转移症状首诊等因素对10年生存率无明显影响(Log—rank值为0.01,1.56,2.59和0.04,P均〉0.05)。结论^131I治疗可使DTC骨转移患者血清Tg下降、骨痛缓解、病灶保持稳定或缩小,是治疗DTC骨转移的有效手段;单发病灶、单纯骨转移、手术+^131I治疗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比较研究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多靶动脉减量灌注化疗治疗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与联合静脉化疗临床疗效的差异。 方法 选取在2013年7月至2018年12月接受局部125I放射性植入治疗联合化疗的ⅢB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各项临床特征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力状况、吸烟指数、病理类型、化疗方式、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和100%靶区所受剂量(D100)等,接受动脉灌注化疗的患者为MAC组,接受静脉化疗的患者为SVC组。随访并行短期疗效评价和记录生存时间。 结果 57例SVC组CR、PR、SD和PR患者分别为1.8%(1/57)、47.4%(27/57)、45.6%(26/57)和5.3%(3/57),OR为49.1%; 19例MAC组患者CR、PR、SD和PR分别为15.8%(3/19)、52.6% (10/19)、21.1%(4/19)和10.5%(2/19),OR为68.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92,P=0.042)。SVC组患者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3.7%、26.3%和8.8%,mOS为16.3个月;MAC组患者1、2和3年生存率为84.2%、42.1%和15.8%,mOS为20.0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6,P=0.048)。亚组分析显示单一支气管动脉供血的患者mOS为25.0个月,多靶动脉供血患者mOS为16.8个月,两组患者OS差异明显(χ2=3.944,P=0.047)。应用Cox模型单因素分析显示:GTV(HR=3.090,95%CI:1.057-8.884,P=0.036)、D100(HR=4.463,95%CI:1.261-15.798,P=0.020)、供血动脉(HR=5.885,95%CI:1.877-18.449,P=0.002)与OS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多靶动脉供血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4.776,95%CI:1.265-18.039,P=0.021)。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联合多靶动脉减量灌注化疗治疗ⅢB期NSCLC在局部病灶控制、延长生存时间方面优于联合静脉化疗,可作为治疗手段之一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CT导引下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进展期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8例Ⅲ~Ⅳ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灌注化疗组,联合治疗组43例57个病灶接受CT导引下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后,联合同步支气管动脉内GP方案化疗2~4个周期,灌注化疗组65例患者74个病灶仅接受支气管动脉内GP方案化疗2~4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毒性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1、3、6、12个月两组总缓解率分别为8.8%、56.1%、63.6%、84.0%和2.7%、21.0%、41.9%、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联合治疗组和灌注化疗组1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1%和65%,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33天和42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导引下125I粒子植入的主要并发症为气胸、咯血、放射性粒子游走和胸腔积血,化疗主要的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等,患者可以耐受,联合治疗组和灌注化疗组患者各化疗毒副反应的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T导引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导引下^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在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2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中,腺癌11例,腺鳞癌4例,鳞癌7例,肿瘤直径约3.5-8.0cm,全部经CT导引下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根据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在CT导引下使用粒子针行肿瘤组织间^125Ⅰ种植,粒子活度0.8mCi,6例辅以化疗,2例补充放疗,CT随访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2例中,^125Ⅰ粒子种植后6个月CT评价,布源满意率86.36%(19/22),3例完全缓解(13.63%,3/22);14例部分缓解(63.64%,14/22),5例无变化(22.73%,5/22),总有效率77.27%(17/22)。随访6~38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3.6%(14/22)、31.8%(7/22)、13.6%(3/22),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结论:CT导引下经皮穿刺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较好,创伤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CT导引下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进展期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8例Ⅲ~Ⅳ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灌注化疗组,联合治疗组43例57个病灶接受CT导引下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后,联合同步支气管动脉内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铂(GP),方案灌注化疗2~4个周期;灌注化疗组65例患者74个病灶仅接受支气管动脉内GP方案化疗2~4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和灌注化疗组1、3、6、12个月的总缓解率分别为8.8%、56.1%、63.6%、84.0%和2.7%、21.%、41.9%、45.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联合治疗组和灌注化疗组1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1%和65%,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33 d和42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导引下125Ⅰ粒子植入的主要并发症为气胸、咯血、放射性粒子游走和胸腔积血,灌注化疗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等,患者可以耐受,联合治疗组和灌注化疗组患者各化疗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导引下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