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急性肺动脉栓塞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肺动脉栓塞(APE)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的无创检查手段、溶栓及抗凝治疗的疗效,以期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并探讨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及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09年1月我院住院的7例APE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案等临床资料。结果:APE的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最为常见;D-二聚体对APE具有高度敏感性;64排CT肺动脉造影(CTPA)+心脏彩超等检查可明确诊断APE。积极予以溶栓抗凝治疗可降低病死率。结论:APE临床症状多样,临床医生应高度警惕。D-二聚体可作为APE筛选检查;64排CTPA是诊断APE的极为有效方法;及时规范的溶栓抗凝疗法在APE治疗中疗效肯定,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2.
可疑肺血栓栓塞症6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肺血栓栓塞症(PrrE)临床特点,提高PTE的诊断率.方法 2004年11月至2007年5月对66例临床可疑PTE患者进行CT肺动脉造影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 分为PTE组和非PTE组,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特点.结果 3l例(47.0%)确诊为PTE(PTE组),35例(53.0%)无PrE(非PTE组).PTE组呼吸困难(92.9%)、呼吸增快(64.5%)均高于非P1E组(66.7%和31.4%).PTE组非对称性下肢肿胀(38.7%,12/31)显著高于非PIE组(5.7%,2/35).PTE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阳性率(60.9%)高于非PTE组(17.9%).PTE组低氧血症(92.6%)、低碳酸血症(51.9%)和低氧血症合并低碳酸血症(48.1%)发生率也均高于非PTE组(69.7%、18.2%,和18.2%).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两组无差异性(87.5%对74.1%).结论 呼吸困难、双下肢非时称性肿胀、低氧血症和低碳酸血症是诊断PrE的重要线索,同时具备这些临床表现者应尽快完善PTE的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3.
肺动脉栓塞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李龙芸  路刚 《中华内科杂志》1993,32(9):583-586,T033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患者CT肺动脉栓塞指数与危险分层的相关性。方法:纳入72例连续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均经CT肺动脉造影确诊。按指南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并计算CT肺动脉栓塞指数,用Spearman法计算CT肺动脉栓塞指数与急性肺栓塞危险分层的相关系数,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CT肺动脉栓塞指数对每个危险分层的预测效能。结果:在7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中,低危组32例、中危组31例、高危组9例,三组CT肺动脉栓塞指数分别为(26.2±16.4)%、(52.9±10.6)%和(85.6±5.4)%,CT肺动脉栓塞指数与急性肺栓塞危险分层的相关系数为0.881(P<0.01)。肺栓塞指数对危险分层中的高危组预测效能最高,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90.5%,曲线下面积达0.929(P<0.01)。结论:急性肺栓塞患者CT肺动脉栓塞指数与危险分层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肺动脉栓塞(PE)临床并非少见,但由于症状缺乏特异性而临床非侵入性检查所提供的信息有限,易造成误诊。本文总结我院2002年1月~2004年12月间收治的21例PE患者临床资料,探讨PE诊断的线索。1临床资料本组PE患者21例,男7例,女14例,年龄20~79(50±8)岁。病因中有下肢骨折后卧床者2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肺动脉肉瘤(pulmonary artery sarcoma,PAS)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1年11月至2012年11月,北京安贞医院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PAS病例共9例,对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进行讨论。结果:9例患者确诊年龄32~67岁,中位数年龄为43岁。临床表现主要为胸闷、心悸、胸痛及晕厥等,2例表现为低氧血症。7例患者术前诊断为中央型肺动脉栓塞并行溶栓治疗无效。7例D-二聚体正常,6例乳酸脱氢酶(LDH)升高。9例患者均行CT肺动脉成像,8例表现为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为分叶状、向外隆起、边缘清晰;1例表现为沿主肺动脉及右肺动脉管壁浸润性生长;单纯累及右肺动脉1例,累及左、右肺动脉及分支部2例,累及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主干6例,其中2例导致右肺动脉闭塞,9例均显示不同程度强化,3例同时发现肺动脉外转移灶。结论:PAS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CT肺血管成像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当临床发现有类似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状,D-二聚体正常,溶栓治疗无效时,应警惕本病可能。特别是CTPA发现病灶边缘饱满、隆起,甚至有分叶,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者,高度提示本病。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肺动脉栓塞22例,其中有基础心脏病18例占81.8%,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咯血、胸痛、紫绀最多见,肺核素通气/灌注扫描是安全、可靠的无创检查方法。同时对肺栓塞诊断程序及治疗措施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急性栓塞后肺动脉高压是指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TE)发生后肺血管床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衡、肺循环阻力增加,并且在机械阻力及神经体液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肺血管收缩致使肺循环阻力进一步增加而造成的肺动脉压力的升高。 栓塞性肺动脉高压(PH)在当今世界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类疾病,也是诊断和治疗都十分棘手的一大类疾病。数据显示大约有80%的APTE患者存在PH,其平均肺动脉收缩压(PASP)增高并不明显,一般不超过4.66~5.32 kPa(1 mmHg=0.133 kPa)。此类患者在接受抗凝或溶栓治疗后PASP得以改善,但也有一部分残存肺动脉高压,继而演变为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预后较差。数据显示,当mPAP持续>3.99 kPa时即可提示预后较差,5年存活率只有30%,当mPAP持续>6.65 kPa时,5年存活率仅为14%。此外,APTE患者的预后也与初始肺动脉压力、治疗过程中肺动脉压力变化以及既往是否存在心肺疾病有关。如果初始肺动脉压力低、治疗后肺动脉压力呈下降趋势并且无心肺疾病的患者预后较好,反之则较差  相似文献   


9.
15例老年人肺动脉栓塞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尸检中65岁以上老年人肺动脉栓塞(以下简称肺栓塞)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老年人肺栓塞的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收集我院1951~1992年尸检1111例中老年人肺栓塞15例,对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男性14例,女性1例,年龄65~82岁。误诊率86.7%。原有基础病以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糖尿病为多。结论老年人肺栓塞病情重且复杂、临床表现不典型、各种疾病表现相互掩盖可能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肺动脉栓塞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肺动脉栓塞是内、外、妇、肿瘤科常见的急症。因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且无特异性 ,易造成误诊或漏诊 ,病死率高。国外报道本症的生前确诊率仅 10 %~ 30 % ,国内报道为 7.8%。特别在基层医院 ,由于认识不足 ,缺乏必要的诊断手段 ,误漏诊率更高 ,我院自 1995年至今共诊治 18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8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 ,其中男 12例 ,女 6例 ;年龄 2 3~ 6 2岁 ,平均 5 0 .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 1~ 14 d8例 ,14~ 6 0 d10例。基础疾病有冠心病 4例 (其中合并心房纤颤2例 ) ,下肢静脉炎 3例 ,肾病综合征 2例 ,手术后 2…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5~ 2010年我院收治的36例PTE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肺血栓栓塞症的患者中以呼吸困难最为常见,32例(89%).34例经CT肺动脉造影明确诊断,积极溶栓及抗凝治疗后症状改善.结论 CT肺动脉造影可帮助肺血栓栓塞症诊断,及时规范的溶栓及抗凝治疗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2.
急性肺栓塞合并矛盾性栓塞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对急性肺栓塞合并矛盾性栓塞的临床特点及疗效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为制定正确的诊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63年至2011年临床诊断或经尸体解剖诊断的急性肺栓塞合并矛盾性栓塞病例.结果 急性肺栓塞合并矛盾性栓塞患者12例,男10例,女2例,平均年龄(73±12)岁.伴休克11例,伴晕厥7例,呼吸骤停1例;肺动脉血栓栓塞部位均位于肺动脉主干、骑跨于主肺动脉分叉处或左、右肺动脉干,伴有双侧、多叶段肺动脉栓塞;均有右室增大,卵圆孔开放5例,右心房、右心室血栓3例,左心房血栓3例,卵圆孔骑跨栓3例.体循环动脉栓塞最多见的是脑动脉栓塞(5例),其他有下肢动脉、肾动脉、肝脾动脉及冠状动脉栓塞.临床诊断5例,溶栓治疗3例,均治愈;血栓清除术1例,治愈;单纯抗凝治疗1例,死亡.7例在发病2~6 h死亡,经尸体解剖诊断.结论 急性肺栓塞合并矛盾性栓塞临床并非罕见,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病死率高,应加强诊断意识.临床诊断后及时给予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提高生存率,有溶栓禁忌证及血流动力学持续不稳定可考虑手术清除血栓.  相似文献   

13.
85例肺栓塞临床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分析心电图改变在临床肺栓塞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病例选自我院1995年1月至2003年2月期间住院的85例经肺CT、灌注/通气扫描或肺动脉造影明确诊断的肺栓塞患者,主要分析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电图特征以及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变的对比。结果 肺栓塞患者出现心电图改变者为98.8%,其中最多见的为QⅢ,达到60.0%,其它SI 55.3%,TⅢ 44.7%,同时具备SⅠQⅢTⅢ占32.9%,右胸导联Vl—V3T波倒置占42.4%,aVR导联出现终末R波占36.5%,右束支阻滞占25.9%,ST段下移改变占25.9%,肺型P波仅占5.9%。结论 心电图在临床肺栓塞的诊断虽然是非特异性和非诊断性的,但有许多特征对提示肺栓塞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栓塞的诊治情况,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1992—2002年收治的39例肺栓塞病人的临床情况,并对死亡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本组病例9例好转(23.08%),21例痊愈(53.85%)。治疗总有效率76.92%,在9例死亡病人中:(1)应用华法林/肝素者死亡率为3/22(13.64%),未应用华法林/肝素者(含手术)死亡率为6/17(35.29%);(2)直接由心内科治疗者死亡率为3/16(18.75%),而由外院转入者或由其他科转入者的死亡率为6/23(26.09%)。(3)合并有其他疾病者死亡率为7/25(28%)。结论(1)气促/呼吸困难、胸痛、呼吸心跳增快均为非特异性体征;(2)ECT肺灌注/通气扫描在该疾病的诊断中有重要作用;(3)及早诊断、专科治疗和及时使用华法林/肝素抗凝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栓塞指数(CTI)在肺栓塞(PE)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通过双源CT肺动脉造影确诊的187例PE患者,132例为急性PE,55例为慢性PE;急性PE中,低危组46例,中危组86例,高危组0例。通过CT影像计算CTI,结合PE危险分层绘制两者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并得到最佳诊断阈值,按对应的CTI将急、慢性PE患者分别划分为2组,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1急性PE中,低危组平均CTI为(37.5±27.4)%,中危组平均CTI为(50.8±2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PE平均CTI为(23.1±21.9)%。2CTI与危险分层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53(P=0.004),最佳诊断阈值对应的CTI为60%。3急、慢性PE患者CTI在性别、年龄分布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急性PE中,与CTI60%组相比,CTI≥60%组出现呼吸困难及晕厥症状比例更多,心率更快,PaO_2、SaO_2、PaCO_2降低,P(A-a)O_2增高,WBC、NEUT、Hs CRP增高,cTnI、BNP、D-二聚体增高,RA、RV、RV/LV增高(均P0.05)。2组在收缩压、舒张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慢性PE中,与CTI60%组相比,CTI≥60%组出现呼吸困难症状比例更多,PaO_2、SaO_2、PaCO_2降低,P(A-a)O_2增高,HsCRP、D-二聚体增高,RA、RV、RV/LV增高。急性、慢性PE中,CTI≥60%组的肺栓塞严重指数(PESI)评分均高于CTI60%组(P0.05)。结论:CTI与PE危险分层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两者ROC曲线的最佳诊断阈值所对应的CTI为60%。以60%为界,CTI可良好区分急、慢性PE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说明CTI在急、慢性PE患者中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情况,改善其预后.方法 对收治的2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基础疾病为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30.00%)、外科手术(介入治疗)5例(25.00%)、心血管疾病4例(20.00%)、创伤与骨折2例(10.00%)、慢性肺部疾病2例(10.00%)、恶性肿瘤1例(5.00%).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占85.00%,其次为呼吸急促,占80.00%.10例采用单纯抗凝治疗患者,治愈2例、显效6例、好转和无效各1例;10例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治愈2例、显效5例、好转2例和无效1例.结论 急性肺栓塞临床缺乏特征性表现,争取早期明确诊断,而且临床治疗应个体化,针对患者自身情况采取静脉溶栓或单纯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急性大块血栓性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并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15例急性大块血栓性肺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转归。结果本组常见临床表现依次为:心动过速100%,呼吸困难93.3%,一过性或持续性低血压53.3%,休克53.5%,晕厥40.0%,咯血40.0%。首诊准确率为46.7%。15例患者中死亡8例,病死率为53.3%。结论急性大块血栓性肺栓塞的误诊率、死亡率高;预后与右心室/左心室(RV/LV)比值、治疗方法以及是否合并其他疾病,特别是与脑卒中密切相关。紧急肺动脉内导管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人肺栓塞的临床特点.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分析40例≥60岁肺栓塞患者与36例< 60岁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特点. 结果 老年组肺栓塞患者多有基础疾病或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脑梗死、冠心病、恶性肿瘤、术后卧床等,而非老年组患者半数没有基础疾病.老年肺栓塞患者常见症状为呼吸困难、胸闷,相对于非老年患者咯血和胸痛较少.部分肺栓塞患者以晕厥首发.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老年组肺栓塞患者出现肺动脉压升高、右心系统扩大和肺动脉增宽者的比例高于非老年组患者. 结论 老年肺栓塞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首发多见.  相似文献   

19.
急性非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9例随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9例急性非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临床特点、抗凝治疗3月或6月的转归。方法分析9例经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的急性非大面积PTE患者的临床特点,对于首次发作伴随可去除危险因素(如手术、长期制动、长途乘车、长时间服用糖皮质激素等)的患者抗凝治疗3月,对于特发性或存在恶性肿瘤等持续性危险因素的患者抗凝治疗6月,在抗凝治疗期间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使其稳定在2.0~3.0,且分别自抗凝治疗起随访6月和9月。结果 1例(11.1%)6月抗凝治疗组患者死亡(死于胆囊癌晚期所致全身衰竭),8例(88.9%)3月抗凝治疗组患者均痊愈,随访期间未新发血栓。结论对于首次发作的伴随可去除危险因素的急性非大面积PTE患者选择抗凝治疗3月是安全有效的,血清D-二聚体是急性PTE可靠的初筛检查,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为可靠的确诊急性肺栓塞(PE)的检查。  相似文献   

20.
蔡丽华  苏唏  陈国洪 《心脏杂志》2006,18(6):697-698,701
目的分析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提出预防和处理的措施。方法结合我院发生的两例介入术后急性肺栓塞患者,回顾分析了19982004年国内文献资料报道的同类病例,共30例患者。统计介入手术项目、肺栓塞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方法、治疗及治疗后效果等。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的急性肺栓塞13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术后7例,射频消融术后9例,冠脉造影+射频消融术后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心跳加快、胸痛、咳嗽、晕厥、咯血和低血压。大部分患者并发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部分患者下肢静脉曲张病史。检查手段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胸片、动脉血气、D-2聚体、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肺动脉造影、肺动脉磁共振(或增强CT)等。死亡3例。结论心血管介入术后并发急性肺栓塞病情重而危急,尽早诊断、尽早治疗可挽救患者生命,并应加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