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畸形中央尖折断的预防性充填及根尖诱导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畸形中央尖是一种牙齿形态异常。其发生率约为2%~10%[1],且多发于下颌前磨牙,多呈对称性分布。牙齿萌出不久,在咬合过程中,中央尖的磨损或折断,导致牙髓感染坏死,造成牙根发育中断。畸形中央尖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预防性充填具有重要意义。我科自2000~2005年以来对46例92颗畸形中央尖患牙进行治疗,追踪观察1~4年,大多数牙根能钙化封闭,根尖继续发育完成。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46例92颗畸形中央尖患牙,男性21例,女性25例,年龄8.5~12岁。所选病例均为双侧对称发生的畸形中央尖患牙,下颌第一前磨牙20例,下颌第二前磨牙26…  相似文献   

2.
畸形中央尖常见于下颌第二前磨牙,发生率约为2%,常为双侧同时出现.而发生在上颌第二磨牙的畸形中央尖非常罕见,作者临床工作中发现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畸形中央尖多见于下颌前磨牙,尤以第二前磨牙最常见,偶见于上颌前磨牙,常为对称性发生:有些畸形中央尖无任何临床症状,有些会引起牙髓炎、根尖周炎等,甚至形成皮瘘,影响牙根正常发育。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牙体牙髓科发现左下第二前磨牙畸形中央尖影响牙根发育,引起牙根替代性吸收及牙折和皮瘘l例一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口腔医学》2015,(7):592-595
畸形中央尖(central cusp deformity)是一种牙齿形态异常的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一般位于牙合面中央窝处,呈圆锥状突起,多见于下颌前磨牙,尤以第二前磨牙最多见。本文报告了1例,除因正畸原因已拔除的2个前磨牙外,剩余的6个前磨牙均有畸形中央尖的病例,结合文献回顾,对其相关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进行总结,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乌鲁木齐市一个汉族中学生人群(3 819人)进行口腔检查,发现畸形中央尖的个体发生率为3.82%,女性组4.47%,男性组3.15%(卡方检验,P<0.05);在下颌第一前磨牙的发生率1.45%,上颌第一前磨牙(0.41%),在下颌第二前磨牙1.88%,上颌第二前磨牙0.5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畸形中央尖在上颌第一、二前磨牙及下颌第一、二前磨牙的双侧共同发生率依次为93.75%(15/16)、55.17%(16/29)、63.24%(43/68)和47.42%(46/97),Kendall相关系数tau依次为0.968、0.710、0.771和0.640。掌握掌畸形中央尖的发生规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及人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揭示畸形中央尖在朝鲜族人前磨牙中的分布特点及规律。方法:对吉林通化市部分朝鲜族中学生人群(3819人)进行口腔检查,记录畸形中央尖在前磨牙上的发生情况。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双侧同名牙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Kendall检验,计算相关系数tau及双侧共同发生率。结果:畸形中央尖的个体发生率为3.82%,女性组(4.47%)显著高于男性组(3.15%)(P〈0.05)。畸形中央尖在下颌第一磨牙的构成比(1.45%)高于上颌第一前磨牙(0.41%),在下颌第二前磨牙(1.88%)要高于上颌第一前磨牙(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畸形中央尖在上颌第一、二前磨牙及下颌第一、二前磨牙的双侧共同发生率依次为93.75%(15/16)、55.17%(16/29)、63.24%(43/68)和47.42%(46/97),双侧相关系数tau依次为0.968、0.710、0.771和0.640。结论:掌握掌畸形中央尖的发生规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及人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畸形中央尖多见于下颌前磨牙,发生率约为2%,常为双侧对称发生,磨牙畸形中央尖极为少见,笔者在临床中发现1例上颌第二磨牙畸形中央尖,现报道如下:患者女,22岁,主诉牙龈出血,临床检查:右侧上颌第二磨牙近中窝一畸形中央尖,呈锥形突起,尖端有少量磨损(图1),  相似文献   

8.
该文报道1例因畸形中央尖折断导致严重根尖周感染的患者,其双侧上颌第二前磨牙、下颌前磨牙共6颗牙均患畸形中央尖,而且患牙处于不同病变发展阶段,经对症处理,治疗效果良好。结合该罕见病例并回顾相关文献,总结畸形中央尖患牙的临床表现、分类和相应的治疗措施,为畸形中央尖患牙的早期诊疗和其继发病变的预防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锥形束CT测量藏族和汉族下颌前磨牙牙根和根管并做对比分析,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藏族和汉族患者下颌前磨牙CBCT图像各150例,测量和比较两个民族下颌前磨牙的牙齿长度、根管弯曲度及弯曲位置、根管类型.结果:藏族下颌第一、第二前磨牙的牙齿长度均较汉族长,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藏族下颌第二前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人下颌第一、二前磨牙的颊舌向根管弯曲程度和情况。方法:离体第一前磨牙69个,第二前磨牙93个,摄近中远中向的X线片,用Photoshop5.0软件分析根管,用Weine氏法测量根管的弯曲度,测量角度大于18度时,则认为根管存在明显的弯曲,根管的构型采用Vertucci分类法。结果: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颊舌向弯曲牙齿的发生率是7.2%(5/69),下颌第二前磨牙根管颊舌向弯曲牙齿的发生率是5.3%(5/93),二者之间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下颌前磨牙颊舌向的根管弯曲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根据锥束CT图像三维测量下颌前磨牙长度、表面积、体积和冠根比值的方法。方法:选择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16颗、第二前磨牙12颗,采用锥束CT扫描、重建牙齿三维模型,在Geomagic Studio软件中确定各牙齿的长轴、釉牙骨质界,进而测量牙冠、牙根的长度、表面积、体积,每牙测量3次,取平均值。计算各样本的冠根长度比值、冠根表面积比值和冠根体积比值。对下颌第一、第二前磨牙长度、表面积、体积以及三种冠根比值的平均值、标准差、最大值和最小值进行统计,二者间的差异采用t检验。结果:下颌第一、第二前磨牙平均根长分别为14.28、13.24mm,平均冠根长度比值为0.66、0.67;平均牙根表面积222.40、229.96mm~2,平均冠根表面积比值为1.07、0.98;平均牙根体积331.58、354.02mm~3,平均冠根体积比值为0.86、0.77。下颌第一前磨牙与第二前磨牙的牙齿长度、冠长、根长、牙根体积、冠根表面积比值、冠根体积比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根据锥束CT图像三维测量牙齿长度、表面积、体积的方法可行,为定量、全面评价牙齿的功能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牙缺失是临床上见到的一种先天性的一颗或多颗牙缺失的牙发育异常性疾病。最多见者为第三磨牙缺失,其次为上颌侧切牙或下颌第二前磨牙缺失。本文报告一例第二前磨牙及下颌侧切牙先天性缺失病例。  相似文献   

13.
笔者于 2 0 0 1年收治 1例多个前磨牙畸形中央尖患儿 ,疗效满意。患儿女 ,1 1岁 ,因乳磨牙残根滞留要求拔除。检查发现 1 5、2 5、34、35、4 4、4 5全为畸形中央尖 ,均位于牙合面中央窝处 ,其中下颌前磨牙中央尖呈圆锥形 ,高约 2mm ,上颌呈半球形 ,高约 1mm。外形没有明显磨耗。口腔常规消毒后 ,在局麻下用金钢砂车针磨除 1例下颌前磨牙之中央尖 ,细裂钻制备洞形 ,用生理盐水缓慢冲洗 ,隔湿 ,用肾上腺素小棉球轻压露髓处 ,止血后将氢氧化钙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药材料厂产品 )直接覆盖于此。氧化锌丁香油水门汀暂封 ,观察 2周后去除暂封料 ,…  相似文献   

14.
离体下颌前磨牙根管及牙根形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离体下颌前磨牙的牙根及根管形态。方法 :观察并记录 69个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及 93个下颌第二前磨牙牙根的基本形态 ,对牙齿进行近远中向X线摄片 ,当X线片上显示疑问根管时 ,分别从根中 1/3 ,根尖 1/ 3横断 ,确定根管的类型 ,按Vertucci’s分类法对根管系统进行记录。结果 :所收集的下颌前磨牙均为单根 ,其中大多数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类型是I型 ( 1) ,93个下颌第二前磨牙的根管均为I型 ( 1) ,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根面沟发生率较高 ( 15 / 69) ,且此类型的下颌第一前磨牙常有双根管 ,主要是V型 ( 1-2 ) ,下颌第二前磨牙的根面沟发生率相对较低 ( 5 / 93 )。结论 :当X线片上显示下颌第一前磨牙的异常影像时 ,应进行详细的X线检查和髓腔探查 ,避免误判或治疗时遗漏根管。  相似文献   

15.
近年研究表明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系统存在较大变异,使下颌第一前磨牙成为继下颌第二恒磨牙C形根管后的再一个根管治疗难度较高的牙齿。笔者报道3例下颌第一前磨牙双根管病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周荣华  周效禹  徐婷  范兵 《口腔医学研究》2012,28(9):954-955,958
目的:采用显微CT技术研究下颌第二前磨牙分支根管的形态特征。方法:收集100颗离体下颌第二前磨牙,通过显微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筛选出含有分支根管的标本,并对分支根管的发生率、分布、及开口方向等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共60颗下颌第二前磨牙含有分支根管,出现率为60%。分支根管分布在根尖1/3为82.35%,其开口在颊侧的发生率为20.59%,舌侧为16.67%。结论:下颌第二前磨牙根管系统复杂,了解其分支根管形态及规律,对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量下牙槽神经管及颏孔与下颌第二前磨牙根尖位置关系,分析其分布规律,以期为显微根尖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83例双侧锥形束CT(CBCT)图像,分析颏孔开口位置分布规律,并测量下牙槽神经管及颏孔与下颌第二前磨牙根尖位置关系。结果:颏孔到牙槽嵴顶、下颌骨下缘的平均距离分别为(12.96±1.91)mm、(13.24±1.57)mm;在曲面体层片上,下颌第二前磨牙根尖到颏孔的最短距离平均(2.64±1.61)mm;若颏孔位于下颌第一、二前磨牙之间或第一前磨牙下方时,下颌第二前磨牙根尖到下牙槽神经管的平均距离(5.35±2.05)mm。男女性别分组对比在颏孔下缘距下颌骨下缘、下颌第二前磨牙根尖到下牙槽神经管距离的平均值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下颌第二前磨牙根尖与颏孔及下牙槽神经管关系密切,在进行下颌第二前磨牙的显微根尖手术过程中,应当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数据分析成年人下颌第二前磨牙根管根尖区近远中向管径及自然锥度。方法:随机筛选2019年1月~2020年1月份在我院CBCT检查数据库中的120名患者的图像资料。选取下颌第二前磨牙为研究对象,将解剖性根尖孔至根尖孔冠方2.7 mm处设定为根尖区。使用Radiant DICOM Viewer软件分别测量解剖性根尖孔层面(D0),距离根尖孔0.9 mm(D1),1.8 mm(D2),2.7 mm(D3)层面的根管近远中向管径,并计算根尖区的整体锥度。结果:下颌第二前磨牙D0层面根管近远中向管径为(0.27±0.06)mm; D1,D2,D3层面管径分别为(0.32±0.07)mm,(0.37±0.08)mm,(0.44±0.11)mm。男女各层面均无明显差异,不同年龄段间D2,D3层面管径具有显著性差异。根尖区近远中向整体锥度为0.06,男女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而不同年龄段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下颌第二前磨牙根尖区根管近远中向整体锥度为0.06,男女性间无差异,但随年龄增长锥度减小,且不同个体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9.
朱庆  马君力 《口腔医学》2011,31(8):500-501
目的 探讨青少年正畸治疗中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对患者第三磨牙萌出位置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门诊正畸治疗中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的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并以同期我院收治的未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的55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颌第三磨牙位置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第三磨牙位置均有不同程度改变,观察组主要表现为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增大,长轴与平面的交角变化量大。结论 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后,第三磨牙萌出间隙明显增大,有助于下颌第三磨牙的正常萌出。  相似文献   

20.
下颌第二前磨牙经常表现出多变和复杂的根管形态,是最难进行根管治疗的患牙之一。对根管形态充分了解,对髓室底的恰当评估,以及对影像学检查的认真解读是根管治疗成功的先决条件。口腔手术显微镜及CBCT的应用为下颌第二前磨牙变异根管的寻找和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保障。本病例就一例下颌第二前磨牙四根管治疗过程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