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食道返流是食道粘膜损伤最常见的原因,但仅有少数病人产生良性食道狭窄。食道粘膜损伤和胃—食道返流之间没有肯定的关系,这说明可能存在其它的触发因素。本文报道了是否服用过非类固醇抗炎药物(NSAI)的良性食道狭窄病人在年龄、性别上进行配对比较的结果.发现53例病人中的26例(49%),在产生吞咽困难就诊前一年服用了NSAI(如消炎痛、阿斯匹灵、炎痛喜康等)。10例(19%)在同一时间曾服用对食道疾病有影响的其  相似文献   

2.
第五次全国消化系病学术会议于1995年9月在武汉召开。专题报道4篇,大会交流553篇。涉及食管、胃、肠、肝、胆、胰基础研究、诊断、治疗,普查等方面。现将经过临床检验,比较满意的诊断、治疗方法、技术、药物等概述如下: 北京医大三院测量了1191例胃各种疾病及肝硬化血清的内源性荧光光谱(其中早期胃癌19例,进展期胃癌74例),胃癌阳性率88.2%。此法对胃癌筛查及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道疾病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并胆道疾病的诊治。结果 112例经ERCP明确诊断,其中并胆道系统结石83例(74.1%),先天性胆管扩张症9例(8.0%),胆僻癌6例(5.4%),十二指肠乳头癌3例(2.7%)。胆囊切除术后11例(9.8%)。行胆系手术加胆肠Roux—en—y吻合46例(41.1%),胆系手术加毕Ⅱ式胃切除6例(5.3%),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3.6%),单行胆系手术45例(40.2%),保守治疗11例(9.8%),效果满意。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道疾病关系密切,应重视其诊治。诊断以ERCP为佳,手术以转流术较理想。  相似文献   

4.
本文调查了附属一院1973年1月~1982年12月10年中共收治消化系患者14 889例次,占同期住院总人数的14.98%,其中以肠病最多,消化系肿瘤中以胃肿瘤最多。调查结果表明,胆囊炎胆石病、消化道出血、胃肠癌肿等的住院例次,近10年来显著增加,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广西五个地区13所医院1973~1982年收治的消化系疾病132,739例,进行了住院相对患病率的调查,以了解广西的消化系疾病的发病情况。调查方法及结果以1973年1月1日至 1982年12月31日出院患者的出院卡第一诊断为准(不包括附属诊断及并发症)。对食管癌、消化性溃疡、胃癌、痢疾(细菌性、阿米巴性)、病毒性肝炎(急、慢性)、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肝脓疡(细菌性、阿米巴性)、胆道感染、胆石症、急性胰腺炎、肠结核及结核性腹膜炎、结肠直癌等13种疾病逐年调查相对患病率。发病地区及发病部位的分布、各种消化系疾病的地区分布见表1~2。肝癌与肝硬化发病的地区分布呈平行  相似文献   

6.
作者指出,除胃食道逆流外,具有一定规律的食道痉挛、食道出现较大的蠕动收缩,以及失弛缓等食道运动障碍(EMD)都会导致非心脏性胸痛。据心脏病学文献记载,约有30%的所谓心绞痛患者的症状不能用心脏疾病来解释;另据胃肠道病学文献记载,非心脏性胸痛患者大约60%有食道异常。  相似文献   

7.
<正> 上消化道出血系指屈氏韧带从上消化道出血。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疾病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所致的出血。临床特征为呕血及黑便。本文总结了1994~1996年以来,我院共收治了上消化道出血病人10例,现将其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总结我院10年来消化系疾病住院病例8335例,病种近60种,其中胃肠、胆系疾患占50%以上。胆石症、胆囊炎住院病例1990年为1989年的9.5倍,胃癌为4.2倍、溃疡病、肝硬化、结肠癌、结核性腹膜炎住院病例逐年增多。分析了病种变迁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门脉高压(PVH)病人的胃、十二指肠粘膜病变,本文对89例PVH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胃镜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VH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消化性溃疡占25.84%,慢性胃炎占52.80%及十二指肠球炎19.01%。而且,胃、十二指肠粘膜病变的发生率随静脉曲张程度的加重而增加。本文并对PVH性胃、十二指肠病变的发生机理及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余珊  刘荣庆  杨嘉 《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31(12):119-122,129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近3 a消化系疾病住院病种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分析原因,为昆明地区消化系疾病临床工作、预防保健及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对昆明市卫生局人才中心提供的政府办医院出院病人疾病转归情况统计报表消化系疾病部分进行分析,并结合调查昆明地区5家规模最大的"三甲医院"消化系疾病住院病种详细统计资料,了解2007年至2009年昆明地区消化系疾病出院病人病种变化.采用ICD10进行疾病分类,了解2007年至2009年昆明市消化系疾病住院病人占所有病种出院病人的结构比,掌握近3a按ICD10分类主码排位前7位的消化系疾病病种变化规律.结果昆明市2007年政府办医院消化系疾病住院病例数为46 572例,占所有住院病例病种的19.3%,居第二位,排位前7位的病种为胆囊结石及胆囊炎、肝炎后肝硬变、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急性胰腺炎、结肠息肉、结肠预激综合症;2008年为59 050例,占16.9%,居第二位.排位前7位的病种与2007年相同,仅结肠息肉排位在急性胰腺炎之前;2009年为65 889例,占12.1%,居第三位.排位前7位的病种前4种与2007年相同,第五位为结肠预激综合征,第六位为结肠息肉,急性胰腺炎排至第七位.县区级医院消化系疾病住院结构比高于省市级医院.结论消化系疾病在2007年至2009年是昆明地区的常见多发病,但住院病种结构比有逐年下降趋势.县区级消化系疾病住院结构比较高,提示城郊及农村地带消化系疾病发生率较城市多.在消化系疾病出院病人中,最多见的病种为胆结石及胆囊炎,说明昆明地区为结石高发地区;而肝炎后肝硬化仍是本地区主要消化系疾病;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在3 a中住院结构比较稳定,但绝对数有逐年下降趋势;结肠息肉及结肠预激综合症结构比有逐年上升趋势,提示潜在肿瘤及功能性疾病的发病有所增加.本次调查分析获取了昆明地区消化系疾病谱现状及变化趋势,为消化系疾病卫生防御及医疗资源配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作者1974~1983年,对156例食道、贲门癌患者行食道切除术,采用三种缝合法,进行食道、胃(或肠道)吻合术。其中采用双层包套缝合法96例,单层缝合法16例,分层缝合法44例。本组食道吻合瘘发生率为6.4%,其中分层缝合法吻合口瘘率较低(2.3%),双层包套缝合法吻合口狭窄发生率7.3%单层缝合法及分层缝合法未发生吻合口狭窄。分层缝合法重视断端对合,特别是粘膜下层对  相似文献   

12.
上消化道息肉,包括食道、胃和十二指肠息肉,其中胃息肉发生率最高.为此本文重点叙述胃息肉。一、发病率一般认为,上消化道息肉以胃息肉最多见,十二指肠次之,食道较少见。它们的发病率仍不确切。国内一组375例1376颗上消化道息肉分析,其中食道41颗(3.0%),胃788颗(57%),十二指肠547颗(40%);以病例分析,食道11例,胃323例(86.1%),十二指肠41例(11%)。由此可见胃息肉占多数。二、临床表现上消化道息肉多见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16.发病年龄为30~70岁。上消化道息肉多数病人无明显的或无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常在做上消化道钡剂或内窥镜检查时才被发现。一般而言,上消化道息肉常见的临床表现有:  相似文献   

13.
现结合临床,谈谈用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癌肿的体会。谨守病机辨病辨证消化系癌肿,中医称之谓噎膈、积聚、症瘕等,包括食道、胃、肠、肝、胆、胰等脏器的癌肿。中医认为:七情日久失调不畅是癌肿发生的内在因素;六淫外邪是癌肿发生的外部诱因;先天禀赋不足、体质欠佳,不善养生调性而致正气虚弱,无力抗邪是癌肿发病的基本病理.嗜物特异、饥饱失常,烟酒膏粱厚味,摄进无度等饮食失调是消化系癌肿发生的直接病因。内外邪联合犯体,正气虚弱,邪之所  相似文献   

14.
食管胃胸内吻合口瘘是食道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院自1999年-2001年对手术后的12例胸内吻合口瘘患者(占同期食道、贲门手术的0.8%)以带膜内支架成功堵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孟翠萍  罗武 《海南医学》2012,23(5):71-72
目的 了解近3年我院新生儿呕吐病因和转归.方法 新生儿呕吐经插鼻胃管、X线胸片、腹部平片、泛影葡胺消化道造影透视、24 h食道pH监测等检查.结果 173例新生儿呕吐,内科性疾病149例(86.13%),多见于3d内发病(93例),以咽下综合征(61例)为主,其次是吸人性肺炎和胃食管返流;外科性疾病24例(13.87%),以消化道畸形为主.结论 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手术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治疗性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在胆胰疾病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31例胆胰疾病应用内镜乳头切开(EST)、内镜下放置鼻胆管引流(ENBD)及放置胆道内支架(ERBD)等治疗性ERCP的疗效。结果131例胆胰病人中,应用ERCP治疗成功116例,总成功率87.33%,并发症为9.16%。结论治疗性ERCP能有效安全治疗相关的胆胰疾病。  相似文献   

17.
食道-贲门失弛缓症,是由于食道神经功能障碍,食道缺乏蠕动,食道下端括约肌高压和在吞咽时呈失迟缓状态,以致食物难以顺利地进入胃而滞留于食道内,而使食道扩张、延长或弯曲的一种疾病。本病约占食道疾病的2%~20%,现代医学对本病无较好的治疗方法。笔者在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升清降浊”法治疗食道-贲门失弛缓症患者16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院于1978年7月至1981年9月,应用GIF-K型纤维胃镜检查上消化道疾病1,406例。全部病例均对食道、贲门、胃、十二指肠球部进行全面检查,其中诊断为慢性胃炎(含表浅性和萎缩性)者1,229例,占全部受检人数的87.41%。多数病例经活检病理证实(肥厚性胃炎6例,因未经病理证实,已除外)。现将其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一、性别与年龄:见表1。  相似文献   

19.
胃食道反流性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order,GERD)为常见的病症。主要表现为烧心、打嗝、反食、胸痛,但有时症状不典型,使本症有可能长期得不到认识,因而不能予以有效的治疗。本文报道1989年美国胃肠学年会上有关GERD的研究。诊断 GERD—呼吸疾病 GERD常合并呼吸系统症状。在反复发作哮喘、肺炎、喉炎的病人中,要注意是否存在胃食道反流及其与呼吸症状的关系。对48名哮喘病人进行24小时食道pH监测,发现25%病人的哮喘发作是在胃食道反流的当时或反流后2分钟内,提示抗反流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的常见疾病及发病特点。方法 对经胃镜诊断的上消化道疾病9283例(占71.26%)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283例患者中男女之比2.96:1,其发病依次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肿瘤、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胃膜脱垂症、贲门粘膜撕裂症、憩室、寄生虫等;消化性溃疡中,以十二指肠溃疡多见(检出率为14.22%),易发部位依次为前壁(占57.35%)、大弯(占20.15%)、小弯(占11.59%)、后壁(占9.39%)、球后(占1.52%);胃溃疡(占4.79%)发生部位依次为胃角(占42.25%)、胃窦(占35.28%)、胃体(占11.24%)、幽门管(占7.42%)、胃底贲门(占3.82%);十二指肠降部病变55例。结论 上消化道疾病以男性发病率高,炎症性疾病最多,其次为消化性溃疡;提示十二指肠炎与十二指肠溃疡关系密切;十二指肠降部检查应作为胃镜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