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采用西医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蒙药"给西古额苏木汤"等治疗胆管炎5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例中,男性1例,女性4例;年龄在27~68岁,平均为48岁;病程1周至3O年Z其中2例为胆囊切除术后42天和7个月之后;5例均为住院病人;T39.5~40.0℃,BP收缩压5.33~9.99KPa;5例患者均有右上腹部剧痛,或请妄淡漠,不同程度黄疽,其中呕吐者3例。WBC(1.57~Z.5)×109/L,N0.80~0.90;SGPT79~150u,血清总胆红素70一130umol/L;B超示胆总管结石2例,胆总管反右肝内结石1例,左右肝管…  相似文献   

2.
刘玉尧 《四川中医》1999,17(12):28-28
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在临床中比较常见,一般常规的保肝治疗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我们选择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32例,临床疗效比较满意,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32例均为门诊病人,诊断均符合199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HBsAg均阳性。其中男性27例,女性5例;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35岁。肝功能检测连续1-2个月ALT正常(<40u/L),血清总胆红素最低21.5μmol/L,最高85.7umol/l,平均60.1umol/L2治疗方法基本方以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25g,制鳖甲(先前)、当归、川芎、桃仁、红花…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胆疾病所致黄疸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疸是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表现,即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使皮肤、粘膜、巩膜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的现象。正常人血清中总胆红素浓度为1.7~17.1umol/L。如果血清总胆红素在34.2umol/L以上,临床上即表现为有黄疸,如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值而无肉眼可见的黄疸时,则称为隐性黄疸,此时血清胆红素浓度常小于34.2umol/L。  相似文献   

4.
黄疸是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表现,即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使皮肤、粘膜、巩膜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的现象。正常人血清中总胆红素浓度为1.7~17.1umol/L。如果血清总胆红素在34.2umol/L以上,临床上即表现为有黄疸,如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值而无肉眼可见的黄疸时,则称为隐性黄疽,此时血清胆红素浓度常小于34.2umol/L。  相似文献   

5.
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又称为残黄,常规保肝治疗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自1987年以来,笔者选择了经保肝对症治疗2个月无效的65例患者,加用大剂量的丹参与小剂量的鲁米那治疗,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5例患者均是我科住院患者,其中急性黄肝5例,慢活肝57例,肝硬化3例,符合199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诊断与分型的修订标准。男42例,女23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38.5士10.9岁。18~30岁12例,31~40岁26例,41~50岁18例,50岁以上9例。血清胆红素最低23.gumol/L,最高83.7umol/L,平均为39.5士8.7umol…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1990年以来,运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瘀胆型肝炎32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2例均符合199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诊断标准。男性26例,女性6例;年龄18~62岁,平均36.9岁。急性瘀胆型12例,慢性瘀胆型20例。就诊时黄疸出现最长半年,最短20天,平均52.7天。总胆红素异常范围:47.5~250.8umol/L,平均113.5umol/L;尿三胆均为阳性。肝功能(ALT)46~15OU/L者8例,大于150U/L者16例;胆固醇升高者15例,碱性磷酸酶升高者24例,病毒标志物:HBV—M阳性者20例,HAV—M阳性者4例,HCV一M阳性者2例,…  相似文献   

7.
茵栀黄注射液是茵陈、栀于等为主的纯中药制剂,是目前治疗肝炎较理想的药物,本文就该药治疗病毒性肝炎急性黄疽型的临床疗效分析如下。1资料来源、检测方法及要求1.1资料来源:病例全部来自我科近1年多的住院患者,其谷丙转氨酶(ALT)和血清胆红素(TBIL)均超过正常值,将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共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5~70岁,平均年龄32.4岁,ALT150u~1100u,平均425u,TBIL49~205umol/L,平均92.4umol/L。对照组25例,男19例,女6例,年龄6~58岁,平均年龄27.8岁,ALT140u~1000u,平均405u,T…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抚触和喂养频率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实施干预护理的效果。方法:将102例新生儿黄疸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52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于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按需喂养基础上增加喂养频率及腹部抚触,对照组按需喂养。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喂养次数分别为(9.2±1.8)次/d与(5.8±1.6)次/d;排便次数分别为(5.1±1.5)次/d与(2.7±1.4)次/d;黄疸消失所需光疗时间分别为(35±8)h与(44±9)h;胆红素每天下降值分别为(31.3±9.4)umol/L与(23.5±8.0)umol/L,以上结果比较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按需喂养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喂养频率及腹部抚触,可促进黄疸患儿胆红素的排泄,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可作为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治疗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桃核承气汤加味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黄疸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临床治疗颇棘手,我们于1991-O6~1996-12采用桃核承气汤加味治疗本病56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56例患者皆为住院病人。男30例,女26例,年龄7~63岁,平均37.46±6.80;起病天数2~15d.平均7.25±3.20;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840.5~1808.4nmols-1/L,平均1401.5±560.2;血清总胆红素(TBIL,)176.6~4208μmol/L。平均240.7±28.5。甲型病毒型肝炎37例.乙型病毒型肝炎18例.甲乙型肝炎病毒混合感染1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纳差、恶心、腹胀、口苦等消化道症状…  相似文献   

10.
抚触对预防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抚触对预防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对符合母乳喂养的正常足月儿37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9例,观察组184例,两组均口服丽珠肠乐,按需哺乳,观察组加以新生儿抚触,观察黄疸发生、发展情况。结果:两组高胆红素发生率分别为13.2%、5.3%,黄疸达高峰时血清胆红素浓度分别为(189.30±2.20)umol/L、(170.29±1.68)umol/L,对照组高于观察组。结论:新生儿早期按需哺乳,口服丽珠肠乐,并结合新生儿抚触对预防早发型母乳性黄疸行之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90例患儿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每次3ml,每日3次,5天为一疗程,并进行疗效判定,观察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及胆红素下降情况。结果: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5.1±1.8d,短子对照纽7.5±2.2d,胆红素下降值149.18±38.32umol/L,高于对照组95.35±36.42umol/L。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在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疽中,具有加速胆红素分解和排泄,缩短病程的作用。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2.
付晓晖 《河南中医》2004,24(6):69-70
新生儿黄疸是以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出现黄疸为特征的病证,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下列情况具备任一项者均可考虑为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过早(2 4h内) ;重症黄疸,血清胆红素>2 0 5umol L(1 2mg dl) ;黄疸持续过久(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黄疸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2 6umol L(1 .5mg dl)。血中未结合胆红素过高在新生儿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常导致死亡和严重后遗症[1 ] 。我科2 0 0 1年1月~2 0 0 3年6月对收治的3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运用茵陈蒿汤加味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按照《中医儿科学》新生…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衰是内科常见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透析或肾移植。但医疗费用多数病人难以承受,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获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0例病人分两组,①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简称治疗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40.5±19.5岁。Hb70.8±12.4g/L、血BUN25.42±5.93mmol/L、血Scr90.3±453.5umol/L。②对照组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39土15岁,Hb72.5±13.2g/L,血BUN19.51±8.67mmol/L、血Scr482.66±323.54umol/I。。两组情况近似有可比性。病因分别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正9例,慢…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儿科常见病,我院1998年6月-2005年6月应用茵陈蒿汤加减结合西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0例,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共85例,将其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中,男28例,女22例;新生儿溶血症2例,败血症7例,肝炎综合征3例,母乳性黄疸38例(以上各病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诊断标准);年龄最小18h,最大56d;平均血胆红素302.6mmol/L,无一例核黄疽。对照组35例,男20例,女15例;新生儿溶血症2例,败血症8例,肝炎综合征2例,母乳性黄疸23例;年龄最小1d,最大40d;平均血胆红素280.5mmol/L,核黄疸1例。  相似文献   

15.
丁红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20(20):1794-1794,1796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期出现的,以瘙痒及黄疸为特征的并发症,瘙痒是首先出现的症状,常起于孕25-30周,但也有发生在早期妊娠者,瘙痒发生后数日或数周内,部分患者出现黄疸,一般较轻,持续至分娩后数日内消退,偶而有呕吐、乏力、胃纳不佳等症状。实验室检查为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轻度升高,血清总胆红素升高者20.5%,平均28.90μmol/L,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方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内皮素(BT)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组加服自拟清热解毒方,疗程4周,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血浆中ET及NO水平。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血浆ET水平由(66.72±16.13)ng/L下降至(40.12±10.75)ng/L;血浆N0水平由(43.52±9.55)umol/L升高至(65.01±11.98)umol/L,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清热解毒方可显著调节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中ET及NO水平,使血浆ET水平明显降低,血浆NO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7.
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符合199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诊断标准。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HBV-DNA均为阳性,并进行肝功能系列检查,B超检查肝脾大小而确诊。11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3例,男性42例,女性21例;年龄6~63岁,平均年龄32.3岁;病程1~12年,平均3.8年。其中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异常56例(45~217u/L,平均154u/L),血清总胆红素(TB)异常32例(17.9~32.8μmol/L,平均24.5μmol/L).肝肿大40例,脾肿大8例。辨证分型:肝郁脾虚型20例,湿热中阻型24例,瘀血阻络型17例,肝肾阴虚型2…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62岁,因为发现血清甘油三酯增高,在其他医院就诊时给予非诺贝特(法国利博福尼亚制药公司生产)200mg,每日1次口服,14天后出现腰痛加重,伴有下肢活动障碍,未重视,后因活动障碍进行加重,遂来我院就诊”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22.29μmol/L,直接胆红素9.85μmol/L,谷丙转氨酶980U/L,谷草转氨酶3445u/l,血肌酐209umol/1,肌红蛋白大于10000ng/ml、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比较中药配合ENBD治疗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选择梗阻性黄疸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同时配合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5.3%)明显高于对照组(85.4%),肝功能值接近正常值时间缩短3.95~7.64天,术后第7天,血清总胆红素水平(27.68±4.53)u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39.51±5.10)umol/L。结论:在ENBD+常规护肝退黄治疗上配伍中医药治疗梗阻性黄疸,明显优于单纯ENBD+常规护肝退黄治疗。  相似文献   

20.
治疗重症瘀胆型肝炎,目前以西药综合性治疗为主,无效时加用激素,若激素无效或停药后出现黄疽反跳,则无它法。我们的治法,提示中医中药对于难治性重症瘀胆型肝炎有显著的退黄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30例均为住院病人,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专题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分型标准。男性26例,女性4例。最小的7岁,最大的54岁。血清总胆红素定量(TBil)均在170~340umol/L间,血清总胆红素定量(ALT)均在200~1900if/L间,黄疽最短持续14天,最长40天。急性瘀胆型肝炎24例,慢性瘀胆型肝炎6例。2治疗方法中药基本方为:茵陈10~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