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晓东  楼正亮  季峰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3):2814-2815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对疣状胃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疣状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4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四联抗Hp治疗(包括雷贝拉唑,枸掾酸铋,呋喃唑酮,阿莫西林),疗程2周.对照组接受硫糖铝或铝碳酸镁治疗.两组在接受治疗后6个月进行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 治疗组中有17例(89.4%)患者Hp根除,其中9例(52.9%)胃黏膜疣状隆起消失,5例(29.4%)疣状隆起明显改变(数目减少或直径变小),有效率(82.3%).对照组患者Hp无改变,仅1例(5.8%)患者疣状隆起直径变小(P<0.01).结论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合并Hp感染的疣状胃炎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镜下微波联合幽门螺杆菌(Hp)根除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VG)的疗效。方法经胃镜诊断且Hp阳性的63例成熟型VG患者在胃镜下对疣状病变行微波治疗,术后给予Hp根除治疗。疗程结束后4周检测Hp的根除率、以及4周和6个月时疣状病变的治愈率。结果疗程结束4周后Hp根除率为90.48%,4周后成熟型疣状隆起的治愈率93.65%,6个月后成熟型疣状隆起的治愈率为87.3%。结论胃镜下微波联合Hp根除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完全根除幽门螺杆菌,对照组转阴率7.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好转率89.4%,明显优于对照组5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病人应同时根除幽门螺杆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关系.方法 选择本院 2010年 4月~2012年 4月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共 150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给予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同时给予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评定后的总有效率为 90.7%,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评定后的总有效率为 6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导致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一个重要因素,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有助于提高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胆汁反流性胃炎之间是否存在正相关性。方法将9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莫沙比利+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进行根除Hp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Hp根除率。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Hp根除率分别为82.98%、87.23%,高于对照组的42.55%、14.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是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Hp感染,应首先考虑进行根除Hp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内镜下微波联合药物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经胃镜诊断疣状胃炎11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胃镜下对所有疣状病变进行高频电凝疗法,术后予HP药物根除治疗;对照组只予HP药物根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4周时HP根除率和疣状病变治疗效果,12周时疣状病变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疗程结束后4周HP根治率无明显差异,4周和12周疣状病变治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内镜下微波结合抗HP治疗疣状胃炎安全、可靠、疗效显著,是治疗疣状胃炎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RED)与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方法确诊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0例及浅表糜烂性胃炎患者63例(对照组),均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再将60例GERD患者分为2组,25例常规三联抗HP治疗,为HP根除组,另外35例作为Hp持续感染组。随访1年。结果 60例GERD患者Hp感染率为58.3%,对照组Hp感染率82.5%,GERD患者Hp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根除组GERD复发率高于Hp持续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p根除后GERD的发病率为25.5%。结论 Hp感染可能在GERD的发病过程中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呋哺唑酮治疗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疣状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将合并Hp感染的疣状胃炎(经内镜及活检确诊)患者共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皆接受根治Hp的四联疗法,即口服奥美拉唑、甲硝唑片、阿莫仙胶囊、丽珠得乐胶囊,治疗10d后.治疗组给予奥美拉唑、呋喃唑酮、丽珠得乐、维生素B6治疗20d,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丽珠得乐治疗20d。疗程结束3个月后再行内镜及快速尿素酶Hp检查。结果 治疗组中Hp的根治率为95.7%,而对照组为70.3%(P〈0.05);痘疹治愈率治疗组为65.2%,对照组为16.7%(P〈0.01);痘疹的好转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41.7%(P〈0.01)。结论呋喃唑酮治疗疣状胃炎有较好疗效,并能提高Hp的根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两型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疣状胃炎内镜表现分未成熟组和成熟组,中药健脾和胃方治疗,疗程4周,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予质子泵抑制剂(PPI)加二种抗生素根除Hp治疗1周,Hp阴性者予PPI治疗,疗程4周。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成熟组胃内疣状结节消失显著高于成熟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未成熟型疣状胃炎有较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镜下射频联合中西药物对疣状胃炎的疗效。方法将经胃镜诊断且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182例疣状胃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91例。B组胃镜下对所有成熟型疣状病灶行射频治疗,术后给予Hp根除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制中药片"胃特安"治疗。比较疣状病灶治愈率、Hp根除率及组织学改变情况。结果两组Hp根除率分别为93.4%和9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治疗总有效率、异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逆转率要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灼除疣状病灶、西药根除Hp、中药综合治疗,具有疗效好、操作方便,可以明显逆转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沈洲立  陈秀英 《重庆医药》2009,38(14):1779-1780
目的评价根除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22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360例根据个体化原则给予抗抑郁、促胃动力及中药治疗,治疗组362例在个体化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疗程均为1周,随访12个月。结果治疗组有效275例,总有效率76.0%,对照组有效172例,总有效率48.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在治疗时联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镜下微波联合幽门螺杆菌(Hp)根除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的疗效。方法经胃镜诊断且Hp阳性的80例成熟型疣状胃炎患者在胃镜下行微波治疗,术后给予胃三联抗Hp治疗。结果患者全部治愈,有效率达100%,3个月后复查胃镜无复发。结论胃镜下微波联合抗Hp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胃复春片联合幽门螺杆菌根除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AG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常规服用胃复春片,治疗组加用幽门螺杆菌根除术的三联疗法,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Hp根除率、胃黏膜病理检测等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Hp根除率、胃黏膜萎缩、胃黏膜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等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胃复春片联合幽门螺杆菌根除术是治疗CAG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黄连温胆汤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Hp阳性浅表性胃炎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口服黄连温胆汤治疗,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1周。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胃镜表现、Hp根除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高于对照组的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温胆汤能明显改善Hp阳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能根除Hp。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引起的隆起糜烂性胃炎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隆起糜烂性胃炎间的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改变的差异。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行胃镜检查被诊断为隆起糜烂性胃炎的1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C14呼气试验的结果将患者分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组(C14试验+)和其他病因组(C14试验-)。对所有研究对象的隆起糜烂灶予以活检并送病理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发生黏膜萎缩、肠化生和非典型增生的情况。结果在所有隆起糜烂性胃炎的患者中,Hp感染阳性者89例(54.9%),Hp感染阴性者73例(45.1%)。在两组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组的腺体萎缩、肠化生和非典型增生的阳性率高于其他病因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隆起糜烂性胃炎较其他原因引起的隆起糜烂性胃炎更易发生腺体萎缩、肠化生和非典型增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氩离子凝固术(APC)联合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确诊为疣状胃炎且合并有H.pylori感染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给予APC+抗H.pylori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术后1个月复查,观察2组患者的H.pylori根除率、临床疗效、病灶愈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组H.pylori根除率和病灶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组腹痛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APC联合药物治疗H.pylori阳性疣状胃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黄连素结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2名Hp阳性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8例,给予以雷贝拉唑为基础的标准三联疗法,疗程7 d;观察组84例,给予黄连素联合三联疗法。治疗结束后4周后,溃疡患者复查电子胃镜观察溃疡愈合和Hp感染状态,胃炎患者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观察Hp根除率,同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9.29%和54.76%,对照组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1.79%和75.64%,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素联合三联疗法是目前根除Hp一种有效且价廉的方案,患者耐受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胃炎根除幽门螺杆菌(Hp)后对血清壁细胞抗体(PCA)、血清胃泌素、血清维生素B12、胃内pH值的影响。方法 104例患者均经胃镜及血清壁细胞抗体(PCA)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胃炎(AIG),Hp感染由13C尿素呼气试验或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查证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经典根除幽门螺杆菌方案,共服药10d。治疗结束后4~8周,检测Hp根除情况。对照组不用任何对Hp有影响的药物,且与治疗组在同一时间作Hp检测、胃镜及PCA、血清胃泌素、血清维生素B12等检查。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为83.8%,对照组根除率为0%(χ2=76.2,P<0.01),在患者根除Hp后PCA阳性率下降,转阴率为72.2%,对照组PCA转阴率为0%(χ2=57.3,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与对照组比较自身免疫性胃炎根除Hp后,PCA阳性率明显下降,血清胃泌素降低,胃内pH值及血清维生素B12升高(P<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上腹部胀痛症状改善明显,对照组中原有上腹部胀痛症状无改善,治疗组贫血明显改善,对照组贫血改善不明显。结论自身免疫性胃炎根除Hp后,PCA阳性率下降,血清胃泌素降低,胃内pH值及血清维生素B12升高。对于Hp感染的自身免疫性胃炎建议根除Hp。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底低剂量耐信三联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Hp相关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采用耐信、克拉霉素、羟氨苄青霉素三联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法莫替丁、克拉霉素、羟氨苄青霉素、丽珠得乐四联治疗。疗程均1周,观察两组根除幽门螺杆菌情况。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剂量耐信三联根除幽门螺杆菌效佳可行,价格适宜,易于人们接受。  相似文献   

20.
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杆菌关系探讨及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疣状胃炎是一种特殊典型的胃炎。根据悉尼胃炎新分类,属于隆起糜烂性胃炎。目前,对其发病机制仍甚不清楚,临床上治疗各家不一。为此,我们对120例疣状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患者进行随机分为两组作治疗后进行初步对比观察,以了解两者是否存在相互联系,提高临床上对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杆菌关系的认识,有利于指导临床上治疗。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