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所有原位肝移植 (OLT)中进行再移植 (re OLT)的比例占10 % ,后者与首次OLT相比生存率显著下降。HCV感染病人肝移植后 ,同种异体移植物仍会感染HCV。随着移植后病人存活期的增长 ,似乎会发生HCV复发而导致的移植肝的功能衰竭。而由HCV所致的再移植的结果更劣于首次移植 ,其他原因所致再移植的结果亦然。已有许多研究显示 ,即使不考虑移植物衰竭 ,HCV感染也会严重降低肝移植后病人和移植物的存活率。有HCV感染的病人 1年存活率是 5 7%~ 65 % ,而没有HCV感染的是 65 %~ 82 %。无论如何 ,再移植的病例有限 ,因此 ,许多研究因为…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大国,由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导致的终末期肝病,包括失代偿性肝硬化、肝癌及肝功能衰竭患者,已越来越多地接受原位肝移植(OLT)治疗。HBV或HCV相关的终末期肝病患者行肝移植后,其预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防和治疗移植肝的再感染。过去的十几年里,尽管在移植后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的防治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但仍未能完全控制移植后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的复发或再感染,当前尚有许多问题急待解决。  相似文献   

3.
全球进行原位肝移植(OLT)的患者中有5%~10%为HBV相关的慢性或暴发性肝病,而我国OLT患者多为HBV相关的终末期肝硬化或肝细胞癌。乙型肝炎(乙肝)患者OLT的预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移植肝再感染的预防。在无任何防治措施的情况下,移植后HBV再感染率超过80%,这与原发性肝病的严重程度及移植时HBV的复制有关。再感染引起的急、慢性肝病可导致移植肝肝功能衰竭、患者死亡或需要再次进行肝移植。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致的急、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进行原位肝移植(OLT)后,这些患者常会出现HBV感染的复发。作为免疫预防措施,接受OLT后长期使用乙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HBIG)  相似文献   

5.
序言:原位肝脏移植(OLT)后经常会发生丙型肝炎病毒(HCV)再感染,其中相当一部分患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本项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采用干扰素(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RIBA)治疗OLT后的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远期安全性和效果。  相似文献   

6.
HCV相关性肝硬化是欧洲和美国目前肝移植的主要适应症。肝移植后复发性HCV几乎是世界性的,且60%-90%患者的移植物将发生发展为慢性丙肝的损伤。与有免疫能力的患者相比,在移植受者中加速了HCV移植物疾病的病程,在5年时肝硬化的发病率大约为10%-30%。这导致了移植后10-15年时肝衰竭后过高的死亡率或再次移植。  相似文献   

7.
《肝脏》2017,(12)
正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相关的终末期肝病是肝移植(LT)的常见原因,移植后HCV再感染极为常见,术后5年有10%~30%的患者由于再感染HCV而进展为肝硬化,继而可能再次出现肝功能失代偿。安全高效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出现,极大改变了HCV感染者肝移植术前及术后的管理,欧洲肝肠移植协会(ELITA)针对此领域未解决的问题进  相似文献   

8.
HCV感染复发仍然是肝移植术后的主要问题。使大多数病人和移植物获益的最适宜策略尚不清楚。与其它原因接受肝移植相比较,HCV相关性肝硬化接受肝移植5年死亡率上升23%,移植物失活率上升30%。移植后几个加速疾病进展的预测因素已被证实,包括供体高龄、CMV感染和早期对急性排异的处理。但不幸的是,大多数与加速疾病进展有关的因素不容易改变。[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范围内成人中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肝病是肝移植最常见的适应证。由于几乎普遍存在HCV再感染,故肝移植后丙型肝炎的复发是肝移植内、外科医生面对的最重要临床问题。此外,丙型肝炎的复发正在变成移植后一个逐渐增加的问题。由于因丙型肝炎而实施移植的百分比正在上升,所以丙型肝炎的复发不仅变成日益公认的问题,而且也显示该疾病的严重性并使移植的后果可能变得更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移植病人围术期影响呼吸功能的因素,以及对低氧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0-06/2002—02我院5例原位肝移植(OLT)的临床资料。对肝移植病人围术期发生的呼吸功能不全的原因进行分析。评价OLT围术期的低氧血症的氧治疗措施。结果 围移植期存活4例,死亡1例。术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感染、急性排斥反应、肾衰等。结论 减少外科手术并发症是提高肝移植手术成功率以及长期存活的关键.呼吸“泵”衰竭是术后低氧血症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时有效的氧疗和机械通气是治疗肝移植病人术后并发症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有关丙型肝炎病毒(HCV)及其所致丙型肝炎研究的深入,对HCV感染终末期肝病肝移植及移植后HCV感染的研究也日渐增多,现就目前的研究状况作一概述。一、肝移植前HCV感染的自然病程与临床转归急性丙型肝炎约20%一30%可完全恢复,即HCVRNA阴转、抗HCVIgM阴转及转氨酶(ALT)正常。40%一60%的病人转为慢性肝炎,进而发展为肝硬变,其中20%可发生肝癌,其所需时间分别为10、21、29年“’。急性HCV感染后的慢性化与感染者体内抗HCV出现早晚有关,在急性期已出现抗HCV的病人,其慢性化率较高,且一旦转为慢性后,抗HCV…  相似文献   

12.
在治疗各种肝脏疾病中,肝移植(LT)已成为一种选择方案。外科操作和免疫抑制治疗中日益增加的经验使病人及移植物的存活率大为提高。作为移植小组成员的病理学家,在肝移植前后需随时参与移植物质量和功能障碍方面的评估。  相似文献   

13.
移植物HBV感染治疗的确定HBV“移植物感染”的定义是肝移植术后持续的血清HBsAg阳性。这个定义有别于临床上的显著移植物感染,即血清HBVDNA阳性。例如,Roche等应用敏感的PCR方法检测移植后持续采用HBIg进行预防长达十年的病人血清,这些病人血清HBsAg是阴性的。结果相当一部分病人血清内检测出HBVDNA。[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丙型肝炎病毒(HCV)相关肝脏疾病,尤其是在移植术前HCVRNA阳性的患者,移植术后HCV再感染的发生十分普遍,而且再感染一旦发生,肝脏损伤的进展较非移植患者明显增快.目前研究表明,移植术前HCVRNA阴性的患者移植术后发生HCV再感染的几率明显下降,移植术后发生HCV再感染后,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阻止或延缓疾病的进展.本文就HCV感染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前后的抗病毒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肝移植时若受体可检出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移植肝会迅速感染HCV,称为HCV复发。HCV复发可导致移植肝纤维化进展、肝硬化等,显著降低移植肝存活率。有效清除HCV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移植术后患者只要可检出HCV RNA,均应抗病毒治疗,并应在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目前与免疫抑制剂药物相互作用(DDI)较少、安全性高的泛基因型直接抗病毒药物已被推荐用于移植术后患者。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肝肾功能、DDI等选择不同方案。现对肝移植术后HCV感染的抗病毒治疗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在这些会议学报中有一篇后来发表的,Foxton及其同事报道了他们中心在1990至2004年期间163例因HCV感染而接受肝移植的病人。所有的病人都进行了活组织检查,发现其中33%的病人在移植术后6年已经发展为纤维化。多种因素与进展到纤维化明显相关,这些因素包括:供肝年龄大于55岁(P=0.003)、移植前糖尿病(P=0.03)以及移植后糖尿病(P=0.00015)。供肝的年龄较大和糖尿病状态导致8倍纤维化进展的危险。这项研究提供了处于高危或严重复发的HCV感染病人中对于供肝可能的选择标准有用的信息,例如再次移植的候选人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大鼠肝肠联合整体移植模型,研究移植肝是否对移植小肠具有免疫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封闭群SD大鼠和近交系Wistar大鼠.实验分5组:同基因小肠移植组、同基因肝移植组、异基因小肠移植组、异基因肝移植组、肝肠联合移植组.同基因移植供受体均为Wistar大鼠,异基因小肠移植、肝移植和肝肠联合移植供受体分别选用SD和Wistar大鼠.肝肠联合移植在切取移植物后,利用供体胸段下腔静脉在门静脉侧壁建立一袖套,并安置套管.受体手术时,将此门静脉侧壁袖套与受体门静脉残端套管法吻合.供体肠系膜上动脉与受体右肾动脉吻合.免疫保护作用通过术后5,7,14 d从各组随机取出4只大鼠的移植物普通病理检查及细胞凋亡检测评估.结果:肝肠联合移植模型建立手术成功率73.3%(22/30).同基因移植组术后仅表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轻度组织损伤及炎症反应,移植物细胞凋亡数逐渐减少.异基因移植术后均出现急性排斥、移植物细胞凋亡数递增,并且较同基因移植多,差别有显著性.小肠移植术后5,7,14 d分别表现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排斥.而肝肠联合移植的小肠移植物术后5,7,14 d分别表现为轻度、轻度和中度排斥,且14 d时小肠细胞凋亡数较异基因小肠移植组少,差别具有显著性(16.9±4.3 vs 20.5±6.3,P<0.05).术后各时间点异基因肝移植和肝肠联合移植的移植肝排斥反应严重程度相同,细胞凋亡数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此法建立大鼠肝肠联合移植模型可行.肝肠联合移植时肝对小肠具有免役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国家和日本,慢性HCV感染是引起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慢性HCV感染是引起晚期肝病患死亡的危险因素,而且只有通过肝移植(LT)才能够显增加患的生存率。仅有少量的研究评价了失代偿肝硬化患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在这些研究中,患一直在等待LT且治疗的目的是预防移植后HCV感染的复发。虽然在这些研究中所使用的治疗策略变化很大,但最后的结果(例如,移植物HCV感染的预防)是十分相似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HCV相关肝硬化发生肝功能失代偿后的最佳选择可能是肝移植。移植后免疫调节药物尤其是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可能是加速HCV复发的一个主要因素,如何在减轻移植排斥反应的同时兼顾HCV感染的控制是目前须要探讨的问题。总结了目前HCV相关肝移植术后的抗病毒及免疫调节治疗情况,分析表明,在HCV相关肝硬化肝移植术后进行合理的免疫抑制和抗病毒治疗对于预防HCV复发、延长移植物生存期、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突然改变免疫抑制方案,如快速撤药或改变免疫抑制剂的剂量或类型都有可能导致HCV的复发,类固醇激素缓慢进行性减量和硫唑嘌呤维持治疗也许有益。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报道了一名63岁男性因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急性肝衰竭,在进行肝移植后 HAV 临床症状明显复发。HAVRNA 原来阳性,从血液和移植物早期清除后,在手术后出现急性黄疸症状期采取的活检标本表明 HAV RNA 又重新出现。虽然临床和生化异常现象完全消失,患者又在6个月后出现移植器官功能不变,检查发现病人患的是与 HCV 有关的慢性活动性肝炎,是在移植时感染的。甲型肝炎可能在其中起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