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调查农村1~4岁双亲均外出的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喂养知识、态度、行为评分与儿童发育偏离的关系.方法 在安徽省2个县、12个行政村,各选取212名双亲均外出的留守儿童和双亲均未外出儿童,使用自编喂养知识、态度、行为问卷对儿童监护人进行调查,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格发育测量与评价,对其外周血血红蛋白、锌元素进行测量,检测尿碘,检查神经精神发育情况.结果 在儿童健康的理解、部分重要食品(如奶及其制品)对儿童健康的重要性、以及烹饪方法 对食物营养成份影响方面的知识,对儿童膳食结构、健康状况和进食行为方面的态度,为儿童提供多种食物、经常查找喂养孩子知识方面的行为,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正确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留守儿童营养不良检出率(4.7%)、营养性贫血检出率(19.8%)、锌缺乏率(46.2%)、碘缺乏率(21.7%)均高于对照组(0.9%、8.5%、34.4%、1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489、11.182、6.125、5.974,均P<0.05).留守儿童智力低下和边缘智力的检出率(3.8%、20.8%)高于对照组(1.9%、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76,P<0.05).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喂养知识、态度、行为得分为"低分组"的儿童,其营养不良和营养性贫血检出率较高(χ2值分别为12.211,6.921,均P<0.05).结论 农村儿童监护人喂养知识、态度、行为与儿童营养状况关系密切,我国农村儿童监护人的喂养知识、态度、行为存在较多问题,祖父辈监护人更为缺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农村双亲外出留守婴幼儿健康状况,以加强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方法 从安徽省2个县、12个行政村各选取212名双亲外出留守婴幼儿和双亲均未外出婴幼儿进行体格发育测量与评价,检测外周血血红蛋白、铁、锌、镁、铜、铁、钙微量元素及尿碘,进行婴幼儿神经精神发育检查和意外伤害情况调查.结果 农村双亲外出留守婴幼儿营养不良检出率、营养性贫血检出率、锌缺乏率、碘缺乏率、钙缺乏率和铁缺乏率分别为4.7%、19.8%、46.2%、21.7%、4.7%和6.6%,均高于对照组的0.9%、8.5%、34.4%、12.7%、0.9%、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智力低下和中下等检出率分别为3.8%、20.8%,高于对照组的1.9%、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亲外出留守婴幼儿动物咬伤检出率为4.2%,高于对照组的0.9%,而刀或锐器刺/割伤及鱼刺或骨头卡喉检出率均为0.9%,分别低于对照组的6.7%、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农村双亲外出留守婴幼儿微量元素缺乏和神经精神发育异常状况较为严重,亟需对农村留守婴幼儿监护人进行婴幼儿喂养和早期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安徽省部分农村地区3~6岁儿童的膳食模式,探讨其与体格指标及营养缺乏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8年9—12月,从安徽省蚌埠市(皖北)和六安市(皖南)各方便抽取1个县(怀远县和舒城县),每个县随机抽取2个乡共10个农村幼儿园。使用自编儿童营养状况问卷进行调查,测量儿童的身高和体重,检测其血红蛋白和血锌含量。结果共调查904名3~6岁的农村儿童,其中留守儿童306名,非留守儿童598名;男童475名,女童429名。该地区3~6岁儿童的膳食模式分为传统型、动物蛋白型、高钙型和零食型4种,留守儿童组在动物蛋白型和高钙型2个维度的高因子得分所占比例低于非留守儿童组(P0.01)。传统型模式的高因子得分组缺铁性贫血检出率高于低因子得分组(P0.01),动物蛋白型模式低因子得分组缺铁性贫血和锌缺乏的检出率均高于高因子得分组(P0.05)。结论安徽部分农村地区3~6岁留守与非留守儿童膳食模式存在差异,留守儿童的营养缺乏病检出与传统型和动物蛋白型食物摄入频率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特征,为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黔西县4所中小学的1 485名儿童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和自编问卷进行调查。结果:黔西县留守儿童人格除了内外向(E)处于倾向型以外,其他各维度均处于中间值范围;留守男生与非留守男生神经质(N)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女生精神质(P)、N因子分高于非留守女生(P<0.05);留守男生与留守女生的P、掩饰性(L)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小学生E、L因子分低于留守中学生(P<0.05);留守儿童父母不同外出时间在L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黔西县留守儿童的个性较非留守儿童易出现焦虑、孤独、不关心他人、郁郁不乐、忧心忡忡等问题;留守女生较留守男生易出现P因子;留守中学生性格较留守小学生性格倾向于外向、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留守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家庭功能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江西省某市留守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探讨主观幸福感与家庭功能关系.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江西省某市2所初中和1所高中2 330名中学生,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留守学生(单亲外出/双亲外出)的友谊、环境和生活满意度得分分别为(4.83±0.88/4.84±0.87)、(3.97±0.99/3.99±1.02)、(4.30±0.68/4.32±0.68)分,低于非留守学生的(4.93±0.88)、(4.12±1.01)、(4.39±0.69)分(P<0.05),双亲外出学生消极情感得分为(2.67±0.89)分,高于非留守学生的(2.55±0.91)分和单亲外出学生的(2.54 ±0.84)分;(2)留守学生(单亲外出/双亲外出)的角色扮演和情感介入得分分别为(2.31±0.32/2.31±0.30)、(2.21±0.47/2.25±0.44)分,高于非留守学生的(2.27±0.31)、(2.20±0.42)分(P<0.05);(3)除单亲外出学生的消极情感与问题解决无关,其他各维度间均显著相关(P<0.05);对不同类型学生而言,家庭功能的7个维度与其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总体幸福感的相关程度不同;(4)不同类型学生总体幸福感模型引进的变量不同,总体幸福感得分均随各引进变量得分的增加而减少,家庭功能水平可以预测总体幸福感水平.结论 留守使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部分维度受到负面影响;家庭功能影响主观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南阳路社区母亲婴幼儿喂养知识-态度-行为(KAP)现况调查及干预策略。方法:选择2018-04~2019-05南阳路社区婴幼儿母亲180例,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及自制KAP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对KAP问卷得分60分的婴幼儿母亲实施营养教育。统计KAP调查问卷得分情况,并比较KAP问卷得分60分的婴幼儿母亲干预前、干预3mo及6mo的KAP问卷得分。结果:180例婴幼儿母亲中,KAP问卷得分良好45.56%,知晓率位列前3的分别为,98.89%愿意了解婴幼儿健康知识,92.78%对不利于婴幼儿健康的食物会坚决放弃,83.89%认为婴幼儿生长发育及健康与饮食有关;98例KAP问卷得分60分的婴幼儿母亲,干预前KAP问卷平均得分55.24±3.67分,干预3mo得分70.95±5.26分,6mo得分78.90±5.76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干预前对比,干预3mo及6mo的KAP问卷得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阳路社区母亲婴幼儿喂养知识、态度及行为均存在不良现象,需加强营养教育,促进科学喂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该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大理白族自治州留守儿童,采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进行调查,获得有效问卷713份。结果 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在心理弹性量表中的积极认知[(2.84±0.70)分]、家庭支持[(1.96±0.70)分]和心理弹性总分[(80.51±10.21)分]上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得分[(3.34±0.71)分、(2.35±0.61)分和(85.50±10.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文化程度、父母外出类型、双亲外出时间和神经质等4项因素与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呈显著相关。 结论 母亲文化、双亲外出、双亲外出时间和神经质对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有显著性影响,在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促进中应重视这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中国农村7岁及以下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随机选择的7585名7岁及以下留守儿童和7557名对照组儿童进行调查.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单亲、双亲外出留守儿童和对照儿童生长迟缓率分别为14.9%、17.9%和16.3%;低体重率分别为7.2%、8.3%和7.6%;消瘦率分别为3.1%、3.4%和3.3%;贫血检出率分别为18.9%、20.6%和18.7%.双亲外出留守儿童生长迟缓率高于单亲外出留守儿童,贫血检出率留守儿童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年龄、低出生体重、散居、独生子女、母亲文化程度、每周吃早餐次数、每周吃零食次数、看护人意愿、主要看护人类型等因素与留守儿童生长迟缓有关;儿童年龄、低出生体重、每周吃零食次数、看护人意愿、佝偻病等因素与留守儿童低体重有关.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尤其双亲外出留守儿童,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应进行营养干预,以改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江苏农村留守妇女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促进新农村和谐稳定发展。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及WHOQOL-BREF对江苏省825名农村留守妇女进行调查。结果(1)江苏省农村留守妇女生存质量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维度得分为61.57±12.84、59.95±12.95、61.13±14.05、55.65±13.52,其生理和心理维度低于常模,环境维度优于常模 (P均<0.05)。(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农村留守妇女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有文化程度、劳动压力、躯体健康状况、就医及时情况、睡眠质量、婆媳关系、家庭年收入、丈夫回家频率、丈夫外出影响子女教育、丈夫外出后家庭收入变化。结论 江苏省农村留守妇女生存质量状况较差,文化程度低、劳动压力大、躯体健康状况差、就医不及时、睡眠质量差、婆媳关系差、家庭年收入低、丈夫回家频率低、丈夫外出影响子女教育较大、丈夫外出后家庭收入降低者生存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县级医院临床护士情绪智力在职业倦怠与D型人格间的中介效应,为护理管理者制定针对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2年1—3月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职业倦怠问卷、D型人格量表、情绪智力量表对江油市4所县级医院的1 181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临床护士职业倦怠得分为(54.73±24.50)分,出现职业倦怠612人,占51.82%,情绪智力得分为(64.01±16.57)分,D型人格得分为(16.29±8.98)分,D型人格检出率为34.21%。不同年龄、工龄、所在科室、医院等级、层级、职称、婚姻状态、最高学历、夜班轮值及专科/进修的临床护士职业倦怠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工龄、所在科室、层级、医院等级、最高学历及参与夜班轮值的临床护士D型人格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科室的情绪智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型人格各维度及总分与职业倦怠各维度及总分呈正相关(均P<0.01),情绪智力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与职业倦怠各维度及总分均呈负相关(均P<0.01)。情绪智力在D型人格与职业...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河南某乡农村留守初中生身心亚健康现状,探讨留守初中生身心亚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河南农村2所中学的721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留守学生373名,非留守学生348名;对其采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SQA)和自编的留守初中生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留守学生身心亚健康、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学生(P0.05);留守学生的身心亚健康、躯体亚健康和心理亚健康报告率分别为30.6%、37.0%和40.2%。不同类型留守学生的身心亚健康状况:女生的身心亚健康、躯体亚健康和心理亚健康均差于男生,P0.05);在身心亚健康和心理亚健康方面,家里3个子女及更多的差于2个子女及以下;留守时间长的学生差于留守时间短的学生;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组学生差于父母单方外出组学生(P值均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留守初中生身心亚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性别、留守时间、孩子数量、父母外出打工情况、父母关心程度、与父母交流的难易度、看护人意愿、朋友的多少。结论留守初中生的身心健康状况较差,并存在很多相关危险因素,相关部门应及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提高该乡留守中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山东省农村留守儿童膳食现状,提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膳食现状的建议,并为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山东省2个市2个县区7个乡镇735名农村0~5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参与调查的735名农村学龄前0~5岁幼儿中,269(36.6%)名为留守幼儿。分析显示:留守儿童能量摄入量、脂肪摄入量、维生素C摄入量、蛋白质摄入量异常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家庭经济状况、监护人是否注重孩子饮食搭配以及监护人是否接受过育儿教育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膳食状况的显著因素。结论山东省农村留守儿童的膳食现状有待提高,建议从儿童养护人、监护人、社会保障体制各个方面,改善留守儿童的膳食现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东省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旨在发现经济发达省份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探讨其解决措施。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描述性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广东省某贫困县268名10~17岁儿童青少年,并使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SDQ)学生版评定心理健康状况。结果留守儿童情绪问题检出率为10.1%,品行问题检出率16.5%,多动注意不能检出率11.4%,同伴交往问题检出率12.7%,亲社会行为检出率12.7%,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其中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亲社会行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男生、13~15岁组、寄宿、父母不经常回家、不经常与父母联系、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等是情绪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结论广东省贫困地区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湖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湖北地区5~9年级留守儿童1 672人,以症状自评量表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测试。结果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量表测试阳性率为27.8%(95%CI=25.62%~29.91%),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寄宿情况、父/母是否有固定工作、务工地点等方面存在差异(P<0.05);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留守儿童父亲受教育程度较高(OR=0.669,95%CI=0.461~0.972)、有固定工作(OR=0.5529,5%CI=0.317~0.962)为保护因素;寄宿(OR=1.710,95%CI=1.054~2.772)为危险因素。结论男生和住宿学生更易发生心理问题,父亲受较高教育,父母有固定工作,打工地点离家近等有利于降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山东省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健康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聊城市高唐县2个镇8个幼儿园共735名3~6岁学龄前农村儿童,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儿童家庭养育情况调查表、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对其进行现况调查。结果 留守儿童困难问题检出率为16.5%,高于非留守儿童的14.3%。留守儿童在品行,多动问题方面的评分高于非留守儿童(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看护人对养育负担的心理感受较轻(OR=0.652,95%CI=0.463~0.919)以及注意培养留守儿童的生活习惯(OR=0.676,95%CI=0.478~0.955)是影响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结论 留守问题会对农村的留守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需要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池州市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 512名3~5岁池州市农村学龄前儿童,使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和Conners 父母用量表对其家长进行调查,分析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 结果 池州市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学龄前儿童的31.9%,其焦虑因子得分(0.36±0.34)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0.32±0.31)(P<0.05),农村学龄前男童的焦虑因子得分(0.31±0.32)低于国内常模(0.60±0.61),女童的焦虑因子得分(0.35±0.32)低于国内常模(0.51±0.59)。主要照看人为父亲或母亲、主要照看人职业为企事业单位工作/商业服务、父母仅一方外出、父母外出打工的起始年份在2011年及之前、父亲和(或)母亲在儿童出生前开始外出打工、儿童为非独生子女、消极应对方式的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焦虑因子得分较高(P<0.05)。 结论 池州市学龄前农村儿童焦虑因子得分均低于国内常模,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焦虑水平明显高于学龄前农村非留守儿童,其焦虑水平受主要照看人类型及其职业、父母外出类型及起始年份、父母外出时儿童月龄、儿童是否独生子女、应对方式的影响,应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华中地区乡村3~6岁儿童贫血状况及其与膳食行为的关联,为乡村学龄前儿童贫血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2021年4—6月,以班级为单位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华中地区乡村1 246名3~6岁学龄前儿童采集无名指末梢血,采用比色法进行血红蛋白测定,分析贫血状况。同时对谷薯类、水果、蔬菜、豆制品类、奶类、动物性食物、食物多样性、饮水等8个方面的膳食行为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贫血与膳食行为的关联。结果 华中地区乡村3~6岁儿童贫血检出率为13.88%。留守儿童贫血检出率(19.00%)高于非留守儿童(1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留守儿童(OR=1.28,95%CI=1.16~1.56)发生贫血的比例高于非留守儿童;动物性食物摄入频率≥3次/周(OR=0.82,95%CI=0.69~0.91)、蔬菜摄入种类≥2种(OR=0.86,95%CI=0.71~0.93)的学龄前儿童发生贫血的比例较低(P值均<0.05)。结论 华中地区乡村3~6岁儿童贫血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 为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宝鸡市农村618名儿童, 使用儿童孤独感量表(Children's Loneliness Scale, CLS)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hinese Middle School Student Mental Health Scale, MSSMHS)对其进行孤独感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发生率为85.64%, 非留守儿童为68.22%, 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P<0.01);性别和父母外出情况对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MSSMHS中的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心理不平衡6个因子及总分高于非留守儿童(P<0.01);儿童孤独感与心理健康的各因子均呈现正相关。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和心理健康水平堪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危险行为以及心理因素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徽省六安市2所全日制初中2 139名年龄≤14岁学生进行危险行为和心理因素问卷调查。结果留守儿童810名(37.87%),其中父亲外出打工334人(42.47%),母亲外出打工146人(18.02%),父母均外出打工320(39.51%);母亲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吸烟行为比例为8.22%,高于父亲外出打工的3.80%及父母均未外出打工的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17,P=0.003;χ2=10.504,P=0.001);父母均外出打工留守儿童每周饮酒≥1次比例为11.25%,高于父亲外出打工的6.4%及父母未外出打工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0,P=0.028;χ2=4.315,P=0.038);母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因饮酒打架≥1次/学期的比例为9.59%,高于父亲外出打工的4.65及父母均未外出打工的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2,P=0.038;χ2=4.127,P=0.042);父母均未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上网行为比例为17.08%低于父母均外出打工的2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83,P=0.00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29)、年级(OR=0.646)、性别(OR=0.146)是留守儿童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的危险行为和心理产生一定影响,其中母亲外出打工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20.
14~16岁留守儿童心理状况及自杀倾向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父母外出打工对14~16岁留守儿童心理状况与自杀倾向(包括意念、计划和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安徽省六安市3所中等专业学校14~16周岁在校学生852名,有效调查人数840名;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特质对应方式问卷(TCSQ),进行抑郁、焦虑和应对方式的心理状况评定;参考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青年危险行为监测系统(YRBSS)自杀行为定义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父母外出打工对14~16岁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与自杀意念、计划和行为的影响.结果 840名14~16周岁儿童中,父母均外出打工146名,仅父亲外出打工149名,仅母亲外出打工39名.父母外出打工与否儿童的抑郁和焦虑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父亲外出打工儿童的积极应对评分为(28.221 5±5.513 92),父母均未外出打工儿童的积极应对评分为(28.915 0±5.857 61),与父母均外出打工儿童的积极应对评分(30.527 4±5.886 5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840名儿童中,有过自杀意念者占37.0%;有过自杀计划者占12.5%;有过自杀行为者占6.3%;仅父亲外出打工儿童的自杀意念发生率为63.8%,仅母亲外出打工儿童的自杀意念发生率为64.1%,与父母均未外出儿童的自杀意念发生率(29.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级(RR=0.714,95%CI=0.517~0.986,P=0.041)和民族(RR=2.441,95%CI=1.087~5.480,P=0.031)对14~16岁留守儿童自杀意念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父母外出打工对14~16岁留守儿童心理发育仍有一定影响,其中除自杀意念外,抑郁、焦虑检出率及自杀计划、自杀行为发生率等与同年龄组无父母外出儿童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