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学生生活困扰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秀霞  马爱国  孙永叶  赵磊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6):1036-1038,1041
[目的]调查了解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相关事件及其对生活困扰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家庭因素、社会环境的适应性等17个方面与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有关的事件。[结果]调查结果显示约有76.9%的大学生认为考试失败或成绩不理想对生活困扰的影响很大,而47.5%和46.8%的大学生认为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干扰大以及学习负担过重也对生活困扰的产生较大影响。分析发现被调查大学生受其相关事件影响程度低年级明显高于高年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因素也可对大学生生活产生困扰,并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受其影响的程度明显大干来自城市的学生(37.4%VS21,5%)。与学习有关事件的影响因素及程度依次为:学习成绩>家庭因素>人际关系;与心理素质有关的因素的影响依次为:学习因素>人际关系。[结论]大学生生活困扰与在校期闻学习成绩及人际关系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应加强大学生的人文和心理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自我和谐和生活满意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萌  吕杰 《中国校医》2008,22(5):511-513
目的了解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现状,分析社会支持、自我和谐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袁、自我和谐量表和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对33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然后进行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自我和谐、生活满意度密切相关,自我和谐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生活满意度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高社会支持组的大学生自我和谐水平、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中、低社会支持组。结论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生活满意度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社会-心理因素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构建影响生活满意度的心理机制模型,为提高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某校889名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CSLSS)等问卷进行集体调查。应用LISREL 8.7软件进行结构方程分析,构建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因果模型。结果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较好,证实了各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和方向。个人心理因素、人格因素和负性生活事件三个因子影响最大,效应系数分别为0.89、-0.41和0.21。其中焦虑、神经质、外向、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因子、受罚因子、健康因子和丧失因子贡献较大。结论结构方程模型较好地拟合了各社会-心理因素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证实了只有采用多因素综合措施才能有效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现状的调查研究,找出存在的健康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为创建“健康大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7年9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四个年级34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57.8%的学生认为食堂给的饭菜分量足够,能够自觉的经常打扫卫生的大学生有34.5%,仅有31.6%的大学生会注意合理安排一日三餐的营养搭配,57.6%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在膳食营养的指导方面做的不好。结论武汉某高校应进一步采取措施保证学生的健康生活态度和生活环境,向健康大学的标准迈进一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师范院校大学生生活质量情况,全面了解大学生的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高等教育部 门改善大学生学习环境、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制定相应政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从社会关系、生理、心理、独立性和环境领域制定《师范院校大学生生活质量评价调查表》,对调查表的信度、效度、反应度和可行度进行严格的评价.运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师范院校420名学生进行生活质量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各领域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社会关系、生理、心理、独立性和环境领域;生活质量在性别、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人际关系、对生活的信心、睡眠时间、就业压力、专业满意度、体育锻炼、学习成绩满意度和家庭摩擦等因素是师范院校大学生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汪立嘉 《职业与健康》2014,(13):1815-1817
目的探讨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方法以47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问卷,生活满意度问卷,学习倦怠问卷进行测量。结果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F=8.19,P〈0.01),生活满意度(F=6.76,P〈0.01)与学习倦怠(F=36.89,P〈0.01)存在年级差异,核心自我评价(r=-0.544,P〈0.01)与生活满意度(r=0.510,P〈0.01)均与学习倦怠显著相关。结构方程显示,生活满意度在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习倦怠之间承担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核心自我评价与生活满意度均能显著预测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防御机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症状自评量表和社会状况调查表.对4309名大学生防御机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性别、童年经历、家庭环境、学习目的、对专业的满意度、大学生活渡过方法极择业心态等均对防御机制的选择有明显影响。(2)正常大学生均较多使用成熟防御机制.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则较多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这又造成更多的心理损害,导致心理人格障碍.甚至引发恶性事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中体艺生生活满意度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56名高中体艺生进行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LSS)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测评。结果高中体艺生的总体生活满意度在中等水平以上;男生在学业满意度、自由满意度和学校满意度三个领域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女生;高一、高二学生在学校满意度上显著高于高三;不同社会支持水平上高中体艺生的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高中体艺生生活满意度总分与社会支持各因子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2个因子进入了回归方程,对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对生活满意度总分的总解释量为28.8%。结论高中体艺生的总体生活满意度在中等水平以上,高中生社会支持状况对其生活满意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合肥市离退休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合肥市离退休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合肥市633名60岁以上离退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进行横断面研究,使用标准化的生活质量相关量表和社会人口特征调查问卷进行询问调查。结果:有躯体残疾或患慢性疾病者占70.6%,生活活动功能完全正常者占71.9%,孤独评分平均得分37.85,生活满意度指数A平均得分10.08,社会支持平均得分33.95,家庭功能平均得分23.80,有74.7%的老人对目前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满意。多因素分析表明孤独、家庭功能、社会支持、慢性疾病、经济收入、膳食营养、睡眠、体育锻炼、职业和年龄等是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孤独、社会支持、睡眠与体育锻炼是预测生活满意度指数的前三位变量。结论:重视老年人心理卫生保健,积极发挥家庭、社会在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是今后老年卫生保健、老年社会服务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通辽市高校教室及校园环境的噪声调查及卫生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调查高校教室及校园环境的噪声,以便改善大学生的学习环境。方法 采用国产ND-2型精密声级计和倍频程滤波器,测量通辽市高校教室、校园及校园大门口面时主马路的噪声,与环境噪声标准比较进行卫生评价。结果 除校园中心人数较少的教室符合容许声级标准外,位于校园边缘及人数较多的教室及校园环境噪声大多超过容许声级标准。从调查结果看,校园噪声主要来自交通噪声,主要街道处交通噪声为78.23~85.06dB(A),严重超标。结论:有关部门应采取各种措施控制、消除教室及校园的噪声污染,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深圳市中小学校的安全状况和存在的伤害隐患,为加强校园安全和做好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深圳市106所中小学校进行校园安全状况调查,以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3.8%的学校位于交通干道边;15.7%的学校在学生上下学时无专人维护周围交通秩序;30.1%的学校经常有车辆进出校园;6.9%的学校教学楼没有紧急疏散楼梯;3.8%的学校教室内外无灭火器;6.6%的学校操场地面质地为水泥地;学校周边200m范围内有营业性网吧、游戏室的占26.8%;有1间以上饮食门店的占76.0%,54.6%的校医认为这些饮食门店卫生条件不好或很差。结论深圳市中小学校突出的安全隐患是道路交通安全、建筑设施和学校周边情况三方面。学校应定期排查隐患和进行脆弱性评估,切实保障中小学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蒙自市中小学生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现状。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蒙自市20所中小学校的9 000多名中小学生,对其通学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共调查学生9 197名,其中150名学生发生了道路交通伤害。蒙自市学生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率为1.63%,初中生的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率最高为2.85%。5月是儿童道路交通伤害的高发期。伤害发生地点前3位依次是村庄内道路(38.00%)、城市道路(33.33%)和小区内道路(12.67%)。有26.67%的儿童道路交通伤害发生在上学或者放学的路上。儿童道路交通伤害发生时的活动,最多的是在骑/乘电动自行车(52.00%)。绝大多数病例的伤害性质以挫伤/擦伤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5.33%。受伤部位主要以下肢、上肢、多部位为主,分别占45.51%、22.16%、16.17%。儿童道路交通伤害病例大多数治疗后痊愈,占全部病例数的70.67%。发生道路交通伤害的儿童,住院的天数最长为90 d,费用最多为30 000多元。结论 蒙自市学生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率较高,初中生的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率最高,骑/乘电动自行车是儿童交通伤害发生时的首位活动。  相似文献   

13.
Context Medical students have long been perceived as socially segregated from other students. However, the evidence for this is mainly anecdotal.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is issue by comparing medical students with economics students. Methods Questionnaires measuring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social life patterns were completed by 149 medical and 149 economics students at a campus‐based university in the UK. Results Medical students drew significantly more of their close friends and housemates from among students on the same course than economics students. Significantly more medical than economics students had a partner on the same course, participated in departmental sports clubs and societies, and felt separated from the rest of university life. Commonly reported reasons for this separation among medical students were high workloads, that the medical school was located outside the main campus, and high numbers of contact hours, some of which took place at sites outside the university. Discussion Medical students are more socially exclusive than economics students, which may lead to ‘in‐group’ attitudes and behaviours. This is educationally important and may affect their future professionalism. Universities should be aware of the issues involved when planning curricula, timetables, welfare initiatives and campus design. Prospective medical students should be informed of the social consequences of studying medicine.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中小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中小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现象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苏州市3 006名中小学生进行遭受校园欺凌问卷调查。利用t /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中小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的中小学生平均年龄为(13.080±2.582)岁,遭受校园欺凌检出率为3.160%,男生检出率高于女生(4.060% vs. 2.231%,χ2=8.212,P=0.00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饮酒、过去30日内被家长打骂与遭受校园欺凌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苏州市中小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的伤害行为应引起重视,将限制饮酒和防止家长打骂作为中小学生预防遭受校园欺凌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5.
In an effort to reduce dangerous drinking level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university health educators have initiated social norms campaigns based on the rationale that students will be more likely to reduce their own drinking behaviors if they think that most students on campus are not heavy or binge drinker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social comparisons theory, this study reports the findings of a survey of 277 college students and explores the correlates of accuracy and bias in students' estimates of whether or not most other students think that binge drinking on campus is a problem and whether or not most other students believe the campaign message.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72.6%) of students did not believe the norms message that most students on campus drink "0 to 4" drinks when they party, and 52.7% reported drinking "5 or more" drinks in a sitting. The social norms campaign was effective in motivating 61% of the respondents to think about binge drinking as a problem. For the most part, group or social network norms were more influential on students' own drinking behavior than were their estimates of the campus drinking norm. The findings also clarify that accuracy in estimating the campus social norm in and of itself does not necessarily lead to an increase or reduction in alcohol consumption. The social comparisons approach underscores the complex and social nature of human interaction and reinforces the ne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ple approaches to alcohol education with messages that are designed to target the specific needs of students based on their orientations toward alcohol consump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医学生COVID-19知信行现状,为高校开展COVID-19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20年4—5月从某医科大学随机抽取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合计84个班级全部学生,采用结构式自编问卷进行线上调查。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 245份,其中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临床药学和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学生分别为805人(35.8%)、435人(19.4%)、667人(29.7%)、132人(5.9%)和206人(9.2%)。COVID-19知识综合得分为(9.42±1.47)分,知晓率为91.2%。不同专业、年级、年龄和家庭人均年收入的学生COVID-19知识综合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级是医学生COVID-19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获取COVID-19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87.5%)和电视广播(82.1%)。学生“关注COVID-19疫情”态度持有率为96.1%,“积极预防COVID-19”态度持有率为99.7%,仅10.0%的学生感到恐惧焦虑。消毒、洗手和戴口罩等健康行为增加的医学生分别占73.1%、83.8%和90.7%,46.3%的医学生减少了“体育锻炼”健康行为。结论 医学生COVID-19知信行情况良好,年级是医学生COVID-19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高校与相关部门应根据学生不同特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健康素养,降低校园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7.
了解广州市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中小学生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建立基于学校的广州市中小学生伤害监测体系,对2012-2016学年“广州市中小学生伤害监测信息系统”收集到的学生伤害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小学生伤害发生地点以校园内为主(74.2%),高于校园外(25.8%).校园内、外伤害均以无意自伤(校园内69.7%,校园外74.5%)或无意他伤(校园内27.4%,校园外23.8%)为主.校园内伤害以轻度(60.3%)为主,校园外伤害以中度(52.0%)为主.校园内伤害发生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扭伤、碰撞/挤压、割伤/刺伤,构成比分别为38.2%,25.9%,22.7%和9.7%;校园外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扭伤、交通事故、碰撞/挤压、割伤/刺伤,构成比分别为46.1%,13.9%,13.7%,11.7%和5.5%.小学生在校园内和校园外的伤害多发生在娱乐玩耍时(43.9%和49.7%),初中、高中和职中学生校园内伤害主要发生在体育活动时(52.2%,67.4%,63.1%),校园外伤害主要是骑车/坐车(46.5%,29.4%,51.2%)和走路(18.6%,23.4%,19.5%).结论 小学阶段在校园内外应以预防学生在娱乐玩耍导致的跌倒/坠落、扭伤、碰撞/挤压为重点;中学阶段在校园内主要加强运动伤的防范,在校园外以预防出行中发生的跌倒/坠落、扭伤、交通事故、碰撞/挤压等为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当代大中专院校新生健康相关状况。方法采用WHO—QOL—BREF量表及自编健康相关状况调查问卷,用整群抽样法匿名调查肇庆市6所大中专院校部分新生,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4项)、生存质量评价(4个领域和2条独立条目)、健康常识(10项)、日常健康相关行为(7项)、应急生存技能知识(10项)、校园健康教育服务需求(2项),用t检验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人群的生存质量差异,用等级有序因变量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自评生存质量及健康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1825份有效分析问卷,本科专科生、中专生各占69.6%、30.4%,男女生各占49.9%、50.1%;新生生存质量表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环境领域4个领域得分分别是14.46、14.20、14.96、12.77分(每个领域满分为20分);自评生存质量为“好”的、健康满意度为“满意”的各占52.5%(958人)、51.5%(940人)。Logistic回归分析综合自评生存质量中专生比本专生、男生比女生自感差(OR分别为0.582、0.724);自感健康满意度中专生比本专生低(OR为0.625);健康常识认知率以肺结核、乙肝认知率最低,分别为35.7%、34.7%;日常健康相关行为以持续上网时间过长最严重,其中持续上网时间〉2h占69.6%;应急救护常识以人工呼吸方法认知率最低,占26.8%;有心事时选择学校心理辅导员、教师倾诉比例仅占5.3%、1.2%;选择观看影片健康教育形式的比例最高,占48.9%。结论肇庆市大中专新生总体生存质量优于异地历史相似人群,中专生综合自感生存质量较本专生差;重点疾病知识认知率低及应急救护知识认知率低;多种危害健康日常行为问题突出。中专生是今后大中专院校心理健康促进工作的重点目标人群.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伤害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青少年伤害的现状及原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广东省湛江市四的中学的初、高中四个年级共35个班1969名学生进行一年内伤害的现状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