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本文报告世界首例应用胚胎异位辅助肝移植治疗晚期肝硬变。供者系同血型水囊引产9月死胎。用改良Starzl法切取胚肝;将供肝植于受者肝下右脊柱旁间隙,作胎肝上腔静脉-受者肝下肾静脉以上下腔静脉端侧吻合,脐静脉-受者肠系膜上静脉端侧吻合,腹腔动脉-受者胃网膜右动脉端端吻合;胆总管结扎,胆囊-空肠Roux-y吻合。手术经过顺利,通血后移植肝血循良好。术后第3日死于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失血性休克,伴多脏器功能衰竭。作者对胎肝移植的可行性,手术指征和时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原位肝移植是通过手术切除受体的病肝和肝后下腔静脉,将供体健康的肝脏植入到受体肝脏原来的解剖位置,依次吻合肝上下腔静脉、肝下下腔静脉、门静脉、肝动脉和胆总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探讨如何通过改进手术操作预防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方法在Kamada“二袖套法”吻合血管的基础上进行改良。肝上下腔静脉用缝合法吻合,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吻合,胆总管采用单管内支架胆管端端吻合法。施行原位肝移植140例,对预实验组60例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对手术方式进行相应改进。结果预实验组60只大鼠发生出血、吻合口狭窄、静脉血栓、感染和胆道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为70%,显著高于实验组(10%)(P〈0.05)。结论熟练细致的手术操作是预防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先决条件.提高手术技巧,熟悉各种并发症的原因和预防处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延长大鼠术后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4.
背景: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模型,适用于肝移植器官保存、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及免疫耐受机制等方面的实验研究,稳定的肝移植动物模型是肝移植实验研究的基础.但其实验操作过程冗长而枯燥,尤其是单人直视下操作.目的:探讨直视下单人操作建立稳定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操作技巧.方法:采用"二袖套法"对50对SD大鼠行原位肝移植,充分暴露腹腔,不翻动肝脏先行经腹主动脉供肝灌注:体内一步法离断肝上下腔静脉,不带膈肌环;吻合肝上下腔静脉采用单线连续缝合;橡皮泥固定法安装门静脉袖套,肝动脉不重建.移植后充分补液维持大鼠血液动力学稳定.结果与结论:供体手术时间为(36.2±2.5)min,供肝修整时间为(12.2±1.5)min,受体手术时间为(45.6±3.5)min,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时间为(10.1±2.1)min,门静脉袖套时间为(1.5±0.9)min,肝下下腔静脉袖套时间为(1.1±0.6)min,无肝期为(15.1±2.2)min,移植成功率100%,1周存活率100%,1个月存活率100%.结果提示,稳定的麻醉、良好的供肝灌注、充分的暴露、熟练的显微外科操作及血管吻合技术是确保模型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背景:肝移植后严重腹腔感染是肝移植受者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或者移植肝失功能的重要原因之一。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后严重腹腔感染的发病原因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1年11月作者参与实施的186例原位肝移植患者发生严重腹腔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与结论:186例患者中发生严重腹腔感染16例,其中5例胆管吻合口漏致肝下间隙大量积液并感染;10例肝移植手术创面广泛渗血致肝周大量积血并感染,1例移植后食道下段瘘致左侧膈下大量积液并感染。诊断明确3 d内再次手术12例,均无死亡;诊断明确3 d后再次手术4例,其中1例于肝移植后21 d、再次术后5d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果可见肝移植后严重腹腔感染是肝移植受者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之一,采取积极复苏、多脏器功能支持、控制性手术清除感染病灶以及充分引流等综合治疗措施是治疗肝移植后腹腔严重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背景:"二袖套法"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缩短了无肝期的时间,并且显著提高了老鼠肝移植后的存活率。目的:在"二袖套法"的基础上,结合一些相关文献,建立稳定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方法:用改进的二袖套法对75对SD大鼠行原位肝移植,移植中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进行吻合,肝上下腔静脉用缝合法吻合,胆道采用支架法进行胆道重建。结果与结论:受体大鼠移植后一般状况良好,50例正式实验移植后1d存活率94%,1周存活率为90%。供肝热缺血时间均接近0,供体手术时间(34.44±3.25)min,受体手术时间(49.07±4.93)min,无肝期(17.26±2.51)min,下腔静脉平均阻断时间约为20min。说明只有熟练地掌握手术技巧,细致耐心的操作,最大程度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才能获得稳定的原位肝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7.
背景:"二袖套法"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缩短了无肝期的时间,并且显著提高了老鼠肝移植后的存活率。目的:在"二袖套法"的基础上,结合一些相关文献,建立稳定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方法:用改进的二袖套法对75对SD大鼠行原位肝移植,移植中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进行吻合,肝上下腔静脉用缝合法吻合,胆道采用支架法进行胆道重建。结果与结论:受体大鼠移植后一般状况良好,50例正式实验移植后1d存活率94%,1周存活率为90%。供肝热缺血时间均接近0,供体手术时间(34.44±3.25)min,受体手术时间(49.07±4.93)min,无肝期(17.26±2.51)min,下腔静脉平均阻断时间约为20min。说明只有熟练地掌握手术技巧,细致耐心的操作,最大程度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才能获得稳定的原位肝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8.
背景:肝移植能够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提供正常的肝组织以纠正其遗传缺陷,改善铜代谢、肝硬化所致的各种临床症状及神经精神症状.目的:观察肝移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效果.方法:选择17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3例患者行尸体肝移植,14例患者行亲体肝移植,所有肝移植患者动脉重建采用供肝动脉与受者肝固有动脉端端吻合,胆道重建均采用胆道端端吻合,术中均未放置胆道支架管支撑引流.结果与结论:围手术期死亡1例,生存时间超过1年15例,超过3年10例.8例伴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患者中,6例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生存时间超过1年的15例患者移植后肝功能较移植前明显改善,血清铜蓝蛋白水平明显升高 (P < 0.05).证实肝移植可改变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代谢缺陷,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院通过大动物实验 ,在取得肝脏冷灌注 ,下腔静脉、门静脉———上腔静脉血液转流 ,快速切取肝脏及半离体肝切除 ,异体原位肝移植经验的基础上 ,于2 0 0 0年 6月 2日为一名患者实施了同种原位肝移植 ,手术经过顺利 ,术后供肝成活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受体情况患者男 ,  相似文献   

10.
背景:多层螺旋CT具有先进的扫描技术和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其亚秒级的扫描速度及各向同性的成像功能,在血管成像上有很多优势.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肝移植受者移植前后血管结构评价的应用价值.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分析,以肝移植受者肝脏血管为观察对象,自身对照观察,于2003-10/2006-12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放射科完成.对象:选择拟行原位肝移植患者27例,年龄31~67岁,男17例,女10例.方法:轴位螺旋扫描范围为膈顶上方2 cm至双肾下极以下.电压120 kV,动脉期准直0.75 mm,平扫、门脉期、肝静脉期准直1.5 cm;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优维显,注射速度为3 mL/s,三期增强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20~25 s,50~55 s,75~80 s.重建增强的薄层图像序列,动脉期层厚1 mm,间隔0.7 mm;门脉期、肝静脉期层厚2 mm,间隔1 mm.将图像序列传入后处理工作站,以MIP、VR等方式显示腹腔干系、门脉系、肝静脉及下腔静脉血管的三维结构.主要观察指标:肝移植前后患者血管三维结构.结果:移植前所有患者腹腔干系均得到良好显示,21例肝动脉走形正常,6例患者肝动脉变异,其中门静脉海绵样变2例,门脉多发血栓1例,因不适宜手术此3例未进行肝移植.24例患者第二肝门及下腔静脉肝内段血管结构显示清楚,肝右静脉单独汇入下腔静脉、肝左静脉和肝中静脉先汇合后再注入下腔静脉18例,肝有静脉、肝中静脉及肝左静脉分别单独汇入下腔静脉6例,下腔静脉肝后段狭窄2例.17例肝移植后CT血管成像发现肝动脉吻合口部狭窄2例,门脉高压侧支迂曲缓解10例,另7例患者因检查费用问题选择B超检查.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够清晰显示肝移植患者移植前后血管结构,对适宜手术的病例筛选、指导手术方案及移植后血管结构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分析多层面螺旋CT发现与手术证实的门静脉栓子或异常与原位肝移植手术操作的相关性.方法在150例原位肝移植中,门静脉异常35例,分别回顾手术纪录及CT图像表现,评价肝外门静脉通透性、海绵样变、静脉壁或栓子钙化.结果35例中,CT描述门静脉栓子28例、钙化1例、海绵样变4例、门脉分流术后2例、门静脉栓子在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汇合处以上2 cm 6例,栓子到肠系膜上静脉3例.20例进行栓子切除后直接进行门静脉端-端吻合,4例门静脉异常者亦行门静脉端端吻合,8例行栓子切除后行PV-PV吻合,3例行门静脉间置植片.结论多层面螺旋CT对原位肝移植术前评价门静脉及相应的手术计划制定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保留供肝胃十二指肠动脉起始端3cm对肝移植术后非吻合口肝外胆管狭窄发生率的影响;探讨肝移植术后非吻合口肝外胆管狭窄的病因。方法改良修整肝动脉方法 ,对170例接受原位肝移植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肝移植术后非吻合口肝外胆管狭窄发生的原因。结果保留供肝胃十二指肠动脉起始端3cm后非吻合口肝外胆管狭窄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是否保留供肝胃十二指肠动脉起始端是肝移植术后非吻合口肝外胆管狭窄的危险因素之一。结论改良的修整供肝动脉方法可行性好,保留胃十二指肠动脉起始端3cm后可以增加肝移植术后肝外胆管血供,减少非吻合口肝外胆管狭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原位肝移植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心肌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肝移植围术期血流动力学以及各种心肌酶的变化,探讨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2004-06/09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拟行原位肝移植术的终末期肝病患者20例,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接受原位肝移植术.常规结扎切断肝管、肝左右动脉和门静脉,用肝上下腔静脉阻断钳从前至后夹闭肝上下腔静脉,切除病肝后进行供肝吻合.先吻合腔静脉,腔静脉吻合口为倒三角形,再吻合门静脉,恢复供肝血流,进入新肝期,再依次吻合肝动脉和胆管.分别在术前、无肝前、无肝期30 min、新肝期30 min、术毕、术后24 h各采中心静脉血3 mL,测定心肌酶谱.同时测量围术期心率、心输出量、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实验纳入患者2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全部患者术后转归情况:20例患者均成功接受原位肝移植术.手术时间(335.74&;#177;74.04)min,无肝期时间(36.37&;#177;7.90)min.术后3例出现心脏衰竭,心脏衰竭患者中有2例最终死亡.其余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②全部患者肝移植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心输出量和中心静脉压在无肝期下降(P<0.01),进入新肝期增高(P<0.01或0.05);平均动脉压在阻断和开放下腔静脉后3 min内有一过性下降,应用血管活性药后基本维持稳定;心率在无肝期增快,进入新肝期早期增高,以后逐渐恢复到术前水平.③全部患者肝移植围术期心肌酶谱的变化:与麻醉后术前比较:无肝期30 min除肌红蛋白显著增高外(P<0.01),其余各种酶均基本相似(P>0.05);新肝期30 min、术毕的心肌酶谱各值均显著增高(P<0.05或0.01);术后24 h除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无明显变化外(P>0.05),其余各种酶均显著增高(P<0.05或0.01).与新肝30 min比较:术后24 h的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α-羟丁酸脱氢酶均显著降低(P<0.05),肌酸激酶则显著增高(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红蛋白基本无变化(P>0.05).结论:新肝期表现为高血流动力学,而心肌酶普遍增高,术后24 h开始恢复,提示开放后血流动力学与心肌损害存在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14.
大鼠小体积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建立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模型的方法.方法 根据SD大鼠各肝叶/全肝重比例设计大鼠不同比例小体积供肝.用原位肝叶切除法获得小体积供肝移植给相同或相近体重的大鼠.供肝植入用双袖套法.共行大鼠50%小体积肝移植150例.结果 本组大鼠3 d和7 d存活率分别为88%(132/150)和81.3%(122/150).并发症包括:下腔静脉血栓6例,门静脉血栓3例,门静脉扭曲3例,肝上下腔静脉吻合口狭窄3例,肝上下腔静脉吻合口渗血6例,胆漏5例,腹腔感染2例.结论 基于SD大鼠各肝叶/全肝重比例的原位肝叶切除法是获取大鼠不同比例小体积供肝的理想方法.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和细致的操作是成功制作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模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指完整切取供体的肝脏及肝后下腔静脉,将获得的肝脏进行灌洗和保存;病肝切除时保留下腔静脉和肝静脉根部,再将供肝植入受体右上腹腔[1].这是目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和终未期良性肝病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2].我院于2000年6月为1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不全伴发原发性肝癌患者成功地实施了肝移植手术,目前生活质量良好.现将手术配合总结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移植术后肝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早期诊断术后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并发症和评价肝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67例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肝移植患者肝实质、血管、胆管声像图改变和肝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时。对54例无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并发症患者,记录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总胆红素(Tbil)、白蛋等相关指标,观察有无腹水、肝性脑病,按Child—Pugh评分分级,并且与肝静脉血流改变对照。结果 67例原位肝移植术后,下腔静脉栓塞5例,肿瘤复发伴下腔静脉、肝静脉狭窄8例。54例无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并发症患者肝静脉血流改变随着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变化改变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肝移植术后肝静脉、下腔静脉并发症诊断和肝功能评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肝移植围术期血流动力学以及各种心肌酶的变化,探讨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2004-06/09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拟行原位肝移植术的终末期肝病患者20例,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接受原位肝移植术。常规结扎切断肝管、肝左右动脉和门静脉,用肝上下腔静脉阻断钳从前至后夹闭肝上下腔静脉,切除病肝后进行供肝吻合。先吻合腔静脉,腔静脉吻合口为倒三角形,再吻合门静脉,恢复供肝血流,进入新肝期,再依次吻合肝动脉和胆管。分别在术前、无肝前、无肝期30min、新肝期30m in、术毕、术后24h各采中心静脉血3m L,测定心肌酶谱。同时测量围术期心率、心输出量、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实验纳入患者2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全部患者术后转归情况:20例患者均成功接受原位肝移植术。手术时间(335.74±74.04)min,无肝期时间(36.37±7.90)m in。术后3例出现心脏衰竭,心脏衰竭患者中有2例最终死亡。其余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②全部患者肝移植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心输出量和中心静脉压在无肝期下降(P<0.01),进入新肝期增高(P<0.01或0.05);平均动脉压在阻断和开放下腔静脉后3min内有一过性下降,应用血管活性药后基本维持稳定;心率在无肝期增快,进入新肝期早期增高,以后逐渐恢复到术前水平。③全部患者肝移植围术期心肌酶谱的变化:与麻醉后术前比较:无肝期30min除肌红蛋白显著增高外(P<0.01),其余各种酶均基本相似(P>0.05);新肝期30m in、术毕的心肌酶谱各值均显著增高(P<0.05或0.01);术后24h除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无明显变化外(P>0.05),其余各种酶均显著增高(P<0.05或0.01)。与新肝30m in比较:术后24h的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α-羟丁酸脱氢酶均显著降低(P<0.05),肌酸激酶则显著增高(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红蛋白基本无变化(P>0.05)。结论:新肝期表现为高血流动力学,而心肌酶普遍增高,术后24h开始恢复,提示开放后血流动力学与心肌损害存在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18.
背景:原位肝移植术中供肝再灌注早期容易出现缺血再灌注综合征,它是导致移植后原发肝功能衰竭和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严重程度与下腔静脉阻断时间长短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下腔静脉逆灌注法可缩短下腔静脉阻断时间。 目的:进一步观察经典非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术中下腔静脉逆灌注法对新肝循环再灌注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与常规门静脉正向灌注法进行对比。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对比观察,于2006—12/2007—06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完成。 对象:选择全身麻醉下行经典非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术患者39例。 方法:将39例经典原位肝移植患者按灌注方法分为2组,19例患者采用下腔静脉逆灌注法,20例患者采用门静脉正向灌注法。 主要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移植前、无肝期、新肝期的有创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中心静脉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供肝复温缺血时间。 结果:①下腔静脉逆灌注组患者的供肝复温缺血时间短于门静脉正向灌注组(P〈0.05)。②新肝开放1min,新肝期5,10,15min下腔静脉逆灌注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化程度均小于门静脉正向灌注组(P〈0.05);新肝期5,10min下腔静脉逆灌注组的中心静脉压低于门静脉正向灌注组(P〈0.05)。 结论:与传统门静脉正向灌注法相比,经典非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术中的下腔静脉逆灌注法可明显缩短供肝复温缺血时间,维持更平稳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有利于改善移植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亲属成人间活体肝移植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活体肝移植的开展扩大了供体来源,有效缓解了供肝匮乏的局面,且活体供肝冷缺血时间短、质量好;若供、受者为亲属,可能具有免疫相容的优势.目的:总结1例亲属成人间活体肝移植的临床体会,探讨成人间活体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手术方式及移植效果.方法: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门脉高压症患者1例,女性,年龄54岁,拟行肝移植手术.供者为患者外甥,23岁,既往身体健康.经术前评估后,切取供者右半肝并原位移植给受者.术后常规给予免疫抑制、防治感染、护肝、支持等治疗.结果与结论:术后供者生命体征平稳,手术历时4 h,失血约150 mL,术后第5天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术后10 d行上腹部CT平扫加增强提示符合活体肝移植供体右半肝切除术后改变.术后受者生命体征平稳,手术历时7 h,失血约500 mL,彩超检查移植肝血管通畅,血供良好;生化指标逐渐恢复至正常范围,提示移植肝功能情况良好.术后供、受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健康存活,门诊随访肝功能正常.结果说明成人间活体肝移植为术前周密的准备工作,选择最佳的移植手术时机以及手术的成功创造了最佳条件,是在尸体供肝短缺的情况下治疗终末期肝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流出道不畅是背驮式肝移植术后最常见的、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应用三维超声显示移植后的肝脏与下腔静脉的空间位置,以判断流出道的通畅情况。方法将原位肝移植患者分别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测量肝静脉血流速度。同时行三维超声检查,显示移植肝静脉、第二肝门及肝后下腔静脉的血流及空间位置关系。结果(1)三维超声可以显示移植肝肝静脉与第二肝门、肝上下腔静脉、肝后下腔静脉、肝下下腔静脉的空间关系及走行;(2)彩色多普勒显示流出道血流异常的患者,三维超声可以从立体的空间位置显示梗阻的部位。结论三维超声可为背驮式肝移植术后流出道梗阻的诊断提供一种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