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超短波联合依托考昔及肩关节功能训练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共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门诊治疗的肩周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依托考昔口服及肩关节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超短波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20d)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关节活动度检查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同时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经2个疗程治疗后,发现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肩关节疼痛VAS评分[分别为(2.9±0.6)分、(4.8±1.1)分]及肩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率(60.0%)、有效率(93.3%)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分别为33.3%和80.0%)。治疗期间2组各有2例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且副反应发生情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短波联合依托考昔及肩关节功能训练治疗肩周炎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缓解患者肩部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同时治疗副反应较少,患者依从性较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医手法推拿联合物理康复训练系统治疗慢性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慢性肩周炎患者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接受中医手法推拿联合物理康复训练系统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外展、前屈、外旋、内旋角度)、肩关节功能(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定,包括疼痛、自理能力、关节活动度和肌力评分)、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外展、前屈、外旋和内旋角度均显著增大,疼痛、自理能力、关节活动度和肌力评分均显著增高,血清IL-6、SP、PGE2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手法联合物理康复训练系统治疗慢性肩周炎可更明显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控制炎症因子表达,改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阴陵泉穴+拨穴通络推拿手法对肩周炎患者疼痛缓解及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肩周炎患者82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阴陵泉穴+拨穴通络推拿手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肩关节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阴陵泉穴+拨穴通络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综合物理疗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松解术配合超短波、电磁场、关节松动术及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40例经临床确诊的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松解、患肩超短波治疗、电磁治疗、关节松动术、功能锻炼等物理疗法治疗)与对照组(仅采用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松解疗法),每组患者120例,评定治疗前、后2组患者肩关节的疼痛、活动范围。 结果2组治疗后肩关节疼痛评分及活动范围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且观察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松解后配合其它物理疗法,可明显提高肩周炎患者治疗疗效,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5.
杨立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1):1804-1805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联合肩三针温针灸对肩周炎疼痛程度及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肩周炎患者8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半导体激光治疗,观察组接受半导体激光联合肩三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现在疼痛状况(PPI)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肌力、疼痛、关节活动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结合肩三针温针灸治疗,可有效改善肩周炎疼痛程度,提升肩关节功能,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6.
李锋华 《中国康复》2017,32(4):316-318
目的:探讨联合平衡针及点压松肩穴治疗肩周炎关节粘连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82例肩周炎关节粘连患者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平衡针治疗,观察组接受联合平衡针及点压松肩穴治疗。比较2组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肩关节功能活动Melle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PRI、VAS及PPI评分及Melle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7.8%、70.7%,P0.05)。结论:联合平衡针及点压松肩穴可显著的改善肩周炎关节粘连患者的肩关节疼痛及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麦肯基手法松解术对肩周炎患者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肩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治疗方案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痛点阻滞法,研究组应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麦肯基手法松解术。比较2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的肩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研究组近期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远期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治疗后肩关节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研究组肩关节活动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于肩周炎患者,在痛点阻滞治疗基础上,辅以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麦肯基手法松解术,可进一步增强镇痛效果,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提高近期、远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联合“消瘀接骨散”外敷治疗瘀滞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瘀滞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联合“消瘀接骨散”外敷。分别比较2组瘀滞型肩周炎患者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疼痛、肩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疗程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Constant-murley(疼痛、肩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0%,2组疗效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针刺、推拿联合“消瘀接骨散”外敷治疗瘀滞型肩周炎的疗效显著,优于针灸、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舒筋通络推拿法结合腕踝针疗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行腕踝针法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腕踝针联合舒筋通络推拿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活动度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和活动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肩关节功能和活动度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舒筋通络推拿联合腕踝针对肩周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和关节活动度,对其病情控制及康复具有积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肩三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对患者肩关节活动及相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82例肩周炎患者,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以肩三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肩关节功能及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中功能、活动度及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肩部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肩部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三针联合温针灸在治疗肩周炎中治疗效果较高,能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及疼痛状况。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推拿联合温针灸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19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80例肩周炎患者为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3组。A组给予推拿治疗、B组给予温针灸治疗、C组给予推拿联合温针灸治疗。观察3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疼痛程度、肩关节活动度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2、4个疗程后,C组患者中医症候总积分及疼痛评分低于A组和B组(P<0.05)。治疗4个疗程后,3组患者各项肩关节活动度大于治疗前,组间比较C组大于A、B组,(P<0.05)。治疗4个疗程后,3组患者CRP、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组间比较,C组低于A、B组(P<0.05)。结论:推拿联合温针灸治疗冻结期肩周炎,能够有效抑制炎性因子表达,更好地缓解患者疼痛、恢复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关节松动手法应用于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的治疗已多年以对照观察的方法研究关节松动手法和传统手法对肩周炎治疗作用的不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肩周炎患者598例,其中251例采用传统手法结合超短波治疗,347例采用关节松动手法结合超短波治疗,评价两组患者对手法治疗的接受率、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活动度及好转或痊愈的治疗次数。结果:①关节松动手法组和传统手法组,治疗接受率分别为89.05%81.6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关节松动手法组的治疗次数为(30.50±6.57)次,较传统手法组犤(24.13±4.89)次犦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④治愈分别为150,101例,好转分别为159,104例。结论:关节松动手法治疗肩周炎可以改善关节活动度,较传统手法治疗轻柔,患者易接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封闭注射治疗肩袖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肩袖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每组33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 包括超短波治疗及肩关节功能训练,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超声引导下封闭注射治疗, 对照组患者则针对肩部压痛点进行徒手封闭注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MS)对2组患者肩部疼痛、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 同时采用通用量角器测量患者肩关节前屈、外展及后伸范围。于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2周、4周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CMS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 并且上述时间点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CM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以及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93.9%)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封闭注射治疗能在短期内显著缓解肩袖损伤患者关节疼痛, 改善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 其疗效明显优于局部痛点徒手封闭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关节松动术对肩周炎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肩周炎患者的方法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间8月期间收治的肩周炎患者80例,按数字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肩周炎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体外冲击波与关节松动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关节松动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的改变情况以及患者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等指标的差异,对体外冲击波联合关节松动术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肩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和关节活动度(ROM)评分以及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程度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体外冲击波联合关节松动术的治疗方法能明显提高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肩功能,减小患者疼痛感,是优于单纯关节松动术的治疗方法,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术对肩周炎的疗效。方法:7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2组各35例,均给予按摩及物理因子治疗,手法组并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前后依据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肩关节疼痛程度和关节活动度均明显改善(均P〈0.05),手法组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肩周炎患者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关节松动术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Mulligan手法在改善冻结期肩周炎患者肩关节功能障碍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冻结期肩周炎患者48例,通过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包括干扰电治疗、超短波治疗、中药薰药治疗及运动疗法。对照组辅以传统中医推拿治疗,试验组辅以Mulligan手法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肩关节功能评定量表、目测类比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几方面进行评估对比,同时对两组治疗总天数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后通过肩关节功能评定量表、VAS及关节活动范围评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P<0.05),试验组患者各项评估结果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平均治疗天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ulligan手法在改善冻结期肩周炎患者肩关节功能障碍方面疗效显著,并能明显缩短治疗疗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拨穴通络推拿手法联合玻璃酸钠肩关节腔内注射对肩周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2月肩周炎患者108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肩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拨穴通络推拿手法+玻璃酸钠肩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30%高于对照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F-36、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周后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拨穴通络推拿手法联合玻璃酸钠肩关节腔内注射应用于肩周炎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短波及关节松动术辅以电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肩周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进行超短波和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取患侧肩外俞、肩前及肩三针电针治疗。结果:治疗3周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6.7%、93.3%与33.3%、70.0%,P〈0.05)。结论:肩周炎辅以电针治疗可明显促进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推拿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李银兰 《中国康复》2006,21(4):263-263
目的:探讨推拿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60例肩周炎患者分为A、B 2组各30例,均采用超短波及中医推拿手法治疗,A组同时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隔天1次.结果:治疗20 d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病情程度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综合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结合关节松动术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我训练对肩周炎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56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28例,均进行针刺、推拿、关节松动术及中药熏蒸、蜡疗等治疗,A组患者同时配合自我训练。结果: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初期比较,2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明显提高,疼痛评分(VAS)明显下降(P〈0.01);与B组比较,A组表现更明显(均P〈0.05,0.01)。结论:配合自我训练对肩周炎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提高及疼痛缓解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