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分析吉水县2010~2012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情况,探讨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及减少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的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AEFI监测系统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吉水县2010~2012年报告AEFI共56例,发生率为10.76/10万,涉及疫苗13种,其中以麻疹疫苗、百白破疫苗的AEFI报告居多.AEFI以一般反应为主,占94.64%(53/56),异常反应占3.57%(2/56),偶合症占1.79%(1/56).接种后1d内出现反应者47例,占83.93%.结论 吉水县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率较低,疫苗接种是安全的;接种疫苗后1d内是监测重点;加强AEFI监测,可提高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预防和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接种百白破联合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我院从2011年1 ~12月中,共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9682人次,其中基础免疫7938人次,加强免疫1743人次.对接种过百白破疫苗者进行预防不良反应采取护理观察.结果 接种9682人次中,共发生不良反应218例,主要以局部反应和低热为主,未见潜在生命威胁的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与受种者的个体差异、接种人员操作技术等有密切关系.规范操作流程,安全接种技术,加强接种后的护理可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后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及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为预防和控制破伤风、百日咳、白喉等疾病的发生,对3个月以上足月健康儿几进行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共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723例次,共有7例发生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0.97%。对接种过百白破疫苗进行不良反应的观察和预防护理。结果在预防接种中,科学使用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认真护理,儿童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都非常低。结论在接种百白破疫苗前,必须将疫苗液充分摇匀,对禁忌证要严格掌握.接种后要耐心且通俗易懂的将不良反应的处理对策告诉其家长.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两种百白破联合疫苗接种副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近年来两种百白破疫苗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的比较。目前两种百白破疫苗接种副反应的相关报道及全国2005—2006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的情况,探讨影响百白破疫苗接种副反应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接种副反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接种白破疫苗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将本院从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共加强免疫白破疫苗231人次,通过预检、书面告知、规范操作、接种时指导,进行不良反应预防及护理。结果接种231人次,共发生不良反应11人次,主要为注射部位局部肿胀疼痛,及疲倦、精神欠佳,较少出现发热及其他全身症状,其他不良反应少见。结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与受种者个体差异、规范的操作技术、接种后活动强度、季节温度有关。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接种和护理,是预防和减少疫苗不良反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儿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发生情况,以减少AEFI的发生。方法收集2010~2013年儿童疫苗接种及AEFI的登记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3年儿童累计预防接种疫苗146 348例次,出现AEFI 198例,发生率为135/10万。其中一般反应156例(占78.8%),异常反应26例(占13.1%),偶合症12例(占6.1%),心因性反应4例(占2.0%)。发生率前4位的疫苗是甲型流感疫苗、23价肺炎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百白破疫苗;除1例脊髓灰质炎疫苗相关病例遗留下肢活动障碍外,其余病例均治愈。结论 AEFI多种疫苗均可发生,接种前应注意询问受种者过敏史和近期健康状况,规范接种,做好接种后医学观察,有利于减少AEFI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10~2012年脑膜炎球菌疫苗(Meningococcal Vaccine, MenV)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特征,评价MenV上市后预防接种安全性。方法:通过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截至2010~2012年接种MenV发生的不良反应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2年中国共报告MenV接种后发生预防接种不良反应27046例,其中异常反应1724例,占6.38%;一般反应25322例,占93.62%。根据2010-2012年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中接种监测数据估算,四种MenV疫苗的一般反应报告发生率在7.84/10万~54.37/10万之间;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在0.62/10万~1.93/10万之间。不良反应以首剂为主。常见的异常反应为过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肿等过敏反应。结论:中国MenV上市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在可接受的预期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疫苗(DPT)、卡介苗(BCG)、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麻疹疫苗(MV)、乙型肝炎疫苗(HBV)、风疹疫苗(RV)等6种疫苗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以控制和降低其发生率;同时使我院的预防接种门诊逐步达到省级示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标准.我们于2001年1月~2002年7月对来我院预防接种门诊的接种对象进行不良反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黄岩区儿童预防接种的现状,探索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管理方法。方法对黄岩区2007-2010年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进行查验,对因丢失或其他原因不能出示接种证者,要求到原接种单位按原始记录补证,未能补证者按未接种处理。结果四年中,无论是入托还是入学儿童,流动人口的有证率及补证率均低于常住人口。两组卡介苗漏种率均最低,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的漏种率均在前三位,另一项2007年为乙肝疫苗,2008年为麻疹疫苗,2009、2010年均为脊髓灰质炎疫苗。各疫苗漏种率流动人口均高于常住人口。结论要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家长特别是流动儿童家长的预防意识;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补种;加强部门合作,以保证查验制度的真正落实,提高补种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下称"甲流疫苗")接种后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Excel 2003版软件,将2009年9月15—25日接种"甲流疫苗"的1173例各类人员的一般情况,ADR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发生率与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73例"甲流疫苗"接种者中62例出现ADR,发生率为5.28%,其中局部反应发生率为3.67%,全身反应发生率为1.62%。所有报告病例均为非严重性,全部病例均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无严重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甲流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反应轻微,安全性较高,可用于人群的大规模预防接种及疫情应急接种。  相似文献   

11.
王长荣 《北方药学》2012,9(9):97-98
目的:探讨小儿接种狂犬病的主要不良反应及其应对措施。方法:选择江西省金溪县2007年5月~2011年5月出现的32例小儿接种狂犬病疫苗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中发热24例,注射部位局部疼痛14例,硬结3例。部分小儿同时合并发热和局部疼痛两种不良反应。结论:小儿接种狂犬病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必须注意观察,遵守预防接种的相关工作规范,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发现症状立即给予及时的处理。  相似文献   

12.
张丽 《北方药学》2013,(8):152-153
目的:探讨儿童接种疫苗的不良反应产生原因。方法:将产生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8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不良反应原因进行分析判定,并对症治疗。结果:接种疫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表现有全身性反应和局部性反应。在接种过程中和接种后都可以出现不良反应,男孩及婴幼儿出现不良反应较多。结论:针对不良反应产生原因,对其进行预防及对症处理,可降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中美预防接种不良事件监测系统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防接种是全世界广泛使用的最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然而预防接种中使用的疫苗并非绝对安全、有效.尽管目前疫苗制造技术已有了很大进步,每种疫苗在出厂前要经过严格检验,但随着一种有效疫苗接种率的提高,在大批和群体免疫时,疫苗所预防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预防接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则明显上升,两者为负相关.世界各国都建立了预防接种不良事件报告体系,以预防和减少预防接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罗远超 《中国乡村医药》2004,11(10):63-66,73
预防接种又称人工免疫,是将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内,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全世界自1974年实施扩大免疫规划以来,预防白喉、破伤风、百日咳、结核病、脊髓灰质炎和麻疹6种主要疾病的预防接种率已达80%,使得用现有疫苗控制传染病的措施取得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谢云兰  谷欣 《云南医药》2013,(5):429-431
<正>随着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加强,疫苗接种对传染病的发生率控制以及人体接种疫苗后的反应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针对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但是任何一种疫苗都不是绝对安全的。随着一种疫苗有效接种率的提高,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的下降,接种疫苗后的反应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监测就更加重要,早发现,早报告不良反应,保证接种安全,提高服务质量,现对2009~2012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卡介苗(BCG)预防接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在我市各种预防用生物制品不良反应中发生率仅次于百白破混合制剂.为了提高BCG接种质量,杜绝接种差错发生,现将我市1990~2002年BCG接种后发生的严重不良反应和事故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保证百白破疫苗接种质量,为正确制定预防接种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越西县越城镇片区2007-2009年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结果 2007-2009年越西县疾控中心共领进百白破疫苗7批次,其生产厂家分别是成都生物制品厂及武汉生物制品厂,期间百白破疫苗接种儿童共1230名,其中有11名儿童发生脓肿反应。结论为了孩子健康,保证接种质量,应首选剂量为每支1人份的疫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实施预防接种过程中的核对措施,促进顺利有效进行疫苗接种,确保儿童安全。方法总结2011年本社区卫生服务站实施预防接种出现的各类差错,分析原因,制定接种者与儿童监护人的双向查对制度及具体措施,落实到接种疫苗各个环节。结果2012年实施查对制度后预防接种全年无任何差错事故发生。结论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各个环节中严格落实双向查对制度,可增进儿童监护人与接种者的信任感和责任感,提高单人预防接种的准确性,有效预防护理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对免疫规划的影响,并提出促进免疫规划项目发展的应对方法。方法 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进行接种的个案数据,数据来自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中心,分析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状况。抽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进行接种的1 000名儿童监护人为研究对象,分析预防接种情况。结果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35例,其中疫苗不良反应占比最多,为2.90%。乙型肝炎疫苗占比1.20%。卡介苗占比0.20%。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占比0.20%。百白破疫苗占比1.20%。含麻疹成分疫苗占比0.50%。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占比0.10%。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占比0.10%。乙型肝炎疫苗、百白破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占比最高,均为1.20%。监护人职业、监护人文化程度、知晓防疫作用、熟悉疫苗接种程序、按时接种均会影响预防免疫接种实施效果(P <0.05)。媒体宣传占比78.2%;邻里传播占比34.2%;短信占比67.0%;社区宣传占比79.2%。在疫苗接种实施期间,监护人主要通过社区宣传、短信、媒体宣传3种获取方式获取信息。结论疑似预防接种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DTaP副反应发生情况,为该疫苗安全接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预防接种副反应信息管理系统》导出2012年全市DTaP副反应病例并进行分析。结果全市DTaP副反应发生率为24.06/10万,其中一般反应率21.84/10万,异常反应率2.22/10万;一般反应的重度发热和局部反应中的强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分别是3.33/10万和1.85/10万;地区间以少数民族地区最高(347.33/10万),年龄组中以大年龄组最高(48.01/10万)。结论虽然DTaP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但也要在接种前中后采取一些可行措施加以防范,尽最大限度降低其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