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30例患儿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R组给药:氯胺酮2 mg·kg-1、丙泊酚1 mg·kg-1、雷米芬太尼1 μg·kg-1和岁库溴铵0.5 μg·kg-1诱导插管,维持以输液泵泵入丙泊酚4~10 mg·kg-1·h-1和雷米芬太尼0.25~0.5 μg·kg-1·min-1;F组给药:氯胺酮2 mg·kg-1、丙泊酚1 mg·kg-1、芬太尼3 μg·kg-1和罗库溴铵0.5 mg·kg-1静脉推注诱导插管维持以输液泵泵入丙泊酚4~10 mg·kg-1·h-1,间断静脉推入芬太尼1 μg·k-1·h-1.分别记录患儿麻醉前、插管前1 min、插管后1 min的SBP、DBP、HR;术毕停药后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后24 h恶心、呕吐情况.结果:R组患儿术后呼吸恢复时间、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与F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前两组血流动力学相似,插管前1 min R组HR慢于F组(P<0.05);插管后1 min R组SBP低于F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患儿年龄、性别、体重、手术时间等一般情况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雷米芬太尼对血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有良好的可控性,其麻醉镇痛效果好,诱导和苏醒迅速,术中平稳,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地佐辛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80例妇科开腹手术,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均分成A组地佐辛0.8mg.kg-1,B组芬太尼16μg.kg-1两组。两组麻醉方法相同。手术结束前15minA组给负荷剂量地佐辛0.1mg.kg-1;B组给负荷剂量芬太尼1μg.kg-1静脉注入,再接止痛泵持续镇痛48h,背景剂量2mL.h-1,自控给药量2mL/次,锁定时间15min;而后按双盲原则由专人观察与评级。结果观察记录时间为术后4h、8h、12h、24h、36h VAS和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证实地佐辛和芬太尼用于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均能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镇痛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地佐辛组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芬太尼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地佐辛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具有确切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临床上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氯胺酮联合小剂量芬太尼术后镇痛用于预防术后睡眠失调的影响和机制。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48.8±12.2)岁、全麻下行腹部手术60例病人随机分成二组:Ⅰ组:单纯芬太尼镇痛组,芬太尼0.4μg.kg-1.h-1氟哌利多5mg;Ⅱ组:氯胺酮复合芬太尼镇痛组,氯胺酮2.5μg.kg-1.h-1 芬太尼0.2μg.kg-1.h-1 氟哌利多5mg。各组镇痛药物均以医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以每小时2mL速率持续输注。观察各组患者48h的静息镇痛评分(VAS方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镇静程度,睡眠质量。结果Ⅱ组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Ⅰ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少于Ⅰ组,患者睡眠质量好于Ⅰ组。结论氯胺酮联合小剂量芬太尼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睡眠质量,可以用于预防手术患者的术后睡眠失调。  相似文献   

4.
许楠  李润林 《江苏医药》2022,(4):407-410
目的 观察艾司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肱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120例全身麻醉下行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四组,均于手术结束前30 min开始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A).PCA药物分别为舒芬太尼0.02μg·kg-1·h-1(S1组)、舒芬太尼0.03μg·kg-1·h-1(S2组)、艾司氯胺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吗啡与曲马多用于上腹部手术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 60例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吗啡组(M组n-30)和曲马多组(T组n-30).吗啡组(M组)背景输注吗啡0.01mg·kg-1·h-1 芬太尼0.1μg·kg-1·h-1,单次给药量吗啡0.5mg 芬太尼5μg;曲马多组(T组)背景输注曲马多0.2 mg·kg-1·h-1 芬太尼0.1μg·kg-1·h-1,单次给药量曲马多5mg 芬太尼5μg;锁定时间均为10min.术后6、12、24、36、48h分别观察BP、HR、RR、VAS以及恶心、呕吐、镇静评分.结果 两组BP、HR、RR、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术后48h平均按压有效次数T组(15.5±3)次,M组(17.4±3)次,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48h,恶心、呕吐的发生率T组高于M组,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镇静作用强度M组高于T组,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曲马多和吗啡用于上腹部手术术后静脉镇痛可提供同样满意的镇痛效果,曲马多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而吗啡的镇静作用发生率高,需做出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小剂量氯胺酮辅助芬太尼在小儿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全麻下择期腹部手术患儿36例,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F组芬太尼0.3μg/(kg.h),FK组芬太尼0.2μg/(kg.h)+氯胺酮70μg/(kg.h)静脉术后镇痛治疗。分别于手术结束后6、24、36、48h记录疼痛、镇静评分、发生的不良反应(瘙痒、恶心呕吐、精神症状)、血氧饱和度。结果FK组的疼痛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F组在相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P〈0.05)。两组之间的镇静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中F组恶心、呕吐、静脉炎的发生率较FK组高(P〈0.05)。两组中均未出现具有精神症状的病例。两组的血氧饱和度值在各时间点均不低于96%,而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结论70μg/(kg.h)氯胺酮在术后静脉镇痛中能够增强芬太尼的镇痛作用,减少芬太尼的用量,并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杨树山  赵传印 《江苏医药》2012,38(15):1798-1799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用于小儿斜视术矫正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斜视矫正手术儿童100例均分为丙泊酚(6-10mg·kg-1·h-1)-雷米芬太尼(0.6μg.kg-1.min-1)麻醉组(PR组)和丙泊酚(6-10mg·kg-1·h-1)-氯胺酮(1.5mg·kg-1·h-1)麻醉组(PK组),记录麻醉期间眼心反射发生率、苏醒和拔除喉罩时间及苏醒后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PR组术中无眼心反射发生病例;PK组有19例(38%)术中出现眼心反射。与PK组比较,PR组苏醒和拔除喉罩时间短,苏醒后药物的不良反应少。结论与丙泊酚-氯胺酮麻醉比较,小儿斜视矫正术应用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麻醉,术中眼心反射较轻、苏醒快、术后药物的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用于下肢骨科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6~2008年下肢骨科手术后使用PCIA的住院患者96例,随机分为4组(n=24).A组: PCIA给予瑞芬太尼0.15μg·kg-1·h-1;B组:PCIA给予瑞芬太尼0.25μg·kg-1·h-1;C组:PCIA给予瑞芬太尼0.35μg·kg-1·h-1;D组:PCIA给予瑞芬太尼0.45μg·kg-1·h-1,各组均加曲马多500mg、地塞米松 10mg,然后加生理盐水至 100ml.比较4组镇痛效果,术后按压PCIA自控键的次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胸肌强直等不良反应.结果 C、D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PCIA按压次数与 A、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 D组发生恶心呕吐例数略多于 C组.结论 瑞芬太尼0.35μg·kg-1·h-1用于下肢骨科术后镇痛安全有效,而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雷米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其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的患者40例,ASAⅠ~Ⅱ级,年龄11~18岁。随机分为两组:雷米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以丙泊酚、维库溴铵和七氟醚维持麻醉。以R组(0.2μg·kg-1.min-1)和F组(1μg·kg-1.h-1)持续静脉输注维持术中镇痛。唤醒前半小时左右停用维库溴铵和镇痛药。唤醒时间为停用丙泊酚和七氟醚到患者双侧脚趾能动的时间。手术结束前R组停用雷米芬太尼后给予芬太尼2μg/kg,术后两组以芬太尼10μg·kg-1.min-1持续静脉镇痛,随访患者术后24h内的疼痛情况。结果:R组术中唤醒时间(12.3±5.7)min明显短于F组(21.6±6.5)min(P<0.01)。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满意,术后疼痛评分(VA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中,R组患者术中唤醒明显快于F组。术中停用雷米芬太尼(0.2μg·kg-1.min-1)后及时追加芬太尼,术后未诱发明显的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10.
陈秀莺 《海峡药学》2006,18(6):130-131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联合芬太尼用于术手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F组(单纯芬太尼组)40例,0.4μg/(kg·h)芬太尼 4mg恩丹西酮;KF组(氯胺酮联合芬太尼组)40例,0.2μg/(kg·h)芬太尼 0.4μg/(kg·h)氯胺酮 4μg恩丹西酮,各组镇痛泵均用0.9%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分别记录镇痛12、24、36、48h患者的镇痛评分。结果两组VAS评分镇痛12h内KF组明显低于F组(P<0.05),12h后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小剂量氯胺酮(0.4μg/(kg·h))联合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不仅可增强芬太尼镇痛效果,而且可减少芬太尼用量。  相似文献   

11.
张思彦  赵清风 《中国医药》2011,6(11):1378-1380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应用于颅骨修补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中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择期颅骨修补手术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吗啡组、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各20例,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镇痛药物分别为吗啡1 mg/ml、芬太尼10μg/ml、舒芬太尼1μg/ml.比较行自控镇痛后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生命体征情况.结果 3组病例的镇痛效果均较满意,VAS评分以芬太尼组评分最高[(34.4±21.9)分],与吗啡组及舒芬太尼组[分别为(24.3±18.3)、(27.1±17.8)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RS评分以芬太尼组评分最低[(1.4±0.6)分],与吗啡组及舒芬太尼组[分别为(2.1±0.7)、(1.9±0.7)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芬太尼组24h平均药量与吗啡组、舒芬太尼组[3组分别为(40.3±19.2)、(26.6±12.9)、(28.9±12.9)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变化均在正常范围,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吗啡组术后24h平均动脉压与术前相比[分别为(81.22±11.17)、(91.77±7.25)mm Hg]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中以吗啡组不良反应较多,恶心、呕吐、瘙痒的发生率最高,其中恶心8例(40%),瘙痒4例(20%),与舒芬太尼组(恶心、瘙痒各1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前常用的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方法都有确切的镇痛效果,其中舒芬太尼镇痛效果确切而不良反应较少,可望在脑科术后镇痛方面得到更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侯振环 《首都医药》2013,(22):51-52
目的本研究拟将氟比洛芬酯应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以观察其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全身麻醉下接受妇科开腹手术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术后开始应用不同配方的镇痛泵,分别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舒芬太尼+氟比洛芬酯组(SF组)。于术后1h、4h、8h、24h和48h随访患者,记录两组镇痛效果,累计镇痛药消耗量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的人口统计学无显著差异。术后各个时间点的静息和活动VAS评分均没有显著差异。SF组的舒芬太尼消耗量从术后4h开始明显少于S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镇痛泵中加入氟比洛芬酯可以使术后舒芬太尼的用量减少,而疼痛评分和副作用发生率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90例ASAI-II级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病人,在手术完毕后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地佐辛组(D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组(DF组)。在PCIA开始后的3、6、12、24、48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镇痛效果、用Ramsay法观察镇静效果、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按压次数,及镇痛后不良反应情况;病人总体的满意度。结果:参与术后镇痛的3组病人都有较好的镇痛效果,PCIA的按压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DF组的镇痛效果最好,VAS评分均小于D组和F组(P<0.05),D组Ramsay评分术后6、12h高于F组和DF组(P<0.05),DF组术后的总体满意度显著优于D组和F组(P<0.05),且不良反应更小。结论: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可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是安全可行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量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用于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下肢骨折拟行内固定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氯胺酮舒芬太尼)和对照组(舒芬太尼),每组30例,均以一次性镇痛泵(2 mL/h共50h)行静脉术后镇痛。实验组舒芬太尼0.35μg/(kg.h)+氯胺酮35μg/(kg.h),对照组舒芬太尼0.5μg/(kg.h)静脉术后镇痛治疗。记录疼痛、发生的不良反应(瘙痒、恶心呕吐、精神症状)、血氧饱和度。结果实验组的疼痛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中对照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高,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皮肤瘙痒和尿潴留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的血氧饱和度值在各时间点均不低于96%,而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精神症状。结论 35μg/(kg.h)氯胺酮在静脉术后镇痛中能够增强舒芬太尼0.35μg/(kg.h)的镇痛作用,而且不增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曲马多单独用于颞部入路开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择期颞部入路开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曲马多组(T组)、吗啡组(M组)各60例,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术后4、16、24、48h静息/运动状态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镇痛泵按压次数,不良反应,补救用药。结果VAS(静息)评分在术后4、16h,T组明显高于M组;VAS(运动)评分在术后4、16、48h,T组明显高于M组(P〈0.05)。PCA次数T组明显高于M组(P〈0.05)。补救用药,各种不良反应及呕吐发生率(T组51.7%,M组5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曲马多用于神经外科开颅术后镇痛安全可靠,不增加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王学勇  杨蓓  陈静 《中国医药》2013,8(8):1136-1138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帕瑞昔布钠多模式镇痛在妇科开腹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开腹手术的患者完全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氯胺酮组、氯胺酮复合帕瑞昔布钠组,每组20例.患者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且术后应用静脉镇痛泵.氯胺酮组患者切皮前5 min静脉注射氯胺酮0.3 mg/kg;氯胺酮复合帕瑞昔布钠组患者插管后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0.8 mg/kg,并在切皮前5 min静脉注射氯胺酮0.3 mg/kg.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1、6、12、24、48 h的疼痛感觉程度,观察患者术后镇痛泵有效触发次数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氯胺酮组和氯胺酮复合帕瑞昔布钠组患者术后1、6、12、24、48 h VAS评分均降低[(2.06±0.48)、(1.94±0.30)分比(3.19±0.47)分;(2.79±0.23)、(2.75 ±0.93)分比(3.56 ±0.36)分;(2.80 ±0.20)、(2.74 ±0.23)分比(3.56 ±0.15)分;(1.33±0.17),(1.11±0.26)分比(1.93±0.34)分;(1.00±0.16)、(0.84±0.13)分比(1.69±0.41)分](均P<0.05),术后止痛泵有效触发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氯胺酮组比较,氯胺酮复合帕瑞昔布钠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镇痛泵有效触发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开腹手术术前静脉使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帕瑞昔布钠可以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7.
地佐辛和氟比洛芬酯联合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地佐辛、芬太尼、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应用于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40例行择期手术,ASA分级Ⅰ~Ⅲ级,年龄18~65岁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地佐辛组(D组)、氟比洛芬酯+地佐辛组(FD组)、芬太尼组(F组)、每组各80例.术后行PCIA,地佐辛组(D组):负荷量地佐辛5 mg,镇痛泵为地佐辛1.0 mg/kg+昂丹司琼8 mg+0.9%氯化钠注射液;氟比洛芬酯+地佐辛组(FD组):负荷量氟比洛芬酯25 mg+地佐辛2.5 mg,镇痛泵为氟比洛芬酯1 mg/kg+地佐辛0.8 mg/kg+昂丹司琼8 mg+0.9%氯化钠注射液;芬太尼组(F组):负荷量芬太尼1 μg /kg,镇痛泵为芬太尼15 μg /kg+昂丹司琼8 mg+0.9%氯化钠注射液;容量均为100 ml.镇痛泵参数设定均为持续输注量2 ml/h,PCA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Ramsy镇静评级评估患者48 h内的疼痛程度和镇静情况,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于术后4、12、24、48 h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浆皮质醇浓度.结果 3组患者均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各组在同时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在同时点的Ramsy镇静评级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在同时点的血浆皮质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均存在不良反应,但芬太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氟比洛芬酯-地佐辛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地佐辛与氟比洛芬酯联合用于术后PCIA能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同时可减少不良反应,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用于剖宫产术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效果与副作用。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足月单胎妊娠产妇40例,随机分为两组,布托啡诺组(B组)及芬太尼组(F组),均选择小剂量氯胺酮静脉全麻进行剖宫产手术。术後分别给予布托啡诺9mg及芬太尼0.9mg分别用0.9%N.S稀释至100ml注入镇痛泵用于术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镇静评分法Ramesay评分法,观察两组病人术後各时间段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以及术後恶心、呕吐情况。结果术後4h内两组VAS评分有显着差异,B组优于F组。两组术後各时间段的镇静评分:B组高于F组,其差异有显着性。两组术後48小时以内恶心、呕吐、嗜睡的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观察表明,布托啡诺与芬太尼均是安全的镇痛剂,用于剖宫产的病人术後的静脉镇痛效果确切,副作用少,且布托啡诺用于剖宫产术後静脉镇静效果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19.
苏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用于静脉自控镇痛最佳剂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苏芬太尼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在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中的效果,寻找苏芬太尼较为理想的配伍剂量。方法年龄30~60岁,ASAI-Ⅱ级,在静吸复合全麻下择期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n=30),A组苏芬太尼1.5μg/kg、B组苏芬太尼2.0μg/kg、C组苏芬太尼2.5μg/kg,所有镇痛泵均加入氯胺酮4mg/kg和止吐药托烷司琼4mg并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ml。记录术后4h、12h、24h、48h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SS)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VAS评分显著高于B、C组(P〈0.05),而C组SS评分显著高于A、B组(P〈0.05);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A、B组(P〈0.05),余不良反应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组配伍在妇科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具有较好效果,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地佐辛与芬太尼用于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术后患者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40例择期行UPPP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和地佐辛组(D组),每组20例。UPPP术后行PCIA,观察患者术后1、3、6、12、24h时的镇痛效果。结果:2组患者均镇痛良好。F组术后1h镇痛效果好于D组,但存在镇静过度(P<0.05),其余时间点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PCIA按压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术后1~3h平均动脉压、心率和术后1h脉搏血氧饱和度低于D组(P<0.05或P<0.01)。F组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发生率高于D组(P<0.05),其余不良反应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应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UPPP术后PCIA效果确切,较芬太尼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