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分析英德市2000~2004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现况,提出存在问题和相应策略。方法 收集英德市2000~2004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监测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英德市2000~2004年共报告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17例,无脊灰野毒株病例:0~2岁病例占70.59%,是发病主要人群:麻痹后首诊单位报告率51.94%,OPV接种3次以上的占70.59%,“零剂次”的占11.76%。结论 该市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作正常,但仍需完善急性驰缓性病例监测系统,加强首诊单位报告和儿童OPV及时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朝阳市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方法 收集1993~2005年该监测系统所监测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1993~2005年该系统共报告AFP病例106例,15岁以下儿童年均报告发病率1.39/10万.其余各项指标也达到了规定要求.结论 通过对监测工作结果 的分析表明,朝阳市目前的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仍然是敏感可信的,具备对脊髓灰质炎的快速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卫辉市1993-2005年AFP病例监测工作。方法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卫辉市1993-2005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监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004、2005年属于“优”,1994、1995、1999、2000、2001、2002、2003年为“良好”,1993、1996、1998年为“中”,1997年为“差”。结论卫辉市AFP监测工作总体上呈逐年向好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分析资阳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lsies,AFP)病例监测资料,发现薄弱环节,提高监测质量,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状态.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4~2010年109例AFP病例,应用EPIinfo和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0年全市共报告AFP病例109例,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病例分布在全市4个县(市、区);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62.39%;男性多于女性(75∶34);107例均为排除脊灰病例,2例为待定病例,临床诊断以格林巴利综合征最多,共54例(占50.47%);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连续7年报告发病大于1/10万;2005年以后各项主要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规定的要求.结论 资阳市2004~2010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维持在较高水平,今后仍需保持敏感的AFP病例监测系统,保持高水平的脊灰疫苗免疫接种率,巩固无脊灰成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周口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发病情况,探讨消灭脊灰后AFP监测工作措施。方法对周口市2006~2011年AFP病例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对AFP病例监测系统进行评价。结果 2006~2011年全市共报告AFP病例353例,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病例分布在全市10个县(区),发病以0~4岁儿童为主,占77.34%;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比例2.84∶l;所有监测病例经河南省专家诊断组诊断均为排除脊灰病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最多,占36.26%。自2006年起,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l/10万,各项主要监测指标均达到了卫生部规定的80%的要求。结论周口市AFP监测系统运转正常,系统报告敏感、及时、准确,监测报告质量不断提高,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7.
张丽  王涛  管庆虎  刘航  任刚  叶绪芳  苏飞  李胜 《贵州医药》2009,33(8):686-689
目的了解贵州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1-2006年贵州省AFP病例监测系统数据库,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01-2006年贵州省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病例1998例,年报告发病率均大于1/10万,其中,非AFP病例242例,AFP病例1756例,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病例,2003-2006年全省AFP病例双份合格便标本采集率连续4年低于80%,2001-2006年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报告贵州省OPV基础免疫应种儿童3125808例,实际接种30792169例,报告接种率98.51%。结论贵州省已连续12年未发现本土脊灰野病毒引起的麻痹病例,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贵州省维持无脊灰状态的AFP病例监测与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工作亟待加强,尤其应对位于贵州省西部的毕节、黔西南和六盘水地区给予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手足口病(HFMD)合并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的临床特点.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郑州市儿童医院康复中心收治的HFMD合并AFP患儿79例,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神经电生理、综合康复治疗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侧上肢瘫痪29例,单侧下肢瘫痪26例,单侧肢体瘫痪7例,双下肢瘫痪11例,四肢瘫痪6例.影像学检查结果示病变多位于第2~7颈椎和(或)第12胸椎至第1腰椎.周围神经功能检查结果示上、下肢神经损伤最多.经过综合康复治疗后,瘫痪预后下肢好于上肢,单下肢好于双下肢,四肢瘫痪者预后最差.结论:对于HFMD合并AFP患儿,进行MRI和周围神经功能检测可对其病变程度和范围进行早期预测及评估,以便及时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减少瘫痪的发生,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消灭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各项措施的进一步实施和落实,泉州市已连续10年未发现脊灰野毒株病例。为维持无脊灰状态,进一步完善本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不断提高工作质量,现将2003~2004年泉州市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评价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来源:  相似文献   

11.
建立灵敏快速的弛级性麻痹(AFP)监测系统是WHO提出的消灭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的乍要策略之一.佳木斯布于199O年建立和开展了脊灰快报工作,并实行了上动监测报表制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AfP监测网络。本文计佳木斯市1994叫996年AFP监测系统状况进行了分析,以便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我市的MP监测工作.l资料来源和方法1.l资料来源佳木斯市各县(市)NAFP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随访表、黑龙江省卫生防疫站脊灰病毒实验检验报告单。Afp病例,由专门快报系统和监测系统旬报表,市县(区)卫生防疫站计划免疫专业人员AFP监测统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江西省脊灰疫苗相关株的AFP病例状况。方法 对江西省1996-2000年分离出脊灰苗相关的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分析。结果 在5年间虽然分离的疫苗相关株有所增加,但脊灰疫苗相关病例仍在0.98/100万范围内。疫苗株以Ⅱ型为主,且分离率的高低与免疫史,服苗时间及采便时间有关,疫苗相关株间无流行学联系。结论 疫苗相关病例发病率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为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防止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人和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DPV)病例及其循环的发生,保持高敏感性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转,加强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活动的开展仍然是主要措施。现将2004-2007年临汾地区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并分析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监测思路的构建。方法对20例急性迟缓性麻痹患者48 h粪便进行采集,同时实施病毒分离,实施调查和随访。结果在上述20例急性迟缓性麻痹患者中,有2例患者分布在城镇,有18例患者分布在农村;其中有1例患者为格林巴利综合征,有3例患者为横断性脊髓炎,有6例患者为重症肌无力,有10例患者为神经炎。结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疾控部门和各级医院之间应加强合作和管理,及时了解并掌握关于急性迟缓性麻痹发病情况,加大宣教力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遵义市1997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工作的评析,反映了遵义市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的进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AFP监测敏感性已连续4年保持在1/10万以上,已连续4年未发现脊灰野毒病例;但监测系统及时性及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合格双份便采集率,75天内随访表上报省站及时率还远未达标,首诊报告率低,24小时内报告不及时等因素,直接影响了监测系统的各项及时性指标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郑州市金水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系统敏感性,巩固和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指导本区消灭脊灰工作。方法应用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一2010年共报告AFP病例698例,其中本地病例58例,年报告发病率为3.67/10万~11.62/10万,5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数的96.55%,有17.24%的儿童未全程免疫或免疫史不详;无脊灰病毒野毒株检出和脊髓灰质炎病例报告。结论 AFP发病趋于小年龄化,易感人群依然存在,病例及时就诊率低,应广泛开展家长课堂和社区健康教育,提高家长的免疫接种意识和及时就诊率,同时加强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工作,提高疫苗免疫覆盖率。  相似文献   

17.
为如期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奋头目标,同时为验证消灭脊灰奠定基础,我市自1993年来在省、市级医院中建立了28所哨所医院,并开展了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工作。几年来,报告病例数逐年增加,1995年哈市AFP病例21例,发病率1.39/10万,达到了WHO规定的AFP敏感性指标(报告发病率)1/10万的标准。为了了解我市AFP病例发病及监测情况,特对我市21例病例的发病及监测情况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近年景德镇市AFP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景德镇市2000~2003年报告的AFP病例进流行病学分析.对AFP监测系统及主要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全市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27例.其中外地病例8例,实际报告AFP病例19例.15岁以下儿童平均报告发病率1.64/10万。全年除12月份未报告AFP病例外。均有病例发生:首诊单位63.16%为乡村级.首诊报告率则为36.84%:实验室分离出5株肠道病毒(EV),1株为Ⅱ型脊灰病毒(PV)疫苗相关株。结论 今后应继续提高AFP监测系统的质量,巩固消灭脊灰证实成果。  相似文献   

19.
陈玫  郭玉  张俊棉  赵娜  崔志强  杜慧  李静  张振国 《河北医药》2011,33(7):1070-1071
脊髓灰质炎(脊灰)是一种由脊灰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侵犯对象多为5岁以下儿童。随着全球消灭脊灰策略的实施及脊灰口服减毒活疫苗(opv)的使用,脊灰野病毒株的传播及流行已得到有效控制。河北省自1992年以来未检出过脊灰野病毒,但由于与我国接壤的印度、阿富汗、尼日利亚和巴基斯坦等国家仍有脊灰病例流行,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运输业的逐步发达,河南省乃至全国交通更加便捷,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也逐年完善。导致部分平顶山市户口籍的AFP病例,因各种原因外出至省内外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就诊,被外地医疗机构按异地AFP病例报告至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而异地AFP病例,由于可能存在的多次转诊、长途跋涉等因素,直接影响到了全市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监测质量。自2008年起,根据《全国AFP病例监测方案》及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要求[1],平顶山市对异地报告的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和归属地就诊情况调查。五年来,逐步掌握了异地报告AFP病例的流行特点,找出了AFP病例监测系统存在的问题,为维持平顶山市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