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收治手术胃癌患者106例,随机分成2组,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治疗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的方法,观察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白蛋白和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下床时间以及排气时间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免疫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2组白蛋白、血红蛋白、下床时间、排气时间及免疫功能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患者手术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胡奕  徐刚 《浙江医学》2002,24(6):355-355
食管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 ,由于患者就诊时常属中晚期 ,术前营养状况相对较差 ,且手术创伤大 ,术后禁食时间长 ,故术后营养支持显得尤为重要。本院近3年来对32例食管癌患者术后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取得较满意疗效 ,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本组男25例 ,女7例 ;年龄45~78岁 ,平均58.7岁。术前病理检查确诊为食管鳞癌 ,其中中段癌23例 ,下段癌9例。并存高血压8例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7例 ,糖尿病5例 ,冠心病2例。1.2方法均行二切口根治术 ,进腹游离胃 ,关腹前从空肠置入内径3mm硅胶管作空肠造瘘管并引出腹…  相似文献   

3.
<正> 食管癌病人由于吞咽困难,肿瘤本身造成的代谢紊乱,往往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术后禁食,手术创伤,使病人营养不良及免疫抑制更为明显,增加了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术后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应加强早期肠内营养病人的护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食管癌患者手术后对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实施方法和效果。方法:将6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人,其中1组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N),另外30例患者是肠外营养支持组(PN)[1],在手术后分别给2组患者进行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然后比较2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肠噪音恢复、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各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EN组患者肺部炎症和静脉炎发生率均低于PN组、腹泻发生率高于PN组(p0.05);EN组手术后各项指标恢复时间都比PN组要短,手术后7天营养指标状况比PN组要好很多(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具有重要的意义,营养摄入效果比较好且安全有效,能有效提高机体营养状态,降低手术并发症现象,缩短住院时间,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意义和效果。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贲门癌病人多数在就医时,已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加之食管及贲门癌手术创伤大,术后禁食时间长,发生并发症的机会多,术后营养支持显得特别重要.肠内营养(EN)的优越性、安全性、可行性近年来已得到广泛认同.我院从2001年10月至2002年6月共进行肠内营养3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观察,探讨其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为肠内营养的护理提供指导。方法对56例食管癌术后患者,从术后6小时开始由手术中留置的十二指肠管内注入适量的全流质营养液。手术后14天测定患者的血浆白蛋白(ALB)、肱三头肌皮褶厚度(FSF)、外周血淋巴细胞、转铁蛋白等指标,并与术前比较。结果56例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护理满意,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转铁蛋白等有明显改善。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方法简单、安全、无副作用,且费用低,能改善术后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食管癌患者22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和传统的完全胃肠外营养组,每组11例.肠内营养组为术中给患者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24~48h经十二指肠营养管道滴注生理盐水后改(能全力)营养液,5~7d后过渡到全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为传统治疗方法,术后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给肠内营养.观察两种方法患者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生化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肠外营养组提前,缩短了住院日,未增加食管癌相关并发症.结论 食道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功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史雪梅 《吉林医学》2013,34(10):1965-1966
目的:探讨早期经鼻肠管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中应用的治疗效果及护理过程。方法:对34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肠内营养更符合生理状况,能维持肠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费用低,使用和监护简便,并发症少且易处理[1]。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安全可行的,既能促进患者肠道功能尽早恢复,保护肠黏膜屏障,防止细菌易位,又能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日、节约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患者由于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大多数出现营养状态差,肿瘤本身造成的代谢紊乱,以及手术创伤大,手术后禁食时间长,患者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低下更加明显,使术后并发症增加[1].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2~3月,我科对18位贲门癌和食管癌术后的病人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术后3~4天开始),保证了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吻合口瘘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及时补充机体所需的营养并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林丽华 《吉林医学》2010,31(19):3160-3161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体会。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情况。结果:肠内营养患者的胃肠减压量和胃排空功能恢复时间均较肠外营养明显缩小(P<0.01),肠内营养患者的术后Hb、PP、ALB、Ig A、Ig G、Ig M均较肠外营养患者明显提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内营养可以更有效的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5月~2008年1月住院食管癌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和传统肠内营养组(TEN),每组25例,所有患者于术后第1、8天分别测定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和淋巴细胞计数(TLC),临床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在研究期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EEN组较TEN组PA和TF水平以及外周血TLC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lb水平未见明显改变;肛门排气时间较TEN组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即能改善营养状态,维护和促进胃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方法。方法:对我院2004年5月~2008年7月收治的278例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所有患者无一例死亡,无严重的并发症,无明显的肝肾功能损害。结论: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既能改善营养状态,促进肠功能的恢复,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临床护理经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手术64例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食管上段癌12例,中段癌30例,下段癌22例;颈部吻合16例,主动脉弓上吻合36例,主动脉弓下吻合12例。全部患者术中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12 h应用肠内营养支持,营养时间1~10 d。结果:全部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吻合口漏发生,切口轻度感染3例,肠内营养早期出现轻中度腹胀、腹痛5例、出现腹泻症状3例。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但护理观察与操作是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16.
王瑾  郭建波  黄飘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4):649-650
目的通过对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观察,探讨其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为肠内营养的护理提供指导。方法对56例食管癌术后患者,从术后6小时开始由手术中留置的十二指肠管内注入适量的全流质营养液。手术后14天测定患者的血浆白蛋白(ALB)、肱三头肌皮褶厚度(FSF)、外周血淋巴细胞、转铁蛋白等指标,并与术前比较。结果56例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护理满意,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转铁蛋白等有明显改善。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方法简单、安全、无副作用,且费用低,能改善术后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经验、安全性、康复价值.方法 对5年来施行胃癌根治术后同时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26例患者进行分析,观察其临床症状;监测术前、术后第8天体重、血红蛋白、白蛋白变化并进行对比.结果 26例肠内营养患者均能耐受,无不适及并发症的发生,肠蠕动恢复快,三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有效,可较好地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9.
王凌峰  陶木生 《安徽医学》2010,31(5):473-474
目的探讨食管癌、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对患者机体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6例手术治疗的食管癌、胃癌患者随机分为EEN组和全肠外营养(TPN)组,EEN组于术中将肠内营养管置入空肠内,术后第1d予以肠内营养(EN),维持7~10d,患者能较正常地口服营养液或进食半流饮食后停止;TPN组于术后进行常规输液治疗,肠蠕动完全恢复,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7d测量患者体重,检测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记录肛门排气时间,观察术后有无吻合口漏、切口感染、腹胀、腹痛等并发症。结果肛门排气时间EEN组为(48±6)h,TPN组为(72±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8,P〈0.05);EEN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体质量维持等方面明显优于TPN组。结论术后EEN较TPN有利于食管癌、胃癌术后胃肠功能的尽早恢复和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食管癌、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机体恢复的影响.方法 手术治疗的食管癌、胃癌患者64例分为营养组和对照组各32例,营养组于术中将肠内营养管置入十二指肠或空肠内,术后24小时予以肠内营养,维持7-10天,患者能较正常地口服营养液或进食半流饮食后停止;对照组于术后进行常规输液治疗,肠蠕动完全恢复,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分别于术前1日和术后7日测量患者体重,检测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记录肛门排气时间,观察术后有无吻合口漏、肺部及术野感染、腹胀、腹痛等并发症.结果 肛门排气时间营养组为(48±4)小时,对照组为(72±6)小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36,P<0.05);营养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体重维持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食管癌、胃癌术后胃肠功能的尽早恢复和患者体重的维持,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