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阚方旭  任爱华 《中医杂志》2003,44(Z2):33-34
胸痹病迄今为止仍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亟应研究对策的社会问题之一.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阳微阴弦,本虚为脏腑虚损,功能低下或失调,标实为气滞、血瘀、痰阻、寒凝、热结等,本虚标实互为因果,最终发展为心脉痹阻而出现心痛发作.  相似文献   

2.
关于胸痹心痛之郁热伤络病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晓  姜萍 《中医杂志》2003,44(8):636-637
冠心病心绞痛一般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对其病因多认为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等,病机为本虚标实,实者有寒凝、血瘀、痰阻、气滞,痹阻胸阳、阻滞心脉;虚为心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据此辨治,有较好的效果。目前对冠心病的治法来源于长期的临床经验,随着生活水平及方式的变化,胸痹心痛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应该有新的变化。1 郁热伤络是胸痹心痛的重要病机之一  相似文献   

3.
苏虹  李仕林 《山西中医》2010,26(6):10-11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其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脏腑气血阴阳亏损、功能失调为本,以痰浊、血瘀、寒凝、气滞等痹阻心阳、阻滞心脉为标。笔者跟随张翠英教授临证观察,从痰瘀着手,以健脾祛痰,化瘀通脉为基本大法治疗胸痹心痛,效果良好,兹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气滞、血瘀、痰浊为标,脏腑功能虚损、阴阳气血失调为本,属本虚标实证。当气滞、血瘀、痰浊交相为患,气血不畅痹阻心脉时,则胸痛猝然发作,即所谓“不通则痛”。笔者以中医辨证施治理论为基础,以活血化瘀为基本治法,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辨病辨证相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王明福主任医师为北京市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近40年,在中西医结合诊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跟从王师2年余,兹将其经验总结如下.1病因病机古籍中并无"冠心病"的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本病的病机以痰浊、瘀血、气滞寒凝、气阴两虚,痹阻心脉等引起,但"阳微阴弦"是基本病机,病位在心,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关系密切.其病性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虚者以气虚、阴虚多见;实者不外气滞、寒凝、痰浊、血瘀,并可交互为患.但虚实均以心脉痹阻不畅,不通或不荣则痛为病机关键.《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则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中医将本病分为阴寒凝滞,痰浊内阻,气滞血瘀,心肾阳虚等证,治疗以辨证为主,结合辨病.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归属"胸痹""真心痛"范畴,病因为外感寒邪、饮食不调、情志不畅、年老体虚等,病机为心脉痹阻,"阳微阴弦",病位在心,与肝、脾、肺、肾密切相关,病理变化总归本虚标实,气血阴阳亏虚为本,气滞、血瘀、痰浊、寒凝为标,治疗上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尤应重视补益心气,活血通脉。人体以五脏为核心,五脏之间相生相克,在生理、病理上相互联系,是从五脏论治的基础。在辨证论治中,要以祛邪扶正为主,注意整体观念,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7.
胸痹病机为心脉痹阻,其病位以心为主,多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表现为气阴两虚,虚实夹杂。辨证施护分寒凝心脉、心血瘀阻、痰浊内阻、心气虚弱、心肾阳虚型。  相似文献   

8.
胸痹心痛临床证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胸痹心痛是由邪痹心络、气血不畅而以胸闷心痛 ,甚则心痛彻背 ,短气喘息不得卧等为主证的心脉疾病 ,类似于西医的冠心病、心绞痛。本病可反复发作 ,常因寒冷、过饱、情志刺激等因素而引起急性发作。临床中医治疗本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但笔者认为在施治过程中尚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胸痹心痛急性发作当速效止痛中医认为 ,胸痹心痛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 ,急性发作时以邪闭心脉为主 ,故此时治疗当遵“急则治标”之则 ,以通为法。盖心脉通畅 ,血运自如 ,其痛自止 ;心脉通畅 ,心气得充 ,正气易复。否则 ,邪闭不通 ,致心痛持续不得缓解 ,易演变…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本证的发生与寒邪内阻、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其病位以心为主,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如肾虚、肝郁、脾失健运等.本病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本虚体实,虚实夹杂.发作期以标实表现为主,并以血瘀为突出表现.我们在辨证施治患者的同时予以辨证施护,收到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以胸闷、胸痛、心悸、气短、乏力为主要表现,中医辨证属胸痹、心痛、心悸等范畴,其病机多属本虚标实之证,多由于年老体衰、阴阳失调、脏腑气血功能虚损,而致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等痹阻心脉。临床实践中医家对冠心病的论治各有不同,本文则着重以五脏为切入点对冠心病的辨证论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王昕旭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20(12):1085-1085,1088
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调肝养血之名方。原方由柴胡、当归、芍药、白术、茯苓、甘草、薄荷、煨生姜组成:原用法为制成粗末,每服6克,水一大盏,煨生姜一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五至七分,去渣热服,不时(水煎服);或丸剂吞服每日2次,每次6克。主治肝郁血虚之证。症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于、神瘦食少或见往来寒热,或月以不调,乳房作胀,舌质红,脉弦两虚者。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得以条达为主药;白芍酸甘微寒,养血滋阴,柔肝缓急;  相似文献   

12.
以典型病例列举的形式报道了八正散治疗外眼疾病的治疗观察,虽然疾病的部位不同,但病机、病因相同,所以采用八正散的作用在临床上加减灵活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导赤散由生地、木通、竹叶、甘草梢组成。有导心经之热从小便出之功能,故名。如《删补名医方论》所云:“赤色属心,导赤者,导心经之热从小肠出。”本方主治心经有热诸症。笔者在临床中,将导赤散入伍于方中,治疗外科常见病,获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杏苏散是《温病条辨》用于治外感凉燥的方子,症见头微痛,咳嗽痰稀,鼻塞咽痛,苔白脉弦。笔者用此方加浙贝、大力子、瓜蒌壳,少量频服治疗外感咳嗽,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故不揣冒昧,报道于此,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5.
“四逆散”由柴胡、杭芍、枳实、炙甘草四药组成。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胃气上逆所致之心下痞满、噫气不除、胃反呕吐等症。旋复代赭石汤四逆散旋复代赭石汤两方合用,增强肝的升发、疏泄;脾的升清及运化,胃气得以和降。四逆散加旋复代赭石汤治疗气机不畅、肝郁脾虚、肝脾不和而致的崩漏,脾失健运、神经官能症及更年期综合症等诸多病症疗效较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1 临床资料 232例胆石症患者中,男134例,女98例,年龄30~40岁46例,41~50岁82例,51~60岁67例,61~75岁37例,全部病人均经B超检查确诊,部分病人做了胆囊造影,结石属充满泥沙型65例,属充满型大小不等者49例,单发结石66例,多发结石52例,结石直径0.1~0.5cm者121例,0.6~1.5cm者76例,最大结石直径为2.0cm,合并胆囊炎者196例,并发胆绞痛者92例。  相似文献   

17.
愈痛散胶囊治疗偏头痛9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纯中药制剂愈痛散胶囊治疗偏头痛90例,总有效率94.4%,服药最短时间3d,最长21d,平均7.5d.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合性溃疡(CU)的疗效。方法:选择135例CU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常规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69例,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3.9%和95.6%。而对照组为59.1%和86.4%。而复发率分别为21.7%和72,7%(x^2=5.082。41.772,P〈0.05),两组治愈率和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U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十九味散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诊断为慢性胃炎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应用十九味散治疗,每日两次,每次15g;对照组45例,应用奥美拉唑治疗,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治疗前后行胃镜检查,观察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12例(26.67%),显效15例(33.33%),有效13例(28.89%),无效5例(11.11%);对照组:临床痊愈5例(11.11%),显效9例(20%),有效21.ff4(46.67%),无效10例(22.22%)。结论:十九味散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明显优于阳性对照,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银翘马勃散出自清代著名医家吴溏所著的《温病条辨》一书,此方是由银翘散加减组成,银花、连翘、牛蒡子清热解毒,射干、马勃清利咽喉,清热消炎。笔者根据30年临床经验用本方加减治疗儿科多种疾病有效率达90%。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