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O型血孕妇IgG抗A或抗B抗体效价的高低与ABO系统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对360例ABO血型不合的孕妇进行血型抗体效价检测,并对其新生儿进行新生儿溶血病检测,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当孕妇血型抗体效价分别为≤1:32、1:64、1:128、1:256、≥1:512时,ABO系统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分别为10.9%、17.4%、52.0%、71.4%和81.3%,母亲IgG抗A或抗B效价与ABO系统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呈正相关(r=0.885 6)。结论孕妇体内IgG抗A、抗B以及抗AB抗体的浓度,是影响ABO系统新生儿溶血病严重程度的因素之一,因此,对夫妇ABO血型不相合的孕妇,进一步检测其体内相应的IgG抗A和(或)抗B效价,为预测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的可能性以及严重程度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有着比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孕妇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效价检测在夫妻ABO血型不合中对母婴血型评估的差异性,并分析检测孕妇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 HDN)之间的联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798例夫妻ABO血型不合孕妇,所有孕妇均在产前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IgG抗体效价检测,并测定婴儿的血型,分析IgG抗体效价检测对夫妻ABO血型不合孕妇母婴血型差异评估及与HDN发生的关系。结果 798例夫妻ABO血型不合孕妇中,母婴血型不合率为50.50%,其中孕妇血型为O型占25.63%,高于A型8.52%、B型7.27%,孕妇血型为O型,丈夫为AB的母婴血型不合率为100.00%;798例夫妻ABO血型不合孕妇中,IgG抗体效价<1∶64占比为80.45%,1∶64占比为8.65%,1∶128占比为6.14%,1∶256占比3.26%,≥1∶512占比1.50%;其中O型血孕妇IgG抗体效价≥1∶64占比19.55%,A型3.13%,B型3.26%;IgG抗体效价≥1∶64诊断HDN的灵敏度84.44%(38/45),特...  相似文献   

3.
产前血型抗体水平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血型不合夫妇的产前血型IgG抗体水平 ,探讨预防及诊治新生儿溶血病 (IIDN)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夫妇ABO血型不合者 4 91例 ,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相关检测及归纳分析。结果 夫妇ABO血型不合发生率为 35 .4 %。 4 91例ABO血型不合调查中 ,IgG抗A(B)效价 <6 4占 2 7.6 0 %效价≥ 6 4占 4 8.9% ,效价≥ 2 5 6占 2 3.5 %。孕产史与IgG抗体水平成正比。妊娠中IgG抗体变化与胎儿血型密切相关。相关调查结果与临床追踪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相符。结论 夫妇血型不合应及时检测产前血型抗体 ,可预报HDΝ发生及胎儿受害程度 ,相关结果对临床诊治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ABO新生儿血型检测结果,探究各血型新生儿的溶血病发生率。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的124例母婴血型检测对比中不匹配的黄疸患儿进行研究,实施新生儿与父母ABO血型比对、母亲不规则抗体以及新生儿溶血病实验分析不同血型新生儿的溶血病发生率。导致新生儿黄疸、肝脾损害、贫血、高胆红素血症、严重感染等,严重时可引发神经系统症状、胆红素脑病、心衰甚至死亡。临床上由ABO血型不一致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远远高于其他血型系统。结果 研究分析结果中,124例母婴血型检测对比中不匹配的黄疸患儿中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含69例,溶血病发病率为55.65%,在69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中,含27例抗球蛋白阳性者,约39.13%;含43例游离抗体阳性者;约62.32%;含66例抗体释放阳性者;约95.65%。结论 研究表明,在ABO新生儿的溶血病检测中,病症的发生率较高,通过对。不匹配的母婴血型黄疸患儿进行血清指标检测具有重要的铺垫作用,具有较高的早期病症诊出率,进而减少病症对患儿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海高原地区ABO母儿血型不合的发病特点,并通过孕期中药治疗,观察血清抗体滴度的变化和对新生儿溶血病的影响,为中药治疗的有效性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100例ABO血型不合的患者进行抗体滴度检测,并给予中药治疗,观察中药治疗后抗体滴度的变化及新生儿发生溶血病的发病率,观察用药时间长短与抗体滴度变化的关系,抗体滴度与分娩孕周的关系,观察分娩结局。结果:中药治疗对血型不合患者的早产率有降低作用;中药治疗后新生儿溶血发生明显降低,新生儿死亡率下降。中药治疗时间越长,抗体滴度下降效果越好,溶血发生率越低。结论:高原地区ABO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的发病率为2.4%,中药治疗有效率为86%,中药治疗可降低血清抗体滴度水平,降低溶血病的发病率,减轻病变程度,治疗效果与治疗时间成正相关,早期中药干预治疗对提高分娩结局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ABO母儿血型不合是孕妇与胎儿之间因血型不合而产生的同族血型免疫性疾病。胎儿由父亲遗传而获得的血型抗原恰为母亲所缺少,此抗原通过胎盘,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免疫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抗原抗体相结合而使胎儿红细胞凝集破坏,发生溶血。我对于1992年11月至1993年3月治疗护理此患儿11例,男7例女4例,母亲血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配组筛检红细胞与混合O型红细胞筛检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不规则抗体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2月至2008年3月诊断为新生儿溶血症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及其母亲的EDTA.K2抗凝血标本316份,设立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配组筛检红细胞方法,对照组使用混合O型红细胞筛检方法,分别对316份血液样本进行血型鉴定、红细胞分散试验、红细胞直接抗球蛋白试验、血浆及红细胞放散液中抗体的检测及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对比两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不规则抗体的检验结果,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16例诊断为新生儿溶血症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EDTA.K2抗凝血标本中,检出母婴ABO血型不合(ABO系统抗体)124例,为红细胞放散液和(或)新生儿血浆中检出具有致敏性;观察组检出婴儿红细胞放散液及母婴血浆中红细胞的血型不规则抗体8例,其中抗-M有4例抗-c有1例,抗-D有1例,抗-cE有1例,抗-E有1例;对照组检出婴儿红细胞放散液及母婴血浆中红细胞的血型不规则抗体6例,抗-M有2例,抗-c有1例,抗-D有1例,抗-cE有1例,抗-E有1例,两组检验结果存在一定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配组筛检红细胞的方法检验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不规则抗体效果优于混合O型红细胞筛检,精确率高,可有效预防抗-M的漏检,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71例血样的血型血清学监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新生儿血样检测及其母血清血型抗体水平调查 ,探讨诊断新生儿溶血病 (HDN)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 71例新生儿血样 ,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HDN的相关检测分析。结果 明确母婴血型不合HDN诊断 2 2例 ,可疑 1例 ,排除 4 8例 ;排除HDN组血型分布均匀 ,确诊HDN组均为A或B ,且B抗原分布为 14例 ;HDN血型血清学检出 1项阳性 9例 ,2项阳性 7例 ,3项阳性 7例 ,确诊HDN组母血清IgG抗体效价明显高于非HDN组。结论 检测新生儿血样及其母血清型抗体水平 ,对预防HDN发生及胎儿受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的临床特点及MRI特征。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急性胆红素脑病患儿6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高胆红素血症患儿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病因及MRI特征。结果ABO血型不合溶血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感染为观察组的病因前3位;原因不明、母乳性黄疸、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为对照组的病因前3位;观察组的病因ABO血型不合溶血病、G6PD缺乏、感染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病因原因不明、母乳性黄疸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RI未见异常5例(8.33%),低于对照组57例(95.00%),T1WI苍白球对称性高信号、其他部位高信号分别为46例(76.67%)、9例(1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例(3.33%)、1例(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的主要病因为ABO血型不合溶血病、G6PD缺乏和感染,MRI主要表现为T1WI苍白球对称性高信号。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溶血病(HDN)是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生成增加所致黄疸的典型性疾病,在人类26种血型系统中以ABO、Rh血型系统不合引起的溶血最常见,其发病所占溶血的比例分别是83.5%和14.6%。此病因病情重,黄疸进展快,尤其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含氧量低,黄疸程度重,易发生  相似文献   

11.
母子血型不合包括ABO血型不合和Rh血型不合两大类,其中以ABO血型不合多见。我们谈到的血型一般指红细胞血型,其中常用的是ABO血型系统,即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已知父母的血型,就可以推出子女可能是哪种血型,或不可能是哪种血型(见附表)。凡是发生过不明原因的死胎、死产或以前生的孩子有新生儿溶血病史的孕妇,都有可能发生母子血型不合。一般发生ABO血型不合的孕妇,其血型都是O型。如果孕妇血型是O型,丈夫的血型是A型、B型或是AB型的,孩子常为A型或B型,就存在ABO血型不合的可能;发生Rh溶…  相似文献   

12.
Kidd血型抗体在体内产生后抗体效价可迅速减弱至检测水平以下,检出率并不高,常合并其他血型不规则抗体,容易被漏检引起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HTR)或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HDN)[1].现将 1 例因抗-Jk...  相似文献   

13.
1951年Allen在一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的母亲血清中发现一新的抗体,称抗-Jka,检出相应的Jka抗原。该母亲姓Kidd,故被称为Kidd血型〔1〕。在临床上Kidd血型系统可以引起输血反应与新生儿溶血病,为了解JK(a-b-)抗原在Kidd血型分布的状况,笔者对来我站无偿献血的捐血者14639例进行了血型调查分析,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1 一般资料孕妇××,27岁,在围产保健第33周时做HDN(新生儿溶血病)产前检查:ABO血型,女方O型、男方A型;RhO(D)双方均阳性;孕妇血清中发现有不规则抗体。经血清学检查:血清中含有抗-A、抗-B、抗-H抗体,血型鉴定为类孟买型OBm。由于在围产期已证实孕妇为罕见血型,为了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安全,医院做好了一切接生准备,特别是做好了随时行剖宫产手术的准备工作。例如在术中注意手术操作轻、准,遇到大出血时可行子宫动脉、髂内动脉结扎,或子宫切除术等止血措施,以确保产妇的安全,由于准备充分,当孕妇第38周出现临产先兆时,紧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分析孕产妇不规则抗体产生的频率与特异性,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在孕产妇整个妊娠周期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法对2010年1月-2020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输血医学科生产备血的孕产妇做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抗体筛查结果阳性的做进一步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 11 169例抗体筛查结果中52例为阳性(0.47%),其中Rh血型系统26例(50.0%);MNS血型系统9例(17.3%);Lewis血型系统5例(9.6%);kidd血型系统1例(1.9%);3例(5.8%)抗体水平较弱,未检出特异性;1例(1.9%)温自身抗体;7例(13.5%)患者拒绝检测。A型Rh阳性15例;B型Rh阳性9例;O型Rh阳性11例;AB型Rh阳性4例;A型Rh阴性4例;B型Rh阴性5例;O型Rh阴性2例;AB型Rh阴性2例。结论 孕产妇抗体筛查阳性不仅会造成交叉配血困难,给安全输血带来难度,而且会造成妊娠生产不良反应,严重的会发生新生儿溶血病。整个妊娠周期的不规则抗体筛查是保障孕产妇安全生产,早预防、早治疗新生儿溶血病,以及孕产妇安全输血的前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的56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临床危险因素。结果 56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病因主要为母乳性黄疸(37.7%)、ABO血型不合溶血(16.4%)、感染相关因素(15.2%)、围产期相关因素(12.1%)、胆汁排泄障碍(6.3%)、红细胞增多症(5.0%)和先天性因素(4.5%)。母乳性黄疸、ABO血型不合溶血、感染相关因素、围生期相关因素、胆汁排泄障碍、红细胞增多症、先天性因素和其他不明原因为危险因素(P<0.05),而与性别无关(P>0.05)。围生期的危险因素有孕母年龄、胎龄、出生体质量、1 min Apgar评分、产式、宫内窘迫、催产素、出血、开奶时间、胎粪排出时间和喂养方式(P<0.05),而性别和胎次则不是危险因素(P>0.05)。结论母乳性黄疸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母乳性黄疸和ABO血型不合溶血等;围生期危险因素为孕母年龄、胎龄和出生体质量等。  相似文献   

17.
张秋丽  周俊 《人民军医》2012,(12):1197-1198
Rh血型是已知最复杂的红细胞血型系统,其抗原已发现40多种,在输血医学上的临床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系统。因患者血清中存在Rh血型抗体导致配血不合的报导较多,而因献血者血清Rh血型抗体导致的配血不合则较少见。现将因献血者血清存在抗-E抗体引起交叉配血不合1例的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RhD抗原是表达在人类红细胞表面的血型抗原,其在免疫原性和临床上的应用仅次于ABO血型系统,相应的抗Rh(D)抗体在血型鉴定和预防新生儿溶血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抗Rh(D)多克隆抗体来自健康人的血清,由于来源受限和血浆制品的安全问题,人们开始了抗Rh(D)的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抗体的研究。国外研制的抗Rh(D)的单克隆抗体已成功用于血型鉴定,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单克隆或者基因工程抗Rh(D)抗体作为多克隆抗Rh(D)抗体的替代品,在临床上用于预防Rh(D)免疫和新生儿溶血。本文对抗Rh(D)抗体制备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新生儿贫血的主要原因,力求早诊断、早治疗,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及致残率.方法 对41例早期新生儿贫血患儿,分组列表分析病因,尽量达到客观准确.结果 41例新生儿贫血,其中输血9例,其余对症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 早期新生儿贫血,以失血、溶血为主要原因,失血以胎 - 母输血为主,溶血以ABO血型不合为主.  相似文献   

20.
输血治疗已成为临床抢救急性或慢性失血患者的重要手段,准确的交叉配血是临床安全输血的重要保证。为保证输血治疗安全有效,应为受血者提供ABO、Rh血型同型且交叉配血相合的血液。但受一些疾病的影响,如血液病、肿瘤、肾脏病、严重的肝脏疾病、多次妊娠、慢性贫血反复输血等患者均可能产生免疫性抗体,导致交叉配血不合。笔者就工作中遇到因自身抗体引起交叉配血不合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