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颈部淋巴管瘤的MSCT及MRI表现特征,旨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小儿颈部淋巴管瘤的CT及MRI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观察和分析病变的部位、累及的间隙、形态、结构、密度/信号及增强等表现。结果病变分别位于颈上、中、下部和颈浅间隙、颈动脉鞘间隙、颈深间隙,其中大部分位于颈中部(共20例)和颈动脉鞘间隙(共21例)。CT及MRI表现为多囊型28例,病变范围较大,形态不规则,内有分隔,沿颈部间隙蔓延;其中16例囊壁和分隔较薄,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囊内容物于CT呈水样密度,于MRI呈长TI、长T2信号。单囊型4例,病变较小,为圆形或类圆形,其中2例壁薄,增强壁轻度强化,囊内容物密度和信号与多囊病变相似。合并感染4例,其中多囊型3例、单囊型1例,囊壁及分隔增厚,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囊内容物密度/信号与肌肉密度相仿,增强囊壁及间隔中度强化。合并出血10例,其中多囊型9例、单囊型1例,CT显示囊内容物密度明显增高,于MRI呈T1及T2混杂信号,可见液液分层。结论 CT及MRI能显示小儿颈部淋巴管瘤的特征性表现,故对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软组织淋巴管瘤影像学特征以利于临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软组织淋巴管瘤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行X线检查,其中24例行CT检查(10例增强检查),35例行MRI检查(1例增强检查),2例患者同时行CT及MRI平扫检查.结果 57例病灶X线均见局部软组织肿大.4例海绵状淋巴管瘤CT示弥漫性软组织肿胀伴多个点状低密度影;18例多房囊性淋巴管瘤表现为囊腔内水样低密度或混杂密度,其中12例颈部病变沿颈部肌间隙生长,5例多房囊性淋巴管瘤和1例单房囊性淋巴管瘤显示囊壁,分隔动、静脉期均见轻度强化(多见静脉期强化明显);13例海绵状淋巴管瘤MRI弥漫性软组织肿胀伴其内两端变钝,蚓状、匍匐状低信号,21例多房囊性淋巴管瘤中15例为稍长T1长T2信号、1例单房囊性淋巴管瘤表现为混杂信号.结论 应用X线平片结合MRI联合检查模式为儿童淋巴管瘤最佳诊断方式,此模式能够为临床提供重要诊治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分析儿童颈部淋巴管瘤的CT表现和CT诊断价值.方法 9例淋巴管瘤中6例为囊性淋巴管瘤,3例为海绵状淋巴管瘤.螺旋CT平扫9例,平扫同时增强扫描3例.结果 淋巴管瘤在CT表现为颈部边界清晰的囊性肿物,位于颈动脉间隙或颈外侧间隙,有明显占位效应,沿邻近疏松组织间隙蔓延生长.囊性淋巴管瘤表现为水样密度,密度均匀,有分隔,囊性区无强化,囊壁及分隔轻度强化.海绵状淋巴管瘤密度不均,可见低密度背景下等密度或略高密度的点片状和条状.结构,CT增强扫描特征为低密度区无强化,囊壁及分隔呈点状、条状、网格状强化.结论 CT检查可清晰显示淋巴管瘤的位置、形态、大小和蔓延范围,依据其部位、内部结构和CT特点可作出准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外皮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 1例进行上腹部CT及MRI扫描;5例行MRI扫描,并回顾性分析6例经组织学证实的血管外皮瘤的CT及MRI表现。结果 4例血管外皮瘤位于颅内,1例发生于颈椎椎管,1例发生于肝脏。CT及MRI表现:1例肝脏血管外皮瘤CT平扫为类圆形稍低密度,其MR平扫表现为边界模糊的稍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均显示均匀显著强化;4例颅内脑外血管外皮瘤及1例颈椎椎间孔血管外皮瘤MRI表现:与脑灰质比较,病灶均呈类圆形等T1、等T2信号;增强后均显著均匀强化。结论 1例肝脏血管外皮瘤CT和MRI增强后显著强化,强化时间持续7分钟以上是肝血管外皮瘤较典型的影像表现,颈部及颅内血管外皮瘤MRI平扫为稍长T1稍长T2信号;增强后持续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5.
肾上腺肿瘤的MSCT、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SCT、MRI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的MSCT及MRI表现.28例均行MSCT扫描(平扫及增强),19例患者加行MRI扫描,分析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界、信号及强化特征.结果 28例共31个病灶,肾上腺腺瘤9例,边界清晰,CT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未显示钙化,有轻度强化,MRI表现为信号均匀,无坏死囊变;嗜铬细胞瘤6例,呈混杂密度和信号,CT明显不均匀强化,MRI T1WI类似于肝脏,T2WI呈明显高信号,信号不均匀;皮质癌5例.CT呈不规则大肿块,边缘模糊,不均匀增强,MRI表现为稍长或等T1混杂T2信号;转移瘤2例,源于肺癌及乳腺癌转移,CT呈均匀稍低密度,有轻微强化,MRI为长T1长T2信号;节细胞神经瘤1例,CT为实质性肿块,增强不明显,MRI为长T1长T2信号;髓质脂肪瘤3例,表现规则肿块,边界锐利,呈脂肪性密度强化不明显,MRI短T1长T2信号;囊肿2例,较规则,边界清晰,增强无强化.结论 MSCT、MRI对评价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和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SCT、MRI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的MSCT及MRI表现.28例均行MSCT扫描(平扫及增强),19例患者加行MRI扫描,分析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界、信号及强化特征.结果 28例共31个病灶,肾上腺腺瘤9例,边界清晰,CT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未显示钙化,有轻度强化,MRI表现为信号均匀,无坏死囊变;嗜铬细胞瘤6例,呈混杂密度和信号,CT明显不均匀强化,MRI T1WI类似于肝脏,T2WI呈明显高信号,信号不均匀;皮质癌5例.CT呈不规则大肿块,边缘模糊,不均匀增强,MRI表现为稍长或等T1混杂T2信号;转移瘤2例,源于肺癌及乳腺癌转移,CT呈均匀稍低密度,有轻微强化,MRI为长T1长T2信号;节细胞神经瘤1例,CT为实质性肿块,增强不明显,MRI为长T1长T2信号;髓质脂肪瘤3例,表现规则肿块,边界锐利,呈脂肪性密度强化不明显,MRI短T1长T2信号;囊肿2例,较规则,边界清晰,增强无强化.结论 MSCT、MRI对评价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和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漆明刚  伍丹 《西部医学》2011,23(10):1977-197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小儿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淋巴管瘤MS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三维重建,其中4例同时行增强扫描。结果 CT表现为沿颈部肌间隙生长的囊腔,囊腔内呈水样低密度或混杂密度。其中多房囊性4例,单房囊性1例,延伸至纵隔合并出血1例;3例多房囊性和1例单房囊性显示囊壁及分隔,动、静脉期均见轻-中度强化(静脉期强化明显)。结论 MSCT检查能清晰显示颈部囊性淋巴管瘤的部位、大小及延伸(累及)范围,对诊断和术前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淋巴管瘤的CT、MRI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淋巴管瘤的病例资料,CT检查者14例,MRI检查者9例,总结其CT及MRI表现特点。结果:根据淋巴管瘤的发生部位将其分为两组,即非实质性脏器组16例,实质性脏器组4例。典型CT、MRI表现为单囊或多囊分隔状薄壁囊性病变,形态各异,爬行或塑型生长,少钙化,但位于肾上腺的淋巴管瘤囊壁及分隔可见钙化。CT对于病变的钙化显示优于MRI,而MRI对病变的囊性特征、病变内成分的判断优于CT,并能完整显示囊壁及分隔。结论:淋巴管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及MRI的影像表现有互补,二者联合应用对其定位及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淋巴管瘤的CT诊断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淋巴管瘤的CT影像表现和CT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 4例淋巴管瘤的CT表现。结果:发生在颈部18例,肠系膜11例,腹膜后7例,后胸壁5例,纵隔2例,左侧腋窝并同时累及颈和纵隔1例。表现为囊性、边界清楚或不清的肿块影。增强CT扫描肿块囊内不强化,囊壁或囊肿内分隔有轻度强化。结论:淋巴管瘤的CT影像具有特征性,CT可以很好地显示肿瘤的密度、大小、形状和范围,是诊断淋巴管瘤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讨论多层螺旋CT、MRI对于胰腺间叶组织来源肿瘤的诊断价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过临床确诊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胰腺肿瘤CT、MRI的表现进行诊断总结分析.结果 病变分布情况:4例位于胰腺体部,2例位于胰腺头、颈部,1例位于胰腺尾部.主要影像特征5例表现CT平扫胰腺低密度囊性病灶,2例变现为实性病灶,MRI检查主要表现胰腺内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及混杂异常信号病灶,病灶边界清晰或不清.后经手术、病理证实胰腺淋巴管瘤2例,脂肪瘤3例,畸胎瘤1例,胰腺淋巴瘤1例.结论 多层螺旋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联合应用,对于诊断胰腺少罕见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颈胸部血管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颈胸部血管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胸部血管淋巴管瘤9例,CT平扫+增强7例;MRI扫描8例,其中6例增强;多普勒超声检查7例,回顾性分析颈胸部血管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9例病灶均表现为囊实性或多房性肿块,囊性为主,病灶沿组织间隙蔓延生长4例,向纵隔内生长3例,MRI显示:液-液平征3例。CT或MRI增强扫描示实质及分隔轻中度强化,延迟期强化明显。USG表现为网格状低回声光团,CDFI示点片状红蓝血流信号。结论对颈胸部皮下血管淋巴管瘤,行多普勒超声检查为首选方法;对于病灶向纵隔内延伸应首选CT或MRI检查,三者结合起来可较全面地显示病变特征,提高血管淋巴管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肝胆管囊腺瘤2例CT及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胆管囊腺瘤CT及MRI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点,评价CT及MRI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胆管囊腺瘤的CT及MRI表现,并作文献复习。2例患者均行CT及MRI平扫及MRI动态强化。结果:CT平扫2例均为巨大类园形囊性低密度影,囊内密度较均匀,囊内可见线状分隔;MRI平扫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1例部分囊腔呈T1信号改变,囊壁及分隔光滑、均一,MRI增强扫描见囊内分隔及囊壁早期轻度强化,静脉期信号进一步增高,延迟期信号仍高于肝实质,未见乳头状突起及壁结节征象。结论:肝内囊腺瘤少见,常因误诊导致治疗延迟,CT及MRI能显示囊腺瘤的一些特征,尤其MRI能清晰显示囊壁、分隔的情况及囊液成分,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李旭丹  梁峰  邹建勋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8):893-893,899,F0004
目的提高对颈部巨淋巴结增生症CT、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颈部巨淋巴结增生症的CT、MRI表现。其中行CT检查6例,MRI检查2例。结果8例均为血管透明型。6例CT平扫表现为侧形或卵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晰,密度均匀:2例MRI平扫为卵圆形软组织肿块,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信号较均匀,增强扫描后8例病灶均呈明显强化改变,其强化程度接近颈动脉,有一定的特征性。结论颈部巨淋巴结增生症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颈部淋巴管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管瘤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学证实的颈部淋巴管瘤的CT资料,CT平扫11例,同时增强扫描5例.结果11例中,囊性淋巴管瘤7例,海绵状淋巴管瘤4例.颈部淋巴管瘤的CT特点:①单囊性肿块3例,多囊性肿块4例;②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③沿疏松结缔组织浸润性生长;④合并出血或感染,瘤内显示斑片状高密度影;⑤增强扫描囊壁及分隔部分强化显影.结论CT检查对颈部淋巴管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眼眶淋巴管瘤的MRI表现,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眼眶淋巴管瘤的MRI表现特点。20例均行MRI扫描,其中17例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20例中,5例为局限性淋巴管瘤,其中3例位于肌锥外间隙,2例位于肌锥内间隙;单囊型2例,多囊型3例。15例为弥漫性淋巴管瘤,同时累及肌锥内外间隙,4例累及眼睑,1例同时累及泪囊;单囊型2例,多囊型13例。局限性淋巴管瘤表现为局部类圆形肿块,边缘不规则或规则,边界清晰;弥漫性淋巴管瘤表现为弥漫不规则肿块,边界欠清晰,信号不均匀。MRI表现:2例呈长T1长T2信号影(与眼外肌信号相比),信号均匀;18例呈高、等、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显示14例轻中度不均匀强化,3例无强化。结论 MRI能准确显示眼眶淋巴管瘤的部位及形态,尤其对肿瘤内部信号特征的改变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9):101-103+107
目的探讨儿童体表淋巴管瘤的磁共振影像学表现,评价磁共振影像诊断在儿童体表淋巴管瘤的价值,提高对淋巴管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年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的儿童体表淋巴管瘤42例的磁共振影像。结果单纯囊性淋巴管瘤26例,海绵状淋巴管瘤9例,血管淋巴管瘤7例。40例均表现为多房囊性结构,2例表现为单囊结构;18例病例可见液液平面;7例见血管穿行征;4例可见血管挤压征;20例表现为混杂信号,22例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颈部及腋下大部分淋巴管瘤呈侵袭性生长,四肢及头皮肿物呈爬行性生长。结论儿童体表淋巴管瘤磁共振影像具有一定的特征,磁共振对儿童淋巴管瘤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能准确判断病灶的范围,对临床手术评估及内科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儿童腹部囊性淋巴管瘤MRI与CT影像学表现并分析两种影像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就诊并通过手术病理证实为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的儿童19例,回顾性分析患儿术前MRI和CT影像学检查图像特征。结果经术后病理检查发现,19例患儿中有11例位于肠系膜,5例位于后腹膜,2例位于大网膜囊,1例位于两侧肾上腺。CT图像显示病灶内壁都很薄且病灶内部形态不规则,囊性薄壁肿块为单房或多房,大的病灶围绕血管、胃壁及肠腔。部分病灶部位之间可见分隔,呈水样密度,注入对比剂后,囊壁与间隔轻度强化,囊内不强化。MRI图像显示病灶部位出现较长T1及T2信号。结论 MRI与CT检查能清楚显示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的主要位置、范围及内部特征,反应患者的具体病情,对患者术前诊断及手术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可将这两种影像学检查应用于儿童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中,帮助医生诊断并制定出科学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颈部淋巴管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3例儿童颈部淋巴管瘤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结果:儿童颈部淋巴管瘤的典型CT表现:肿瘤边缘光滑,呈密度均匀的囊性包块,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囊壁较薄,呈轻度强化,囊内不强化.肿瘤为多囊时,可见囊内有线状分隔,合并出血时,可见囊内有"液-液"平面.结论:儿童颈部淋巴管瘤在CT检查方面有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滑膜肉瘤(SS)的CT和MRI表现及相关的病理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SS的CT、MRI和病理学资料。结果四肢11例,躯干2例,颈部2例,纵隔1例。CT显示肿块密度大部分与肌肉密度相似或略低于肌肉密度,多不均匀;2例肿块内出现钙化,位于肿块的周边。MR检查示肿瘤软组织成分多呈T1WI等或稍低信号为主、T2WI稍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6例肿块在T2WI出现明显高信号、稍高信号和低信号的三重信号;4例T2WI脂肪抑制序列见"铺路石"征;增强扫描,10例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分隔不强化。光镜下见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双相分化为SS的特征性病理表现。结论 SS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组织病理学检查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对颈部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11例颈部淋巴管瘤患儿均行CT检查。结果11例患儿,肿块仅限于颈部9例,累及颌下间隙和(或)纵隔2例。CT平扫表现为颈部多房或单房性、薄壁水样密度肿块。结论CT可清晰显示淋巴管瘤的大小、形态和延伸范围,从而指导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