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甘温除热法在温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彩平 《中医杂志》1999,40(5):266-267
甘温除热法是李东垣创立的治法。他在《兰室秘藏》黄芪汤下自注说:“甘能泻火,《内经》云,热淫于内,以甘泻之……。”可见,甘温除热法是根据《内经》理论而创立的治法。其以性味甘温的补益中气药物为主,治疗脾胃损伤、元气虚弱为主的发热证。东垣甘温除热法的组方原则,以甘温补益中气之品为主,适佐辛苦寒凉升  相似文献   

2.
“湿温痛”是长夏和初秋易患的疾病,属《温病学》七大病证分类之一证型。该病的病因属湿热,而病机则在脾胃;一旦患上湿温病,临床上也很难区分证型,但细心观察鉴别,又能从中辨别出不同的湿温病证型,并采用相应的治则及恰当的方药治疗,如:湿重于热证型辨证论治,湿热并重型辨证论治,热重于湿型辨证论治,余邪未净型辨证论治等。经临床实践运用,收集典型例报告于后;获得较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朱晓青 《四川中医》2004,22(10):18-20
本文阐述了升清降浊的含义,详细探讨温病中升降失常机理,并从理法方药及临床角度对升清降浊治法在温病领域的应用作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卢志刚  韩雪梅 《中医药学刊》2003,21(9):1499-1500
就通下逐邪法的适用病证,运用要点,应用时机,使用注意事项及在温病中的配合运用作了初步论述,并介绍了通下逐邪法的常用药物和现代药理研究,认为通下逐邪法以逐邪为目的,通下为手段,在温病临床的应用中起十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6.
7.
温病血分证热瘀胶结的病机认识及叶桂提出的“凉血散血”是温病经典理论智慧和中医治疗特色的体现。结合现代研究对经典深入理解,从而将凉血、解毒、养阴、化瘀治法所体现的“凉血散血”恰当的辨证应用,不仅可在急性外感热病治疗中发挥疗效,也可拓展应用于内伤疾病的治疗。对中医经典的准确理解是使其服务于当代临床的根本,也是传承经典,守正创新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清透法是温病的主要祛邪大法,其运用贯穿于温病治疗的始终。由于温病卫气营血各阶段的病机复杂、证候各异且多有兼夹,故合理运用清透法,才能更有效地驱除病邪、固护正气、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温病是由外感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证,具有热象明显,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疾病.养阴生津法是温病治疗中重要而又富有特色的一种方法,贯穿于温病治疗的始末,本文从文献的角度总结养阴生津之法在温病卫气营血以及温病后期不同阶段的具体运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温热病邪为阳邪,侵袭人体,严重时深入营血,灼营耗血,煎熬为瘀,影响营血的正常运行.由此可知,热入营血即有营血瘀滞表现,活血化瘀应用于温病热入营血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就通下逐邪法的适用病证 ,运用要点 ,应用时机 ,使用注意事项及在温病中的配合运用作了初步论述 ,并介绍了通下逐邪法的常用药物和现代药理研究 ,认为通下逐邪法以逐邪为目的 ,通下为手段 ,在温病临床的应用中起十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散者收之”的病机与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素问》"散者收之"是临床使用收敛固涩法的理论依据。"散者"指人体生命物质的耗散不固,即精、气、血、津液等滑脱不禁、散失不收,主要表现为遗精滑泄、久泻久痢、尿频遗尿、自汗盗汗、各种出血、神志不定等。治疗当用"收之"之法,施以固精、涩肠、缩尿、敛汗、止血、安神等具有固涩作用的方药收敛之,以保护正气。  相似文献   

13.
"湿温病"是长夏和初秋易患的疾病,属<温病学>七大病证分类之一证型.该病的病因属湿热,而病机则在脾胃;一旦患上湿温病,临床上也很难区分证型,但细心观察鉴别,又能从中辨别出不同的湿温病证型,并采用相应的治则及恰当的方药治疗,如:湿重于热证型辨证论治,湿热并重型辨证论治,热重于湿型辨证论治,余邪未净型辨证论治等.经临床实践运用,收集典型例报告于后;获得较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心为神明之主,心包络代其行令而受邪,故在温病中邪气作用于人体所致心经之病变与心包络之变动最为显著的影响体现在神明之变,故多以神昏、神志异常为其主要的征象。邪入心包络与心经热邪二者虽有相似的病机和相同的临床证候,但亦有不同之处。中医讲求审症求因、辨证论治,故其治法也不唯一。  相似文献   

15.
清透法是历代医家治疗温病的重要方法。清即清热之意,为中医八法之一;透即透达、透出,引邪外出之意。清透法用药主要有以下特点:性寒凉。味苦辛,质地轻,气芳香。  相似文献   

16.
温病"开郁泄热"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阎清海 《新中医》1999,31(9):3-4
“开郁泄热”法在温热病治疗中占有重要位置。从《内经》到张仲景的《伤寒论》 ,直至明清时期温病学家 ,对开郁泄热法的论述和治疗各有特色。临床应根据邪热郁阻部位的不同 ,而采用相应的治法 ,无形邪热郁闭上焦 ,宜辛凉疏达 ;邪热炽盛壅郁中焦 ,宜辛寒开泄 ;有形热结阻于肠腑 ,宜行气导滞通腑 ;热邪夹秽闭塞清窍 ,宜辛凉芳香通窍。治法虽有不同 ,但其要旨均在于开郁通滞 ,使气机通畅 ,邪热外达 ,则疾病向愈。  相似文献   

17.
小儿外感温热病,早期可因阳热气盛而导致气机郁结,病变过程中由于小儿为稚阴雅阳之体、阳气易衰,而致虚寒症状出现。据此病机特点,依“热因热用”之法则,可运用辛温、甘温、辛热药物,以通阳解表、甘温益气及  相似文献   

18.
现代人体质多偏湿偏热,温病学说用途愈加广泛.中焦最易被湿热波及而产生疾病,其中“痞满”“胃脘痛”等病证尤为常见,由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与此类中医疾病有相似之处,故可借鉴温病学说清热化湿之法进行治疗.五加减正气散正是治疗以湿热为主所致脘腹胀满等病证的方药.从五加减正气散的来源及组方依据、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辨治和五加减...  相似文献   

19.
温病治疗学中的透法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透法是温病治疗学的方法之一,体现了中医治疗学的优势,温邪致病应以透邪之法为纲,邪在于卫分,应宣通气机,透邪于外;邪在气分,当调畅气机,寓清于透,透热于外;邪在营分则当"透热转气"使营分之邪转出气分而解;邪入血分则应以清营凉血,使邪热随斑出而向外透解。只有理解和应用好透法,才能更好的应用中医药治疗温热病。。  相似文献   

20.
清透法,即清热透邪,是针对温病是由于外感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发病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热郁这一病机特点而确立的治疗温病的基本祛邪大法。清透法用药以性寒凉、味苦辛、质地轻、气芳香为其特点。其作用则是多方面的,既有针对病变原因的,也有针对病变环节的,更有针对机体防御机能的。其作用的多环节、多因素既显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也更加显示了该法在温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