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2 毫秒
1.
目的探讨甘肃省民乐县各种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水平、病种构成及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各类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以及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986─2013年民乐县法定传染病报告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结果 1986─2013年民乐县共报告甲类传染病1种5例,乙类传染病13种18 727例,丙类传染病7种1 021例;28年传染病总发病率为307.16/10万,病种构成以呼吸道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播疾病、肠道传染病为主;肺结核病、病毒性肝炎及痢疾等传染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结论预防控制呼吸道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播疾病是今后民乐县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应加强对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病的监控力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10─2014年甘肃省武威市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及规律,了解传染病的防控效果,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10─2014年武威市法定传染病疫情的上报资料。结果 2010─2014年武威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丙类传染病共计19种65 709例,年均发病率为720.96/10万,死亡51例、年均死亡率5.60/10万;发病最高为凉州区,年均发病率为862.76/10万;全年均有病例报告,1月为发病高峰,报告6 589例、占发病总数的10.03%;以农民最多39 994例、占发病总数的60.87%;年龄以20~70岁为主,报告52 135例、占发病总数的79.34%;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分别占发病总数的69.20%和18.76%;发病居前五位的病种分别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病、手足口病、水痘和痢疾,5类传染病占发病总数的91.03%。结论甘肃省武威市乙、丙类传染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病,病毒性肝炎和肺结核病是现阶段传染病防控的重点,应对群众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宣传、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04~2010年新疆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新疆2004~2010年网络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描述。结果 2004~2010年,新疆共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34种,累计报告发病105.183 5万例,年均发病率为731.97/10万,总体发病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报告发病率居前五位的为肺结核、乙型肝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痢疾、流行性腮腺炎;春夏季发病率略高;发病年龄以青壮年和15岁以下儿童为主(39.61%、28.17%);职业以农民、学生为主(30.98%、14.71%)。结论网络直报有利于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和传染病疫情管理;以肺结核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以及以乙肝、梅毒为主的血液及性传播疾病依然是新疆公共卫生预防和控制工作的重点;同时,免疫规划针对的相关疾病的威胁不容忽视,需加大托幼机构、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控力度,做好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规律,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2009─2013年博州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并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2009─2013年博州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5种20 719例,死亡23例,年均发病率920.84/10万,死亡率1.02/10万,病死率0.11%;发病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共报告8 879例、占发病总数的42.89%,呼吸道传染病7 212例、占发病总数的34.81%,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425例、占发病总数的2.05%,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4 196例、占发病总数的20.25%。结论博州法定传染病年报告发病率上下波动,传染病分类构成以肠道、呼吸道传染病为主,传染病疾病谱未发生根本变化;手足口病、腮腺炎、流感发病率相对较高,因此传染病防控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新疆阿克苏地区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按发病日期导出2016—2020年阿克苏地区法定传染病病例报告数据,并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2016—2020年阿克苏地区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6种108 378例,年均发病率851.16/10万,死亡819例,年平死亡率6.40/10万;其中乙类传染病17种100 236例(包括按甲类报告的传染病1种1例),年均发病率787.18/10万;丙类传染病共9种8 142例,年均发病率63.98/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以血液及性传播疾病为主、占病例总数的57.23%,丙类传染病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占丙类传染病病例总数的73.63%。结论 阿克苏地区肺结核病、乙型肝炎和梅毒等传染病发病率较高,仍然是防控重点;应继续加强疾病监测,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持续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鲁甸县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及变化规律,为今后制定传染病防控策略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中国疾病控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规定所制定的年报表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09年报告乙类传染病17种,1 794例,发病率在174.79/10万~124.32/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145.63/10万;位于前5位的乙类传染病依次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麻疹、猩红热。3年间呼吸道传播疾病发病居传染病之首,占发病总数的44%,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和肠道传染病分别占发病总数的29.54%和24.08%。结论 2007-2009年鲁甸县乙类传染病发病率较高,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以呼吸道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播疾病、肠道传染病为主,应为今后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柴莉  许晓明 《地方病通报》2024,(1):65-67+88
目的 分析2017—2022年福建省武夷山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导出武夷山市法定传染病监测数据,以发病日期为统计依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法定传染病的分布特征。结果 2017—2022年武夷山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0种5 395例,年均发病率为367.51/10万,死亡8例,年均死亡率为0.54/10万,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趋势χ2=863.515)。每年10月和5—6月为发病高峰;年均发病率崇安街道最高444.09/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1),0岁~组报告发病数最多、占45.32%;散居儿童报告发病数最多、占47.30%。肠道传染病居多、占51.61%。年均发病率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166.49/10万、病毒性肝炎77.93/10万、梅毒39.31/10万、肺结核33.86/10万、感染性腹泻17.30/10万。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发病均呈下降趋势(P<0.01)。结论 2017—2022年武夷山市法定传染病总体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阿勒泰地区2004~2007年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分析,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法定传染病累计报告发病8 99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72.07/10万;发病分类构成显示,呼吸道传染病占44.33%,肺结核占该类传染病总数的96.66%,发病数呈逐年上升,猩红热存在常年散发;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占37.38%,乙肝、丙肝呈逐年上升;肠道传染病占13.58%,其中,69.78%为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在30.49/10万~44.14/10万波动,甲型肝炎发病呈下降趋势;自然医源性及虫媒传染病以布病发病为主.结论 呼吸道传染病是阿勒泰地区的主要传染病,肺结核和乙型肝炎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1975。2010年新疆石河子垦区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石河子垦区历年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75~2010年,全垦区传染病报告平均发病率1193.42/10万,发病率波动在178.09/10万~7463.06/10万;20世纪80年代发病率呈直线下降趋势,90年代以来发病态势持续平稳,90年代末以前以肠道传染病发病为主,2000年后传染病发病谱发生了变化,以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感染性腹泻和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居前五位,2010年后性传播疾病(淋病、梅毒)跃居传染病第五位。结论石河子垦区传染病总发病率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流行态势,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虫媒与自然疫源性疾病和性传播疾病是石河子垦区公共卫生和预防控制的重点,应进一步加强以上重点疾病的监测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10年襄阳市襄州区法定传染病发病的规律,为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0年襄州区传染病法定报告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区2010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5种3 042例,死亡19例。总报告发病率为240.80/10万,死亡率为1.50/10万,病死率为0.62%;以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为主。以单病种计,肺结核为乙类传染病第1位,发病率为56.52/10万;第2位是乙肝,发病率为41.56/10万;第3位是梅毒,发病率为9.82/10万;手足口病为丙类第1位,发病率为88.02/10万。结论目前影响襄州区群众身体健康的传染病居前4位的是肺结核、乙肝、梅毒和手足口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根据2008-2012年甘肃省陇南市各区县报告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分析传染病流行的特点及原因。方法收集法定甲、乙和丙类传染病的发病例数,计算发病率和构成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8--2012年陇南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3种60830例,年均发病率460.50/10万;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86.29,P〈0.001);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14种、丙类9种;发病排前五位的病种依次是乙型肝炎、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细菌性痢疾和手足口病,其中乙型肝炎和肺结核发病率最高,与其他传染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792.75,P〈0.001);近五年陇南市法定传染病共报告死亡66例,年均死亡率0.50/10万,其中结核病51例;0~9岁组发病率最高,20~29岁组以后的发病率随年龄升高而逐渐降低;陇南地区武都区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最高。结论陇南市法定传染病的流行还较严重,尤其是乙型肝炎和肺结核,因此对法定传染病的监控和防治仍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成都市青羊区54年传染病发病趋势进行分析,为政府部门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区历年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953-2006年全区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波动在156.35/10万4 750.95/10万之间。从1979年开始,传染病发病率呈明显下降的态势,1994-2006年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300/10万左右。趋势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世纪50-60年代发病居前位的麻疹、百日咳、疟疾在2000年以后已下降到急性传染病的后几位或连续10年未发病。2000年以来性病、痢疾、结核、肝炎、猩红热居传染病发病的前5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从50年代以呼吸道和肠道为主到2000年后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主。结论1953-2006年间成都市青羊区传染病发病率呈明显下降。传染病谱发生了改变,结核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已成为该区的主要传染病。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使得传染病的防治面临更加严重的形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成都市新都区2007—2011年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方法对成都市新都区5年来乙类传染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新都区2007—2011年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5种7385例,年均发病率219.33/10万,年均死亡率为0.71/10万。2007年报告发病率最高,为264.61/10万;2009年最低,为177.20/10万。发病率较高的前5位传染病分别是肺结核、乙肝、梅毒、细菌性痢疾及淋病。引起死亡的病种主要是肺结核、狂犬病、艾滋病。报告发病呈上升趋势的传染病主要为梅毒、丙肝及艾滋病等经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报告发病呈下降趋势的传染病主要为肺结核、细菌性痢疾、麻疹及甲肝等。结论2007—2011年新都区传染病年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应将发病率较高的病种及有上升趋势的传染病列入新都区今后一段时期疾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嘉兴市南湖区2008~2013年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情况,为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08~2013年嘉兴市南湖区死因监测系统年报数据库,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指标对心脑血管病死亡情况及趋势进行分析。结果嘉兴市南湖区2008~2013年居民脑血管病和心脏病的粗死亡率分别为110.94/10万,61.08/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70.66/10万,39.46/10万。脑血管病和心脏病分别占全死因的18.02%和9.92%。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在65岁以上人群中急剧上升。脑血管病平均减寿年数和减寿率分别为2.69年和2.99‰,心脏病为3.79年、2.32‰。脑血管病、心脏病死亡率都呈上升趋势,而标化死亡率却呈现下降趋势,且脑血管病标化死亡率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病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别为1.17%、-3.15%,心脏病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别为3.26%、-1.12%。结论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积极预防,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居民的健康寿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成都市流动人口传染病发病情况特征,为制订成都市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撑。 方法  结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数据,对2013年成都市法定传染病患者居住、户籍等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对比分析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传染病发病情况。 结果  共调查成都市法定传染病病例2 705例,其中流动人口666例。年龄分布上,流动人口传染病患者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居民,与常住人口相一致。相比常住人口,流动人口传染病患者较多地分布在15~29岁(χ2=73.98, P <0.001),较少地分布在45岁以上(P <0.001)。不同地区流动人口法定传染病患者分布不同(χ2=144.15, P <0.001),较多地分布在主城区、周边城区。在肠道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途径和性传播途径的传染病发病构成方面,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流动人口的发病数顺位(前五位)与常住人口和总调查人口相一致。 结论  针对成都市流动人口传染病发病情况,应加强主城区、周边城区重点区域传染病管理,高度关注肺结核、梅毒、淋病等呼吸道传染病及性传播传染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10-2012年全国除台湾、港、澳地区外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活动性肺结核和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登记率变化情况,为评价全国肺结核患者发现工作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2010-2012年全国结核病网络专报系统登记报告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数(2 731 008例)和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数(1 123 236例),统计分析各年度全国和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登记率和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登记率占同期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登记率的比率,分析2011-2012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活动性肺结核登记率和新涂阳患者登记率的变化。 结果 2010年全国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登记数占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登记数的46.2%(429 899/931 465),2012年占35.4%(316 332/894 199)。2010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登记率为69.8/10万,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登记率为32.2/10万,2012年分别为66.4/10万和23.5/10万。2010-2012年登记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登记数环比统计结果:2011年比2010年降低了3.3%,2012年比2011年降低了1.7%;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登记数环比统计结果:2011年比2010年降低了12.7%,2012年比2011年降低了16.5%。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0年新涂阳患者登记数占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登记率的范围为26.4%~66.7%,2011年为24.1%~66.3%,2012年为20.7%~63.1%。2012年活动性肺结核登记率与2010年相比有7个省(自治区)增加,平均年增加幅度为0.74%~6.97%。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降,平均年下降幅度为 0.12%~12.26%;2012年新涂阳患者登记率与2010年相比,有1个省增加,平均年增加率为2.94%,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降,平均年下降幅度为1.38%~46.33%。 结论 全国活动肺结核登记率缓慢下降,新涂阳患者登记率明显下降,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新涂阳患者登记率大幅度下降,其下降的原因值得进一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学校传染病流行特征,为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下载2008--2012年白银市白银区网络直报数据,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学描述,采用Excel2003、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8--2012年,白银市白银区学校报告法定传染病15种2224例,占总发病数的23.59%,年均发病率8.87%e;各年度均以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发病构成较高,发病数前五位的依次是手足口病(737例)、风疹(540例)、流行性腮腺炎(170例)、甲型H1N1流感(158例)和流感(133例);发病季节集中在春季(3—5月)和秋季(9~11月);全区共报告20起学校暴发疫情,占全部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83.33%,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结论当前应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以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为重点,采取综合性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国2004-2009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疫情特点,探讨时间序列资料乘积季节性模型在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分析预测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全国范围2004-2009年的肾综合征逐月疫情资料,应用时间序列资料乘积季节性模型进行拟合分析。结果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近年有所下降,但仍是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主要传染病,模型预测2010年全年的发病人数达6 025人。结论对于既有季节性、又有周期性的疫情资料,时间序列资料乘积季节性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吉林省猩红热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订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0-2019 年吉林省报告的猩红热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吉林省猩红热三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9 年吉林省累计报告猩红热病例26 614 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 71/ 10 万。一年四季均有病例发生,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出现在5-6 月和10-12 月。在各个市(州)均有发病,年平均发病率居前3 位的市(州)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23. 12 / 10 万) 、吉林市(16. 68/ 10 万)和松原市(10. 84/ 10 万),不同地区之间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男性报告病例数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 44 ∶ 1;男性发病率为11. 30/ 10 万,女性发病率为8. 08/ 10 万,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发病患者年龄集中在15 岁以下(占97. 87%),以5~6 岁报告发病率最高,报告发病率为230. 01/ 10 万。职业分布主要为学生(占41. 88%)、托幼儿童(占40. 67%)和散居儿童(占15. 96%)。 结论 吉林省猩红热发病呈周期性波动,学生和托幼儿童是发病的高危人群,冬春季是猩红热高发季节,应加强冬春季学校和托幼机构以及高发病地区猩红热疫情防控工作,有效控制猩红热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