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廊坊市615例人间布鲁氏菌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了解我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10至2014年我市各县区报告的布鲁氏菌病报告卡片和采用个案调查表对上报病例进行核实,和经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病例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10年至2014年我市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加强主动监测、加强联防联控、加强广泛宣传、加强重点人群免疫是做好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措施,才能真正遏制我市人间布鲁氏菌病上升势头。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探讨该起疫情的发病原因和可能的传播途径。方法对病例家属、相关羊圈周围住户及相关羊只销售人员进行了病例搜索,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以访谈形式开展现场调查,描述病例的发病过程及流行病学特征,采集病例及密切接触者血样进行实验室检测和病原体分型。结果 3例病例经复检确诊为布病病例,均为羊种3型,相似性接近100%;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例病例有明确羊制品接触史,1例病例无明确羊制品接触史但居住在羊圈附近。结论 3例病例的感染源可能均来自羊圈里的羊只,但感染途径可能不同,可能存在皮肤接触和气溶胶感染或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布鲁氏菌的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为研究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及防治措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集一例柳江区疑似布病病例的血液标本进行虎红平板凝聚试验(Rose Bengal Plane Test,RBPT)和试管凝聚试验(Standard Tube Agglutination Test,SAT),采用双相血培养瓶进行血液培养。结果血清RBPT初筛阳性,SAT效价为1∶1 600(++),从血液中分离出1株布鲁氏菌,经鉴定为羊种3型布鲁氏菌。结论该病例为实验室确诊的羊种3型布鲁氏菌感染病例,建议临床上对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热者及时进行布鲁氏菌血清学检测和血液培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一例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病例的调查与处理,为门诊诊疗病人提供参考。方法对一例布鲁氏菌病病例的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检验结果与调查处理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本例病例确诊为急性期布鲁氏菌病。结论本例病例为一起与职业、个人行为相关的布鲁氏菌病病例,传染源为病羊,传染途径为饲养、无任何个人防护接触病羊等行为;应采取综合控制措施,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教育和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乌拉特中旗人间布鲁氏杆菌感染现状。方法:选择乌拉特中旗医院就诊的布鲁氏菌病疑似患者、从事养殖业者、兽医、屠宰、贩运经销等人员作为检测对象,采用血清学方法进行检测。结果: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检测631人,确诊阳性病例28人,阳性率为4.4%。春季和夏季为高发季节,发病人群以从事养殖业者,且年龄在21~50岁的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结论:布鲁氏菌病在牧业从业人群中流行较快,控制布病在人群中流行,应加强防疫、检疫和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报告一起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的调查与处理结果,为在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中处理类似事件提供借鉴与参考。材料与方法:对本次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的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检验结果与调查处理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本次布鲁氏菌病疫情共发现病例9例,罹患率3.50%,病例分布呈现出一定的家庭聚集性,重点人群血清学检查18人,阳性6人,阳性率33.33%,畜间调查共采羊血液样本58份,牛血液样本12份,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结果阴性。结论:本次布鲁氏羊,传染途径为饲养、屠宰病羊及为病羊接产等接触病羊等行为;通过采取综合控制措施,疫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7.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人类会由于接触到动物或动物制品感染布鲁氏菌病,其中包括动物肉类、奶类或动物本身。由于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缺乏足够的特异性,因此在临床检验方面的准确性就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主要诊断布鲁氏菌病的方法是利用实验室检查检验,主要包括血清检验法、分子生物学检验法等。我国已经大力研发布鲁氏菌病的疫苗,并在对于动物的疫苗研发和应用上十分成熟,现已研发出人用布鲁氏菌疫苗。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布鲁氏菌病的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该病的感染流行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布鲁氏菌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4-2016年布鲁氏菌病重点人群采集静脉血,做虎红平板凝集和试管凝集试验,按《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 269-2007)判定结果。结果 2014-2016年唐山市丰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检测重点人群283人,阳性率达3.9%,其中2014年为3.8%,2015年为3.6%,2016年为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9,P>0.05)。按照性别进行比较,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9,P<0.05)。年龄分布情况显示大部分抗体阳性者年龄在40岁以上,占90.9%。重点筛查乡镇都有发病。结论唐山市丰润区布鲁氏菌病无明显上升趋势,应加强对男性高龄养殖人员、接触人员的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9.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布鲁氏菌属的代表菌种为马耳他布鲁菌,可以感染牛、羊、猪等家畜,人类接触病畜或食用其肉及奶制品均可被感染.其感染方式可以通过破溃伤口、黏膜接触感染,可经消化道感染,也可形成气溶胶发生呼吸道感染.现将本院2例因发热从血培养中检出马耳他布鲁氏菌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和掌握2014-2016年围场县布鲁氏菌病流行特点,为制定布鲁氏菌病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与动物有密切接触的职业人群通过采集静脉血进行布病血清学检查,确诊新发病例、旧病例、隐性感染的发病率,同时对围场县2014-2016年布鲁氏菌病的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4-2016年围场县布鲁氏菌病患病逐年减少,各年发病率分别为4.63%、4.62%、4.59%。结论加强布鲁氏菌菌病宣传,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是控制布鲁氏菌病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儿童布氏杆菌病的特点,减少误诊。方法观察并总结儿童布氏杆菌病患儿的临床特点、血常规特点及误诊情况,并与同期住院的成人布氏杆菌病患者进行对比。结果儿童布氏杆菌病主要表现为发热(100.00%)、大汗(58.33%)、咳嗽(58.33%)、关节痛(25.00%)。儿童脾大者较成人少(P=0.04)。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轻度下降,淋巴细胞比例升高者占83.33%,单核细胞比例升高者占66.67%,少数有贫血(25.00%),血小板减少者未见。和成人相比,单核细胞升高者多(P=0.04),血小板减少者少(P=0.04)。儿童布氏杆菌病能够三日确诊者为0,误诊率达到100%,平均确诊时间为(24.33±3.86)d;与成人患者比,三日确诊例数少(P=0.06),更容易误诊(P=0.00),确诊时间更长(P〈0.01)。结论儿童布氏杆菌病患儿流行病学史隐匿,表现复杂多样,容易误诊,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南昌市2012年一起布鲁氏菌病疫情的动态分析,掌握其流行规律,为制定非疫区布鲁氏菌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先对确诊病例感染来源进行筛查,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然后对密切接触者和患者家属的全部羊群以及附近重点13乡镇(场)养殖户羊群抽样进行检测。结果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首发病例有过外地购羊记录,且所购羊只未经检疫部门检疫。确诊病例家的羊群之间有过互换记录。本次人间布病疫情共发现7例人间布病病例,5例隐性感染者,患病率为8.86%,隐性感染率为6.94%;对741只羊进行布病检测结果发现,98只羊出现阳性,阳性率为13.23%。结论本次布病暴发的原因可能与病源输入性、隐形感染羊发病及与疫羊接触有关,应加强输入性牲畜的检疫工作,加大布病的防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们的防治意识,以达到遏制布病疫情上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布鲁氏菌的培养特性,提高该病的临床防治和检测水平。方法对本院2011-2013年收治的8例确诊布鲁氏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资料、分离株培养特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8例布鲁氏菌病患者来自广东省珠三角、粤东和粤西等地区,职业分布多样,均无明显的接触史: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各有不同,以乏力、身体单一或多部位疼痛及淋巴系统受累为主,且大多数患者具有长期不规则发热的病史:血培养在48—72h内阳性。24h培养后在血平板上可见针状无色透明小菌落,48h可见湿润、细砂状小菌落,生长缓慢;分离菌株经鉴定均为羊种3型。结论8例患者无明显地域相关性,呈分散点状分布,临床表现多样,以长期发热为主;分离菌株具有典型的布鲁氏菌培养特征,均为羊种3型,应加强布鲁氏菌的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锦州市2011—2020年布鲁菌病(布病)分布特征,为制定布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中2011—2020年锦州市布病个案数据,分析布病流行特征、病例就诊等情况。通过2011—2020年布病暴发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分析其暴发因素及特征。结果 2011—2020年锦州市累计报告布病病例4 30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2.50/10 万,发病率逐年增加(χ2趋势=448.969,P<0.001)。4 306例布病中,以饲养放牧人员(占82.65%)和养畜户周围人群为主(占8.55%);4—8月份为发病高峰,占62.73%;发病乡镇覆盖率为100%(105/105),累计报告病例数超过50例的乡镇27个,报告病例占全部病例数的58.71%;其中累计报告病例数超过100例的乡镇11个,占全部病例数的31.54%。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M(P25, P75)为10 (3,24)d;2011—2020年发病至就诊时间间隔7 d以内病例总体呈逐年增加趋势(χ2趋势=40.296,P<0.001)。市级以上医疗机构报告的布病病例占全部报告病例的81.93%。2011—2020年锦州市共报告23起布病暴发疫情,均因接触染疫的羊、牛而感染。其中3起疫情的牛羊检出布鲁菌,均为羊3型,其余16起疫情的牛羊均已售卖,未做检测。结论 2011—2020年锦州市布病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布病疫情地区分布呈总体散发,局部高发态势。建议在布病高发地区开展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遏制布病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15.
李琳  徐文体  苏承  张颖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2):3921-3925
背景 病例早发现、早诊断、早期规范治疗是控制人群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疫情和防止病情慢性化发展的关键。通过研究布病病例发现延迟分阶段原因及影响因素,对于综合施策,精准防控布病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布病患者就诊及首次诊断延迟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管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2—2017年报告的天津市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职业、居住地、临床症状与体征、诊断疾病名称、首选医院类型、首选医院位置、就诊时临床分期、首诊科室等资料,并根据患者是否就诊或首次诊断延迟分为就诊及时组、就诊延迟组及首次诊断及时组、首次诊断延迟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就诊、首次诊断延迟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布病患者808例,就诊延迟率为34.8%(281/808),首次诊断延迟率为60.9%(492/808)。就诊延迟组与就诊及时组患者是否出现发热、首选医院类型、首选医院位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首选医院类型〔OR=1.70,95%CI(1.48,1.97)〕、首选医院位置〔OR=1.25,95%CI(1.04,1.49)〕是就诊延迟的影响因素(P<0.05)。首次诊断及时组与首次诊断延迟组患者间职业、居住地、首诊医院类型、首诊医院位置、就诊时临床分期、首诊科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OR=1.53,95%CI(1.11,2.10)〕、首诊医院类型〔OR=1.37,95%CI(1.24,1.51)〕、首诊科室〔OR=1.55,95%CI(1.39,1.73)〕是首次诊断延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布病患者在就诊和诊断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延迟,减少布病患者的发现延迟主要应减少首次诊断延迟。而居住地、首选医院类型、首诊科室可能是布病患者首次诊断延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5例布鲁氏菌急性菌血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布鲁氏菌病的流行、诊断及血培养布鲁氏菌的微生物检验特性,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经血培养阳性确诊的5例布鲁氏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资料、实验室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3例患者为广州市人,1例为中山市人,1例为顺德市人;2例与猪、牛有接触史,1例疑为实验室感染,2例无明显的接触史.5例患者均以急性布鲁氏菌菌血症引起的布氏病中毒症状为主,临床症状及体征各有不同,但均有长期不规则低热.结论 广州地区存在分散的点状流行.布氏病急性期临床表现变化多样性,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易误诊,因此对发热病人应重视血培养的检查,对散发的布鲁氏菌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增强高危人群防护意识,防止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布鲁菌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21例布鲁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以农村居民为主,占90%(19例),城镇居民占10%(2例);饲养家畜发病占43%(9例),生喝牛羊奶占38%(8例),从事屠宰业者占10%(2例),家养狗猫占5%(1例),未有明显接触史者占5%(1例)。临床症状多有长期发热并多为波浪热,多汗、大关节游走性疼痛,部分有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结论布鲁菌病患者以农村居民及饲养家畜长期接触病畜为主;大部分人卫生习惯差;人们对布鲁菌病的预防不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与影响因素,以改进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方法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的发生。方法:以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为主,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兼职人员协同,调查2010年9月18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床旁调查和查阅病例相结合,填写统一的床旁调查表和个案病史调查表,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调查住院患者886例,实际调查884例,实查率为99.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首位;抗生素使用率为42.8%。结论:此方法可以在短期内全面了解医院感染现状,根据结果提示有针对性地开展目标性监测,加强临床标本送检,规范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从而不断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论检验质量管理与采集标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萍 《医学动物防制》2010,(12):1169-1169,1171
现在检验科很重视室内质控,但检验中的影响因素常被临床医生和检验人员忽视[1]。通过对异常结果的收集,分析发现,检验前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的首要条件。加强这一环节的质量管理,确保检验质量,除搞好临床实验室的管理外,更需要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参与和配合。检验分析中质量管理工作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多的还是管理问题。另外,标本采集也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许多县级医院检验科相继引进了不同档次和类型的血液、尿液、生化等各种自动化检验仪器,从而改变了过去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人为误差相对较大的状况。医学检验工作在医院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断提高,其在临床诊疗工作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检验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检验质量,而检验质量的高低,是衡量医院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提高基层医院检验人员的素质至关重要,其是提高检验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