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目的传统额窦手术方法创伤较大,文中探讨鼻内镜下筛泡前径路额窦开放术式微创治疗孤立性额窦炎的可行性、技术要点及疗效。方法 15例孤立性额窦炎患者,全身麻醉下行鼻内镜下筛泡前径路额窦手术,1例术中辅助额窦微钻定位额窦开口,术后常规随访评估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24月,平均12.7月,12例患者术后头痛症状完全缓解,3例明显缓解,鼻内镜下额窦口开放良好完全上皮化12例,3例未能在鼻内镜下证实额窦开放,但患者均无主观症状。结论筛泡前径路额窦手术是治疗孤立性额窦炎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额窦炎经鼻内镜行额窦功能保全性开放手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慢性额窦炎和鼻息肉患者56例、108侧,术前鼻窦CT扫描均证实为额窦炎。依据钩突附着方式确定额窦引流通道,术中彻底切除额隐窝气房,开放额窦口。结果:56例、108侧均顺利找到额窦开口,对额窦开口狭窄者行扩大术治疗,术后随访1~3年,内镜下观察额窦开口保持通畅102例。结论:鼻内镜下彻底切除额隐窝气房能够保持额窦开口长期引流通畅,此手术是治疗额窦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额窦口置管引流对鼻内镜额窦手术治疗慢性额窦炎疗效的影响.方法:35例双侧慢性额窦炎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行经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每例患者的一侧额窦口置管为实验组,另一侧为对照组.术后按照患者主观症状恢复情况和鼻内镜下局部状况综合评价疗效.重点观察额窦口置管拔管后额窦口恢复情况,以及对鼻内镜额窦开放术后...  相似文献   

4.
慢性额窦炎行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东铭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4):111-112
目的 探讨慢性额窦炎患者行鼻内镜下保留功能的额窦开放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2005年10月~2008年6月鼻内镜下行保留功能的额窦开放术122例慢性额窦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22例手术患者有14例出现单纯眶周青紫,鼻泪管轻度损伤致溢泪2例,无脑脊液鼻漏、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经随访 1~2年,痊愈84例,好转3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9%.结论 鼻内镜下行保留功能的额窦开放术关键是确认并彻底清除额隐窝和额窦口气房.重建良好的额窦引流通道,尽可能保留额窦口黏膜.术前充分准备,细致操作,鼻内镜下行保留功能的额窦开放术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陈卫林 《黑龙江医学》2011,35(11):850-852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筛泡前径路额窦开放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4~2011年间,涉及额窦病例的患者60例,均经过CT等影像学检查证实为慢性额窦炎,且均为初次手术.麻醉成功后,采用鼻内镜下筛泡前径路额窦开放手术.术后对本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均没有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1个月随访,51例患者头痛等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额窦炎经鼻内镜行额窦开放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额窦炎61例,术前根据CT扫描判定额窦引流方式;术中以钧突为参考标志,行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手术.结果 61例患者中,45例患者眉额疼痛消失,无鼻塞、流涕,无头痛、头晕、眼部不适等症状;10例患者眉额疼痛等症状明显减轻;6例患者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0.16%(55/61).61例患者均无脑脊液漏出、视力下降、复视等并发症.结论 钩突为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的重要参考标志,根据患者病情正确选择手术方式,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以钩突上端为标志开放额窦在治疗慢性额窦炎中的应用方法。方法:总结88例慢性额窦炎在鼻内镜下以钩突上端为标志开放额窦。术前仔细阅读鼻窦CT,了解额窦、额隐窝气房发育及病变情况、钩突附着方式,术中以钩突上端为标志准确定位额窦口,清除阻塞额窦口的病变组织,使额窦引流通畅。结果:88例以钩突上端为标志均成功找到额窦开口。术后随访6~12个月,全部病例症状消失或改善,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以钩突上端为标志开放额窦是一种解剖结构易辨认、安全有效的术式,适用于大多数额窦病变。  相似文献   

8.
常明章  周剑勇  吕洁瑜 《海南医学》2013,24(14):2130-2131
目的 探讨功能性鼻窦手术中慢性额窦炎的处理方法.方法 采用鼻丘入路行额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额窦炎患者23例(39侧),分析其术后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1年,并定期门诊内窥镜复查,治愈35侧,好转2侧,无效2侧.结论 鼻内窥镜下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是慢性额窦炎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报道124例鼻内窥镜下额窦开放术治疗额窦病变的手术经验,探讨相关技术方法的应用及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方法124例患者中,慢性额窦炎患者120例,额窦囊肿者4例。所有病例均采用鼻内窥镜下额窦开放术治疗。先切除钩突,尤其注意切除钩突上部,咬除筛泡前壁开放前组筛窦,向上清除额窦底残余筛房,开放额窦开口,清除额窦病变。结果术后随访1月~1年。124例患者中90例术后眉额疼痛消失,无鼻塞、流涕,无头痛、头晕、眼部不适等症状。21例患者眉额疼痛等症状明显减轻,鼻塞,流涕明显改善,13例患者术后无明显改善。结论鼻内窥镜下额窦开放术治疗额窦病变视野清,疗效显著,不影响容颜,尤适用于慢性额窦炎及额窦囊肿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鼻内镜行额窦口周围区域解剖标志的识别及相应手术方式的探讨. 方法 总结70例鼻内镜下额窦手术病例,术中仔细识别额隐窝、鼻丘气房、额窦底、嗅凹、钩突、纸样板等解剖结构. 结果 35例采用钩突头端附着于纸样板的病例采用DrafⅠ手术方式进行,25例钩突头端单附着于中鼻甲根部采用经中鼻甲腋途径额窦窦口开放术,10例钩突颅底中鼻甲联合附着处患者采用DrafⅡA方式进行手术.术中均成功开放额窦窦口,无颅内及眶内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3年,无额窦炎复发病例,63例患者术前症状完全改善,7例术前症状明显改善. 结论 以钩突头端的附着方式决定不同的额窦手术入路,以鼻丘气房、嗅凹为核心解剖标志的辨认确定额窦入口对于保证手术的成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胡洪义 《医学综述》2012,(18):3130-313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可行性。方法将88例慢性额窦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48例)行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对照组(40例)行额窦前壁骨瓣进路填塞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额窦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2.
我科自2000a以来采用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病人500余例,在术后常规鼻内镜随访换药中,发现仍有许多额窦炎病人虽经过多次手术治疗却仍然中鼻道有流脓性分泌物,仍有头疼,甚至复发情况的出现。鼻内镜下鼻窦手术中,额窦手术被认为最具有挑战性的,是鼻内镜外科的热点,也是难点。一方面在于额窦和额隐窝空间狭小,解剖变异较多,与重要解剖结构邻近。因此额窦的开放和处理及保持术后额窦引流通畅,比较难以把握。另一方面额窦口狭窄或闭锁,术腔黏膜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镜治疗额窦疾病的手术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鼻内镜手术治疗额窦疾病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额窦炎12例,额窦脑脊漏10例,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5例,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局灶癌变2例,额窦囊肿1例.结果:12例额窦炎手术治愈,10例脑脊液漏一次性修补成功,随访10~21个月无复发,5例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2例部分癌变均一次性切除,随访7~3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病变无复发,额窦引流通畅.结论:局限于额窦的部分病例是可以经鼻内镜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钩突路径和鼻丘路径治疗慢性额窦炎的临床效果,为鼻内镜微创治疗慢性额窦炎手术路径选择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实施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额窦炎患者230例(363侧),随机分为鼻丘路径组(115例,174侧)和钩突路径组(115例,189侧),鼻丘路径组采取经鼻丘路径行额窦开放术,钩突路径组采取经钩突路径行额窦开放术,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并行鼻内镜检查,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年,钩突路径组患者治愈151侧(80.0%),好转21侧(11.1%),无效17侧(9.0%),总有效172侧(91.0%);鼻丘路径组治愈142侧(81.6%),好转18侧(10.3%),无效14(8.0%),总有效160侧(91.9%),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钩突路径和鼻丘路径治疗慢性额窦炎的临床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复发的原因、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治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再次复发患者180例的资料.结果:180例患者行修正性鼻内镜手术及术后综合规范治疗,随访6个月以上均症状消失,无鼻息肉复发.结论:鼻内镜术中的正确处理、术者熟练的手术技巧、术后规范的综合治疗是减少鼻、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治疗慢性额窦炎的新术式。方法 :为 11例慢性额窦炎行常规鼻内镜手术切除筛房病变加经面部弧形小切口根治额窦内病变 ,同时上下联合扩大鼻额管至前后 10~ 12mm ,左右 6~ 8mm。结果 :11例均术后 1周痊愈出院 ,随访 6月~ 4年无复发。结论 :本术式损伤小 ,在根治病变的同时缩短了术后治疗时间 ,避免了并发症及复发 ,是治疗慢性额窦炎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陈春光  许萍 《当代医学》2013,(35):76-76
目的探讨额窦炎经内镜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额窦炎患者,采用内镜下经筛泡前径入路施以筛窦开放术进行治疗。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为期3~6个月的临床随访,收集患者额窦炎典型症状的改善情况,记录术后是否发生视力下降、复视、眶内出血、等并发症,并进行额窦口及黏膜的颅内观察。结果本次研究病例中,所有患者在术后均为发生视力降低、复视、眶内出血、脑脊液鼻漏、眶内感染、颅内感染等严重术后并发症。临床随访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患者在手术完成后其前额闷胀、头痛、鼻塞、流脓涕、嗅觉减退等均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本次临床研究合计显效37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86%。结论额窦炎患者经内镜手术经筛泡前径路实施额窦开放术进行治疗疗效确切、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非常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额窦病变手术径路选择,并分析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30侧)额窦病变,包括额窦炎、额窦囊肿、脓囊肿、骨瘤等,其中17例采用鼻内镜手术,11例采用鼻内镜联合鼻外双径路。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全部病例症状改善或消失,没有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手术无法完全处理或内镜不能安全达到的额窦后壁或额窦病变部位于超过瞳孔中央假想垂直线外侧的可采取鼻内镜联合额窦前壁开窗双径路手术。术前充分阅读 CT,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术中仔细辨认解剖结构,精确定位,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术前的综合治疗及术后的定期复查、清理术腔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难治性鼻-鼻窦炎患者采取鼻内镜下鼻丘径路额窦开放联合中鼻甲切除术方案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对象选自本院耳鼻喉科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难治性鼻-鼻窦炎患者10例为分析对象,均进行鼻内镜下鼻丘径路额窦开放与中鼻甲切除术相联合方案,对患者临床数据以回顾性方式进行分析并归纳联合方案的应用价值。结果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总有效率达到100%;相对于治疗前,患者术后嗅觉评分得到显著改善,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时间内患者1例出现并发症,无发生复发情况。结论对难治性鼻-鼻窦炎患者用联合手术即鼻内镜下鼻丘径路额窦开放、中鼻甲切除术方案疗效明显,有助于改善患者嗅觉,严格控制术后复发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孤立性额窦疾病或以额窦为主体的疾病的手术方式及预后。方法:诊治27例、29侧额窦内病变,包括阻塞性炎症、化脓性炎症、额窦囊肿、额窦霉菌病、良性肿瘤等,其中16例行鼻内径路鼻内镜手术,11例行鼻内镜下鼻内外联合径路手术。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结果:鼻内镜手术16例中术后1年4例复发,复发率为25%,其中2例行二次手术。鼻外、鼻内联合径路11例中术后1年3例复发,复发率为27.3%,差异无显著性(P<0.01)。结论:额窦手术尤其是鼻内镜下的额窦手术较为困难,须区别病变特性,以行适当的手术和术中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