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脂质代谢紊乱、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等因素起关键性作用。血栓的形成常与血小板、血管、凝血因子、纤溶系统、抗凝系统、红细胞、白细胞、血黏度和血液流变性等因素有关。其中血小板数量增多,黏附、聚集性增高、血液凝固性增强和纤溶活性减弱等尤为重要。在高切变率条件下,血小板黏附聚集是依赖于von Willebrandfactor(vWF)与血小板糖蛋白(glycoprotein,GP)b的交互作用,导致血小板活化和血小板整合素α11bβ3的构象改变,使整合素上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与血…  相似文献   

2.
应用抗人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单克隆抗体 SZ-2,对56例冠心病患者血小板 GPIb 进行免疫荧光定量分析,并观察血瘀证及非血瘀证患者的血小板 GPIb 变化,同时测定血小板粘附性(PAdT)及血小板聚集性(PAgT)。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血小板GPIb 水平增高,其中以急性心肌梗塞(AMI)组最明显(P<0.01),其次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稳定型心绞痛(SA)组。患者 PAdT、PAgT 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P<0.05);血小板 GPIb、PAdT、PAgT 水平血瘀证组显著高于非血瘀证组及对照组(P<0.001),提示血小板 GPIb 异常增高是冠心病血瘀证发生的病机之一。  相似文献   

3.
青紫舌是诊断血瘀证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对舌质的变化在临床上的诊断价值通过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功能、微循环等方面研究表明:青紫舌与血瘀证及血栓栓塞性等疾病关系密切,为了使中医理论更加客观化,笔者深入开展了青紫舌患者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小板第Ⅳ因子(PF4)、脑血流量、红细胞变形性改变的临床实验研究。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金香丹片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金香丹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金香丹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片治疗,比较两组药物对临床症状改善及心电图和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结果金香丹片能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异常(P0.01),改善血小板聚集率(P0.05),与复方丹参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金香丹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并可明显降低血小板聚集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银茶胶囊对实验性动物心肌缺血及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方法 自制银茶胶囊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心机缺血、离体豚鼠心脏灌流以及血小板聚集性的侧定试脸。结果与结论 银茶胶囊可拮抗垂体后叶素造成的心肌缺血,减少结扎冠状动脉造成的缺血区和心肌梗死范围,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川芎赤芍提取物不同配比的活血化瘀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不同比例的川芎和赤芍有效部位提取物的配伍对大鼠活血化瘀的作用,探讨其活血化瘀的最佳比例关系.方法用肾上腺素建立血瘀动物模型,观察川芎和赤芍的有效部位提取物不同比例组成的药对大鼠血小板聚集、血小板黏附、红细胞聚集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造模后大鼠血管明显收缩,血小板聚集性显著增高,红细胞聚集性明显增强且变形性发生改变,大鼠血液黏度升高,川芎和赤芍的有效部位提取物不同比例组成的药对皆有一定程度降低大鼠血液黏度、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和抑制血小板聚集性的作用,其中川芎和赤芍提取物0.45 g:0.45 g组和0.21 g:0.45 g组作用较强.结论川芎和赤芍提取物组成的药对可显著改善大鼠的血液流变性,川芎和赤芍提取物0.45 g:0.45 g组和0.21 g:0.45 g组作用较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地锦草止血作用机理及对血脂的影响。方法:Wistar 大鼠每日1次中药灌胃1.4ml/100g,连续15日,进行如下测定:(1)每2日在尾部采血进行血小板计数;(2)15日后采血测定血小板聚集性;(3)15日后测定血脂。结果:地锦草能快速增加血小板数量(P<0.01),且随给药时间延长,血小板的数量也不断增加;15日后血小板聚集作用显著增强(P<0.01),地锦草还可使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显著降低(P<0.01)。结论:地锦草使血小板数不断升高,可能与其兴奋脾脏造血系统有关,地锦草可能通过增强凝血酶的作用,诱导 Ca~(2 )大量释放,加速血小板的聚集反应,这些作用可能与血小板激活因子(PAF)无关。  相似文献   

8.
核黄素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核黄素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大剂量核黄素有显著扰血小板聚集作用,且强于阿斯匹林,二组比较Ptmax和PtK有显著差异;此外,核黄素还具有明显改善心功能的作用。该研究结果为核黄素作为冠心病的预防药物提供了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高脂、免疫损伤、应激等方法,探讨较为切合动脉粥样硬化(AS)病理变化的高脂血症血瘀动物模型造模方法。方法:应用单纯高胆固醇(模型组简称高脂组)、异体血清蛋白加高胆固醇(免疫损伤高脂组)、高胆固醇加异体血清蛋白加肾上腺素(免疫损伤应激高脂组)、单纯肾上腺素(应激组)等不同方法造模,观察不同模型脂质代谢、血小板功能、白细胞活化粘附、白细胞介质、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高脂组大鼠的脂质代谢、血管活性物质、炎症介质明显升高(P<0.05,P<0.01);应激组大鼠的白细胞活化和血小板活化显著升高(P<0.05,P<0.01);免疫损伤高脂组血管活性、脂质代谢、炎症介质、白细胞活化显著增高(P<0.05,P<0.01);免疫损伤应激高脂组的血小板活化显著升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强,白细胞活化增强,炎症介质、脂质代谢变化异常,增高显著(P<0.05,P<0.01)。结论:多因素的高脂血症血瘀模型的脂质代谢、白细胞介素、白细胞粘附与活化及血小板活化、聚集、粘附程度都显著升高,为中医药多环节干预 AS 和血瘀证的作用研究提供了一个较为可靠的模型。  相似文献   

10.
补益气血方剂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实验表明:补气方剂四君子汤、补血方剂四物汤和气血双补方剂八珍汤,具有明显的抗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P<0.01)。八珍汤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大于四君子汤(P<0.01)。四君子汤与四物汤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比较,差异不显著。本实验从血小板聚集性角度,探讨了补益气血方剂的配伍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体内各种恶性肿瘤可在舌象上有所反映,文献已屡有报道,但因病例数均不够多,缺乏正常对照,目前尚难以下肯定结论。为较全面探索舌诊在肿瘤防治中的作用,我们检查了各种肿瘤病人1,046例,现把结果报告于下。观察对象观察对象为肿瘤、中山、华山医院的住院及专科门  相似文献   

12.
制作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建立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制作方法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对120例糖尿病患者舌下静脉进行观察,并与健康组对照。结果:糖尿病组舌下静脉明显异常。体外血栓试验与其有密切关系,与病程呈正相关,与血液流变学、血脂及紫舌无明显相关性。提示:舌下静脉异常,尤其是(Ⅲ)级,可作为糖尿病患者特有的外在特征。  相似文献   

14.
老年脑血管病患者舌色与α—颗粒膜蛋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柳华  张树益 《中医杂志》1996,37(7):428-429
通过对137例老年脑血管病患者的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观察表明,老年脑梗塞各年龄期、各病期及老年脑出血老年期的各个病期GMP—140均可明显升高,且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在舌色比较中,两组紫舌的GMP—140均明显升高,且组间相比有显著差异。此外脑梗塞组的淡、红、紫舌色与脑出血组的红、紫、绛3种舌色的GMP-140均呈递增性改变,红舌的组间相比也有显著差异。作者还对以上改变的机理和意义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舌象与2型糖尿病足的关系,为中医药防治2型糖尿病足提供新思路。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共纳入2糖尿病患者180例,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60例,2型糖尿病足患者120例。对舌象资料进行客观化判定,对比2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足的舌象特征,建立预报糖尿病足发生舌象的回归模型。结果 2型糖尿病足患者红舌、青紫舌的出现率比糖尿病患者组高,但红舌、白苔和滑苔的出现率比糖尿病组低(P < 0.05)。Logistic回归模型提示青紫舌、黄苔、腻苔、裂痕舌、齿痕舌均是2型糖尿病足发生的正相关影响因素,紫舌出现时2型糖尿病足的概率是红舌的12.53倍;黄苔和腻苔时糖尿病足的概率分别是正常舌苔时的4.069和4.617倍;裂纹舌和齿痕舌时2型糖尿病足发生的概率是正常舌的5.723和3.776倍。结论 舌诊客观化在判断2型糖尿病足及预测2型糖尿病足方面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的临床特征。方法记录186例冠心病患者性别、血压;检测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血脂、血糖、C反应蛋白(CRP)水平;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各因素与血小板聚集率的相关性。结果AR发生率为9.1%(17/186),阿司匹林半抵抗(ASR)发生率为20.4%(38/186),总发生率为29.5%。AR患者以年轻、女性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者居多,AR患者的CRP含量较阿司匹林敏感(AS)患者高;而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女性、年轻患者AR多见,AR与高血脂及CRP水平关系密切,而与糖尿病、高血压病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及可溶性黏附分子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3例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和42例单纯脑梗死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的a亚单位(CD41)、P-选择素(CD62p)的表达,血清中可溶性P-选择素(sP-选择素)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结果与单纯脑梗死患者相比,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血小板CD41、CD62p的表达和血清中sP-选择素和s1CAM-1水平显著升高;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证实sICAM-1和sP-选择素是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结论血小板和内皮细胞的活化在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糖尿病患者脑缺血后更易导致脑损伤。  相似文献   

18.
Oren-gedoku-to is a Chinese medicine with hypotensive activity, hemostatic actions and the ability to augment cerebral blood flow. It is therefore expected to be useful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CVA). These effects of Oren-gedoku-to on platelet aggregation and coagulation-fibrinolysis were evaluated. A significant decline in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in both healthy control and patient plasma in response to Oren-gedoku-to was found. Maximal platelet aggregation time shortened, however, in healthy controls, but was prolonged in 8 of 20 patients with CVA, in particular those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及其拆方对健康人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来探讨其配伍规律。方法:健康献血者静脉采血抗凝,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和贫血小板血浆(platelet poor plasma,PPP),然后在比浊管中加药孵育,用血小板聚集仪检测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诱导的最大聚集率。结果:益气活血方能显著提高ADP,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其中黄芪、当归配伍为方中主药,益气药与活血药相须为用才能发挥促聚作用。结论:益气活血方体外实验能增强健康人血小板聚集功能,但确切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麝香醒脑宁(Shexiang Xingnaonin,SXN)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SXN对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的影响,电镜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血栓形成仪测定体外血栓形成及比值法测定血小板聚集;体外法观察SXN对血凝块的溶解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SXN(0.04,0.08,0.16 g.kg-1)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8 h和22 h的神经功能评分,改善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和超微结构,抑制脑组织TNF-α的表达;SXN(0.08,0.16 g.kg-1)对体外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有一定的抑制作用;SXN(0.16,0.32 g.L-1)在体外对血凝块有较好的溶解作用。结论:SXN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的表达、抑制血栓形成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