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X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进一步提高对支原体肺炎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 对1996年~1997年收住院诊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300例的临床、X线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支原体肺炎肺部体征轻微,与X线胸部阴影显著表现不相符。病程一周左右支原体PCR均为阳性,血清冷凝集反应90%阳性。临床应用红霉素治疗显效。其胸部X线表现为:(1)肺间质浸润性病变90例(占30%);(2)小叶实质浸润性病变57例(占19%);(3)节段实质浸润性病变153例(占51%),伴胸膜炎96例(占32%)。结论 支原体肺炎X线表现各异,易与病毒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相混淆,但只要认识到本病是一种小儿常见病,多发病,认真分析X线征象,密切结合临床及化验室检查,是能够及时准确作出诊断。X线检查对临床治疗确定疗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X线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搜集我院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为小儿支原体肺炎的116例X线胸部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间质浸润51例,表现为肺纹理增厚、增多、模糊或呈网点状阴影。②节段或大叶型实质浸润42例。③小斑片或扇形浸润型23例,病变自肺门向肺野外呈扇形分布,并发肺门淋巴结肿大7例。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X线呈多样性表现,易与小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相混淆,认真分析X线征象,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能够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支原体肺炎临床X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与X线表现,以便提高对本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对100例临床上诊断的支原体肺炎之X线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X线胸片上支原体肺炎为各种各样的表现且缺乏特征性。常见的表现有如下3种类型:a)肺泡实质浸润型,病变常局限于1个或2个肺段,表现为云絮状或片状阴影,肺纹理增重,沿增重的肺纹理出现不规则的点片状阴影;b)肺间质浸润型,病变区肺纹理增重,伴有网状阴影;c)合并胸膜炎。通常,肺部X线表现较重而临床表现较轻可看作是本病的一个特点。结论 支原体肺炎的X线表现没有特征性,与细菌性肺炎不易区分。临床上、血清冷凝集试验阳性,血清特异性IgM抗体反应阳性,以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治疗具有显著疗效有助于本病的确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部数字X线影像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阴医院收治的5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A组,同时选取50例病毒性肺炎患儿作为B组,两组均行胸部数字X线影像检查,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A组中出现节段性实变13例(26.0%)、小叶性实质浸润12例(24.0%)、间质性改变25例(50.0%),而B组中出现节段性实变4例(8.0%)、小叶性实质浸润17例(34.0%)、间质性改变29例(58.0%),A组节段性实变的发生概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小叶性实质浸润、间质性改变的发生概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中,可见节段性阴影或大叶性实变阴影13例(26.0%),小叶实质浸润12例(24.0%),间质性改变25例(50.0%),淋巴结肿大1例(2.0%),胸腔积液3例(6.0%)。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表现中,节段性实变的发生概率高于病毒性肺炎,临床诊断时,需要仔细分析胸部数字X线影像,并结合临床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特点,分析X线摄片诊断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63例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6例,女性27例,年龄2个月至1岁5例(8%),~3岁11例(17%),3~6岁32例(51%),7~12岁15例(24%),平均年龄(5±3)岁。采用美国GE公司计算机X线摄影(CR)行胸部正侧位片,曝光条件根据患儿体厚设定,靶片距100~160 cm,患儿安静时曝光拍摄,尽可能避免再次拍摄和降低射线剂量。总结X线图片质量、临床表现,分析X线摄片的影像学特点。结果126张胸片图像中,一级片120张(95.2%),二级片5张(4.0%),三级片1张(0.8%),废片0张。临床症状主要是咳嗽、发热、咽部发红、喘息、呼吸音粗糙等。63例患儿肺部均存在影像学改变,双侧肺病变23例(37%),单侧肺40例(63%),其中右侧肺27例(68%),左侧肺13例(32%)。 X线表现为间质浸润型阴影35例(56%)、肺泡浸润型阴影19例(30%)、肺门增浓型阴影8例(13%)和混合型阴影2例(3%)。结论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主要是咳嗽、发热等,X线表现主要是间质浸润型阴影、肺泡浸润型阴影等,确诊应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6.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数字X线胸片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数字X线胸部摄影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1例血清IgM抗体滴度升高4倍以上的患儿的初次胸部X线平片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90.3%)显示段、叶性分布实变影,8例(19.5%)显示结节样小叶气腔实变,19例(46.3 %)显示支气管血管束周围浸润.4例(9.7%)病变累及双肺,30例(73.2%)累及下肺野.第2次抗体滴度≥1280的患儿肺内病变累及范围大于第2次抗体滴度≤640的患儿(x2 =8.789,P=0.003).结论:叶段分布气腔实变、支气管血管束周围浸润是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最常见的胸部X线影像表现,结节样小叶中心气腔实变显示率较低.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升高程度可能与肺内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征,为经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9年1月本院确诊的195例MPP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为婴幼儿组(0~3岁)和年长儿组(3-14岁),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症状、体征、X线表现、肺外并发症情况及合并其他病原体方面的差异。结果婴幼儿组MPP主要症状及肺外表现与年长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婴幼儿组MPP咳痰喘息症状相对明显,肺部干湿罗音多,体温相对低,平均热程短:年长儿组多表现高热,干咳,症状重,肺部体征轻,平均热程长。MPP患儿胸部X线表现具多样性,小叶实质浸润是各年龄组最常见的胸部X线征象。年长儿组肺段实质浸润更多见,消化系统症状更少,以胸膜受累多见。结论不同年龄儿童MPP在临床症状、肺部体征及胸部X线表现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须结合实验学等检查才能帮助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86例新生儿肺炎的临床和X线表现,探讨二者的特点和相互关系。本组病例包括支气管肺炎58例(67.4%),大病灶肺炎18例(20%),大叶或节段性肺炎2例(2.3%)。间质性肺炎5例(5.8%)。临床表现典型而X线表现阳性3例(3.5%)。通过肺部体征和X线表现的对照分析,提出提高本病诊断率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的临床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92例肺炎支原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2例MP发病年龄4个月~1岁占7.6%,1~3岁占22.8%,3~6岁占31.5%,6~13岁占38.04%;临床表现中主要以呼吸道受累,以持续性发热和刺激性干咳为主要表现.早期缺乏阳性体征,胸部X线改变不典型;除呼吸道病变外,患儿常合并肺外多系统的损害;MP-IgM血清学检测阳性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指标;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均有效.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婴幼儿肺炎应高度重视肺炎支原体的感染;血清学MP-IgM检测可作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指标;选用阿奇霉素静滴或口服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胸部闭合性肺实质损伤的X线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胸部闭合性肺实质损伤的X线诊断陈留斌,毛维轩,陈南平,周成刚,蒋耀光肺实质损伤在临床上尚未出现明显症状之前,X线即可显示阳性征象。现收集我院1985年~1992年间闭合性胸部创伤900例中临床X线资料完整的肺实质损伤200例,进行分析讨论。临床资料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