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国是结核病高发地域,国民易罹患此病。抗结核治疗需要长时间多种药物联合应用。而随之伴来的是治疗过程中抗结核药物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吡嗪酰胺是短程化疗方案中最有效的抗结核药物之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肝脏损害、高尿酸血症、痛风、关节痛、皮疹、光敏反应、胃肠道不适[1],而导致严重的剥脱性皮炎较少报道。现将我院患者应用吡嗪酰胺时出现的剥脱性皮炎及抢救措施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7岁。以发热、咳嗽、咳痰、乏力、盗汗3周为主诉 相似文献
2.
1 病例资料 男,22岁.因左足背肿痛1周,加重伴活动受限3 d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周发现左足背红、肿、热、痛,未诊治.入院前3 d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左足活动受限,无发热、咳嗽,无胸痛、夜间盗汗等伴随症状.患者7个月前曾出现胸腔积液,诊为结核性胸膜炎.查肝功能、肾功能及血尿酸均正常,予2HRZE/6HRZ抗结核方案治疗.查体: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相似文献
3.
1 病例资料
男,22岁.因左足背肿痛1周,加重伴活动受限3 d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周发现左足背红、肿、热、痛,未诊治.入院前3 d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左足活动受限,无发热、咳嗽,无胸痛、夜间盗汗等伴随症状.患者7个月前曾出现胸腔积液,诊为结核性胸膜炎.查肝功能、肾功能及血尿酸均正常,予2HRZE/6HRZ抗结核方案治疗.查体: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相似文献
5.
6.
吡嗪酰胺致皮疹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明晓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4,33(9):813-813
我们在1990-2000年的10a间,对结核病患进行联合化疗的过程中,发现吡嗪酰胺有导致患躯干部皮疹的副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吡嗪酰胺相关药物不良反应(ADR)情况。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2年1月—2018年12月收集的268例吡嗪酰胺ADR报告,从患者一般情况、食物/药物过敏史、药物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发生时间、严重程度、处理方式、因果关系评价和临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8例吡嗪酰胺ADR报告中,男女性别比例为2.44∶1,21~30岁年龄段构成比最高,为32.5%;既往有食物/药物过敏史者52例,占19.4%;累及内分泌代谢系统185例,占69.0%;不良反应均为一般不良反应,发生平均时间为(7.6±4.3)d,处理方式为加强监测、对症治疗、减量或停药。结论 吡嗪酰胺相关不良反应的类型复杂多样,临床使用中应在预防、评价、监测、处置等环节予以重视提高,以达到安全、有效的用药目的。 相似文献
8.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68岁,因背痛,前屈后仰活动受限2月入院,诊断为“胸椎T_6结核”。予“雷米封、利福平、链霉素”治疗1月后,停用“链霉素”肌注,加“吡嗪酰胺片”口服,0.5/次,3次/d,但用吡嗪酰胺第23天自觉全身瘙痒、灼热,全身皮肤泛发红色丘疹,逐渐融合成片,呈弥漫性红肿伴颜面部浮肿,尿检:蛋白 ,潜血 。立即停用吡嗪酰胺,并予地塞米松、10%葡萄糖酸钙静注,扑尔敏口服,维生素C静滴治疗。5d后全身红肿减轻,呈现大片状脱屑,反复不已,3周后皮屑基本脱落,皮肤渐复正常,尿检阴性。继用抗痨药(吡嗪酰胺除外)治疗2月病情好转出院,不 相似文献
9.
1 一般资料 我科1992~2002年检出结肠黑变病患者共13例,女9例,男4例,年龄60岁以上10例,60岁以下3例。病史中均有习惯性便秘并长期口服泻药史(泻药其主要成分为大黄)。便秘时服药病情得到缓解,但始终未能痊愈,故来我科进行检查。累及肠段:色素沉着累及全结肠9例,累及降、横、升结肠3例,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1例。 2 内镜检查 结肠黑变病内镜下轻者可见肠粘膜呈浅褐色改变,似豹皮样,隐窝无色素沉着,血管纹理隐约可见,色素沉着的肠粘膜与无色素沉着的肠粘膜分界不清楚;重者可见在黑褐色粘膜间有细小线条状或斑点状粘膜,粘膜下可… 相似文献
10.
1例35岁女性患者因全身皮疹加重入院治疗。入院前患者曾服用百癣夏塔热片1年。入院后给予甘草酸单铵盐、氯苯那敏、苯海拉明、阿维A治疗。住院4d后因大便带血行肠镜检查示结肠黏膜呈深棕色。结肠黏膜活检示:黏膜固有层内大量含色素颗粒单核吞噬细胞沉积。诊断为结肠黑变病。停用百癣夏塔热片,其他药物继续使用。1年后,肠镜复查示结肠黏膜恢复正常。结肠黑变病可能和百癣夏塔热片中芦荟所含蒽醌有关。 相似文献
12.
吡嗪酰胺致严重高尿酸血症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吡嗪酰胺致严重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及对抗结核治疗的影响。方法:对我院78例因应用吡嗪酰胺导致严重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从性别、年龄、体重、并发症、用药剂量、出现严重高尿酸血症的时间等6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吡嗪酰胺导致严重高尿酸血症的可能因素中:男性、年龄大于60岁者、体重指数≥28、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者易出现严重高尿酸血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2周后出现高尿酸血症的几率增大(为80%)。虽然严重高尿酸血症发生率较高,但在临床治疗中大多数不需要停药。结论:应用吡嗪酰胺的体重肥胖、年龄偏大的男性患者及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出现严重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高。临床在用药2周左右时应密切注意严重高尿酸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吡嗪酰胺所致药物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方法检索2000年~2019年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有关吡嗪酰胺药物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患者76例,主要累及的系统器官为皮肤系统、骨关节、肝脏等,并以皮肤系统药物不良反应最为常见,除3例因肝衰竭死亡之外,其余患者预后良好。结论需重视吡嗪酰胺药物不良反应,提升用药监护意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15.
原发性阑尾腺癌及结肠黑变病均属罕见疾病 ,本文报道最近收治的 1例结肠黑变病合并原发性阑尾腺癌的诊治情况。结合文献资料讨论对该病的诊疗及预后。临床资料 女 5 0岁 ,右下腹痛 3天以阑尾炎收入院。查体 :右下腹压痛 ,轻度肌卫 ,反跳痛。结肠充气试验 (+ )。白细胞 7 7× 10 9 L ,粒细胞5 5× 10 9 L (71 2 %G)。急诊行阑尾切除术 ,术中见右下腹腔少许稀黄液 ,大网膜包裹回盲部成团 ,分开包裹 ,阑尾于盲肠前位 ,约 6cm× 2cm× 2cm ,质硬 ,壁充血、水肿 ,系膜挛缩。切除阑尾 ,剖开见粘膜皱壁粗厚 ,约 6~ 7ml清亮积液 ,壁厚… 相似文献
16.
皮肤黑变病是一组以好发于颜面等暴露部位的弥漫性色素沉着为特征的皮肤病,笔者跟随蒋师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法治疗皮肤黑变病1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的病因、临床及内镜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36例结肠黑变病患者的临床及结肠镜资料。结果结肠黑变病患者女性发病率65.4%,男性患者34.6%,两者比较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其中女性患者中以青、中年发病率高,男性患者中以老年男性发病率高(P〈0.05)。服药时间〉3年,结肠黑变病Ⅲ度的患者占同期的70.7%,服药时间〈1年,结肠黑变病Ⅰ度的患者占同期的68.3%,表明服药时间越长,剂量越大,结肠黑变病程度越重(P〈0.05)。结论服用泻药和便秘可能是结肠黑变病的致病因素,结肠镜检查是结肠黑变病诊断及随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大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是一种少见的非炎症性、良性、可逆性的以色素沉着为特征的病变。可发生在大肠、回肠、十二指肠、食管,甚至胆囊[1]。但临床以大肠黑变病较常见。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在1246例结肠镜检查中发现黑变病13例,占1·04%,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调查医院抗结核病治疗使用吡嗪酰胺致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以期引起临床医生重视,加强尿酸检测。方法回顾性调查2005年至2011年诊断为肺结核或结核性胸膜炎(包括原发或继发)的住院患者,根据是否使用吡嗪酰胺,将病例分为暴露组(HRZE)176例和非暴露组(HRE)54例,比较组间高尿酸血症发生率。结果暴露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80.71%,非暴露组为9.25%。暴露组与非暴露组比较,高尿酸血症的相对危险度(RR)为8.72(RR>1表明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使用吡嗪酰胺致高尿酸血症发生率较高,临床医生应加以关注,定期监测患者血尿酸浓度,谨防急性痛风发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