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巩膜半导体激光视网膜光凝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巩膜半导体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是近年来新发展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封闭视网裂孔的方法,具有使用方便,对巩膜损伤小,血-眼屏障破坏轻、不受巩膜外加压物限制,不受屈光间质混及视网膜下液的影响等优点,在因有PVR危险,已有外加压物而冷冻不治疗或因有屈光间质不清,有视网膜下液而无法经瞳孔光凝等情况下可以 成为替代视网冷冻术,氩激光光凝术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讨银杏叶提取物(商品名达纳康)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视网膜光凝术后早期视网膜功能改变的干预效果。 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60例60只眼Ⅲ~Ⅳ期DR患者分为达纳康用药组和对照组。应用多焦视觉诱发反应图象系统(visual evoked response image system, VERIS)对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前、术后第3 d和术后第7 d的多焦视网膜电图进行了定量研究。 结果 视网膜光凝术前对照组和用药组的年龄、性别组成、血糖、糖尿病病程和DR病程均具有可比性。两组术前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ERG)各波的反应密度和N1、P1波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与术前比较,术后第3 d用药组MERG各波大部份象限的潜伏期无显著改变。N1波、P1波、N2波反应密度较术前减小,但下降的幅度均较对照组小。用药组N1和P1波潜伏期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1波和N2波的黄斑中央5°区域反应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第7d,两组之间N1和P1波潜伏期差异仍有显著性的意义;各波反应密度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 结论 达纳康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光凝术后,早期视网膜功能的损害。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 208-211)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近视眼经氩激光光凝后行LASIK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520例LASIK治疗的近视眼中合并有近视性眼底周边退行性病变28例(40眼),先行氩激光光凝术1m以后,再行LASIK治疗。经2y术后随访,对术后视力和眼底周边部退行性病变进行自身对比研究。结果(1)术后视力,均比术前有显著性改善(p<0.01),半年到一年后均趋于稳定(p>0.05),达到或超过术前矫正视力。(2)视网膜周边退行性病变比LASIK术前无显著性进展和演化的趋势(p>0.05),无一例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氩激光光凝术后的LASIK近视1治疗疗效确切,消除了因LASIK术后继发网脱的风险性,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光凝术后的睫状体和脉络膜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视网膜光凝术对睫状体和前段脉络膜的影响。方法: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10例10眼眼底病患者视网膜光凝术治疗前后睫状体和前段脉络膜的改变。结果:10眼视网膜光凝术前睫状体脉络膜情况正常,术后第3天出现睫状体水肿、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术后第5~7天消退。结论:视网膜光凝术能引起一过性的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应合理控制视网膜光凝术的激光量和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LASIK术前筛查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LASIK术前135例163眼近视性屈光不正视网膜病变的特点及多波长氪激光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近视性屈光不正视网膜病变的屈光度分布为:≤-3.00D,3眼,占1.84%,-3.00D~-6.00D,21眼,占12.88%,≥-6.00D,139眼,占85.28%。病变主要部位为:单象限占77.91%。病变的性质以格子样变性为主,占65.03%。病变范围多集中于一个象限。双眼共存病变28例,病变对称性分布21眼。光凝治疗后三月行LASIK手术,术后随访1518个月,无一例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近视性屈光不正的视网膜病变分布为:85.28%为高度屈光不正。77.91%变性区域为一个象限,65.03%病变为格子样变性,双眼发病者75%病变对称分布。LASIK术前,近视性屈光不正的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可获得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6.
LASIK术前视网膜裂孔的预防性光凝治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估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预防性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裂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0-04/2004-04,共对1 233例近视患者1 845眼在LASIK术前用间接眼底镜行全面的眼底检查.根据是否存在视网膜裂孔分为组Ⅰ(有裂孔者)和组Ⅱ(无裂孔者),并于LASIK术前对所有有裂孔眼包括无症状者进行预防性的激光光凝术处理.结果本组患者年龄为18~43(25.3±5.7)岁,平均术前等量球镜近视(PSER)度数为(-7.44±2.13)D(-1.50~-14.50)D.组Ⅰ 32例37眼(2.05%)确诊有视网膜变性裂孔并进行了光凝治疗;组Ⅱ1 201例1 808眼没有发现视网膜裂孔.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Ⅰ的平均PSER为(-9.41±4.15)D,组Ⅱ为(-7.52±3.71)D,两组间平均PSER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平均随诊14mo,没有出现视网膜脱离病例.结论预防性激光光凝手术治疗干性视网膜裂孔是有效和安全的;近视眼LASIK手术前应进行全面的视网膜检查并对裂孔行视网膜光凝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前检查明确有视网膜变性和(或)裂孔的近视患者行预防性倍频Nd:YAG激光光凝,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LASIK术前行散瞳后详细的眼底检查,对有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高危变性和(或)伴有裂孔者72例(86眼)行倍频Nd:YAG激光光凝治疗。激光波长532nm,光斑大小50~300μm,曝光时间0.2~0.25s,功率100~300mW。激光光凝后1个月,检查眼底周边激光光斑反应情况,并行常规LASIK手术。术后随访9~12个月,复查眼底、视力等情况。结果行倍频Nd:YAG激光光凝1个月后,病变区周围激光光斑反应良好,无中心视力下降。LASIK术后1年,未发现视网膜变性加重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年后裸眼视力4.6~4.8者4眼,4.9~5.0者82眼。结论LASIK术前视网膜变性及干孔的近视患者行预防性倍频Nd:YAG激光光凝是一种安全的方法,可有效地预防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联合气体下激光光凝急诊治疗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治疗适应证、并发症处理及操作技巧。方法: 分析2011-09/2012-06在我科住院治疗的,PVR级别低于C级、裂孔位于上方6个钟点位的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45例45眼,行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术后24~48h行气体下裂孔激光光凝术。观察视网膜复位率、最佳矫正视力和并发症。结果: 平均随访10mo。一次手术成功率40眼(88.9%)。术后视网膜下小气泡2眼(4.4%),视网膜下液吸收延迟3眼(6.7%)。新发视网膜裂孔5眼(11.1%),发展为牵拉性视网膜脱离2眼(4.4%),白内障加重1眼(2.2%)。结论: 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联合气下光凝术适用于上方6个钟点位视网膜裂孔和PVR低于C级的病例。与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或巩膜扣带术相比,该术式能在发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迅速进行视网膜裂孔封闭,治疗环境及医疗设备要求相对宽松,手术技巧难度较低,治疗费用低。其缺点是一次手术成功率较低,术后需要精确的体位控制和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9.
LASIK术前视网膜变性及裂孔预防性光凝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LASIK术前对视网膜变性或伴裂孔等进行预防性光凝治疗的疗效。方法:LASIK术前散瞳三面镜检查,对明确有视网膜变性或伴裂孔等86例116眼进行视网膜光凝治疗。结果:视网膜光凝后,视网膜变性及裂孔封闭良好,色素斑形成明显。LASIK术后经6~12mo随访,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LASIK术前对有明确视网膜变性或伴裂孔等进行预防性视网膜光凝治疗,可以预防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前检查明确有视网膜变性和(或)裂孔的近视患者行预防性倍频Nd:YAG激光光凝,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 LASIK术前行散瞳后详细的眼底检查,对有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高危变性和(或)伴有裂孔者72例(86眼)行倍频Nd:YAG激光光凝治疗.激光波长532 nm,光斑大小50~300μm,曝光时间0.2~0.25 s.功率100~300 mW.激光光凝后1个月,检查眼底周边激光光斑反应情况,并行常规LASIK手术.术后随访9~12个月,复查眼底、视力等情况.结果 行倍频Nd:YAG激光光凝1个月后,病变区周围激光光斑反应良好,无中心视力下降.LASIK术后1年,未发现视网膜变性加重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年后裸眼视力4.6~4.8者4眼,4.9~5.0者82眼.结论 LASIK术前视网膜变性及干孔的近视患者行预防性倍频Nd:YAG激光光凝是一种安全的方法 ,可有效地预防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激光光凝术后儿童角膜地形图的改变。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5年9月至2018年4月于深圳市眼科医院行激光光凝术后的ROP儿童25例(50眼)为ROP组,同时收集年龄匹配的足月儿童23例(46眼)为对照组。2组儿童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统计分析时转换为LogMAR...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激光光凝术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确诊的DR患者100例(126眼),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62眼)与对照组50例(64眼),对照组给予单纯激光光凝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激光光凝术联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眼底病变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结果 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4.38%)要明显小于观察组(9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37,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眼底病变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观察组治疗前后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结果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但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与单纯激光光凝术相比,激光光凝手术联合中药治疗DR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提高和发展眼底病激光技术提高全视网膜光凝术的疗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心铨 《眼科》2003,12(3):132-133
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术(PRP)是治疗眼底病的基础激光技术,提高和发展PRP激光技术是提高PRP术疗效的保证。掌握PRP术多方面的适应证,掌握和灵活应用激光技术四要素,强调视网膜有效光斑,兼顾病因和相关周身病的治疗,定期作随诊检查,多方面因素综合促使提高PRP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氩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氩激光光凝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28例(28只眼)进行氩激光光凝治疗。结果 视力变化判断:治愈3例,显效5例,有效16例,无效4例。结论 视网膜光凝可以制止视网膜出血,促进出血吸收,减少玻璃体出血;解除黄斑水肿,有利于中心视力恢复,封闭视网膜无灌注区,抑制新生血管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巩膜外垫压术对激光光凝效果不佳局限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的临床疗效。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就诊的既往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局限性RRD效果不佳患者19例(19眼)。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巩膜外垫压术治疗,术后补充视网膜激光光凝。随访6个月~2年,观察治疗效果。主要指标术后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9眼中,垫压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17眼(89.5%);2眼(10.5%)垫压嵴明确,但嵴上局部视网膜下存在积液,2周内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2个月后2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致视网膜脱离复发,均为首次激光后1周内行垫压术并术后2次补充激光光凝患者,行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复位,后硅油取出稳定。末次随访时,视网膜复位19眼(100%),其中经一次巩膜外垫压稳定17眼(89.5%)。17眼(89.5%)视力无明显变化;2眼(10.5%)视力下降。结论巩膜外垫压术处置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局限性RRD效果不佳患者远期疗效肯定。局限性RRD不恰当使用激光光凝非但无效,还会有一些负面影响,视网膜激光光凝斑密集、重复激光、...  相似文献   

16.
DF-Nd:YAG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增多,寻找一条有效的治疗途径以防止或减少盲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科于2000年1月~2001年2月应用DF-Nd:YAG激光光凝术治疗Ⅱ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2例117眼,取得了一定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治疗增殖前期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疗效。方法:对50例(92眼,其中增殖前期30眼,增殖期62眼)DR患者,依病变程度分别行次全视网膜光凝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术后随访视力、眼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结果:光凝治疗后,视力增进25眼(27%),视力无变化48眼(52%),视力下降19眼(21%),FFA结果有效76眼,有效率83%,需补充光凝4眼。结论:半导体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仅对屈光间质清晰者效果好,而且对屈光间质混浊的病例效果也较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栓通穴位注射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19例严重的非增殖期DR合并黄斑水肿的患者和增殖期DR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101眼,B组95眼,A组为治疗组,予以穴位注射血栓通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每日行1次穴位注射,两组穴位交替进行,以10d为1个疗程,中间间隔5d,共治疗3个疗程;B组为对照组,予以单纯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结果:A组有效率为87%,B组为63%,且A组各期DR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注射血栓通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DR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是一种治疗DR行之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全视网膜光凝术后中长期随诊结果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孙心铨  王燕琪  李爱红 《眼科》2003,12(3):134-137
目的:进一步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全视网膜光凝术(PRP)后中、长期随诊的激光量和疗效的临床结果。方法:63例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PRP术后随诊12—132个月(平均43.2个月)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结果:63例PDR患者PRP术的平均视网膜光凝斑总数975个。视力改变:提高者占24.2%,不变者占35%,下降者占40.8%。主要晚期并发症是程度不等的玻璃体视网膜纤维膜形成及少数病例(4例5只眼)发生1—3次不同程度的玻璃体出血。结论:PDR眼病例PRP术后中、长随诊的激光量——平均总视网膜光斑数1000个左右;60%的病例视力保持不变或改善,40%的病例视力下降,病情控制。强调了适宜的视网膜光凝范围、适宜的激光波长和适宜的视网膜有效光斑是PRP术成功的关键。还讨论了DR激光治疗后视力下降的因素和主要晚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532nm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前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确诊为视网膜前出血的患者13例(13眼),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眼行激光爆破模式引流失败,改行激光光凝模式治疗;5眼视网膜前出血病程超过2周者直接行激光光凝模式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视网膜激光光凝模式治疗1~2次,术后随访1个月,观察视力、眼底彩照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接受激光治疗的13眼患者,6眼(46.2%)行1次视网膜激光光凝术、7眼(538%)行2次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所有病例经治疗后出血均明显吸收,平均吸收时间18.92d;视力都有不同程度提高,1个月后随访视力平均提高6.0行。视网膜前出血吸收后激光光凝处未遗留激光斑痕迹,亦无色素增生,所有病例无其他激光并发症发生。结论 532nm激光光凝模式治疗视网膜前出血简单实用、安全有效,且可重复实施,在激光引流视网膜前出血失败后或对于病程较长者可作为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