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勇明  杨立华 《内科》2009,4(3):366-36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时空腹血糖的临床意义。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8例,根据人院时的空腹血糖分为血糖正常组38例,血糖升高合并糖尿病组33例和血糖升高无糖尿病组37例。比较发病时症状,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泵衰竭发生率和住院死亡率。结果人院时高血糖且合并糖尿病组无痛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泵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和死亡率高于其余两组。结论早期空腹血糖升高的急性心肌梗死者心律失常、泵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和死亡率高。有糖尿病病史者发生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2.
Adgey等作者指出①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出现心动过缓时,室颤的发生率增高,并可被看做是心室颤动的先兆。本文通过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心电图(ECG)分析,比较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动过缓组和无心动过缓组室颤的发生率,以探讨两者关系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临床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AMI)主要依据是症状、血清心肌酶和心电图改变 3项指标。但急性后壁MI因在常规12导联上常无典型的心电图改变而易于漏诊。本文通过分析AMI患者的心电图表现 ,以探讨心电图对早期急性后壁MI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2 4例急性后壁MI均为 1995年~2 0 0 0年我院住院患者 ,男 19例、女 5例 ,年龄 5 0~ 84(64± 1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 1979年WHOAMI诊断标准 ,其中后壁 15例 ,后壁合并下壁 5例 ,后壁合并高侧壁 4例。所有患者入院即刻及入院后 2 4h内每 2h描记 1次心电图 ,2 4h后改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胸痛时心电图心前导联ST段压低,在急性后壁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8例持续性胸痛超过3min,患做12导联心电图,每隔4h 1次,24h后每天做1次。当V1—V3导联ST段压低时加做V7—V9导联,同时测心肌酶谱。结果 胸痛时V1—V3导联ST段压低可能是急性后壁心肌梗死早期表现。结论 对这类患应常规加做V7—V9导联,以利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急性后壁心肌梗死心前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痛时心电图心前导联ST段压低在包性后壁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14例持性胸痛超过半小时患者常规做12导联心电图,每隔4小时做一次,24小时后每天做一次,当V1-3导联ST段压低时加做V7-9导联,同时测心肌酶谱。结果 胸痛时心电图V1-3导联ST段压低可能是急性后壁心肌梗死早期表现。结论 对这类患者应常规加做V-79导联,以利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例缺乏典型症状的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StrictlyPosterior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SPAMI)患者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对SPAMI的诊治水平。全部病例均符合1979年WHO和我国黄宛心电图(ECG)诊断标准。临床资料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例1:女性,74岁,因心悸、胸闷伴头昏、乏力三天入院,无明显胸痛,常规12导联ECG:窦性心律房性早搏、前壁心肌缺血。诊断“冠心病”经扩冠、抗凝、极化液等治疗效果不佳转入我院。次日心肌酶谱:AST150u/L,LDH640u/L,CPK860u/L。复查ECG示V1-4导ST段回至等电位线,TV2较原先…  相似文献   

7.
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常合并后壁及右心室心肌梗死(MI)。为了减少漏误诊,除常规12导联外需加作V7~V9、V3R~V54导联。本文主要评价下壁AMI时胸导联ST段的改变及其对下壁AMI合并后壁或右心室MI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BNP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BNP浓度的测定在评价左室重构、心功能状态及梗死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分别测定脑钠素 (BNP)浓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射血分数 (LVEF)及进行心功能Killip分级 ,将患者分别分为重构组与非重构组、LVEF≤ 4 0 %组与LVEF >4 0 %组、Killip(Ⅰ_Ⅱ )组与Killip(Ⅲ_Ⅳ )组、死亡组与非死亡组 ,进行BNP浓度的对比。结果 重构组、LVEF≤ 4 0 %组、Killip(Ⅲ_Ⅳ )组和死亡组BNP浓度显著高于非重构组 (P <0 0 0 1)、LVEF >4 0 %组 (P <0 0 0 1)、Killip(Ⅰ_Ⅱ )组 (P <0 0 0 1)和非死亡组 (P <0 0 1)。结论 血浆BNP水平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左室重构、心功能状态及梗死预后的敏感指标 ,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 (AMI)属急重症心脏病 ,ECG是其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正后壁心室肌面积、厚度远不及前间壁、侧壁、下壁等 ,且受常规ECG导联使用的限制 ,其ECG改变常不典型而易漏诊。现对 1994年收治的 5例正后壁AMI作全程观察 ,证实胸前导联V1~ 3出现ST段压低 ,可作为正后壁AMI的早期ECG特征性表现。1 资料与方法均为发病 2h内就诊者 ,男 3例、女 2例 ,年龄 5 1~ 78(平均 6 4 8)岁。 5例均具以下条件 :①有典型心绞痛、持续时间≥30min ;②血压呈不同程度下降 ;③V1~ 3、ST显著压低 (J点后 80ms处 )≥…  相似文献   

10.
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瑞 《心电学杂志》2000,19(3):189-190
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 ,系指左心室的后基底部 ,即位于左心室侧壁与下壁之间的左心房室沟下部的心肌梗死 ,由右冠状动脉的后侧支、后降支和/或左冠状动脉回旋支闭塞引起。左心室后壁是心室除极的最后部分。左心室后壁心肌梗死 ,仅使QRS除极的前壁初始向前向量相对增大 ,在常规导联上不会出现异常Q波。如仅注意寻找梗死型Q波 ,而忽视梗死性R波变化 ,又未及时加作背部导联 ,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就有可能被漏诊或误诊 ,从而延误治疗。临床上单纯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较少见 ,常与下壁、右心室、侧壁心肌梗死伴随存在[1~4]。多部位心肌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室速、室扑、室颤)与低血钾的关系。方法:选择112例AMI患者于发病后24至72小时内测血清钾,根据血钾浓度分为低血钾组(血钾<3.6mmol/L.,44例).及血钾正常组(血钾为3.7-5.5mmol/L,68例),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低血钾组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为38例,占86.3%,血钾正常组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为8例.占11.7%,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低血钾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血糠增高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28例老年非糖尿病AMI患者早期血糖增高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与非糖尿病AMI血糖正常者进行比较。结果 血糖增高组病人的合并症、病死率及大面积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结论 老年非糖尿病AMI早期血糖增高提示病情重,其梗死面积大,并发症多及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 ,72岁。因心跳气喘、心前区闷痛 5h而入院。体检 :BP 10 5 60mmHg ,心率 92次 min ,心界稍向左下扩大 ,心音较低钝 ,节律整齐 ,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临床诊断 :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 12导联同步记录 (图 1) ,图示窦性心律 ,心率 83次 min ,P -R间期达最高值。P波正常 ,V1 的QRS呈R型 ,终末部切迹 ,V2 、V3导联呈Rs型 ,V1 ~V3R波占时 >0 0 4s,V1 ~V4导联ST段显著下移 ,最深达 0 6mV ,形态凹面向上。V6 导联ST段抬高约 0 1mV ,V1 ~V4T波直立 ,其余T波低平或浅倒、双相。加…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63岁。4d前元明显诱因出现胸痛,以胸骨后为著,呈压榨性闷痛。初时每天发作1-2次,持续5-10min,口服速效救心丸可缓解,症状发作以夜间多见。昨晚无诱因感胸闷、胸痛,发作频繁,每次10余分钟,间歇3-5min,伴乏力、恐惧、周身大汗、恶心呕吐,口服速效救心丸无效,故入院。  相似文献   

15.
正后壁急性心肌梗死(AMI)并非少见,现对18例正后壁AMI例作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8例中男10例,女8例,年龄40~81岁,平均603岁。发病时心前区剧痛15例,晕厥3例。入院后均行心电图监测3~7 d,并常规监测12导联外,加作V_7、  相似文献   

16.
急性后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标准的估价陶贵周袁荣玺刘仁光王倬孙月(锦州医学院附属一院心内科锦州121001)关键词心肌梗死,急性后壁心电描记术关于急性后壁心肌梗死(PAMI)的心电图(ECG)诊断颇为复杂和困难,有关报道对其诊断标准争论不一[1,2]。...  相似文献   

17.
对5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出现胸前导联ST段压低患者的ECG演变和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并以SGOT峰值预测梗塞面积大小,结果提示下壁心肌梗塞出现胸导联ST段压低,持续时间长,且不随下后壁导联ST段抬高的恢复而消失者,为前壁有严重缺血及损伤的征象。  相似文献   

18.
19.
20.
对急性下壁或下后壁心肌梗塞患者116例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出现AVB 32例,总发病率为27.6%,其中一度6例(5.2%),二度以上26例(22.4%)。并右室梗塞组二度及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右室梗塞组(34.2%:17.2%,P<0.05)。通过比较并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组和无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组CPK峰值及梗塞后并发症发生率,显示下壁或下后壁心肌梗塞并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阴滞时血清CPK峰值无明显升高,而低血压、心室纤颤、心包炎、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0.01),住院期间病死率也显著升高(3/26:3/90,P<0.05)。显示严重旁室传导阻滞在下壁或下后壁并右室梗塞时发生率显著增高。该心律失常的出现,提示心肌梗塞并发症发生罕高,近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