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25岁。1988年9月12日开始发热,全身不适,拟诊“上感”;至9月19日仍中度发热而住入县医院内科,给予氯霉素、氨苄青霉素等,仍不规则发热(T37~40.5℃),3次化验血象,白细胞均正常(6~4.6×10~9/L),肥达氏反应阳性,拟诊伤寒。9月28日转入传染病科,予以氨苄青、氯霉素、氧哌嗪青霉素等,高热时用过氨基比林、保太松等。白细胞渐下降(10月2、6、10、16日分别为3.6×10~9/L,2.6×10~9/L,1.8×10~9/L,1.2×10~9/L)血小板降至48×10~9/L。于10月16日转本院附院。入院时T39.3℃,BP120/76,中度贫血貌。鼻衄。躯干及四肢有紫癜和两处小淤斑。心肺(-)。肝肋下lcm、质尚软、轻触痛。脾未扪及。血象:Hb50g/L,  相似文献   

2.
我科1987年遇到2例原用青霉素G钠盐,后改用氨苄青霉素及用不同批号氨苄青霉素引起过敏,报告如下。如1 陈某,男,69岁,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于1987年2月13日入院。入院后用10%葡萄糖液500ml加青霉素G钠盐4.8×10~6u静脉点滴。5天之后改用氨苄青霉素6.0g静脉点滴,约2h后,患者周身皮肤发痒,呼吸困难,BP13.3/8.0kPa(100/60mmHg),心率84min,背部及四肢散在充血皮疹。即停止输液,静注地塞米松5mg,口服强的松10mg、朴尔敏8mg,约0.5h后症状开始缓解。  相似文献   

3.
病历摘要周××,男,22岁,农民。因间断发热1月,于91年1月17日入院。患者一月前因受凉后发热,体温在39~40℃,伴头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曾于病后第七天入某市医院,血培养(—),肥达氏反应(—),静脉滴注氨苄青霉素、氯霉素,治疗六天后体温正常,三天后患者自动出院。出院  相似文献   

4.
12例血或大便培养鼠伤寒杆菌均阳性。药敏试验对青、红、氯霉素,四环素,磺胺药,氨苄、羧苄青霉素耐药。常规联用抗生素3种以上(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吡哌酸,头孢噻啶、SMZco、TMP)均无效。加用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唑啉,4  相似文献   

5.
报道:患者男,58岁。因寒颤、高热伴尿频、尿痛2天于1988年10月15日入院。体温39℃、脉搏92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12/8 kPa,咽部充血、心肺无异常发现、双肾区叩痛、白细胞14.6×10~9/L、中性0.96、淋巴0.40、小便蛋白(++)、红细胞(+)、脓球(++),血和尿分别培养出四联球菌,对四环素、氨苄青霉素、房大霉素、氯霉素敏感。诊断四联球菌败血症、急性肾盂肾炎。经用氨苄青霉素及房大霉素治疗10天痊愈出院。四联球菌毒力极微,存在于正常人口腔及呼吸道,多在有原发疾病使机体抵抗力降低的基础上混合感染,故在临床上对于该病的致病性应有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患儿李××,男孩,5/(12)岁,住院号71470,因发烧、伴咳嗽数天曾在本单位经肌注青霉素后,未见好转,于91年4月10日入我院。患儿时有哭吵、咳嗽。查WBC15000/cm,中性90%,淋巴10%,临床诊断急性支气管炎经应用青霉素G钾120万~u(江苏杨州制药厂)加入100ml生理盐水内静点2/日,5ml生理盐水内加入氨苄青霉素0.5g(浙江温州制药厂)静注2/日。治疗后的第二天,患儿头皮注射处有一块2×3cm的淤斑,  相似文献   

7.
氨苄青霉素过敏反应虽有报道,但氨苄引起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药疹致死病例却极少见,现将本院诊治的1例报道如下:王××,女,41岁。1991年4月30日以发热4天,全身疱疹1天急诊入院。患者于4天前发病,开始发烧,尿频排尿痛。曾服正痛片无明显好转。次日在村卫生所静点白霉素0.8g 病情无变化。第三天改用氨苄青霉素静点。静点前先用氨苄皮试液常规做  相似文献   

8.
例1,女,18岁。10天前在当地医院腰麻下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第8天发热、体温38.9℃,头痛、呕吐、烦燥,来我院急诊。查白细胞18.9×10~9/L,中性0.89;脑脊液细胞数752×10~6/L,中性粒细胞大于0.91,单核及淋巴细胞少许,蛋白定量1.800g/L,糖2.0mmol/L,氯化物110mmol/L。给于大剂量青霉素、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及脱水降颅内压药物治疗。第12天体温正常,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周围血象正常。第16天复查脑脊液:细胞数14×10~6/L,蛋白定量0.500g/L,糖、氯化物正常;第20天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9.
患儿女,2个半月.发热3天伴嗜睡,抽搐2次,无腹泻及呕吐,于1987年8月23日入院.体检:T38℃,呼吸40次/分,心率154次/分,心肺无殊,瞳孔等大1.5mm,颈项无抵抗,脑膜刺激征阴性,巴氏征( ).予青霉素治疗.次日,患儿T39.5℃,烦躁,前囟出现饱满,颈项轻度抵抗,克氏征( ),布氏征(-).行腰穿后改用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及地塞米松治疗,入院第4天  相似文献   

10.
<正> 长期以来国内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首选磺胺药。随着磺胺药的耐药菌株逐渐增多,许多医院已经倾向于首选青霉素,其疗效甚佳,至今国内还未见有耐药性的报道。近期我院传染科收治一例经脑脊液培养证实的流脑患者,药敏试验对青霉素有耐药性,临床应用青霉素治疗亦无效。因此病例罕见,故报道如下。患儿汤某,男,5月龄。因发热伴呕吐一天,于1989年7月11日入本院儿科。一天前患儿发热伴一次非喷射状呕吐,稀便两次,时有惊厥,嗜睡。脑脊液常规:外观无色浑浊,潘氏试验(+++),细胞数1440×10~6/L,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耐药菌株伤寒的病的治疗提出1、对氯霉素耐药或不宜用氯霉素对可选用羟氨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或复主新诺明;2.对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及复方新明同时耐药氟哌酸和丙氟哌酸可优先考虑。本且耐药菌株伤寒的特点是病程长,毒血症严重,并发症多而重。主要并发症有肠出血,中毒性心肌炎,脑膜炎,左臀部脓肿等14种,并发症发生在病程2-3周者占60%,最长为48天。  相似文献   

12.
我院遇见氨苄青霉素静滴致死两例,报告如下,例1 陈某,男,6岁。因发热、咳嗽八天于1989年4月27日入院。体查:体温39℃,脉搏120次,呼吸32次。急性病容,精神差。咽充血,双肺可闻及少许干罗音,左下肺闻及湿罗音,心率120次/分,律齐,无杂音。血红蛋白115×10~(12)/L,白细胞7.35×10~9/L,N65%,E2%,L33%,Pt126×10~9/人。胸片示左下肺有淡薄阴影。入院诊断支气管肺炎。入院后给予肌注青霉素 G 钠、氨苄青霉素钠(瑞典产)2g 加入10%糖水中250ml 中静滴,辅以对症处理,症状缓解。次日活动如常,早餐吃米粉一碗。继  相似文献   

13.
病历摘要患者男,62岁,主因乏力、低热、关节痛3个月,皮疹、肉眼血尿2个月于2002年9月10日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诱因出现乏力、双膝关节痛,体温37·2~37·8℃,伴咳嗽、胸闷、憋气,查血压16/10kPa,血白细胞9·6×109/L,血红蛋白133g/L,血小板280×109/L,尿常规未查,红细胞沉降率30mm/1h,血肌酐98·7μmol/L,尿素氮5·7mmol/L,结核菌素试验(-),X线胸片及胸部CT示“左上肺炎性病变,结核?”,予氨苄青霉素、左旋氧氟沙星及利福平、异烟肼治疗10余天,因胸片无明显改善,停用氨苄青霉素及左旋氧氟沙星,加用链霉素治疗,当时白细胞5×109/L,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14.
黎海舰  滕增喜 《右江医学》1991,19(3):104-105
通过对50例散发性伤寒的细菌药物敏感度试验及其与临床疗效关系的统计分析,发现全部伤寒杆菌株对氯霉素均敏感,但对氨苄青霉素和 SMZ-TMP 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62.5%和52.6%。48例分成三组分别采用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和庆大霉素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6.8%、72.7%和33.3%。氨苄青霉素和氯霉素的药敏结果与临床疗效一致性较高。提示散发性伤寒仍应以氯霉素为首选抗生素。但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临床疗效差,不能单独使用治疗伤寒。有3例采用氟哌酸治疗亦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应用氨苄青霉素、氟哌酸对18例伤寒病患者和氯霉素、新诺明对18例伤寒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对比观察,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选自伤寒流行区的发病初入院患者。1.入院后随机分为氨苄青霉素、氟哌酸治疗组和氯霉素、新诺明对照组一每组1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日和临床表现等基本相似:2.两组病例均通过血液培养检出伤寒杆菌、肥达氏反应及临床资料等确诊;3.两组病例分型、分期及主要症状基本相似。治疗方法及结果治疗组患者入院后即静脉滴注氨个青霉素5.0g-6.0g,每日一次共三周,加服氟哌酸、每日三次每次…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49岁,因高热12天伴神志恍惚.下肢浮肿2天.于1990年7月29日入院。12天前,患者无明确诱因高热(T39.6℃).伴畏寒、头痛、恶心、呕吐,在当地卫生院先后给予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治疗10天,上述症状反而加重,以败血症转入我院。既往无肝肾病史。查体:T40.3℃,P110,R30,BP18.6/12kPa。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1987年经血或骨髓培养伤寒杆菌阳性的27例,结合病原菌纸片药敏测定,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27株伤寒杆菌耐药率较高,以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及SMZ-TMP为最,对氯霉素耐药者常同时耐氨苄青霉素及SMZ-TMP,多重耐药菌株占66.7%,对氟哌酸及丁胺卡那霉素全部敏感.在临床治疗对比中表明,庆大霉素及丁胺卡那霉素疗效欠佳,而氟哌酸疗效则较满意,治疗伤寒尤其是耐氯霉素菌株所致者,氟哌酸似可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8.
<正> 氨苄青霉素钠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抗菌素。静脉或肌肉注射都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但引起局部迟发性过敏反应实属罕见。我科于九四年曾接诊一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柳××,女30岁,运城市人,主困肌肉注射氨苄青霉素钠后,发生臀部肿痛一天,来院就诊,患者于前天因患胆囊炎,肌肉注射氨苄青霉素钠,用药前作过青霉素皮试(一),所用药物为当天肌注氨苄青霉素钠0.5克两次,第二天发生肌注部位肿痛,T37℃,P80次/分  相似文献   

19.
患者李某,男,58岁,工人,住院号:363437。因发热40余天伴双下肢结节红斑月余,于1990年8月11日入院。患者于1990年6月29日因受凉后出现高热,体温39~40℃之间,持续1周不退,在当地医院检查脾肋下2cm,白细胞6.7×10~9/L,肥达氏试验先后2次结果分别为“O”1∶40、1∶80%,“H”1∶160、1∶320,诊断为“伤寒”,给予氨苄青霉素及氯霉素等治疗,10天后体温有所下降,但仍有不规  相似文献   

20.
患儿,女,2(24/30)月,因咳嗽1天伴发热半天于1986年2月24日入院。检查:T39.3℃,P140次/分,R36次/分,体重7kg。一致情况可。无淤点。前囟2×2cm。心脏正常。呼吸音粗。腹部正常。神经系统体征阴性。诊断“上感、肺炎”?给洁霉素治疗,效果不佳。翌日前囟隆起,张力高。疑颅内感染,改用青霉素60万单位静滴,每8小时1次,氨苄青霉素200mg(kg.d),病情仍无好转。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