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国人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合并其他颅内和(或)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198例.所有患者均经颈动脉彩色超声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部分患者进行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头颅磁共振血管显像或头领部CT血管成像检杳.结果 在198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中,86.8%合并其他颅内外动脉狭窄,合并至少一条颅内动脉狭窄者占62.1%,其中以大脑中动脉最多见,26.3%的患者合并串联病变(同侧颈内动脉虹吸段或大脑中动脉狭窄),68.2%的患者合并至少一条颅外其他动脉狭窄,其中以对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最多见.结论 国人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合并串联颅内动脉狭窄或广泛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几率较高,此特殊的动脉狭窄分布对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或支架成型术将造成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症状相关侧颅内外血管狭窄程度、斑块性质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将4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进展性脑卒中组(进展组,120例)和非进展性脑卒中组(非进展组,376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比较2组患者症状相关侧血管狭窄程度、斑块性质的差异。结果24.2%的患者为进展性脑卒中。症状相关侧颅内外血管中、重度狭窄,进展组为79.2%,非进展组为55.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97,P0.01)。症状相关侧颈动脉斑块性质与脑卒中进展无相关性(x~2=2.97,P0.05)。结论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与症状相关侧颅内外血管狭窄程度(≥50%)密切相关,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狭窄所致的低灌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单侧颈内动脉狭窄≥70%或闭塞患者颅内动脉侧支循环开放类型。方法比较51例单侧颈内动脉狭窄≥70%或闭塞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血管搏动指数(PI)。并分为无症状组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14例及卒中组28例,经统计学分析颅内侧支循环类型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①患侧PSVMCA和PIMCA明显低于健侧,分别为(66±21)cm/s、0.63±0.16与(138±54)cm/s、0.86±0.20,P=0.000。②无症状组及TIA组中,前、后交通动脉同时开放者占39.2%(20/51),卒中组单支开放或后交通动脉与颈内-外侧支同时开放者占29.4%(15/51),P=0.005。结论TCD对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检测,可为临床提供侧支循环建立的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途径。方法对100例老年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评估侧支循环变化。结果大脑中动脉主干重度狭窄或闭塞59例,TCD显示软脑膜吻合侧支通路开放34例,占57.6%。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或闭塞30例,侧支通路开放24例,占80.0%,其中前动脉交通侧支开放8例,后动脉交通侧支开放2例,前动脉交通与后动脉交通侧支同时开放4例,眼动脉侧支开放6例,前动脉交通、后动脉交通和眼动脉侧支同时开放4例。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7例,TCD发现窃血改变4例,占57.1%。椎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3例中,2例椎动脉起始部闭塞患者出现颈外动脉-椎动脉侧支开放。左侧颈总动脉闭塞伴头臂干中度狭窄1例,TCD显示椎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侧支通路开放。结论 TCD技术有助于了解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颈总动脉(CCA)或头臂干(BT)重度狭窄或闭塞后的颅内外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颅内外侧支循环的情况。方法选择经DSA证实的CCA或BT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24例为患者组(1例患者为左侧CCA闭塞,伴BT重度狭窄),健康体检者20名为对照组。应用TCD检测两组颅内外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判断侧支开放情况。结果①CCA或BT闭塞的17例患者中,13例CCA或BT局部未探及血流信号,4例呈异常低速高阻的血流信号;CCA或BT重度狭窄的8例中,6例病变局部呈异常高流速伴涡流血流频谱,2例仅探及狭窄以远CCA低流速、低搏动性血流频谱。24例患者的颈外动脉均为血流方向逆转、低搏动性的颈内动脉化血流频谱改变。21例颈内动脉起始段为低流速、低搏动性血流频谱。②大脑中动脉的流速及搏动指数明显低于健侧及对照组(P〈0.01)。眼动脉呈正向低搏动性血流频谱者19例,未探及血流信号者3例,反向切迹血流频谱者2例。③24例患者中,19例(79.2%)Willis环侧支开放;3例有健侧颈外动脉侧支供血。9例呈前循环盗血的血流频谱改变,其中6例(25.0%,6/24)大脑前动脉呈收缩期早期切迹血流频谱改变。2例患侧颈内动脉虹吸段、眼动脉呈反向切迹血流频谱改变。1例BT闭塞患者颈内动脉起始段呈切迹血流频谱改变。结论应用TCD可对CCA或BT病变的颅内外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老年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TCD筛查、并经其他影像检查确诊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299例,分为老年组(≥60岁)200例和非老年组(40~59岁)99例,记录血管疾病相关病史,分析各危险因素的影响特点。结果老年组前循环狭窄发生率低于非老年组(66.5%vs82.8%,P=0.002),前后循环狭窄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14.0%vs 4.0%,P=0.005),颅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9.0%vs 3.0%,P=0.043)。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大脑中动脉狭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74.0%vs72.7%,P=0.459)。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家族史是老年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结论老年颅内外动脉和前后循环狭窄发生率明显增高,存在长期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家族史等患者应常规进行TCD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血管超声联合检测颈外动脉-颈内动脉窃血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7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脑血管狭窄诊断与介入治疗中心诊治的颈总动脉重度狭窄/闭塞患者28例,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颈动脉超声联合检测颈外动脉-颈内动脉窃血。结果单纯颈总动脉重度狭窄/闭塞患者颈动脉超声显示,颈总动脉分叉处典型U形图像8例;TCD显示,颈外动脉血流方向逆转,流速代偿性增快。颈总动脉重度狭窄/闭塞病变同侧颈内动脉或颈外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颈动脉超声显示,不典型U形图像13例;TCD显示,颈内动脉或颈外动脉血流速度显著增快,部分可见颈外动脉血流方向逆转。7例患者因伴有颈内动脉闭塞,无U形图像。结论采用血管超声联合检测可准确识别颈外动脉-颈内动脉窃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伴无症状冠状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并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且无冠心病史患者53例,根据TOAST分型分为大动脉狭窄组33例和小血管组20例。大动脉狭窄组又分为颅内动脉狭窄组15例、颅外动脉狭窄组12例、颅内外动脉狭窄组6例,分别计算各组冠状动脉狭窄和多支狭窄发生率,分析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及范围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范围的关系。结果 53例患者中,84.9%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50.9%合并冠状动脉狭窄,22.6%合并冠状动脉多支狭窄。大动脉狭窄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狭窄和多支狭窄比例高于小血管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颅外动脉狭窄程度加深,冠状动脉狭窄及多支狭窄发生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很高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无症状冠状动脉狭窄率,甚至在缺乏显著脑动脉狭窄的患者中。颅内或颅外动脉狭窄与无症状冠状动脉狭窄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临床常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高血糖能促进血管病变而致组织器官缺血,晚期可发生多种急、慢性并发症。因此,加强对糖尿病引发的大血管病变的研究,探讨其危险因素及发病机理、寻求最恰当的诊断方法,对糖尿病患者并发脑、颈动脉及周围血管病变的预防及改善预后十分必要。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可以通过血管超声、DSA、CT血管成像(CTA)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进行检查。我们仅重点就血管超声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检测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闭塞(ICAO)患者颅内侧支循环的开放率和开放类型对患侧大脑中动脉(MCA)平均流速(MVMCA)下降率和临床表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1例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测、DSA证实的ICAO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头部CT、MRI及临床表现,分为脑梗死组(CI组)6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TIA组)40例和无症状组(Asy组)42例。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双侧MCA的平均流速(MVMCA)及侧支循环的开放情况,将侧支循环开放分为前交通动脉(ACoA)、后交通动脉(PCoA)及颈内-外动脉(ICA-ECA)的开放,比较3组间患者颅内动脉侧支循环的开放率、开放类型、患侧MVMCA下降率的差异性。结果①3组间各侧支动脉开放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297,P=0.000)。Asy组ACoA(51.7%,78/151)、PCoA(38.4%,58/151)及ACoA+PCoA+ICA-ECA(7.3%,11/151)开放率均高于TIA和CI组(P<0.001),ICA-ECA的开放率亦高于CI组(P<0.001);TIA组与CI组比较,除ICA-ECA为TIA组高于CI组外(P<0.001),其他侧支开放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3组间MVMCA下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4.249,P=0.000)。Asy组MVMCA下降率为(30±11)%,TIA组为(51±4)%,CI组为(65±7)%。AcoA+PCoA同时开放者,患侧MVMCA下降率最低(P=0.000)。结论一侧ICA闭塞后,侧支循环的开放程度与临床表现相关。ICAO患者的ACoA+PCoA同时开放可以降低患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下降程度,具有相对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正>近10年来,随着国内神经科医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上动脉内支架成形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其他颈动脉手术技术也蓬勃发展,对脑结构储备能力——侧支循环的评估,逐渐受到重视。然而,与国外比较仍有很大差距。因此,对颅内外动脉侧支循环基础知识的深入研究,颇为重要。1颅内外动脉侧支循环的概念和分级与影响因素1.1概念正常状态下,脑底动脉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血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颅超声造影对颅内侧支循环及颅内动脉狭窄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33例,行双侧经颅超声造影检查,观察Willis环、颅内大动脉和眼动脉的走行、血流方向及血流信号,记录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和阻力指数,并对健侧或患侧颈总动脉行压迫试验。结果经颅超声造影对眼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侧支循环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84.6%、56.5%,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患侧大脑中动脉峰值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健侧[(74.71±13.07)cm/s vs(100.46±19.15)cm/s,P<0.01]。经颅超声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敏感性为71.4%,特异性为92.6%。结论经颅超声造影能实时观察颅内侧支循环及血供,诊断颅内动脉狭窄有较好的准确性,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检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许文慧  李静  付玉琦 《山东医药》2010,50(29):41-4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和经颅多普勒血流成像(TCD)联合应用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IU22型CDFI诊断仪对30例SSS患者的椎动脉颅外段、锁骨下动脉、无名动脉、双上肢动脉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其二维超声表现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再应用TCD进行颅内血管的检查。结果根据两种检查的椎动脉血流频谱形态,30例患者诊断完全性SSS13例(Ⅳ期),部分性SSS15例(Ⅰ期1例,Ⅱ期3例,Ⅲ期11例)。不能明确诊断SSS 2例,结合束臂试验确诊。结论CDFI结合TCD能提高SSS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正微栓子是指血流中通过的除正常红细胞以外的成分,是动脉狭窄患者发生动脉-动脉栓塞的原因,其存在说明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1])。对微栓子进行监测,可为预防卒中提供治疗决策。笔者对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微栓子监测与分水岭梗死、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在颈动脉狭窄治疗中的价值等综述如下。1微栓子概述栓塞和低灌注被认为是颈内动脉狭窄卒中患者  相似文献   

15.
颅内肿瘤患者可因肿瘤压迫使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引起阻塞性脑积水,导致颅内压增高。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可获得脑血流动力学的全面资料,通过对血流速度、频谱形态、搏动指数等各项指标改变的分析,间接反映颅内压增高的情况。本文收集我院9例经CT确诊为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TCD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12月在我院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3例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狭窄情况、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及斑块性质等。结果对照组受试者中发现颈动脉狭窄9例(18.0%),颈动脉内膜增厚2例(4.0%),未发现易损斑块;观察组患者中发现颈动脉狭窄47例(56.6%),颈动脉内膜增厚35例(42.2%),易损斑块31例(37.3%)。观察组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易损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异常检出率较高,对缺血性脑卒中有一定的早期筛查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超声辅助溶栓技术的发展历史和操作要点,重点阐述该技术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12月在我院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3例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狭窄情况、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及斑块性质等。结果对照组受试者中发现颈动脉狭窄9例(18.0%),颈动脉内膜增厚2例(4.0%),未发现易损斑块;观察组患者中发现颈动脉狭窄47例(56.6%),颈动脉内膜增厚35例(42.2%),易损斑块31例(37.3%)。观察组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易损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异常检出率较高,对缺血性脑卒中有一定的早期筛查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一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时颅内侧支循环代偿能力的评价。方法选择一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172例(病例组),健康体检者158例(对照组),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并根据临床上有无神经功能障碍和脑缺血发作体征将病例组又分为症状组100例和无症状组72例。结果病例组双侧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终末段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血管搏动指数不对称,患侧血流频谱异常。与健侧同名动脉比较,呈低搏动血流频谱,表现为收缩期峰值流速减低,峰时延迟,峰型平坦圆钝,呈典型低搏动性特征。病例组患侧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终末段的收缩期峰值流速、平均流速和血管搏动指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有3种侧支循环建立方式,前交通动脉侧支通路开放者96例(55.8%),后交通动脉侧支通路开放者82例(47.7%),眼动脉侧支通路开放者69例(40.1%)。症状组患者52例未发现上述3种侧支循环开放,临床上均伴有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病例组26例(15.1%)有1个侧支通路建立(前交通动脉或后交通动脉);其中症状组22例(84.6%),无症状组4例(15.4%);79例(45.9%)有2个侧支通路建立(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前交通动脉+眼动脉或后交通动脉+眼动脉),其中症状组26例(32.9%),无症状组53例(67.1%);15例(8.7%)有3个侧支通路建立(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眼动脉),均见于无症状组患者。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经济、无创的检查方法,它对于一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后不仅可以评估患侧大脑中动脉的灌注程度,直接反映侧支循环建立是否充分,而且可以确定侧支循环通路建立的方式,从而对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预后情况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有症状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CAS)前后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变化。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屏气引起的高碳酸血症对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比较15例有症状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有症状组)、15例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无症状组)和10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屏气指数(BH I),并比较有症状组患者在CAS前后BH I的变化。利用BH I评估脑血管储备能力。结果有症状组狭窄侧BH I(0.5±0.2),明显低于无症状组狭窄侧(0.9±0.3,P<0.001)和对照组(1.1±0.3,P<0.001),而有症状组正常侧BH I(0.9±0.3)与无症状组正常侧(1.1±0.2)及对照组(1.1±0.3)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有症状组患者CAS狭窄侧BH I(1.1±0.2,P<0.001),而正常侧BH I未见明显改变(P>0.05)。结论有症状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狭窄侧脑血管储备能力明显受损,CAS后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