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性瘫痪(下称脑瘫)是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俣征。以往仅仅依靠临床检查做出诊断,脑内有无病变,病变性质、部位、范围均不清楚,难以估计预后。自CT应用以来.使其对脑瘫患儿脑部确切的病因和病因的判断有了新的突破。CT能够直观的显示脑的形态学改变.异常率较高.有助于脑瘫的病因分析,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可靠依据。我科在1997年对61例诊断为脑瘫患儿进行了CT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小儿脑性瘫痪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的CT 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已经诊断为脑性瘫痪的141例患儿进行CT检查,并分析其异常改变. 结果脑CT 异常率58.9%. 其CT异常主要表现为:脑萎缩、脑室扩大、脑积水、脑内软化灶、脑发育畸形及混合改变.结论脑萎缩是脑性瘫痪最常见的CT表现.脑性瘫痪患儿CT 检查能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分析78例确诊为脑性瘫痪患儿的头颅CT表现,结果发现,不同病因及临床表现患儿的头颅CT表现及异常率不同。提示脑性瘫痪的CT表现与其病因及临床表现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脑性瘫痪(CP)是由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损伤疾病。其主要表现为中枢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我们从1988~1992年共收治CP150例,CT表现异常者120例,占80%。现就资料完整的100例就CP的CT、病因及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分析如下: 一般资料:男68例,女32例,男女之比2.13∶1。5个月~1岁33例,1~3岁45例,3~5岁15例,5~10岁7例。足月儿90例,未成熟儿14例,小头畸形5例,出生时窒息37例,有感染史者27例,其中生前感染11例,生后感染16例,黄疸延迟或有核黄疸8例,颅内出血6例,过期产4例,新生儿硬肿症3例。其中部分病人有二种以上的上述病因。查无原因者16例。临床表现:痉挛型四肢瘫65例,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性瘫痪的病因诊断以利防治。方法:对2002年11月~2005年12月我院早期干预门诊经确诊258例早产儿脑瘫分析其病因、早期临床表现及头颅CT象征,进行体格神经系统检查并智测。结果:(1)异常分娩史124例(46.1%),高危因素以窒息、HIE、ICH、高胆、肺部疾病、感染、惊厥为主,各为121例、65例、58例、78例、43例、66例、12例。(2)6个月以内确诊的脑瘫28例的临床表现,以反应差、嗜睡、少吃、哭、动,肌张力低下或增高,反射及姿势异常,发育明显落后。(3)身长、体重、头围、MDI和PDI各为73.24cm±9.82cm、9.12kg±2.31kg、44.15cm±3.47cm、44.42分±6.09分、43.80分±4.95分。(4)头颅CT表现异常率为95.4%。(5)发育落后,258例早产儿脑瘫发育落后情况,身长、体重、头围(<2SD)各为123例、90例、148例,MDI、PDI>70分各为5、4例,余均<50分,癫痫3例,语言落后78例,听力障碍42例。结论:当早产儿具有高危因素,异常临床表现与神经症状、发育明显落后,应结合头颅CT密切随访可早期诊断脑性瘫痪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CT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83例脑性患儿进行CT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不同羰因、分型及合并症的CP患儿其CT表现各有特点。结论C坚CP患儿的病因、分型、合并症及预后评估等方面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回顾恶性肿瘤脑转移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及特点。方法:通过对2005年1月~2010年5月119例脑转移瘤的CT及部分MRI影像的回顾分析,总结其CT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影像学特征及一般规律。结果:脑转移的发生与原发肿瘤发病部位有一定比例关系,脑转移瘤CT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特点。结论:结合临床病史资料,CT能对脑转移瘤做出明确的定性诊断,易与其他脑内原发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Doppler,TCD)和CT在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诊断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9月我院46例均接受TCD和CT检查的CP患儿临床资料,纳入研究组;将同期接受TCD检查的30例正常儿童纳入对照组。观察TCD、CT对CP检查异常率,比较TCD对2组小儿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后动脉(PCA)及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检测结果差异,观察CP患儿CT检查情况。结果 TCD对CP检查异常率与CT检查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小儿ACA、MCA、PCA及BA Vm均低于对照组,RI、PI均高于对照组(P<0.05)。CP患儿CT可见脑室扩大、脑发育迟缓、脑萎缩、脑软化、蛛网膜下腔变宽等病理改变。结论 TCD与CT对CP诊断中均有一定价值,各具优势,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或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患儿MRI形态学改变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100例脑瘫患儿的头颅MRI资料(0.23T),其中痉挛性脑瘫48例,锥体外系脑瘫24例,肌张力低下脑瘫9例,混合型脑瘫19例。结果72例患儿(72%)颅脑MRI显示异常。其中脑萎缩26例,脑白质髓鞘发育延迟22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灶6例,基底节异常信号3例,脑软化灶5例,皮层梗死病灶2例,先天畸形10例。28例患者MRI检查未见明确异常。MRI表现与临床类型之间变化不一,同样变化可见于其他类型。结论MRI检查对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但不能以此肯定或否定脑瘫的诊断,也不能以此推断脑瘫的临床类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患儿MRI形态学改变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35例脑瘫患儿的头颅资料(1.5T),其中痉挛性脑瘫16例,锥体外系脑瘫7例,肌张力低下脑瘫4例,混合型脑瘫8例。结果:32例患儿(91%)颅脑MRI显示异常。其中脑萎缩11例,脑白质髓鞘发育延迟8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灶6例,基底节异常信号5例,脑软化灶5例,皮层梗死病灶3例,先天畸形4例。3例患者MRI检未见明确异常。结论:MRI检查对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毛贤才 《基层医学论坛》2016,(32):4572-4573
目的:探究 CT 和 MRI 对于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月期间接诊的70例小儿脑性瘫痪患者,依据随机抽取模式将其分为2组,分别是参照组(35例)和试验组(35例)。参照组患儿以 CT检查,试验组患儿则借助 MRI 诊断,观察2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以检出率为准)。结果试验组检出率为93%,参照组检出率为47%,前者相较于后者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 MRI于小儿脑性瘫痪诊断准确率高于 CT 检查,临床诊断价值较大,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患者CT表现与临床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对100例脑瘫患儿进行CT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0例中,CT异常者67例,占67%,脑萎缩26例,脑软化21例,脑穿通畸形7例,中间部异常6例,混合型6例,基底节钙化1例。脑萎缩和脑软化为最常见CT表现。结论:CT检查对小儿脑瘫的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并反映了脑损害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3.
范星 《当代医学》2011,17(17):93-94
目的降低早产儿脑白质损伤脑性瘫痪发生率。方法将140例早产儿根据研究时间与家长意愿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早产儿在接受常规育儿训练外,要接受针对性地康复训练。结果干预组早产儿在智力发育、心理、运动及适应行为等方面的测试数据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干预在家长配合下可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15.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脑性瘫痪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降低早产儿脑性瘫痪(CP)发生的作用。方法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出生的450例早产儿,按家长意愿分为早期干预组(干预组)230例和常规育儿组(常规组)220例,2组早产儿出生后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给予保暖、静脉营养、预防感染、必要时给予吸氧等预防各种早产儿并发症常规治疗;常规组出院后接受常规育儿指导,不进行早期干预;干预组自出院开始,除接受常规育儿指导外,还进行早期干预,并重点进行按摩和主动运动训练,出现运动异常者做相应康复训练。结果1岁时,干预组发生CP 2例(0.87%),常规组发生CP 14例(6.36%),干预组CP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2岁,干预组2例CP均属于轻度,常规组14例CP中7例为轻度,5例为中度,2例为重度。结论早期干预可降低C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我们自1986年1月以来,收治有头部CT 扫描资料的脑性瘫痪病儿50例,现将其病因,临床类型与 CT 所见的关系分析如下。病例资料性别与年龄:男36例,女14例。年龄:1岁22例,~2岁9例,~3岁4例,3岁  相似文献   

17.
脑瘫患儿中早产儿所占的比例很大。本文通过对早产脑瘫患儿的病史并结合CT检查结果分析,表明部分早产儿在妊娠期已存在脑神经系统发育障碍,这可能是由于妊娠前和/或插妊娠期各种高危因素所致,而且这同危因素也会引起早产。提示妊娠前和妊娠期因素是造成早产儿脑瘫不可忽视的因素,遗传也与脑瘫有关。  相似文献   

18.
脑性瘫痪患儿头颅CT表现与临床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脑性瘫痪患儿的CT表现与临床分型关系。方法:对1112例临床诊断为脑瘫的患儿进行CT检查,并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12例中,CT异常880例,阳性率为79.1%。其CT表现分类与临床分型如下:①390例萎缩,临床表现为羟挛型309例,共济失调65例,混合型16例;②186例脑发育畸形,临床表现为痉挛型85例,手足徐动型56例,混合型45例;③150例皮质有皮质下脑软化,临床表现为痉挛型78例,手足徐动型44例,混合型28例;④98例基底节病变,临床表现为手足徐动型66例,痉挛型32例;⑤56例事型,临床表现均为痉挛型;⑥232例正常,临床表现为痉挛型131例,手足徐动型60例,共济失调型21例,混合型20例。结论:CT表现反映了不同脑发育阶段脑损害的病理特点,头颅CT影像形态学改变对于早期诊断脑瘫及评价临床疗效和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小儿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伤残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和各种感觉障碍[1]。本文分析195例脑瘫小儿的病因及头部CT改变。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95例脑瘫小儿来自1994年~1999年我院小儿脑瘫康复中心。诊断按1989年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修订标准[1]。1.2方法:对195例脑瘫儿进行一般情况分析及病因分析,全部进行头部CT检查,据临床病情部分进行智力测试、脑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2.结 果2.1一般情况:男144例,女51例。年龄:<1岁87例(44.6%),1岁~…  相似文献   

20.
廖红 《广州医药》2011,42(5):71-73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对痉挛性脑性瘫痪双瘫型患儿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56例患儿按就诊顺序分为常规护理组28例和康复护理组28例,常规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常规护理;康复组在常规护理和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结果 于治疗前和治疗5个疗程后分别使用Gesell发育量表测验大运动发育商和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