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外周血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在脓毒症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ICU 2021年10月至2023年2月采用mNGS技术对脓毒症患者感染灶和外周血样本配对进行检测的病例资料42例,同时进行感染灶和外周血样本常规培养,评价配对感染灶和外周血样本mNGS检测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脓毒症患者感染灶和外周血样本常规培养检出率分别为61.90%(26/42)和23.81%(10/42),感染灶和外周血样本mNGS检出率分别为95.24%(40/42)和76.19%(32/42)。感染灶和外周血mNGS结果与感染灶培养结果一致性较高(84.62%vs.57.69%)。如以感染灶培养结果为金标准,外周血标本mNGS较感染灶标本mNGS而言,仍表现出了较高的敏感度(84.62%vs. 100%),且二者有相似的阳性预测能力(68.75%vs. 65.00%);外周血mNGS较外周血培养有更高的敏感度(84.62%vs. 11.54%)和阳性预测值(68.75%vs. 3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810...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mNGS)获得的病原体与实验室培养结果进行对比,了解mNGS在脓毒症病原学诊断中的优势及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将入选的脓毒症患者的标本(肺泡灌洗液、痰液、血液、脑脊液、胸水、腹水、分泌物等)同时送检mNGS和实验室细菌培养,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mNGS在脓毒症病原学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结果mNGS的阳性率为78.9%;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为40.4%(P<0.05)。通过mNGS共检出致病病原体57种,其中细菌31种,真菌16种,病毒7种,非典型病原体3种;细菌培养共检出病原体24种,其中细菌18种,真菌6种。以培养结果为金标准,mNGS的敏感度为76.2%,特异度为29.8%,阳性预测值为42.3%,阴性预测值为64.8%。根据病原学结果的抗生素调整将患者分为三组:按mNGS调整为mNGS组、经验性调整为经验组、按培养结果调整为传统培养组。mNGS组ICU住院时间更短(P<0.05),培养组降钙素原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mNGS在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的诊断方面较传统微生物培养时间更短,阳性率更高,在少见病原体、罕见病原体诊断方面有显著优势,可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宏基因二代测序(metagenomic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技术对肝脓肿病原学诊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2月至2021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科收治的35例肝脓肿患者,采用常规微生物培养法和mNGS技术分别检测血液和脓肿引流液样本。并将患者按是否出现休克分为两组,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mNGS技术在血液样本和引流液样本中总体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常规培养法(血液:67.6% vs. 15.2%, P<0.05;引流液:100% vs. 55.2%, P<0.05)。35例肝脓肿病例中71.4%检出致病病原体为肺炎克雷伯菌。休克组患者脓肿引流液样本中mNGS检测出的致病病原体序列数显著高于非休克组( P<0.05)。 结论:mNGS能够快速准确的检测出肝脓肿的致病病原体,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重要的病原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比较传统病原分离方法与PCR技术在流脑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集医院疑似流脑病例的脑脊液(CSD或血液标本,进行流脑病原菌的分离培养、鉴定与聚合酶链反应(PCR)。结果46例疑似流脑病例标本用传统的培养方法检出11株流脑菌株,用PCR方法检出23个标本含有脑膜炎奈瑟菌特异性核酸片断(其中包含11份病原分离阳性的标本)。结论PCR方法在流脑实验室诊断中其阳性率比传统的病原分离方法高,PCR方法可用于流脑早期辅助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传统病原分离方法与PCR技术在流脑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采集医院疑似流脑病例的脑脊液(CSF)或血液标本,进行流脑病原菌的分离培养、鉴定与聚合酶链反应(PCR).结果 46例疑似流脑病例标本用传统的培养方法 检出11株流脑菌株,用PCR方法检出23个标本含有脑膜炎奈瑟菌特异性核酸片断(其中包含11份病原分离阳性的标本).结论 PCR方法在流脑实验室诊断中其阳性率比传统的病原分离方法高,PCR方法可用于流脑早期辅助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PCR检测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PCR技术对175例临床可疑结核病,但常规培养或抗酸染色阴性的病理标本中结核菌DNA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有22.3%(39/175)的样本结核菌DNA阳性。结果提示,PCR技术在检测结核菌DNA中具有简便、快速和灵敏的特点,其阳性结果说明被测样品中有结核菌的存在,对结核病的确诊有重要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后负荷心功能参数(ACP)在脓毒症心肌病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入院的74例脓毒症心肌病患者,参考左室射血分数(LVEF )划分为2组,LVEF <50%患者设定为研究组(n =33 ),LVEF≥50%患者设定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脓毒症是急危重症医学面临的重要临床问题,发病率、病死率居高不下,早期病原微生物诊断对尽早实施目标治疗、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目前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在及时性和准确性等方面仍有欠缺。高通量测序技术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传统病原学检测技术的缺点,并正在逐步应用于临床,但目前仍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将对该技术在脓毒症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价值及其优缺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感染性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病原学诊断是感染性疾病诊治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迅速发展.与传统病原学检测技术相比,mNGS能无偏倚性直接分析出标本中的病原体谱、丰度和分布情况,改变传统病原学诊断模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对mNGS在病原体检测、感染性疾病诊断、检测影响因素和结...  相似文献   

11.
1997年3月-1997年12月,176例患者,肺结核者36例,结核性胸膜炎者42例,非结核性痰标本98例,同时行PCR法和涂片镜检法(痰/胸水)比较。结果表明PCR有很高检出率(77.8%和76.19%)。该项技术为结核病早期诊断开辟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脓毒症是导致人类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有丰富的诊断方法和积极的治疗措施,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即使存活的患者也可能面临长期住院和严重的后遗症,造成人力、物力的消耗.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是治疗的核心措施,但由于传统微生物鉴定方法的时间限制,多数状况下需要早期启动经验性的广谱抗生素治疗.但随之而来的抗生素多重耐药、泛耐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宏基因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技术对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a,NTM)感染病原学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收治的疑似NTM感染患者183例,共计样本388例,比较常规微生物培养法和mNGS技术对NTM病原体的检出率差异及不同样本类型的亚组分析。结果:常规微生物培养法和mNGS总体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9%vs 24.7%)。痰液样本培养法的阳性率明显高于mNGS(56.6%vs 22.9%,P0.000 1),而组织样本却低于mNGS(7.8%vs 27.8%,P0.000 1)。另外,mNGS对患者抗菌药物调整频率低于培养法(20.3%vs 40.2%,P0.05)。结论:mNGS对NTM灵敏度较低,需重点改进以促进此技术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I—FISH)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同时采用核型分析、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以及I—FISH3种检测方法,对3例临床表现、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提示CML可能的患者进行检测。结果核型分析均未发现Ph染色体和其他异常,PCR也均为阴性结果,而I—FISH测得3名患者骨髓中含融合基因的细胞百分率分别为59.0%、71.8%、33.7%,远高于阳性判断值。结论对于仅发生小片断易位或不产生主要bcr/abl融合基因型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I—FISH是一种很有价值的确诊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感染性疾病中的病原学诊断价值。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确定170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病原体检测结果。纳入患者均送检常规以及mNGS检测,将检测结果分为常规方法检测组及mNGS检测组。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及四分位数表示;分类资料采用例数及百分比[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一致性检验以Kappa值表示;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对病原微生物的检出情况及检出病原谱的规律。结果在CNS感染性疾病中mNGS检测的总体阳性率高于常规方法(58.23%vs.18.8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检测方法均阳性的20例样本中,所检出病原体种类完全一致者10例,完全不一致者和部分一致者各5例。在结核性神经系统感染病例检测中,检测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血T-SPOT、脑脊液mNGS、结核杆菌DNA、腺苷脱氨酶(ADA)以及结核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分别为66.7%、53.8%、40.0%、24.0%、4.0%,抗酸染色阳性率为0%;mNGS与常规方法结合的检测阳性率为80.8%。结论脑脊液mNGS在CNS感染中病原菌检出率总体优于常规方法;但对结核杆菌的检测阳性率较T-SPOT未显示出明显优势;mNGS检测的病原菌更为广泛,有助于深入全面地了解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菌种特点,两者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临床常规检测的不足,可最大化提升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肠道感染病原体由于培养条件的复杂常导致诊断和鉴定的困难。而核酸探针技术及PCR方法的出现为上述问题提供了技术保障。本文重点介绍年来DNA、rRNA控针、PCR在引发肠道感染的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等病原体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宏基因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技术对脊柱感染病原学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24例疑似脊柱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常规微生物培养法和mNGS技术检测脊柱组织标本。结果:mNGS总体检测阳性率高于常规培养法(62.5%vs 35.0%),mNGS平均耗时36~48 h,明显短于常规培养法的平均天数21.8 d。脊柱感染主要检出病原体为结核分枝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结论:mNGS能够快速检测脊柱感染病原体,为临床早期精准治疗提供重要的病原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规范PCR技术在我国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毓萱 《新医学》1998,29(3):117-118
PCR技术问世之后,结核病诊断就成为人们寄以热忱期望的首选领域。我国结核界内外的学者们也对此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今日我们仍面临着讨论PCR检出的结核杆菌DNA的临床意义的局面。对于PCR技术应用于结核病诊断,我国的学者大体持有三种看法。一是赞成的观点:认为PCR技术理应成为诊断结核病新的主流方法。PCR阳性可作为结核病活动性指标和疗效判定的依据。二是怀疑和反对的观点。由于痰找结核菌阴性肺结核病人中出现临床难以接受的PCR阳性结果;一些化疗转阴,细菌学和临床排除的结核病的病人也偶见阳性扩增。因此,至少目前不可作…  相似文献   

19.
正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以下简称神经感染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急危重症,如果不能及早地识别其致病病原体,并给予针对性的抗病原治疗,患者的病情往往将快速进展、发生昏迷甚至死亡。因此,对于神经感染性疾病的病原确定往往十分关键~([1])。经典的病原学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培养、镜检和抗体检查,以及基于PCR的病原特异核酸检测,这些方法在神经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在总体上其诊断灵敏度仍较  相似文献   

20.
杨文  周泽平 《临床荟萃》2022,37(9):860-864
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VWD)是最常见的遗传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异质性大,出血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快速、精准的诊断有助于疾病的治疗。目前,实验室检测仍是VWD诊断的主要手段,但突变基因的低外显率、实验室的高变异性和大量影响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水平测定的干扰因素使诊断变得复杂,甚至误诊。近年来,二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已应用于临床,并且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价格低廉等优点,可准确发现VWF基因缺陷,现已成为诊断VWD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就NGS在VWD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