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耿美满  卢伟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4):2516-2519
目的探讨伴眩晕的突发性聋(SDV)的前庭功能情况及以继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 a来以SDV为诊断收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316例患者,分析其前庭功能情况及继发BPPV的情况及预后。结果 316例SDV患者发病后至出院期间继发BPPV的有26例(8.22%,26/316),BPPV与突发性聋均为同侧,其中18例为水平半规管BPPV(69.23%,18/26),6例为后半规管BPPV(23.08%,6/26),2例为多管型BPPV(7.69%,2/26),以上BPPV患者住院期间均经过手法复位治愈。在316例SDV中有69例持续性眩晕或头晕患者,对其进行眼震视图(VNG)检查,结果显示患侧水平半规管功能下降的有41例(59.42%,41/69),双侧水平半规管功能下降的有7例(10.14%,7/69),双侧水平半规管功能正常的有21例(30.43%,21/69)。结论 SDV继发的BPPV多发生在水平半规管,手法复位是治疗BPPV的有效手段。SDV患者的听力损失较重,多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合并有前庭功能损害。且SDV患者VNG的异常率较高,故对于SDV的诊断及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背景]探讨突发性聋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及疗效.[病例报告]回顾性分析于2019年1月—2023年1月间收治的348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有伴眩晕及体位试验结果分为突发性聋伴BPPV组(62例)、突发性聋伴眩晕非BPPV组(66例)和突发性聋不伴眩晕组(220例),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听力改善情况及突发性聋伴BPPV患者BPPV的疗效.结果见,突发性聋伴BPPV患者多为全聋型及平坦下降型,多累及后半规管;突发性聋不伴眩晕组听力有效改善率明显高于突发性聋伴BPPV组(P<0.05);突发性聋伴BPPV患者经1~3次复位治疗后均可痊愈.[讨论] BPPV可能是影响突发性聋患者听力恢复的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3.
单侧突发性聋伴或不伴眩晕与听力的关系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孟新  李兵  李素芳 《重庆医学》2003,32(3):325-326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伴或不伴眩晕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176例单侧耳突发性聋,治疗前病程在10d以内,同一治疗方案及疗程,观察伴或不伴眩晕患者的疗效。结果:突发性聋伴眩晕者多表现为重度或高频听力损失,此两组听力损失型伴或不伴眩晕疗效均不满意,而不伴眩晕者多表现为低频或平坦型听力损失,且大多可以获得满意疗效。结论:突发性聋伴或不伴眩晕与预后无相关性,疗效与治疗起始听力损失的曲线类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刘业军  刘建设 《当代医学》2021,27(30):101-103
目的 分析全聋型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176例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有眩晕分为眩晕组(n=82)和非眩晕组(n=94),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分析全聋型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患耳数、诱因、耳鸣、耳闷胀感、伴随基础疾病、家族遗传及中耳CT、1.5MRI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情绪心理、前庭功能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0 d后,眩晕组眩晕恢复正常62例,其中46例听力明显提高,仍伴眩晕22例,其中9例听力明显提高,眩晕恢复正常组听力明显提高占比高于眩晕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眩晕与全聋性突发性聋密切相关,改善眩晕可明显提高患者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突发性聋伴眩晕四种听力类型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与血管损伤因素相关检查的临床价值及意义,了解血管因素在突发性聋伴眩晕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住院治疗的突发性聋伴眩晕病例,按听力曲线类型分成低频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全频下降型、全聋型4组,分析其颅多普勒(TCD)、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MRI检查结果异常的分布情况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 突发性聋伴眩晕病例中全聋型占35.7%、高频听力下降型24.5%,低频听力下降型20.4%,平坦下降型19.4%.血管相关检查结果显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异常检出率为83.7%,MRI为67.3%,颈部彩超为52.0%,TCD为17.3%.低频下降型患者血管相关检查异常率明显低于其他类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突发性聋伴眩晕病人中,低频下降型血管因素影响较小.同型半胱氨酸和MRI检查是突发性聋伴眩晕病人血管损伤性因素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突发性聋伴眩晕耳蜗电图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突聋伴眩晕及不伴眩晕耳蜗电图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3 0例突聋伴眩晕患者及同等数量不伴眩晕患者进行耳蜗电图的检查 ,观察 -SP/AP的异常性和N1 潜伏期 ,并进行两组的对比研究。结果 :3 0例突聋伴眩晕的耳蜗电图 -SP/AP治疗前后值分别为(0 62± 0 16)、(0 3 6± 0 10 ) ,与不伴眩晕组同一方法治疗前差异显著 (P <0 0 1) ,治疗后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与此相矛盾的是 ,N1 潜伏期两组治疗前差异显著 (P <0 0 1) ,治疗后仍有较大差异 (P <0 0 5 )。突聋伴眩晕组波异常性较不伴眩晕组为高。结论 :耳蜗电图 (ECochG)的检查方法对突聋伴眩晕的诊断、病情评估、指导治疗方面意义较大。但还应当结合诸多因素作出判断 ,以避免假阳性结果的误导  相似文献   

7.
李岩  李建军  赵应满  符征 《海南医学》2004,15(11):50-51,49
目的探讨MRI内耳水成像在内耳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0例先天性感音性耳聋及10例正常儿童MRI内耳水成像。使用GE Signa Infinity TwinSpeed 1.5T扫描仪,头部8通道相控阵线圈,快速三维梯度回波序列(3D—Fiesta),采集内耳所在区域内水信号,送AW4.0工作站进行图像三维重建。结果正常组中3个膜半规管、前庭及耳蜗均清晰显示,其中有3例前半规管不连续;先天性耳聋组有6例显示正常,1例右侧前半规管未见显示,为前半规管发育不良,2例(4耳)耳蜗只显示一圈半,且耳蜗直径缩小,顶周与中周融合成囊状,为Mondini崎形,1例(2耳)内耳纤维化。结论MRI内耳水成像能清晰显示膜迷路的3个膜半规管、前庭及耳蜗,对内耳非骨性结构的先天性异常有定性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收治突发性聋(以下简称“突聋”)伴眩晕患者通过采用视频眼震电图( VNG )诊断后,对患者前庭功能的影响。 方法 择取突聋患者 180 例,时间选择 2018 年 2 月至 2020 年 2 月,根据有无眩晕分为同等人数 2 组,对照组(非眩晕)与观察组(眩晕)。全部开展 VNG 及纯音听力测试检测,对 2 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比对比高、中、低频型、全聋型、平坦型听力曲线人数和前庭功能情况。 结果 VNG 检查后与对照组前庭功能正常比例相对比,观察组显著偏低,( P<0.05 );听力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通力损失重度比例相比,观察组显著偏高,对照组通力损失轻度比例相比,观察组显著偏低,( P<0.05 )。 与高、中、低频型、平坦型听力曲线前庭功能异常率相比较,全聋型显著偏高,( P<0.05 );而经过冷热异常实验其结果指出,高、中、低频型、平坦型及全聋型听力曲线相比,( P<0.05 )。 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相比较,观察组显著偏低,( P<0.05 )。 结论 存在突聋伴眩晕患者存在十分显著的前庭功能损伤,通过给予 VNG 诊断能够对患者的病情、治疗及诊断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金纳多(Ginaton)联合扩血管药治疗突发性聋伴眩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引言 突发性聋 (突聋 )为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聋 ,可伴有严重眩晕 .金纳多 (Ginaton,EGb76 1)是由银杏叶中提取含有银杏黄酮甙、银杏内脂及白果内脂的药物 ,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脑和耳部血液循环障碍疾病 .我们采用金纳多针剂或片剂与扩血管药合用治疗突聋伴眩晕患者 ,并与 1990年后单用扩血管药物治疗的进行比较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5 - 0 4/ 1998- 12住院及门诊患者 ,按照突发性聋诊断依据和疗效标准 [1 ] ,病程在 1wk内的突聋伴眩晕患者纳入 .治疗组采用金纳多针剂或片剂与扩血管药联合治疗 ,对照组单用扩血…  相似文献   

10.
[背景]回顾性分析全聋型突发性聋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病例报告]收治的全聋型突发性聋伴BPPV患者为9例,在积极治疗突发性聋的基础上进行了手法复位治疗,并评价疗效.9例全聋型突发性聋伴BPPV患者均发生于同侧,均是后半规管,其中男性3例,女性6例,BPPV经手法复位均获痊愈.其中4...  相似文献   

11.
突发性聋又称特发性聋或暴聋 ,即原因不明瞬间发生的耳聋、耳鸣 ,多于数小时或数日内听力损失达高峰。而以眩晕、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者较少见 ,且临床上易误诊。 1996至 2 0 0 1年我院共收治此类患者 8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8例中男 6例 ,女 2例 ,9~ 5 7岁 ,1例孕妇。 3例以梅尼埃病收入院 ,3~ 7d后方发现听力下降 ;另 5例在外院分别以梅尼埃病和眩晕治疗 5~ 10d方来我院。发病初期患者均无耳聋史 ;2例发作前有感冒受凉史 ,6例发作时有感冒史 ;2例鼓膜轻度内陷 ;8例均在行音叉实验检查时发现为感音性聋 ;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使用磁共振成像(MRI)内耳水成像技术辅助诊断内耳畸形的临床价值及对于人工耳蜗植入术前指导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患者112例,术前均接受MRI检查,收集并分析MRI水成像图像资料。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评判使用MRI内耳水成像技术诊断内耳畸形是否具有准确性,采用Sennaroglu分类方法对内耳畸形进行诊断和分类。结果 MRI水成像诊断内耳畸形的灵敏度为91.55%,特异度为95.12%,准确度为92.86%,阳性预测值97.01%,阴性预测值86.67%;112例患者行双耳检测共224耳,MRI水成像检出内耳畸形67例92耳,其中前庭导水管畸形22耳(23.91%),前庭畸形20耳(21.74%),耳蜗畸形19耳(20.65%),内耳道畸形16耳(17.39%),半规管畸形15耳(16.30%)。结论 MRI内耳水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检测技术对内耳畸形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辅助临床人员判断患者畸形类型判断并指导人工耳蜗植入术。  相似文献   

13.
王紫仪  林毅  杨本涛 《北京医学》2022,(8):768-770+773
目的 探讨多参数MRI诊断突发性聋患者迷路出血的检出能力,为迷路出血患者提供优化的MRI扫描方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确诊的80例单侧突发性聋患者,收集临床和MRI资料,对符合迷路出血诊断标准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包括平扫T1WI、T2WI、T2-DRIVE-HR、增强T1WI及增强延迟3D-FLAIR 5个序列对迷路异常高信号的检出能力,比较分析平扫T1WI、增强T1WI及增强延迟3D-FLAIR序列的能力评分。结果 80例患者中有22例(27.5%)为迷路出血致突发性聋。22例(100.0%)增强T1WI和增强延迟3D-FLAIR均显示单侧迷路异常高信号,20例(90.9%)患侧迷路于平扫T1WI上显示异常高信号,5例(22.7%)T2WI显示更高信号。所有患者的T2-DRIVE-HR均未发现迷路异常信号。平扫T1WI、增强T1WI和增强延迟3D-FLAIR序列显示迷路异常高信号的能力评分分别为3(2,3)分、3(3,4)分和4(4,4)分,评分结果的Kappa系数分别为0.732、1.000和1.00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症状患者的临床特征、MRI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转归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伴眩晕组)和同期治疗的75例突发性耳聋不伴眩晕患者(不伴眩晕组)的临床资料,分析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的MRI影像学特点及影响患者临床转归的相关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础疾病、听力损失程度及临床疗效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伴眩晕组的85只患耳中,23只患耳(27.06%)存在膜迷路积水,图像显示前庭信号减弱;62只患耳(72.94%)未见明显积水征象。临床转归分析结果显示,眩晕持续时间越长、听力损失程度越重、听力曲线分型为全聋型,患者治疗有效率越低(P<0.05)。结论 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听力损失程度较高;MRI图像特征为前庭信号减弱,可见膜迷路积水;患者的临床转归与眩晕持续时间、听力损失程度和听力曲线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突发性聋(SSNHL)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SSNHL伴有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SSNHL伴BPPV组(9例)与SSNHL伴非BPPV组(26例)患者眩晕发病特点及听力治疗情况等临床特点。结果:SSNHL伴眩晕患者的听力损失较重,预后较差,听力损失治疗有效率为17.1%,显效率为11.4%,治愈率为5.7%。病史及体位试验检查,确诊BPPV的患者占SSNHL伴眩晕患者的25.7%,这些患者的听力损失较SSNHL伴非BPPV组听力损失更重。SSNHL伴发的BPPV多于SSNHL发病1周内出现(平均4.1 d),常发生于全聋型患者(6例,占66.7%),其次为平坦下降型SSNHL患者(3例,占33.3%);所有患者的BPPV均发生于SSNHL受累的同侧耳,最常累及水平半规管(6例,占66.7%),其次为后半规管(3例,占33.3%),本组病例中未出现上半规管BPPV。SSNHL伴BPPV患者常需要多次复位治疗(平均2.3次),但复位后患者头晕症状缓解较快,后遗症状轻。结论:SSNHL伴BPPV发病率较高,常发生于重度听力损失患者中,且最常累及水平半规管,多次手法复位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6.
梁云霞 《大家健康》2016,(2):213-2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突发性聋伴耳鸣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从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突发性聋伴耳鸣患者中选出83例,对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测量患者的焦虑情绪情况,分别记录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焦虑情绪变化和耳鸣情况变化。结果:护理干预前患者轻度耳鸣率为18.07%(15/83)、中度耳鸣率为28.92%(24/83)、重度耳鸣率为39.76%(33/83)、高重度耳鸣率为13.25%(11/83)。在护理干预后,患者轻度和中度耳鸣比率明显提升,而重度和高重度耳鸣比率则明显下降。同时护理干预前患者焦虑评分为(50.68±3.71),在干预后降低为(41.32±3.07)。两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突发性聋伴耳鸣患者的焦虑情绪,并且可以降低患者耳鸣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并发于突发性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并发于突发性聋(sudden deafness, SD)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之临床特点,探讨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SD患者17例,男7例,女10例,年龄58~71岁.所有病例均于无明显诱因突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后出现了与头位运动有关的短暂眩晕发作(少于60 s),经Dix-Hallpike试验或滚转试验诊断为并发于SD的BPPV.所有病例按照BPPV类型,进行了Epley手法复位或Barbecue翻滚手法治疗,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①本组病例中,SD发病至BPPV发生的间隔在1周内4例,1周至1月间10例,1月至2月间3例.②本组BPPV均发生于与SD同侧耳,其中左耳11例,右耳6例.经Dix-Hallpike试验或滚转试验证实为后半规管BPPV 16例(94.12%),外半规管BPPV 1例(5.88%).③本组患者经1次体位治疗治愈者10例(58.82%),经2~3次治疗治愈者6例(35.29%),有1例(5.88%)经4次治疗治愈.结论 BPPV可并发于SD,其中大部分类型为后半规管BPPV.变位试验是诊断并发性BPPV的依据,耳石复位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突发性聋伴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35例突发性聋合并BPPV的患者均行Dix-hallpike、Roll-test变位试验确诊,并行手法复位治疗,对继发性BPPV发病时间、受累半规管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突发性聋发病至继发BPPV的间隔时间在1周内10例,1周~2周内15例,2周~1个月内6例,1~3个月内4例;35例继发性BPPV均与突发性聋为同侧患耳,后半规管BPPV 27例,水平半规管BPPV 6例,同时累及后半规管、水平半规管2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法复位治愈。结论:突发性聋伴发BPPV较常见,尤以突聋伴眩晕患者中居多,多发生在听力下降后2周内,主要为后半规管BPPV;耳石复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妊娠期突发性聋患者发病特点及疗效分析。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2015年8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收治的88例妊娠期突发性聋患者(包括门诊和入院患者)纳入实验组,根据2015年突发性聋诊疗指南,分为平坦型26例,全聋型62例,发病到就诊时间小于15 d,排除激素使用禁忌证,同时给予口服激素和鼓室注射,患者治疗后1、2、4周及3个月纯音测听结果进行疗效分析。并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88例突发性聋患者进入对照组,平坦型26例,全聋型62例为对照(女性,排除妊娠)。结果:实验组以平坦型和全聋型最为常见,其中妊娠中期30例,后期58例,总有效率为39.77%(35/88)。妊娠全聋型治疗痊愈率为0(0/62),显效率为14.52%(9/62),有效率为24.19%(15/62);妊娠平坦型治疗痊愈率为0(0/26),显效率为19.23%(5/26),有效率为23.08%(6/26)。对照组全聋型痊愈率为6.45%(4/62),显效率为27.42%(17/62),有效率为38.71%(24/62)。对照组平坦型痊愈率为7.69%(2/26),显效率为34.62%(9/26),有效率为38.46%(10/2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6/88)。实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全聋型、平坦型分别与对照组全聋型、平坦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婴幼儿出生时评分均正常,随访3个月均健康。结论:妊娠突发性聋以全聋型最为常见,其次为平坦型,即妊娠期发病时听力损失较重,其治疗显效率、有效率均较普通突发性聋效果差,但仍需要进一步加大样本量;口服激素联合鼓室注射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