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枕下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的手术策略并评价其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19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枕下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肿瘤,术中全程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简称H-B分级)评估术后面神经功能。 结果319例患者中,全切除和次全切除291例(91.2%),大部分切除28例(8.8%)。术后无并发症221例(69.3%),发生颅内感染39例(12.2%),其他部位感染28例(8.8%),颅内出血11例(3.5%),饮水呛咳10例(3.1%),脑脊液漏10例(3.1%)。死亡3例(0.9%)。共262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为3~89个月(中位时间为42个月)。术后3~6个月H-B分级Ⅰ级148例(56.5%),Ⅱ级72例(27.5%),Ⅲ级26例(9.9%),Ⅳ级16例(6.1%)。随访期内肿瘤复发5例(1.9%),死亡1例。 结论采用枕下经乙状窦后入路,术中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结合显微外科技术,可安全、有效切除听神经瘤,疗效满意,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
听神经瘤手术治疗的听力保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听力保留是现代听神经瘤外科治疗的重点、难点之一。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术中监测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听力保留技术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本文即就听力保留的概念、适合病例及手术入路的选择、听觉损伤的原因、听功能监测和影响听力保留的因素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构建虚拟现实解剖模型基础上,探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微创显露面听神经复合体的显微解剖学特征。方法共5具(10侧)尸头标本通过CT和MRI扫描数据经虚拟现实系统构建面听神经复合体三维解剖影像模型,于颅盖和颅底选择骨性标记设计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路径,观察和测量微创化前后解剖结构显露情况。结果模拟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由横窦下方穿过,可清晰显示其所包含解剖结构的空间层叠顺序,不包含椎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微创化前手术路径由外向内依次显露小脑半球、后组脑神经、小脑前下动脉、面听神经复合体,于岩骨背面、面听神经复合体下方后组脑神经在颈静脉球和岩下窦之间穿出颈静脉孔;微创化后手术路径位置略高于微创化前,由外向内依次显露小脑半球、小脑前下动脉和面听神经复合体,不包含后组脑神经和颈静脉球。微创化前手术路径体积(t=36.331,P=0.000)和小脑半球体积(t=16.775,P=0.000)均大于微创化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创化前后手术路径中所显露的面听神经复合体体积(t=1.680,P=0.127)和小脑前下动脉体积(t=1.278,P=0.2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微创化手术路径能够在保证面听神经复合体解剖显露的情况下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4.
大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治疗策略(附2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大型听神经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的经验。结果肿瘤全切除21例(80.8%),次全切除5例(19.2%)。肉眼下面神经解剖保留20例(76.9%),术后House—Brackman面神经功能分级Ⅰ~Ⅱ级10例(38.5%),Ⅲ~Ⅵ级16例(61.5%)。结论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面神经可获得解剖和功能的保护,并发症与病死率低,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切除大型听神经鞘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鞘瘤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对16例(17个)大型听神经鞘瘤均行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开颅术,术中在神经电生理监护下,通过调节手术床位置和显微镜角度充分显露肿瘤并切除,严密缝合硬膜,骨片复位固定。结果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2例;均保留面神经解剖结构。术后出现轻、中度面瘫12例,治疗后改善;残存少许听力5例;切口无皮下积液或脑脊液漏。结论乙状窦后锁孔入路适用于各型听神经鞘瘤,通过调节手术床位置和显微镜角度,均可充分显露肿瘤并全切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能有效保护肿瘤周围的重要结构。严密缝合硬膜和骨片复位固定可消除局部皮下积液或脑脊液漏。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的听神经瘤乙状窦后入路骨瓣成形术。方法采用改良C形切口,肌肉分层切开,参考星点、顶切迹、乳突沟等解剖标志,在横窦、乙状窦、两窦交界处电钻钻孔后骨瓣开颅,结合关颅时骨瓣复位,严密缝合硬膜,分层缝合肌肉,皮下连续缝合,皮肤皮内缝合等技术,行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45例。结果全部病例成功完成骨瓣开颅,未发生静脉窦或者硬膜严重损伤,关颅时颅骨完全复位,硬膜、肌肉、皮肤缝合严密。结论采用该方法行骨瓣成形术,静脉窦定位方法准确、简便,结合其他手术技巧,行乙状窦后入路安全、快捷。  相似文献   

7.
囊性听神经瘤显微手术切除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囊性听神经瘤手术切除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单侧囊性听神经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肿瘤与神经的局部解剖特点,手术切除技巧及脑神经保护。结果肿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9例,大部分切除2例;面神经解剖保留16例,未保留或被残余肿瘤包绕、侵蚀而无法判断5例。面、听神经功能未受损伤6例,轻度损伤9例,较重损伤6例。后组脑神经均解剖保留,其功能受损3例。听力障碍好转2例,加重6例,余无变化。结论肿瘤与周边组织之间的蛛网膜界面黏连情况是影响囊性听神经瘤全切除率及神经保留率的主要因素;严格按照蛛网膜界面分离是提高囊性听神经瘤治愈率,降低神经功能受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大型听神经瘤显微切除术中应用IFNM技术可视化面神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中面神经监测(IFNM)技术在显微切除大型听神经瘤过程中保留面神经的效果。方法对86例单侧大型听神经瘤(直径≥3cm)病人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切除肿瘤。切开肿瘤背侧包膜前,根据电刺激肿瘤表面及边缘产生的激发性肌电图来探查并确认面神经的行走路径;术中采用自发性肌电图监测面神经,使其免受牵拉、挤压或损伤,交替采用激发性肌电图实时探查、确认面神经,从而在虚拟状态下达到面神经"可视化"。结果本组肿瘤全切除79例,占91.9%;次全切除5例,占5.8%;大部分切除2例,占2.3%。面神经解剖保留74例,保留率达86.0%;实用听力保留28例,占32.6%。术后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分级:Ⅰ~Ⅱ级64例,占74.4%;Ⅲ~Ⅳ级15例,占17.4%;Ⅴ~Ⅵ级7例,占8.2%。结论采用IFNM技术术中"可视化"面神经是大型听神经瘤切除术后面神经得以保留的关键,而娴熟的显微手术技巧、扎实的桥小脑角局部解剖知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型囊性听神经瘤的临床特征,总结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经显微手术治疗的24例大型囊性及50例大型实性听神经瘤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囊性肿瘤全切17例(71%),次全切6例(25%),大部切除1例(4%),面神经解剖保留20例(83%).实性肿瘤全切45例(90%),次全切5例(10%),面神经解剖保留45例(90%).囊性肿瘤首发症状多不典型,病程短,脑积水发生率高.结论 大型囊性听神经瘤发展迅速,应及时手术治疗.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与神经组织紧密粘连的肿瘤,采取次全切除的策略,有助于面神经的保护,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筛查前庭神经鞘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共纳入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95例前庭神经鞘瘤患者,均行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术前MRI记录肿瘤直径和分类、肿瘤体积和体表面积、肿瘤性质,术中观察面神经走行、肿瘤与面神经粘连程度、肿瘤切除程度和面神经功能情况,术后8d评价面神经功能.单因素和多因素L...  相似文献   

11.
听神经瘤起源于前庭神经施旺细胞,极少数来源于耳蜗神经,是发生于内听道或小脑脑桥角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麻痹的发生率为8%-20%,术后延迟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生率高达25%。近年来,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和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听神经瘤的病死率逐渐下降,最大限度地保留面神经解剖结构及其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已成为听神经瘤治疗的重点目标。目前,获得最佳面神经结果的听神经瘤治疗策略仍未达成共识,本文对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与面神经功能保留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型听神经瘤听力保存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显微手术58例.其中,试图听力保存的中型肿瘤22例.术前、术后行听力学检测纯音听阈(PTA)、言语识别率(SDS)和听觉诱发电位(BAEP),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全部58例病人中,听力得以较好保存的4例.除去未考虑听力保存的大型肿瘤,22例中型肿瘤中听力得以保存的(较好保存PTA 60dB,SDS≥50%;部分保存PTA≤60dB,SDS≥50%)9例.12例肿瘤和耳蜗神经粘连重,10例没有粘连或粘连轻.结论 肿瘤与耳蜗神经的分界面是否粘连是听力保存的重要影响因素.术中神经监测对指导肿瘤切除是有益的,但术者的局部解剖知识和显微外科技术仍是手术成功的最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老年听神经瘤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老年听神经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乙状窦后入路进行手术切除.结果 肿瘤全切除15例,部分或大部分切除31例,面神经解剖保留40例,听力保留22例,死亡5例.结论 老年听神经瘤体积偏小,颅神经受累症状明显,术后并发症高.要充分考虑保守治疗、手术、伽玛刀等措施的优缺点,针对不同病人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鞘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鞘瘤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该入路对59例大型(≥3 cm)听神经鞘瘤行显微手术切除,术中通过调节显微镜角度和手术床位置充分显露肿瘤并切除,然后严密缝合硬脑膜,骨瓣复位固定.结果 肿瘤全切除53例(89.8%),次全切除6例(10.2%),全组无死亡患者,面神经均获解剖保留.术后出现轻、中度面瘫者45例(76.3%),部分听力残存15例,无切口局部脑脊液漏或皮下积液.结论 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是切除大型听神经鞘瘤的较好方法,死亡率和病残率低,并能有效保留面、听神经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Koos3、4级(大中型)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6月至2016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2例Koos3、4级听神经瘤的患者。术后随访1—2年,根据术后1年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H—B)分级标准分为A组(H-B分级I~Ⅱ级)和B组(H—B分级Ⅲ~Ⅵ级),评价其面神经功能,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72例患者中,术后1年面神经功能H—B分级Ⅰ~Ⅱ级(A组)53例,H—B分级Ⅲ~Ⅵ级(B组)19例,两组患者的肿瘤直径、囊变情况、面神经空间位置类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肿瘤直径(OR=2.538,95%CI:1.231~5.231;P=0.012)、肿瘤囊变(OR=6.209,95%CI:1.635~23.582;P=0.007)及面神经空间位置(3型对比1型:OR=6.103,95%CI:1.218—30.586;P=0.028)与Koos3、4级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相关(r=0.499,P〈0.05);肿瘤直径相对较小、无囊变和面神经位于肿瘤前方(1型)者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更好。结论肿瘤直径、囊性变及面神经空间位置类型是影响Koos3、4级(大中型)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的重要因素。精准的术前评估有益于面神经功能的保护与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肿瘤大小2.2 cm×1.9 cm~6.6 cm×5.3 cm,均采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肿瘤切除术,骨窗大小约4 cm×3 cm~5 cm×4 cm。结果肿瘤全切除24例,近全切除4例。面神经解剖保留25例,术后2周功能保留21例;听神经解剖保留6例,术后2周功能保留3例。全组无死亡病例。随访3~14个月,肿瘤均无复发。结论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肿瘤全切率高,并发症少,能够较好的保护面神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大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对52例大型听神经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在面神经电生理监测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经内听道入路行肿瘤显微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45例,次全切除7例。面神经解剖保留46例,断端吻合4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显微手术是治疗大型听神经瘤安全有效的方法,术中熟识解剖和熟练的显微手术技巧能有效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影响大型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的局部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影响面神经功能的因素。方法对32例大型听神经瘤在面肌肌电图监护下行显微手术切除,记录肿瘤的大小、切除程度及显微镜下肿瘤的囊性变,肿瘤与面神经的位置关系及与面神经的黏连程度等因素。结果肿瘤均全切,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6.9%。根据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为Ⅱ级52.4%,Ⅲ级42.9%,Ⅳ级4.7%;术后1年为Ⅱ级66.7%,Ⅲ级28.6%,Ⅳ级4.8%。术后面神经功能与肿瘤的大小、囊性变及肿瘤与面神经的位置关系无关(P> 0.05),面神经与肿瘤的黏连程度与术后3 d和1周的面神经功能呈明显正相关(r= 0.560,P= 0.001;r= 0.478,P= 0.007)。结论对大型听神经瘤在保留面神经完整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全切,术后的面神经功能主要取决于面神经与肿瘤的黏连程度。  相似文献   

19.
听神经瘤显微手术保留听神经功能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显微手术保留听神经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近 2年来 2 3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的初发听神经瘤资料 ,其中包括肿瘤大小、术前术后听力、肿瘤内听道底侵蚀及术后小脑损伤情况。结果 耳蜗神经解剖保留 1 9例 ,保留有效听力 2例 (占术前存在有效听力患者的 33 3 % ) ,有效听力丧失保留可测听力 1 0例。听力的保留与肿瘤大小、术前听力水平、肿瘤内听道底侵蚀、小脑损伤相关。结论 肿瘤的大小、术前听力水平、肿瘤内听道底侵蚀和小脑损伤是听神经瘤术后听神经功能保留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中颅窝入路切除内听道听神经瘤的手术技巧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例内听道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经中颅窝入路切除听神经瘤。分别采用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的标准(AAO—HNS分级)和House—Brae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简称H—B分级)评估术前、术后听神经和面神经的功能。结果所有患者的肿瘤均达到全切除。术后无一例发生脑脊液漏。1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无死亡病例。术后6~12个月复查MRI,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肿瘤复发。10例患者术后3个月的有效听力保存(A或B级)比例达4/5,术后6—12个月H—B分级Ⅰ、Ⅱ级的比例达9/10。结论对于内听道内听神经瘤,采用经中颅窝入路手术是保留患者听力和面神经功能的有效方法,熟悉经中颅窝入路的解剖结构及手术技巧有助于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听力保留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