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比分析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路径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8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对其进行CT和MRI检查。观察病灶直径、位置、边界、与周围组织关系等特征,比较MRI和CT检查对不同部位、不同直径病灶的检出情况。结果 8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经MRI检查确诊756个病灶。经CT确诊159个病灶,CT检出多发病灶者显著低于MRI检查(P<0.05);MRI检查对额叶、丘脑、小脑处病灶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查(P<0.05),内囊处病灶检出率较CT低(P<0.05);但两种检查对顶叶、基底节及脑干处病灶的检出率比较无差异(P>0.05)。MRI检查直径<5mm的病灶数为258个,CT检查直径<5mm的病灶数为4个,明显低于MRI检查(P<0.05)。CT检查可见楔形腔隙性阴影,边界清晰,增强扫描呈轻度斑片状强化。MRI检查T1WI上呈低或等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FLAIR序列上可见多发絮状稍高信号影。结论 采用CT检查和MRI检查均可有效显示腔隙性脑梗死的影像学特点,但M...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患者临床CT、MRI和US的影像学特征,探讨CT、MR和US诊断HAML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波市中医院2011年4月—2016年3月间收治的15例经手术或病理学检查确诊的HAML病例,分型讨论HAML患者CT、MRI和US的影像学特征,归纳和总结不同类型HAML患者的影像学特征。 结果 15例患者均行CT检查,5例行MRI检查,4例行US检查,1例同时行CT、MRI和US检查。肌瘤型(2例):CT、MRI扫描见微小少脂肪组织;US见不均质低回声。脂肪瘤型(5例):CT见弥漫性脂肪密度影,增强后见扭曲血管影;MRI的T1WI、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见动脉期轻度强化;US见高回声。血管瘤型(3例):CT可见低密度瘤体,内部部分钙化,增强后明显持续强化;MRI中T1WI处为低信号,T2WI处为中高信号。混合型(5例):CT见软组织密度影与脂肪密度影相互混杂,增强后脂肪组织未见强化;MRI的T1WI、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US见实性不均匀高回声。 结论 肝脏不同类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CT、MRI和US影像学表现不同,临床可依据肿瘤内脂肪成分对患者进行分型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CT诊断鞍区垂体腺瘤的准确性及MRI补充诊断的意义。方法 收集本院2017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58例垂体腺瘤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肿瘤大小、形态、密度、有无囊变、坏死及增强方式等影像学特征,分析CT、MRI检查诊断垂体腺瘤的准确率。结果 58例患者中微腺瘤16例,大腺瘤42例,病灶外观为圆形者30例,不规则形者14例,“花生”状者14例。CT平扫微腺瘤多呈稍低或等密度,增强扫描快速注射对比剂后增强扫描早期可见低密度区,延迟扫描为等或高密度,边界清晰。大腺瘤CT呈等或稍高密度,多数均匀强化。MRI示垂体微腺瘤T1WI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或等信号,增强扫描情况与CT大致相同。大腺瘤MRI平扫T1WI上呈略低或等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强化均匀或不均匀。58例垂体腺瘤患者经CT诊断,共检出47例,诊断准确率为81.03%,误诊11例,后行MRI检查,正确诊断10例。结论 垂体腺瘤的CT、MRI影像学征象典型,其中CT检查时间短且价格低廉的优势可作为垂体腺瘤临床首选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亚急性1,2-二氯乙烷(1,2-Dichloroethane,1,2-DCE)中毒性脑病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方法 对2014年2月-2016年4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苍南医院12例1,2-DCE中毒性脑病患者的CT、MR影像学表现及特征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 CT表现:两侧大脑半球白质区广泛性对称性密度减低,边缘模糊,皮髓质分界不清,脑回肿胀,脑沟变浅;两侧苍白球、内囊后肢、外囊及丘脑密度减低,脑干肿胀,密度减低,周围脑池受压变窄;两侧小脑齿状核斑片状密度减低。MR表现:两侧大脑皮层下弓形白质纤维区广泛性对称性"U"形T1WI低信号、T2WI、T2-FLAIR高信号,伴脑回变窄、脑沟变浅或消失,未见累及半卵圆中心区;两侧豆状核、外囊、小脑齿状核也呈条片状、小片状T1WI低信号、T2WI、T2-FLAIR高信号影。DWI序列上述病变区呈明显高信号,边界较清,ADC呈低信号。 结论 亚急性1,2-DCE中毒性脑病具有特定的发病环境和突发性头痛、意识障碍为主的临床症状,MR检查比CT能更敏感地反映病变累及的部位、范围、水肿类型及严重程度,并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为临床及时、准确诊断中毒性脑病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提高影像诊断率。方法:利用CT和MRI检查方法,分析了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颅咽管瘤的影像学表现,讨论了颅咽管瘤的病理及分型,临床及预后,CT和MRI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囊性者6例,CT为边界清低密度影,伴钙化,呈环形或岛状强化。实性者1例,为混杂密度影。囊实混合者3例。MRI见T1WI成低、等或高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结论;CT及MRI对颅咽管瘤的定位诊断率达100%,定性诊断率89%。为临床准确提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MRI检查,包括T2WI、T1WI及FLAIR序列和应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DWI进行检查。结果:急性脑梗死在T2WI与T1WI为等信号,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结论:DWI对于早期脑梗死的诊断及多发性脑梗死中新旧病灶的区分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有较大帮助。DWI较常规MRI及CT敏感,对疑有急性脑梗死尤其是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应加做DWI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含脂肪节细胞神经瘤(FCG)的影像学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9例FCG影像学表现,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4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 结果 9例均为单发,后下纵隔及腹膜后各4例,右侧肾上腺1例。CT平扫表现为边界清楚含脂肪的混杂密度影,CT值约为-120.7~-43.4 HU;6例局限于肿块的周边,其余呈结节状或片状弥漫性分布。瘤内脂肪组织在T1WI和T2WI上呈高信号,压脂相上其信号变为低信号。神经组织在CT平扫上呈软组织密度影,在MRI T1WI上呈稍低信号,在T2WI上呈稍高信号;CT增强扫描5例肿块呈明显强化,轻中度强化各2例;在MRI增强扫描上轻度强化3例,明显强化1例。5例腹部肿块CT和(或)MRI三期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特征。 结论 节细胞神经瘤内脂肪存在是一种少见表现,通过CT值测量和MRI压脂相可明确其内脂肪的存在。了解该种现象,CT和(或)MRI多期增强扫描结合其好发部位可提示FCG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T2WI序列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对不同发病时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的T2WI序列及DWI序列检查资料。比较两种成像方式对不同发病时期(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脑梗死的检出率,观察患者梗死灶在T2WI序列及DWI的信号强度表现,比较T2WI序列及DWI上病变核心与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组织信号强度比(rMR、rDWI),同时比较两种序列中不同发病期脑梗死的病灶大小。结果 DWI对超急性期、急性期检出率明显高于T2WI序列,慢性期检出率低于T2WI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急性期T2WI序列及DWI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rDWI值均高于rM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慢性期rDWI及rM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50例脑内炎性脱髓鞘假瘤影像特点及临床特征,以提高脑内脱髓鞘假瘤影像及临床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研究50例患者经过手术病理证实脑内炎性脱髓鞘假瘤19例,临床治疗证实炎性脱髓鞘假瘤31例。结果 采用采用GE Silent1.5T超导型MR扫描仪对50例患者行头颅检查获取影像图形,MRI检查50例患者共检出66个病灶均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T2WI病灶中心呈极高信号影、边缘稍高信号影,DWI急性期、亚急性期病灶高信号影,随后信号逐渐减低,病灶ADC值降低。增强扫描60个病灶强化,6个病灶无强化,31个病灶不规则非闭合环状强化(半月征),开口朝向皮质或基底节区灰质,4个病灶环状强化、15个病灶垂直侧脑室火焰状强化并可见垂直于脑室的扩张静脉影,呈梳齿样结构(梳齿征),10个病灶不规则斑片状强化、6个病灶无强化。病灶形态主要为直径大于2cm类圆形,病灶也可以单发或者多发。临床表现也具有特征性;中青年多发,临床表现与脑内病灶数的多少没有直接关系,与病灶的位置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头痛为首发、视力下降、认识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子宫肌壁间妊娠的低场MRI表现及诊断价值,为病变早期诊断及定位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本院经手术及病理诊断的5例子宫肌壁间妊娠的临床及MRI资料,分析其MRI影像学特点。结果 5例子宫肌壁间妊娠患者中4例有多次宫腔操作史,1例合并有盆腔软组织粘连。3例病灶位于后壁,1例位于侧壁,1例位于宫角。病灶均呈圆形或类圆形,大小(2.2×1.4×1.4)cm~(2.7×2.7×2.1)cm,病灶内信号不均匀,表现为混杂T1WI低、T2WI等-高信号影,内均可见囊泡状T1WI低、T2WI高信号,2例周围见斑片状T1WI高信号提示出血。病灶主体位于子宫壁内,子宫内膜高信号及联合带低信号连续,子宫肌层中高信号中断,呈膨胀性生长,未突破浆膜层。结论 低场MRI检查能对子宫肌壁间妊娠进行早期诊断及准确定位,对于临床及超声检查难以确诊的病例可进一步行MRI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提高该病术前MRI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8例卵巢卵泡膜细胞瘤患者资料,根据病灶最大径分为≥5 cm和<5 cm组,重点分析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囊变坏死、T1WI、T2WI平扫信号、DWI特征、强化特征、盆腔积液情况。并通过MRI影像表现进行诊断分数评价(最高为6分)。结果 48例病灶均为单发。≥5 cm组39例:边界清晰37例,不清晰2例;囊变坏死35例;T1WI呈等信号23例,等低信号16例;T2WI呈等信号7例,等低信号23例,稍高信号9例;DWI呈高信号23例,混杂高信号16例;动态增强扫描均呈轻度强化;33例见不同程度盆腔积液。分数评价:6分33例,5分2例,4分2例,3分2例。<5 cm组9例:边界均清晰;囊变坏死3例;T1WI呈等信号3例,等低信号6例;T2WI呈等信号2例,等低信号4例,稍高信号3例;DWI均呈高信号;8例病灶动态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颌面部成釉细胞瘤临床特征及MRI检查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颌面部成釉细胞瘤患者46例,手术前均进行了MRI检查,根据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表现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原发性颌面部成釉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多表现为:面部肿胀不适,局部膨隆、质硬,按之有乒乓球感,少数患者出现牙松动、移位甚至脱落现象,部分患者出现轻压痛或疼痛症状,极个别患者有下唇麻木及张口受限现象产生。46例患者中在MRI扫描上表现为:21例(45.65%)为囊性肿块,15例患者病灶部位在T1WI上呈现为低信号,在T2WI序列中呈现为高信号;6例患者在T1WI、T2WI上均呈现为高信号,于肿块内有液-液平面出现。5例(10.87%)为实性肿块,病灶部位在T1WI上呈现为低信号,在T2WI序列中呈现为等信号,边界清晰。囊实性20例(43.48%),病灶部位在T1WI上出现低信号改变,在T2WI序列中,肿瘤区域出现高信号区改变。结论 MRI扫描检查可有效显示原发性颌面部成釉细胞瘤病灶部位及图像特征以及病变性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7类不同病理亚型肾细胞癌MRI及MSCT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肾细胞癌患者64例,收集64例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总结不同病理亚型肾细胞癌MSCT及MRI影像学表现。结果64例患者中透明细胞癌37例(57.81%),MSCT平扫中多数患者呈现等密度影,强化不均匀,T1WI序列为等信号,于T2WI序列呈现稍高信号者,早期强化均匀,中晚期呈现逐渐降低;嫌色细胞癌15例(23.43%),CT值23~35HU,动态增强皮髓交界期平均CT值为44HU,实质期平均CT值为54HU,T1WI序列为稍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强化均匀;乳头状肾细胞癌6例(9.37%),乳头状肾细胞癌在MSCT呈等密度,MRI增强过程中持续性较均匀强化,少数患者后期可见"假包膜征";肉瘤样肾癌2例(3.12%),1例MSCT平扫肉瘤样肾癌呈等、稍高密度,T1WI序列为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可见以"条带样"强化;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肾细胞癌1例(1.56%),MSCT增强方式为进行性轻-中度强化,未见肾静脉受侵;DWI序列中病灶区域出现环形高信号;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1例(1.56%)典型特征为增强扫描囊壁强化明显;杂合性嗜酸细胞/嫌色细胞肾癌2例(3.12%),病灶内可见明显血管样强化,强化表现,强化区域呈现稍高密度。结论MRI及MSCT可有效显示不同病理亚型肾细胞癌影像学表现,可为临床准确诊断提高可靠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I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价值。方法:17例子宫腺肌症患者行矢状面、横断面SE序列T1WI、FSE序列T2WI及FIR序列T2STIR扫描,必要时行冠状面扫描,2例行增强扫描。17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弥漫型子宫腺肌症8例,结合带弥漫性均匀或不均匀增宽,其中5例病变T2WI呈较均匀低信号,内有散在点状高信号,另3例于T1WI亦可见点状高信号。局限型子宫腺肌症9例,结合带局限性增宽,共有15个病灶,T2WI上其信号与结合带相似,呈类圆形或不规则样肿块;8个病灶内见点状高信号,其中6个病灶在T1WI上亦有点状高信号。17例子宫均增大,伴有平滑肌瘤者轮廓有凸起。增强后病灶呈结合带样强化。结论:MRI对子宫腺肌症的定性,定位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眼眶肿瘤和瘤样病变MRI检查影像学征象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眼眶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肿瘤类型、形态、强化方式等特征。分析MRI诊断眼眶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准确率。结果 47例眼眶肿瘤及瘤样病变,经MRI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3.62%。MRI扫描示泪腺区6例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中度强化明显。4例视神经鞘膜脑膜瘤,MRI扫描T1WI、T2WI均表现为等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内部可见双轨征。10例血管类病变中,海绵状血管瘤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增强模式。6例神经鞘瘤,MRI扫描可见类圆形肿块,T1WI呈稍低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实性部分明显强化。6例淋巴瘤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轻中度均匀强化。3例神经纤维瘤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直肠内水囊填塞MRI对术前肛瘘类型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肛肠外科住院并准备接受手术治疗的疑似肛瘘患者中选出5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检查序列包括T1WI横断面,T2WI的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以手术诊断为“金标准”。比较水囊放置前后肛瘘的瘘管及分支、内口、脓肿的MRI影像学特征及MRI分型的符合率。结果肛瘘瘘管及分支在T2WI脂肪抑制序列呈条状高信号,T1WI呈条状低信号,增强扫描后管壁强化;内口在T2WI脂肪抑制序列呈点状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强化;脓肿在T2WI脂肪抑制序列呈片状高信号,T1WI呈片状低信号,脓肿壁明显强化,中央脓腔呈低信号。与手术“金标准”比较,水囊放置.前MRI对.瘘管及分支、脓肿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15%、8500%,与水囊放置后.的9726%、9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囊放置前的内口诊断符合率为.7500%,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儿童局灶性纤维软骨发育不良(FFCD)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手术及病理证实10例FFCD,10例X线检查,8例MRI检查。结果 胫骨近端干骺端内侧7例,尺骨远端干骺端3例。X线显示患骨弯曲,2例合并肢体缩短。骨皮质凹陷,并可见斜行透亮区,同侧骨皮质增厚。MRI的T1WI及T2WI均呈低信号,4例病变内可见片状T2WI高信号,邻近骨质硬化于T1WI及T2WI上均呈低信号。5例病灶周围见骨髓水肿。3例行增强扫描其内软骨成分明显强化。结论 FFCD是罕见的良性骨病变,主要发生在婴幼儿长骨干骺端,MRI增强软骨成分明显强化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MRI)对先天性成人多囊肾病(ADPKD)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本院确诊的先天性成人多囊肾病患者7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CT与MRI进行检测,以穿刺组织活检或手术结束后,以病理诊断结果 为金标准,比较两组CT、MRI影像学表现与诊断结果 。结果 ADPKD患者肾脏CT影像结果 表现为宽径范围为7.10cm~8.93cm,长径范围为16.64cm~22.07cm,平均CT值为(7.45±1.33)HU;钙化33例,结石9例,出血5例,合并多囊肝14例;MRI检查显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时,存在数量不一、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囊肿性信号影;T1WI与T2WI呈等信号时,囊肿壁边界清晰,肾区未有正常肾盂结构;CT与MRI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与灵敏度显著高于CT、MRI单项检测(P<0.05),CT与MRI联合检测的漏诊率显著低于CT、MRI单项检测(P<0.05)。结论 CT结合MRI对ADPKD具有更为精准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分析CT、MRI对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cerebral infarction,H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住院并接受了CT、MRI检查的70例HI患者,结合CT、MRI表现,按欧洲急性中风合作研究分型进行CT分型,并以此分型为依据,结合本组病例情况进行HI的MRI分型,比较分析HI的CT、MRI特点。结果依据CT分型发现HI18例(25.71%),而依据MRI分型发现HI70例(100%),可见MRI对HI的敏感性明显大于CT(P0.05)。HI的CT表现:脑梗死区为低密度影,岀血灶为高密度影。梗死区MRI表现:梗死区T1WI呈较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出血灶MRI表现:T1WI上超急性期、急性期、慢性期以等或低信号为主,亚急性期以高信号为主;T2WI及FLAIR上病灶在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早期以低信号为主,亚急性晚期、慢性期以高信号为主。出血形态:CT表现为点状、线状、不规则斑片状;MRI表现为"脑回状"、线状、不规则斑片状。出血范围:相同患者同一时期,CT显示的出血灶范围明显小于MRI。结论 MRI能很好的显示不同时期的HI,对HI的诊治及预后意义重大,诊断HI较CT更为敏感,依据MRI分型的HI对临床有更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磁共振成像(MRI)在老年出血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65例老年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头CT、MRI检查,且所有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作为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金标准,将CT和MRI检查结果与DSA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灵敏度。结果 65例患者经超声血管造影检查分期结果为:急性期18例,亚急性期34例,慢性期13例,CT检查共诊断出58例出血性脑梗死,3例误诊为其他疾病,诊断灵敏度为89.2%;MRI检查共诊断出61例出血性脑梗死,2例误诊为其他疾病,诊断灵敏度为93.8%。MRI检查对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灵敏度显著高于CT检查。老年出血性脑梗死患者CT主要表现为在原来低密度灶内出现点状、条索状或斑片状混合密度影,MRI主要表现为T1WI可见小片状高信号病灶,而T2WI可见等、高信号病灶。经过治疗后,9例(13.8%)基本痊愈,49例(75.4%)患者好转,2例(3.1%)患者因病情加重而处于昏迷状态,5例(7.7%)患者死亡。结论头颅CT与MRI检查是诊断出血性脑梗死的重要手段,对于不同时期的出血性脑梗死两种检查方法各有优势。及早诊断出血性脑梗死并予以对症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