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对结肠癌患者围术期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结肠癌根治术的非糖尿病患者60例,年龄35~75岁,BMI 18.5~25.0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20):对照组(C组)于术前24h、术后1h静脉输注生理盐水22.5 ml/kg;载体溶液组(V组)于术前24h、术后1h静脉输注复方氨基酸22.5 ml/kg;药物治疗组(Ala-Gln组)于术前24h、术后1h静脉输注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含谷氨酰胺0.5 g/kg,溶于复方氨基酸)22.5 ml/kg.于术前24 h(T)、麻醉前30 min(T2)、麻醉给药后3 h(T3)、术后1 h(T4)和24 h(T5)时空腹条件下采集静脉血样,测定血糖(BG)、血清胰岛素(INS)、TNF-α、游离脂肪酸(FFA)的浓度,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索敏感指数(ISI).记录术后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用药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和V组比较,Ala-Gln组血清INS、TNF-α、FFA的浓度、BG、HOMA-IR降低,ISI升高,胰岛素抵抗发生率降低,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C组和V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可有效地减轻结肠癌患者围术期胰岛素抵抗,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谷氨酰胺可降低血液TNF-α及FFA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注射用血凝酶术前给药对低分子肝素抗凝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出血量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试验为随机、对照、单盲的临床研究.择期全麻下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或Ⅱ级,年龄60岁~75岁,体重45 kg ~75 kg.术前1d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LMWH)4 000单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注射用血凝酶组(H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切皮前10 min,H组静脉给予注射用血凝酶2单位(5ml生理盐水稀释),C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记录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h引流量,记录术毕及术后24 h凝血功能的各项指标.术后第5d通过下肢深静脉彩超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 结果 C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h引流量分别为(629±97) ml和(273±87) ml,H组分别为(312±79) ml和(213±74) ml.与C组比较,H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h引流量减少(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毕、术后24h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积压分别减少(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毕及术后24 h凝血常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13%和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注射用血凝酶术前给药能减少低分子肝素抗凝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出血量,并不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术中输注氨基酸对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患者围术期深部体温和代谢的影响。方法择期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患者21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n =7):从麻醉诱导开始至手术结束,分别静脉输注氨基酸混合液240kJ·h-1(AA组)、等容量乳酸钠林格氏液(LR组)、葡萄糖溶液240kJ·h-1(GLU组)。麻醉诱导前至术后2h每5分钟测定鼓膜温度,于麻醉诱导前即刻、手术开始后1h和术后1h检测指尖血糖,采用4分表法评价术后2h内寒战的发生情况,采用间接测热仪测定术前与术后氧耗。结果与麻醉诱导前即刻比较,术后30min LR组和GLU组氧耗降低,AA组氧耗升高(P<0.01),术后2h LR组、GLU组鼓膜温度降低(P<0.05),A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R组和GLU组比较,AA组术后2h内寒战发生例数减少(P< 0.05),术后30min氧耗增多(P<0.05),LR组与GLU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开胸手术患者术中静脉输注氨基酸可通过提高基础代谢率,缓解围术期深部体温降低,减少术后寒战发生,而输注葡萄糖不产生此效应。  相似文献   

4.
术前预保温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体温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术前预保温模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核心体温的影响。方法选取全麻下行择期胃癌根治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术前预保温组、术中保温组和常规保温组,每组30例。术前预保温组患者在术前30min至手术结束给予强制充气加温毯加温;术中保温组患者进入手术室至麻醉开始给予单层棉被,麻醉开始至手术结束使用强制充气加温毯保温;常规保温组患者从术前入室至手术结束给予常规单层棉被保温处理。记录患者入室时、麻醉时、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每30分钟以及手术结束时的鼓膜温度。结果三组不同时间点鼓膜温度比较,干预主效应、时间主效应、交互效应均P<0.01;三组低体温及寒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术前预保温模式有助于保持胃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体温相对稳定,有效避免围手术期低体温和术后寒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下心脏手术围术期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33例行CPB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15例)与对照组(B组,18例).A组为常规治疗基础上麻醉诱导后给予rhBNP治疗;B组为常规治疗.记录术前、术后0、8、24 h血清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记录术前、术后N端脑钠肽原(NT-ProBNP)及尿量.结果 术后24 h B组Scr明显高于术前和A组,GFR明显低于术前和A组(P<0.05);术后B组NT-ProBNP明显高于术前和A组(P<0.05或P<0.01);术后24 h尿量A组[(2 2754±145)ml]显著多于B组[(1 927±267)ml](P<0.01).结论 rhBNP能够改善CPB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50例,按双盲法随机均分为两组:盐酸戊乙奎醚组(P组),术前30min肌注盐酸戊乙奎醚0.01mg/kg,阿托品组(A组),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01mg/kg。分别于术前12h(T0)、手术开始(T1)、术毕(T2)、术后24h(T3)、48h(T4)采集4ml静脉血,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MTL、血清GAS含量。观察围术期循环系统的变化及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结果 T2~T4时两组MTL含量明显低于T0时,且P组MTL、GAS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P组(85±10)h明显早于A组(93±13)h(P<0.05)。结论麻醉前应用盐酸戊乙奎醚较应用阿托品围术期MTL、GAS含量有所增加,更有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七氟醚对骨科围术期小儿体温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麻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儿68例,男4例,女64例,随机均分为两组:丙泊酚组(P组)和七氟醚组(S组)。P组麻醉诱导及维持使用丙泊酚,S组麻醉诱导及维持使用七氟醚,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前5min(T0)、麻醉诱导后5min(T1)、15min(T2)、30min(T3)、45min(T4)、60min(T5)、75min(T6)、90min(T7)、105min(T8)、120min(T9)体温;观察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输液量和围术期低体温及寒颤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1~T8时两组体温明显降低,T7、T8时P组体温明显高于S组(P0.05);S组患儿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8例(23.5%),明显高于P组的1例(2.9%)(P0.05)。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输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患儿均无寒颤发生。结论行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儿,术中体温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与丙泊酚比较,在麻醉诱导后90min内,七氟醚更易导致小儿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双侧眶下神经阻滞对小儿唇裂修复术后疼痛与应激水平的影响. 方法 择期行先天性唇裂修复术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A组,0.25%罗哌卡因1 ml复合地塞米松1 mg配成2ml,于术前行双侧眶下神经阻滞;B组,手术结束后静脉给予地佐辛0.1 mg/kg.观察并记录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躁动评分,记录术后2 h(T3)、4 h(T4)、6 h(T5)、8 h(T6)、12 h(T7)、24 h(T8) CRIES(crying,required O2 for SP02>95%,increased vital signs, expression,sleeplessness)评分.评分≥4分时给予地佐辛0.1 mg/kg肌内注射,记录术后镇痛持续时间与24 h内注射地佐辛总剂量,记录术后副作用.于麻醉前(T1)、手术结束即刻(T2)、T6、T8时采集静脉血测定皮质醇(cortisol,COR)、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肾上腺素(epinephrine,E)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COR浓度,用ELISA法测定血清E和NE的浓度. 结果 A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躁动评分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T4、T5、T6时CRIE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7、T8时CRI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额外镇痛药需求总量、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镇痛时间A组明显长于B组(P<0.05).T6时A组血清NE、E、COR浓度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8时血清NE、E、COR浓度接近麻醉前水平. 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双侧眶下神经阻滞可为唇裂修复术患儿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镇痛持续时间明显延长,抑制由于疼痛导致的应激水平的增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保温对术中唤醒全麻手术患者寒颤和躁动发生率、失血量、术中和术后苏醒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将70例行术中唤醒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体温处理,即棉被覆盖保暖,输入液体及冲洗液加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保温毯。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直肠温度监测,对两组寒战、躁动、失血量、术中苏醒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记录。结果观察组术中核心体温及低体温、寒战、躁动发生率,失血量、术中苏醒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围手术期保温能够降低患者寒战、躁动发生率,减少失血量,缩短术中苏醒和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新生儿腹部手术中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术中体温的影响,探讨新生儿腹部手术过程中、术毕时影响体温的因素及相应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新生儿腹部手术的护理质量及临床治疗质量.方法:将120例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新生儿按术中不同的护理方式随机分为两组,测量并记录进入手术室的患儿术前、术中、术后的体温.术中对患儿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为干预组,共68例;术中对患儿采用腹部手术常规护理措施的为对照组,共52例,并观察两组患儿术后3天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术中、术毕的平均体温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对照组术中、术毕平均体温与术前相比较显著降低(P<0.05).干预组术中和术后低体温发生率分别为11.8%,对照组术中和术后低体温发生率为5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腹部手术围手术期的体温改变可由多种因素引起,采用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降术中、术毕时低体温发生率,保证新生儿腹部手术的顺利完成,减少手术及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