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增智合剂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增智合剂治疗脑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脑血管性痴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增智合剂组80例用增智合剂治疗;都可喜组40例用都可喜治疗。结果 增智合剂组总有效率(84%)明显高于都可喜组(43%),两组比较有非常显性差异(P<0.01);增智合剂组长谷川氏痴呆量表(HDS)积分明显高于都可喜组(P<0.01);血脂TC、TG明显降低、HDL-C显提高、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提高,血浆过氧化脂质(LPO)含量显下降,两组比较均有非常显性差异(P<0.01);血液流变学改变,治疗后增智合剂组血液粘度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 增智合剂治疗脑血管性痴呆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
徐信国  计燕云  何敏慧 《上海医药》2002,23(10):456-457
目的:探讨银杏叶片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和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维持原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治疗组加服银杏叶片。在治疗前后评定SAPS、SANS、TESS并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SAPS、SANS和TE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P<0.01);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比积和纤维蛋白原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也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银杏叶片治疗精神分裂症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赵伟  曲芳 《河北医药》2016,(19):2911-29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 T2DM)合并急性脑梗死( acute brain infarction,ABI)患者血清超敏 C-反应蛋白( hs-CRP)、尿酸( UA)水平以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10月接受诊治的ABI患者141例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根据其是否患有T2DM,分为T2DM组53例,非T2DM组88例,选择同期门诊排除的健康体检者55例作为对照组。测定hs-CRP和UA水平以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hs-CRP和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中,T2DM组的hs-CRP和UA水平明显高于非T2DM组( P<0.05);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中,T2DM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明显高于非T2DM组( P <0.05);腔隙性脑梗死组、小梗死组、大梗死组患者hs-CRP、UA水平以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并随着其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hs-CRP和UA水平均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T2DM合并ABI患者血清hs-CRP、UA水平水平以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与其脑梗塞面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并对患者病情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吸入一氧化氮治疗高原肺水肿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拔3700m对8例高原肺水肿患者在治疗前、吸入一氧化氮气体(NO)50分钟即刻和治愈后(治疗时间1.90.3天)依次检测其红细胞比容(HCT)、血液粘度(ηb)、血浆粘度(ηp)、还原粘度(ηr)、血浆纤维蛋白原(PFC)、红细胞刚性指数(IR)、红细胞变形系数(TK)、红细胞聚集系数(VA)、微循环滞留时间(MST)和血栓形成系数(TFL)10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吸入NO治疗50分钟即刻较治疗前ηr、IR、MAI、MST均降低,相差显著(P<0.05)。治愈后较吸入NO50分钟即刻PFC降低,相差显著(P<0.05),其它各指标虽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后较治疗前ηr、ηp、Th、VAI、MST、TFL均降低非常显著(P<0.01),PFC降低显著(P<0.05)。结论:吸入低浓度NO治疗高原肺水肿,在吸入50分钟内即出现对血液流变学显著改善的干预效应。  相似文献   

5.
疏血通对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影响。方法:每天静点疏血通6ml,2周后观察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疏血通注射液对全血粘度、还原比粘度、RBC聚集指数有明显降低作用(P<0.05)。结论:该药疗效可靠,可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70味珍珠丸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了解其活血化瘀作用。方法:ig 70味珍珠丸,并用冰水浴刺激和sc肾上腺素,制造大鼠血瘀模型,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70味珍珠丸可明显降低“大鼠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P<0.05,P<0.01)及红细胞压积(P<0.05);同时也有降低中,高切变率大鼠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纤维蛋白原以及延长凝血时间和减少血小板数的趋势(P>0.05),另外不改变正常大鼠凝血酶原时间和出血时间。结论:本品对“血瘀”大鼠可抑制红细胞聚集和凝固,降低血液粘稠度和浓度,具有一定的活血化作用不影响正常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7.
陈运平  梅元武  程世庆 《医药导报》2002,21(12):777-778
目的;观察尼麦角林对多发梗死性痴呆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32例多发梗死性痴呆患者均口服尼麦角林10 mg,tid,连服3个月为1疗程.结果;多发梗死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MMSE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认知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84.4%.结论;尼麦角林对改善多发梗死性痴呆认知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超声波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青  魏敏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3):231-232
目的:观察超声波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运用超声波辅助药物治疗的脑梗死30例作为治疗组,单纯药物治疗的脑梗死30例作为对照组。1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变化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28/30),高于对照组(86.7%,26/3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全血粘度及凝血因子I含量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全血粘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凝血因子I含量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超声波辅助药物治疗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血液流变学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检测及临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血液粘度测试仪对单纯性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合并慢性病变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单纯性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合并慢性病变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同时,伴有糖尿病慢性病变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亦明显高于单纯性糖尿病患者(P<0.01)。结论:动态观察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变化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防治糖尿病慢性病变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徐剑文 《海峡药学》2014,(12):109-111
目的:观察尼麦角林和银杏叶丸对非痴呆血管性认知损害的疗效。方法选取96例 VCIND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2例,尼麦角林组给予尼麦角林治疗,银杏叶丸组给予银杏叶丸治疗,联合治疗组则采用两种药物同时服用,疗程均为12周。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CA)评分作为主要终点指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作为次要终点指标评估3组疗效。并比较两种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实际评估93例(3例未能坚持服药)。3组治疗后MoCA评分均明显上升(P <0.001),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尼麦角林组(P <0.05)和银杏叶丸组(P <0.01)。3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P<0.001),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尼麦角林组(P<0.01)和银杏叶丸组(P<0.05,1-tail)。抑郁状态改善与认知状态改善有相关性(P<0.05,R=-0.431)。结论尼麦角林联合银杏叶丸改善VCIND患者认知功能状态效果优于两种药物单用;尼麦角林联合银杏叶丸改善VCIND患者的抑郁状态效果优于两药单用。抑郁状态改善与认知功能改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通心络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通心络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8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通心络组68例,服用通心络胶囊每次0.76g,tid;对照组30例,服用维生素E胶丸每次0.1g,tid,两组疗程均为8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和颈内动脉颅外段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通心络组治疗后患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LDL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HDL听升高也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通心络组治疗后患者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通心络组治疗后患者颈内动脉颅外段血流速度明显增快,血流量增加(P<0.01),且血流阻力显著降低(P<0.01);通心络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心 络胶囊可以降低血脂、血液粘度及改善脑供血,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和预防缺血性卒中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59例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29),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对照组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7d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经过7d的治疗,治疗组结果如下:全血粘度(高切):(3.50±0.24)mPa·s;全血粘度(低切):(7.34±0.25)mPa·s;还原粘度(高切):(6.80±0.95)mPa·s;还原粘度(低切):(19.01±2.45)mPa·s;血沉:(22.40±3.59)mm/h;血浆粘度:(1.25±0.07)mPa·s;红细胞聚集指数:(2.10±0.23)。治疗组结果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有效改善AP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不同时期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为消化道出血控制后输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测30例代偿期肝硬化、3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24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和20例的出血控制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并以30例正常组做参照。结果: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较代偿期下降(P<0.05),血沉较代偿期增快(P<0.05);出血控制后患者较出血时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明显升高(P<0.05),血沉变慢(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紊乱,表现为低凝高聚状态,消化道出血控制后,少量多次输血,能改变血液流变学,延长再出血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糖与溶栓治疗后白细胞浸润的关系,以及糖酐酯对高血糖大鼠溶栓治疗的影响。方法:通过复制高血糖大鼠模型,自体血栓栓塞大脑中动脉,缺血30分钟静脉予以糖酐酯或生理盐水,缺血2小时经颈外动脉注入尿激酶溶栓,观察缺血24小时浸润白细胞数及梗死灶大小,结果:缺血24小时,高血糖大鼠溶栓组与正常血糖大鼠溶栓组比较,缺吉边区浸润白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梗死灶增大(P<0.05),高血糖大鼠联合糖酐酯溶栓组较高血糖大鼠溶栓组浸润白细胞数减少(P<0.01),梗死灶减少(P<0.05),与正常血糖大鼠溶栓组比较,白细胞数减少(P<0.05),梗死灶虽有减少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高血糖通过增加白细胞浸润加重溶栓治疗后且织损伤;糖酐酯可以抑制高血糖大鼠溶栓治疗后白细胞的浸润,减小梗死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尼麦角林(Nicergoline)与茴拉西坦(Aniracetam)联合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Ⅲ诊断标准的血管性痴呆患者86例。随机分为尼麦角林组29例(尼麦角林30mg,poqd);茴拉西坦组28例(茴拉西坦每次200mg,pobid);联合治疗组29例(尼麦角林30mg,pobid及茴拉西坦200mg,pobid)。疗程均为12周。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韦克斯勒记忆量表(WMS)、临床综合调查表(CGI)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为评价指标,评价3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12周治疗干预后,联合治疗组MMSE、WMS、SI及ADL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尼麦角林组上述四项指标亦改善明显,P〈0.05。而茴拉西坦组仅MMSE和ADL评分较前改善,P〈0.05。联合治疗组与尼麦角林组和茴拉西坦组比较,上述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而尼麦角林组与茴拉西坦组比较,仅MMSE有统计学差异意义显著,余P〉0.05。3组均无明显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尼麦角林联合茴拉西坦能更好地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蕲蛇酶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以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58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男性组红细胞压积、低切变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变形能力及纤维蛋白原均有明显变化,存在显著差异(P〈0.05),特别是低切变率下的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变化具有显著差异(P〈0.01);女性组血浆粘度、全血粘度、红细胞变形能力及纤维蛋白原均有明显变化,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蕲蛇酶能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及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改善脑缺血,并缓解因梗死引起的中枢与肢体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蚓激酶对冠心病的疗效及对血管活性物质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4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n=23),予硝酸异山梨酯10mg,tid;治疗组(n=25),予硝酸异山梨酯10mg+蚓激酶胶囊400mg,tid,疗程4wk。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消耗量、ECG ST-T改变、血浆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栓烷素B2(TXB2)、5-羟色胺(5-HT)水平、血液流变学参数变化。结果:心绞痛发作时血浆GMP-140,TXB2和5-HT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发作控制后各项值显著下降;经治疗后,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消耗量和血浆GMP-140,TXB2,5-HT水平、血液流变学参数均明显下降(P<0.05-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GMP-140,TXB2和5-HT水平变化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硝酸异山梨酯和蚓激酶联合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的血管活性物质的调节,从而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大男  李金生  赵慧强 《贵州医药》2002,26(11):966-96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测定93例冠心病心肌梗死(MI)患者,包括5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4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的Hp特异性抗体(HpIgG,HpIgM)浓度,并同步观察血浆纤维蛋白原(Fg),血栓素B2(TXB2)、血液流变指标变化及其与Hp感染的相关性。同时与31例冠脉造影正常者(NC)进行比较。结果:AMI组HpIgG阳性率及平均浓度,HpIgM阳性率及OD值明显高于NC组(P<0.05),与OMI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未校正冠心病危险因素时,HpIgG阳性与AMI具有相关关系(OR为3.047,95%CI 1.055-8.796,x^224.241,P=0.03),校正后二者仍有相关关系(OR为3.262,95%,CI 1.015-10.485,x^2 23.94,P=0.047),AMI组HpIgG,低切全血比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高于NC组(P<0.05),TXB2明显高于NC组(P<0.01),Fg,血浆粘度明显高于,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低于NC组(P<0.001),Fg,低切全血比粘度高于OMI组(P<0.001);TXB2、中切全血比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迹高于,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OMI组(P<0.05),AMI组中Hp( )组Fg,TXB2明显高于Hp(-)组(P<0.05),及OMI组中Hp(+)组(P<0.001),并且IgG与Fg,低切全血比粘度,血浆粘度呈正相关,与红细胞变形指数呈负相关(P均<0.05),调整与Fg相关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后,IgG与Fg仍呈正相关(P<0.05),结论:Hp感染与CHD(AMI)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与Fg,血液流变指标,TXB2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血光量子疗法对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脑梗塞病人,采用自血光量子疗法。治疗前后检测血液变,结果:除血沉,方程K值,纤维蛋白原无显著性改变外,其余7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自光量子疗法有明显降低红细胞压积,降低红细胞聚集性,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致血液粘度下降,从而改善微循环,侧支循环,使缺血局部脑血流增加,脑水肿减轻,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佳  江小平 《中国药师》2008,11(6):691-693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予以丁咯地尔及甘油果糖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32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等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P〈0.05),D-二聚体升高(P〈0.05),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延长(P〈0.05),血浆粘度值明显下降(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较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