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药物干预对减少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456例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确诊为AAD的213例患者采用药学干预措施。结果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是导致儿童AAD出现的主要原因,在药学干预之后,抗生素得到合理使用,AAD发生率降低。结论药学干预可以降低儿童AAD发生概率,提高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减少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药学干预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8月治疗的120例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致病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所有患者均采用监测-培训-计划模式进行干预,应用微生态制剂。结果抗生素使用不合理是导致儿童AAD出现的主要原因,药学干预后,抗生素的使用趋向合理,AAD的发生率由干预前的34.17%下降至干预后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干预能够降低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几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将4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采用分级管理-培训指导-定期评价模式进行抗生素药学干预,2周后对两组中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及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发生例数进行统计,计算AAD的发生率,并分析AAD的发生率与使用二联以上抗生素的相关性。结果 2周后,观察组AAD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两组患儿的二联以上抗生素的使用与AAD的发生率具有正相关。结论药学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呼吸道感染患儿AAD的发生率,且AAD的发生率与二联以上抗生素的使用相关。  相似文献   

4.
92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患儿的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方法:统计2007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儿科2 502例使用抗生素的住院患儿AAD的发病率,并对导致发生AAD的主要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AAD的发病率为3.67%.AAD组病例年龄3岁以下、抗生素应用7 d 以上、两种以上抗生素联用的比例明显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危险因素,对2009~2010年因感染性疾病住院患儿中发生AAD的183例患儿临床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婴幼儿、呼吸道感染、冬春季节、广谱联合抗生素应用为AAD的高发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在减少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00例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影响因素及药学干预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严重程度与儿童年龄、病情、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有关,特别是抗生素使用不合理。药学干预前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是43.33%,干预后为8.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干预能明显提高抗生素用药合理性,有效降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儿童应用抗生素后出现相关性腹泻时运用药学进行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间进行诊治的228例儿童肺炎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有106例患儿被确诊为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对其进行药学干预。结果儿童不合理应用抗生素是引起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主要因素,在对其进行药物干预后,抗生素的使用比较合理,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的几率有所下降。结论对儿童应用抗生素进行药学干预可明显降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几率,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方法该院2011-2012年使用抗生素的住院患者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56例,对其相关资料及发病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与其种类、抗生素联用、用药时间、患者年龄、预防性用药等因素有关。结论合理应用抗生素、针对易感患者应用微生态制剂、药学监护等对预防AAD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药学干预对减少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实施药学干预,对比干预前后儿童临床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结果实施药学干预前后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有着显著变化,从之前的40%降低到后来的8.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6.283)。结论药学干预能够显著降低临床中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具有积极的改善效果,可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药学干预在呼吸内科抗生素使用中的干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呼吸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均采取药学干预,并通过对临床统计学资料的分析,实现药学干预对呼吸内科抗生素作用的干预价值.结果:干预后抗生素费用、抗生素疗程、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药学干预前合理用药率为69.00%,药学干预后合理用药率为91.00%,药学干预后合理用药率明显高于药学干预前(P<0.05).结论:采取药学干预,能加强呼吸内科抗生素合理应用,减少药物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对肺癌患者化疗期间恶心呕吐(CINV)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住院化疗的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化疗后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两组在化疗后发生的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程度有显著性差异,干预组有效防治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肺癌患者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临床诊疗联合药学干预共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CINV的发生情况及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对儿童哮喘知识知晓程度、用药依从性、肺功能和哮喘控制程度的影响,为改善哮喘患儿的药学服务提供依据。方法:将126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3例, 进行知识知晓、用药依从性、合理用药、肺功能和哮喘控制的调查和测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等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基础上,接受为期6个月药学服务干预,干预结束后,实施电话或上门随访跟踪调查。结果:两组患儿在哮喘知识知晓程度、用药依从性、合理用药途径、肺功能(FEV1%和PEF%)和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哮喘控制率明显提高(P<0.05),但仍然存在气雾剂使用不正确(23.81%)、控制药使用不当(20.63%)、哮喘日记欠完整(19.05%)、过分担忧药物不良反应等(14.29%)。结论:药学服务能显著有效改善儿童哮喘知识知晓度、用药依从性、合理用药、肺功能和哮喘控制水平,药师应该更多提供和完善药学服务计划。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哮喘症状控制水平分级管理系统的药学规范化管理新模式对哮喘患儿的临床控制水平、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呼吸科门诊或住院部符合纳入标准的学龄前哮喘患儿。将所有患儿资料录入系统,对管理组患儿进行定期随访及药学干预,依据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及随访方案。结果:管理组和对照组1年后哮喘控制水平、转化率和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的控制率达83.33%,转化率达82.50%。管理组和对照组1年内发作次数、住院次数和急诊就诊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管理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百分比(FEV1%)、最高呼气流速百分比(PEF%)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管理组和对照组1年后家长知信行水平、患儿用药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哮喘症状控制水平分级管理系统的药学规范化管理新模式对控制哮喘患儿临床症状、降低未来风险及提高生命质量等的效果显著,可作为工作模式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王志鹏  朱健恩  刘亮辉  陈璐  魏理 《今日药学》2020,(4):272-274,278
目的调查我院儿科门诊片剂分剂量使用情况,探讨分剂量药学门诊对儿科分剂量用药的影响,为保障儿童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调取2019年8月儿科门诊处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随机筛选40位患儿作为对照组,并在分剂量药学门诊中随机筛选40位患儿作为观察组,其中观察组予以药学干预,对照组不作干预。定期进行药学随访。结果2019年8月儿科门诊片剂分剂量处方占当月总处方量的17.48%,其中片剂分剂量为成人规格的1/2片占81.17%,低于成人规格的1/4片占4.79%。分剂量药学门诊儿科片剂分剂量药品共计142例,片剂分剂量低于成人规格的1/4片占88.73%。用药依从性方面,观察组较干预前有显著提高(P=0.045),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8)。结论分剂量药学门诊由专业药师负责片剂精准的分剂量操作,为患儿提供全程化药学服务,指导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有效提高患儿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研老年患者药品正确使用的情况,保障患者合理安全使用药品。方法:以随机抽样法询问医院干部门诊2010年7月—2011年6月就诊的老年患者及代为取药的亲属和家政服务员,对药品使用的知晓程度进行调查,并对不正确的使用、贮藏药品行为进行药学干预。结果:用法、用量和用药时间同时出现错误的有9人次,干预成功率为100%;用法、用量或用药时间出现错误的有73人次,干预成功率为98.6%;取药人对药品使用不清楚的有63人次,干预成功率为100%;药品日常贮藏过程中有7人次出现错误,干预成功率为100%。结论:通过对老年患者及代为取药的亲属和家政服务员进行用药干预,提高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性。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对老年患者用药的药学干预应长期进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心内科冠心病患者用药干预模式,评价出院后药学干预对用药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6月期间我院心内科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0例实施出院时及出院后药学干预,包括出院时发放用药指导单、建立出院后药学服务档案、出院后电话随访用药情况等,对照组40例仅给予住院期间常规药学监护及用药教育,两组患者均于出院6个月后进行电话随访,比较分析其用药依从性、病情控制情况、再住院率.结果:干预6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再住院率均得到明显改善,血压及血脂达标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药师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心内科冠心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岳晓红  薛莹  司方莹 《中国药房》2021,(8):1003-1008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磷结合剂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药师干预效果,以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改善疾病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12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调查问卷对其一般资料、磷结合剂用药依从性、疾病与用药知识掌握水平、社会支持度、自我效能等进行评估。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各影响因素与用药依从性之间的关系。将患者随机分为药学干预组和非干预组,针对危险因素为药学干预组提供3个月的药学服务,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磷水平、用药依从性等指标。结果:共有298例患者有效完成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1%)。其中,163例患者(54.7%)依从性良好、135例患者(45.3%)依从性差。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磷结合剂用药依从性与患者年龄、透析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每日服药总数量、每日磷结合剂服药数量、疾病与药物知识掌握水平、社会支持度、自我效能显著相关(P<0.05);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每日服药总数量、每日磷结合剂服药数量、药物与疾病知识掌握水平、社会支持度、自我效能是影响患者磷结合剂用药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药学干预组用药依从性、疾病控制情况、疾病和药物相关知识掌握水平、社会支持度和自我效能均较非干预组显著改善或提高,血磷水平较非干预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每日服药总数量、每日磷结合剂服药数量、药物与疾病知识掌握水平、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是影响磷结合剂用药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磷结合剂用药依从性偏低;药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个体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系统化处方评估联合药学干预模式对医院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住院及门诊处方各300张,对出现的问题给予系统化评估联合药学干预模式,同时选取我院2017年未给予干预模式的住院及门诊处方各300张进行对照分析,观察干预前后处方合格率及药物使用情况。结果:2018年门诊处方和住院处方合格率明显高于2017年,2018年中成药、抗菌药、麻醉药、呼吸系统药及维生素及营养类用药药物利用指数(DUI)相比2017年,更趋近1,说明2018年药物使用更合理。结论:给予系统化处方评估联合药学干预模式,可提高处方合格率,提高对处方满意度,促进医院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社区药学服务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北京展览路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药学服务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100例接受药物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分级管理、定期随访、定期健康教育、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用药指导等药学干预手段,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血压控制率及用药依从性的变化。结果:干预前后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血压达标率及用药依从性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中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开展药学服务干预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如何为过敏性紫癜患儿提供药学服务。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对医师和护士进行用药干预、对患儿及 其家属进行用药知识宣教、制订过敏性紫癜标准化药学服务规范等多种形式开展药学服务。结果: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提高了 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及患儿的用药依从性。结论:临床药师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药学服务,在儿 童过敏性紫癜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